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优秀20篇)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优秀20篇)

时间:2024-01-09 23:30:02 作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是一种实用的学习资源,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具体的示例和模板,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初探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那就要求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学习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根据国际货币组织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信息广泛迅速的传播,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化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革命,这为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二是生产关系和制度,资本为了获取更大、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是要受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制约的。因此,分析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研究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离不开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拓展;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本质是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质,从生产力角度看,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从本国移动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使资本主义的资本、技术和管理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在本质上表现为生产力的全球化发展。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同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本质是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资本主义解体的必经阶段和决定性过程,经济全球化以其创造丰富的优秀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从总体上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不能也不应有任何的动摇。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采取消极退缩的做法,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在这里,我们的策略关注点也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全球化四大潮头之一,也是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全球体系得以形成的现代科学基础是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推动的信息工业的蓬勃兴起,微电子计算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运用,将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革命时代。

(二)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第一劣势正转化为自身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带来劳动力低工资成本的长期优势;另一方面,人口众多,使中国长期维护巨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要长期维持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下和市场潜力巨大的潜在比较优势,除了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外,还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体系调整和体制改革。

(三)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

(四)培育跨国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要尽快培育和造就一批拥有雄厚实力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强势发展的中流砥柱。

(五)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2]王东,丰子义,聂锦芳。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徐鹏杰。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辨证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7)。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发展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旅游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未来10年中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发展旅游经济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1.加大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2.促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3.发展特殊群旅游。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会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以城市风光和游乐项目为主,对吃、住、行的要求不高,只求开心、新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是旅游者,还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如果能在旅游的同时,还为他们设计一些先进农业生产的观光,农产品信息的交流,会更受他们的欢迎。大力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线路、项目,为他们提供耐心热情的服务,我国这样一个人数最大的群体,会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顾客群。这不但对发展旅游业,更主要的是对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意义。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只要不装饰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一定会使我国旅游业,旅游经济有着可持续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科技革命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迅速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而形成的。全球贸易往来增多、资金在国际间流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推倒各国的经济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并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球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大大提高,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机会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各国企业纷纷抢占的制高点。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准入程度将提高,但同时国内市场的全方位、大幅度开放也是大势所趋。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将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大幅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则由于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很可能遭受外国同类进口产品的巨大冲击,使经济增长受阻,并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

为了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又要避免其不利影响,中国在现阶段应充分注意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地积累财富,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应积极利用世界性资本、技术和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通过开展贸易、利用外资等途径,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本国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推动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大举实施兼并,这在提高中国企业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时代特征。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使用,是什么含义上使用的,目前无法考证。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theodre・levitt在1985年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1]。它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学术界对一个概念或问题作多视角的探讨,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把握。但我们不应该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原本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扩大化。把远古已在进行或目前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的梦想如全球政治一体化、全球文化一体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等通通囊括到全球化之中,似嫌牵强,又难以把握。窃以为“全球化”从提出的最初本意、从其核心内容来看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亦即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正如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提出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展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还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1.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1][2][3][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改革的下一步

一、经济全球化将推动经济转轨进程。以加入wto为标志,我国的改革进入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将推动我国的改革进入新阶段,例如:经济全球化大大增加了对政府的压力,彻底的政府改革不可避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面的市场竞争,加快企业改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具紧迫性;经济全球化强调金融的国际化,金融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将首当其冲。

加入wto为我国提供了新的改革动力。加入wto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全面开放阶段,逐步放开包括金融、保险、电讯、会计、咨询、旅游等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我国加入wto,目的是通过开放市场来解决经济转轨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放倒逼改革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转轨的新特点,以全面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大破除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以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从而在改革开放中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加入wto,给我国经济改革留下的时间和空间都十分有限。进入新世纪,改革更具紧迫性。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转轨的紧迫性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改革受到严格的时间限制。同时,改革又要面临国内外的双向压力。既有国内压力,又有国际压力。前我们的改革虽然存在国际压力,但是因为没有加入wto,一些规则的遵守带有很大弹性,今后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因此,改革的内容必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从这个意义说,加入wto是我国的第二次开放,第二次改革。

我国按照wto的规则参与经济全球化,必然使原有的产业结构、体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为此,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任务在于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保持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抓住机遇,适时地实施和推进结构性改革,就能加快体制创新,从而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较快发展提供真正动力。

