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实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不足(汇总14篇)

实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不足(汇总14篇)

时间:2023-10-22 09:38:18 作者:薇儿 实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不足(汇总14篇)

发言稿的内容应当准确、简洁,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或者过于专业的术语,以便于普通听众的理解。如何写一篇引人入胜的发言稿,让听众乐于聆听并接受自己的观点呢?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发言稿写作的灵感和思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数射线有3个特征:0是起点;每格都一样;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填相邻的数要让小朋友先理解“相邻”这两个字的含义,让小朋友知道相邻的数其实就是这个数的左边一个数和右边一个数,左边的数比它小1,右边的数比它大1,另外,要让小朋友表达完整:和几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格”的含义一定要让小朋友搞清楚,可以用小弧线辅助小朋友理解“一格”的概念。要让小朋友搞清楚每次跳几格,是不是从起点0开始跳的,跳的方向怎么样,是越跳越大还是越跳越小,每格表示多少。另外,比较难的是让小朋友理解每格表示2的时候小青蛙跳了多远。

但是因为课件上小动物是连续跳几次的,所以在一次跳几格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会说小熊一次跳了3格,小兔一次跳了8格这种,这个需要注意。

几和几比,主要让小朋友理解小动物都是从0开始向右跳的(同一起点),哪个动物跳得远跳到的数就越大,从而利用数射线帮助他们比大小。

在比大小的时候要求小朋友会说因为小老鼠比小白兔跳得近,所以1比2小,反过来也要会说。在比大小的时候,还是有小朋友搞不清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个需要再强调下!

在做练习册的时候,小兔是从10往回跳的,从右往左跳,就有小朋友会把数射线上的数字填错,有些数字已经有了,但是他们会重复写,这个问题需要注意。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重新认识,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问你们喜欢水果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水果,数出你喜欢吃的水果,好不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有让学生抓花生米先估数,再数数,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如同学数水果数量时,及时问你是怎么数的?除了一个一个的数外,还可以怎样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教学时,我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主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课堂教学应始终要牢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是在学习商不变规律以及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奠定基础。

成功之处:

1.重视知识的衔接,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在新知教学之前,我通过出示两道除法商不变规律的问题,让学生发现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由此引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这样设计学生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会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样通过类比,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在语言叙述上具有很多的相似性,这样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加强直观操作,经历新知的探究过程。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折纸、涂色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具体、真切的感知,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1/2、2/4、4/8的涂色部分的大小相同,也就是这几个分数具有相等的关系,由此让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在这个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也就是从左往右看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分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进而让学生举例进行加以验证,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整个过程中,既渗透了不完全归纳的思想,也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在练习中在数轴上表示相同的分数时,个别学生会出现没有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导致出现错误。

改进措施:

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依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点等来重新审视《比例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能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就数值比例尺而言,教材没有就方法比例尺专门的讲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要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上,其次才是计算比例尺,有了深刻的理解,计算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于理解,而且我觉得书中的练习和情境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学生不一定会十分感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因此我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人教版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创设了贴近我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考虑线段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因些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还把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拓展进来,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上课,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老师开车从濮阳到郑州用3个小时,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濮阳爬到郑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濮阳和郑州。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并引出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这样,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习。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看了怎么连写法都乱七八糟的。”孩子们个个无语,一个个冤枉的样子。

后来我冷静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其次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会比较注意口头交流,认为懂了可以不写,但实际上说跟写还真的是两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如果我们把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会说20千米等于2000000厘米,因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2000000。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写好呢?尽管有板书,但那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看来以后在课堂上必要的写还真不能省。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本文所谈的不是教学流程上的问题,而是通过倒数这个概念,谈一谈对概念教学的理解,从拆句的角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拆为: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针对倒数这个概念,我认为:内涵是指向正例的,外延是指向反例的。比如:书上出示乘积是1的正例,我们需要出示商、和、差是1的反例;书上说的是两个数互为倒数,没有出示3个数的反例。这两个反例是针对倒数概念本身的。