结构性改革是改革推进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强调制度框架的改革和经济调控规则的改变,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及规制环境。我国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经济体制转轨正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其一,我们采取的渐进式改革的方法在实践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改革中积累和遗留下来的深层次问题、结构性矛盾日益集中地突现出来,日益对改革进程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形成制约;其二,无论是在宏观经济层面或经济运行层面,结构性调整和结构性改革交织在一起,结构调整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为结构调整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这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重要特点;其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从外部对我国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进程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动力和压力。

由于体制性的结构问题成为改革的突出矛盾,因而实行并加快结构性改革是新形势下改革的重要选择。推进结构性改革,对我国“十五”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促进经济的较快增长,对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应当说,20多年的改革实践已为结构性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基础。在当前宏观经济和社会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结构性改革的条件也是比较有利的。

[1][2][3][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改革的下一步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抓紧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规避风险,从而使中国经济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体。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全球范围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越各国、各地区的界限,相互融合成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与各地区的经济互相交织、影响以及融合而成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的经济行为规则,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适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目前已经成为生产社会化与经济关系发展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其最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飞速转化为生产力,跨国公司发展的蓬勃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加强,涌现了大量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纵观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主流的经济政策,大量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1.有利于吸引外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给他们。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是主要的外资接收国,这与跨国公司对我国增速快的新兴经济体投资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大量引入外资,有利于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是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力的促进。外商进行投资的同时,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被引进,推动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贸易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目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从1994年起对外贸易顺差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中国加工业在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后我国许多企业的出口量仍达高位,率先使中国经济复苏,在经历了全球性的打击后,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反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有利于劳动力分配。

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对外贸易加工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分利用起来,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才的有效利用受到重视,新型的技术工人以及服务人才充实到企业中,为我国经济提供高水平的劳动力。

经济全球化不单单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使我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受发达国家的制约。

目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仍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上,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明显偏向于发达国家。当世界市场接收他们的巨额投资之后,他们可以通过贸易自由的口号,对我国贸易堡垒发起攻势,来保证他们获得超额经济利润。而当他们的国内市场受到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本国一些产业的行业利润受到阻碍的时候,他们就以贸易保护为借口,或者通过环保壁垒、技术壁垒阻挠中国产品的进人,根本不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2.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将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滥用资源,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经济全球化下,发生产业转移现象不可避免,但为了参与更多的国际竟争,我国只能接受发达国家传导过来的高能源消耗与高污染耗能,成为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输送给发达国家数量庞大且价格低廉的有形物质产品的同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勇于接受挑战。我们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我们更要警惕并防范经济全球化可能会带来的冲击,尽可能的降低消极影响。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努力,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在资源配置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仍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与规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政企职责分开,政府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注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本质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经营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科学、规范并且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使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我们还要创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从而进一步对市场体系进行完善。

(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更是经济大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外商资本,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国际投资的质量。通过引进竞争的办法,燃起我国民族工业的竞争意识。国家应该引导有条件的产业和部门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从而使相应的企业追求新技术具有更大的动力,积极完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获取原料、制成品以及半制成品,使我国经济运行成本降低,在吸收技术与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自力更生,提高我国民族工业的经济层次,提升品牌影响。我们要在能够保证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向国外发展,争取走向国际产业链的更高端。

(三)关注产业转移带来的问题。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可能对我国环境、资源以及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一直处于低端的位置。在开放规模被扩大的同时,应密切注意国际游资的动向并加强经济监管,避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漏洞从而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目前,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是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却非常高,这与经济大国应有的本范并不相符。我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大力度开拓国内市场,提高管理水平,使我国的有效需求与供给能力都得到提升。就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来看,我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势必会受到国外经济势力的打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抢占和坚守住本土市场奠定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实行“走出去”的战略。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的进步与不断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和基础。因此中国应加速科技的创新,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战略,大力发展科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从而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上更具国际竞争能力。我们应运用先进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使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四、总结。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对外资的吸引,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分配,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受发达国家的制约,还要承担产业转移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避免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并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我国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初探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那就要求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学习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根据国际货币组织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信息广泛迅速的传播,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化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革命,这为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二是生产关系和制度,资本为了获取更大、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是要受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制约的。因此,分析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研究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离不开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拓展;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本质是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质,从生产力角度看,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从本国移动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使资本主义的资本、技术和管理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在本质上表现为生产力的全球化发展。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同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本质是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资本主义解体的必经阶段和决定性过程,经济全球化以其创造丰富的优秀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从总体上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不能也不应有任何的动摇。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采取消极退缩的做法,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在这里,我们的策略关注点也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全球化四大潮头之一,也是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全球体系得以形成的现代科学基础是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推动的信息工业的蓬勃兴起,微电子计算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运用,将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革命时代。