学生在倒数的答案呈现上,习惯于用等号表示“的倒数是”这样的错误,比如2=1/2,从数学表达式上说这是非常明显的错误,学生确实犯了,而且每届都有这样的情况,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已经强调并且纠正了这样的错误,这说明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学生是不一样的,学生本身的理解和态度的端正与否也是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本节课需要重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1和0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牵涉到其他的概念:假分数、整数、自然数。假分数分为1和大于1的假分数;整数和自然数里都有0,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处理好,学生的理解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

单独的概念教学,或者说倒数概念本身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关倒数的知识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倒数的意义,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建立倒数的概念以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容易了。因此,例7十分重视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概念的准确把握。

相同的教学内容,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知识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需要关注概念结构出现的次序,比如:整数的概念是复习、假分数的概念是辨析。

皮亚杰理论中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对于倒数概念来说,学生之前毫无经验,是属于顺应,其实顺应更类似一个质变的过程,有对于知识结构的扩展和修正,会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图式。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原因是这个知识点本身是不难的,从形式到本质,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就是0,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特别关注了数字0的问题,然后在书本上39页第19题的处理上特别强调了数字1的问题。

从整个概念系统来说,同化和顺应是相互依存的,如:本节课中倒数的概念是顺应,而用到的外围概念是整数、自然数、假分数,我在学习的时候注重对概念本身的解读,数包括自然数和整数,倒数的形式是分数,但不是分数的整数和小数需要先转化为最简分数之后再处理。

在概念的形式实现之后的环节就是对倒数概念的辨析,如:题目a都有倒数,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关注的点应该是a这个数的取值范围,是取正整数?负整数?0?非正整数?非负整数?自然数?这里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有没有倒数的核心概念就是:0没有倒数,但是对于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我们需要花时间去思量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1、以逛商场为整节课的主线,脉络清晰,不会给学生和听课者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同时,例题的设计,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2、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率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求现价、求原价、求折率”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地理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近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20xx年折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还应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四年级教学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首先,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认真备课、上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我还认真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这两个班的学生普遍都是爱玩、好动,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第三,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网上查阅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通过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4、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如何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然而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20以內的退位減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在计算思路上也做好了铺垫。教学例1时以扶为主,出示了书上第10页的主题图,孩子们认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15-9,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接着让孩子们同桌讨论,你是怎么计算的?孩子们讨论开了,接下来让孩子们交流汇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背景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书上的主题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连成一体,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算式的结果。

因为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知识能力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有的解法不是很简单,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但毕竟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它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算法的优化过程。

2、既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班上的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计算15-9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王鑫:9+6=15,15-9=6;雷鸣:10-9=1,1+5=6;有的同学通过观察与思考说出15-9=6,多种方法呈现后,我不急于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两次比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比较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使学生在自愿选择方法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地选择想加算减的方法。促进了低层次思维学生的发展,在练习中有的同学对破十法还是对新知仅知其然,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如14-9=?10-9=11+9=10。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主要是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快的同学做好了,可慢的同学只做了一点点的现象。观察后发现这部分同学主要是口算能力不过关。比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如:7+15、13-7等;还有简单的求积、求商,如:12×4、80÷2等,他们还要列出竖式来计算,这非常浪费时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口算的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

1、要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

例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利用加、减法的互逆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等。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题很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多种形式地来练习口算。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的广泛运用,使得练习形式更加多样,有趣和生活化,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3、坚持不懈地训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

须从平时抓起。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我班同学人人都有一本口算本。针对每天的基础题或易错题,进行训练。课前1分钟训练以及每天回家10道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题目可以老师布置也可学生自己出。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应当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与笔算、估算等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重点。笔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未来科技如何发达,笔算能力始终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1、使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首要条件。

每种计算,都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而进行。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不正确,掌握不透彻,就无法进行计算。只有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运算性质、定律、技巧之后,才能在具体计算中应用这些知识来寻求简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加快计算速度。

2、加强练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比如分数四则计算中,常常碰到有一些学生计算法则正确但计算结果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所以在计算练习中要加强基本计算技能的训练。

3、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还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75+25=10025×4=100125×8=1000);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正因为估算的实际应用较多,在这几年的课程改革中,估算被放在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估算教学明显比以前更受重视,估算开始和平时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我要求学生题目抄下来后花2秒钟校对,做到不错不漏。开始训练时,速度可放慢,逐渐养成习惯。

2、审题的习惯。在审题时发现数字与符号的内在联系,灵活选择合理方法。

3、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格式规范,字迹端正。

4、订正的习惯。当学生计算产生错误时,不应绕过错误,而应查找错误。我要求学生保留错题,分析错题,看看是题目抄错了,还是运算顺序不正确,是计算法则混淆了,还是简便方法用错了,找到原因后订正在旁边。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把计算教学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并在知识掌握、技能训练、习惯培养方面加以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的意义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本节课主要通过情景激发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动脑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

1、我们一起来到浦口小商品市场来看一下人们在谈论些什么

买3个篮球花了177元

买2个足球花了184元

买6个排球花了210元

2、学生列式计算,并利用投影集体校对,重点说说177除以3你是怎样算的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买了4个乒乓球用了四块四?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4、真不错,你能从人们简单的话语当中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

2、我们需要解决

每个铅笔盒的批发价是多少?

每个铅笔盒的卖价定为多少比较合适?

a)、估计一下43.2除以8大概会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b)、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去解决这道题,能用一种方法解决了还要去探究一下还有没有跟简捷的方法。完成的同学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c)、反馈:教师板书强调

4、想想,每个铅笔盒的卖价定为多少比较合适?

1、竖式计算

25.2÷6 34.5÷15 44.8÷2

2、出示一板牙刷25个,进价是32.5元。如果你是小老板,需要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了合理情境:今天是猴王的生日,小猴子们上山采了55个草莓。现在它们要把这些草莓分装在8个盘子里。在分装的'过程中,两只猴子发生了争吵,第一只猴子说:“平均每盘放7个”。而第二只猴子说:“每盘放7个不够,每盘最多只能放5个。”它们争执不下,最后,只好找猴王来评理。猴王说:“你们的分发都不对。每盘只能放6个。”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各抒己见。本情境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的注意,也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课件出示课本第8页情境图探索新知。

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来试商。让学生进行多样性的练习,在活动中发现并掌握以下两点来实现试商:

1、商与除数的乘积要小于被除数;

2、乘积要最接近除数。这两点都是结合除法的意义来实现的。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因为学生的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疑惑或不足之处,而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这节课应把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以复制的形式展出,让同学们一起纠正,使学生避免再类似错误,实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针对存在的不足,下节课把练习中的错误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一起纠正,使之不犯同样错误。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教 学实践证明,适当地构思、设计一些易使初学者上当受骗的陷阱,能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的强烈意识。在课伊始,我承 接“数格子“比较面积的方法,提问:“三个图形分别有9格、6格、15格,可惜你们看不到,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呢?”学生判断为 15格的大,6格的小。当将实际图形呈现后,学生发现,6个格子的面积反而最大。强烈的认识冲突使学生恍然大悟,悟出了“统一方格大小”的必要性,面积单 位的出现可谓水到渠成。

此外,1平方分米、1平方米两个面积单位也是在不断的“冲突”中出现的。比如,故意让学生拿着1平方厘米的纸片测 量课桌桌面的面积;还有当学生兴奋地完成了用1平方分米测量桌面面积是40平方分米时,提议让学生继续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教室地板的面积,引起学生极 大的骚动,从而让学生体会认识各种单位的必要性,这是本课设计的一大亮点。

课例中三个面积单位 的认识后,都有生活列举的环节,这正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将建立的表象与自己的生活观察相链接,感受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的过程。课中在学生了 解了面积单位的规定方法,我通过看、记、比、找,让学生体会1平方厘米的大小,由“看”从抽象到直观,由“记”将1平方厘米的感知进一步内化为表象, “比”而找到类似指甲表面的大小,由“找”对形成的表象检索提取,进行实际的再认识。而在认识1平方分米时, 设计了剪的情节,只求快,在快中生成误差,在 比较中学生按捺不住自嘲,操作的同时,其乐融融,这一笑的背后是自我评价的有效外显!

在课的尾 声,我利用课件呈现了一个小故事,即将三个面积单位融合于一个小故事中,创设一段略显夸张的反差情景。学生读后,觉得好笑,也一定是调用大脑所储存的面积 单位表象进行认真思考的。这里既增加了学习情趣,调动了积极的情感,避免了练习阶段的沉闷,更进一步促使学生在欢笑的辨析中,强化了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 生发出正确使用面积单位的意识。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因为顾虑太多(时间有限),在让学生动手剪1平方分米的作品环节中若能设计两次剪的情节,先求快,再求准,这样一来学生由第二次剪中主动修正第一次感知的偏差,效果定能更好。

总之,本节课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 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建立起较准确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在合作、交流、互动中异常活跃,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能力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学习。这样,我们要明确学生学习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有一定的迁移。这一点在数学方面尤其突出,数学学习通常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只有学习者明确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那么如何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呢?就可以通过练习和书面总结,这样就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通过这样的练习和书面总结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案例:出示题目:三角形有5个,圆有8个,圆比三角形多多少个?

(学生独立做题,反馈交流。)。

生1:我画了5个三角形,然后又画了8个圆,接着把它们一一对应,剩下来3个,所以圆比三角形多3个。

生2:我用算式来解决,8-5=3(个)只有从圆里去掉三角形的个数就可以了。

……。

进一步讨论:用画图好还是列算式好?

师一边读题,就听到学生在一旁发出怪声,而有的学生则想都不想说当然用减法。

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反馈,我就了解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只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太好,怎么办?我给他的“脚手架”就是,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圆5个,正方形7个,圆比正方形少几个?

在这样的练习中,让学生在自主的动笔中充分感知什么是两数相比,什么是一一对应,可以用什么的方法来解决。以此让他掌握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做一个书面总结,为什么要用减法算,这样对知识是一个升华,将学生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不仅仅知道是用减法做,而且知道为什么使用减法做。

学习了新的知识,一定要做相应的练习,然后在通过交流和反馈,最后写一个书面总结,这样就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经学会的知识。同时也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方面的成就感,让他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 10-22 优秀采矿权整合方案大全(14篇)
    一个成功的游戏策划能够为游戏增加更多的乐趣和挑战,吸引更多的玩家。通过这些活动策划范文,你将对活动策划的整个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活动策划工作。
  • 10-22 最新康复培训心得体会总结(通用20篇)
    考试总结是对我们在考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下面是对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作文。第一段:介绍背景和目的(大概20
  • 10-22 热门家庭会议记录大全(16篇)
    抓住每一分钟,就能抓住成功的机遇。一分钟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分钟背诵材料,供大家借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
  • 10-22 2023年血透护士工作业绩总结(案例13篇)
    知识点总结是培养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你正在写考试总结,不妨参考下面这些范文,或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该如何写作。20xx年,在院领导、科主任、
  • 10-22 专业同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案例19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和效果进行回顾和评价的重要阶段。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五月的北京,春光明媚、春意昂然。我非常幸运的成为xx市总工会
  • 10-22 实用网信执法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实习心得是实习期间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类似问题。下面是一些写得不错的军训心得分享,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感人的故事和思考。
  • 10-22 专业简单的交接协议书大全(16篇)
    感谢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美德,致辞致谢是将这种美德进行传递和表达的重要仪式。在致辞致谢中,我们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以下是一些精彩的
  • 10-22 实用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份工作心得,以便日后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 10-22 专业政法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大全(12篇)
    一个好的游戏策划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玩家群体的需求和喜好,以此来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游戏玩法。项目策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目标和创造价值,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追
  • 10-22 实用肃清流毒个人剖析材料(案例12篇)
    对党不忠,失信,贯彻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扭曲和扭曲毒药,强化政治责任,树立忠于党的榜样。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篇一】肃清流毒个人剖析材料按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