(二)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第一劣势正转化为自身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带来劳动力低工资成本的长期优势;另一方面,人口众多,使中国长期维护巨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要长期维持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下和市场潜力巨大的潜在比较优势,除了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外,还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体系调整和体制改革。

(三)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

(四)培育跨国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要尽快培育和造就一批拥有雄厚实力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强势发展的中流砥柱。

(五)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2]王东,丰子义,聂锦芳。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徐鹏杰。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辨证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7)。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前言: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这个词语——实际上主语是多元的;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全球化存在着极限;在谈论经济全球化时,我们正面对一个全球化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远没有实现全球化,相反,民族利己主义、民族霸权主义等等日益升级。全世界的物质、思想、机构以及人员的交流在成指数增长,这个现象只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一部分。如果“全球化”这个词语能够得到适当的定义和应用,人们会发现它很具有实用性。我们完全可以将全球化阐释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在最近的几十年当中,全球化趋势已不断增强,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优势与弊端也逐渐明朗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从根本上讲,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过去,产业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度。从而给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之家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一过程主要开始于80年代,那时外国投资的95%都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他们吸收整个75%的投资。交叉投资和兼并的结果,形成了许多诸如电讯,汽车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转移始于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急剧攀升。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主要参与的市第二种形式的全球化。

一、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1.比较优势原则下中国的收益。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不仅拥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是有利的,而且在所有产品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也能获利。对于我国来说。主要优势在于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区位要素和其他基本的要素优势产业,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中国将永远成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但是从动态来看。随着时间的移动.中国的要素禀赋会发生变化,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由于不断得到充分利用而变得短缺起来。相应的。资本和技术由于不断积累而变得丰裕起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中国可以利用这个契机,遵循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主动协调好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完成工业化进程;又要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地位,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家来说,外资滞留过多都将会对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隐患,如果外资大量流出,或出现集中挤兑的现象,我国很可能出现外汇危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跨国公司造成一国出现金融危机的教训。在世界上屡见不鲜。

4.贫富差距引起的国内社会安全问题。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较大程度上参与全球化。接受较多的外资。发展比较快。而西部仍然处于较慢的发展阶段。两地的gdp差距很大。贫困阶层对社会分配不均。不公有强烈的反响,其中一部分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刑事案件的增多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国际上有一个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分配情况的指标。叫。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为0,反映社会分配。完全平等。实际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基尼系数为1。反映社会分配。极端不平衡。目前,国际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则表示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危险的状态。我国的专家估计我国为0.45。有人认为实际比这个比例要高。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三、中国的对策。

1.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在规则下,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单个发展中国家力量单薄,声音徽弱,实力根本不足以推动不利于自身的全球化规则的制定。为了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发展中国家要敢于、善于对现存的不合理国际经济旧秩序进行有理、有利和有力的斗争,迫使发达国家在制定全球化规则时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削减发展中国家债务,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和技术。

对于中国而言,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之前,首先着眼于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是较为实际、较为稳妥的做法。由于地区经济一体化到目前为止还是以民族国家为核心,因而具备包括利益分配在内的明确的游戏规则,有较完善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能得到相对较好的保证。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也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有利条件,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巩固的大后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并造成了诸如贫富悬殊,南北差距等一些列问题,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在新的环境下应如何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第一,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第二,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第三,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第四,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4.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第一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

我们必须按国际上共同的规则来办事,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的保护措施上,尽早参与全球化贸易,就是要逼着我们的企业改革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竞争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缩小国内地区间差距与缩小国际间差距的关系。

第三是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出口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内市场很大,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外贸的重要性。

综述:总之,全球化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初探

一、经济全球化将推动经济转轨进程。以加入wto为标志,我国的改革进入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将推动我国的改革进入新阶段,例如:经济全球化大大增加了对政府的压力,彻底的政府改革不可避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面的市场竞争,加快企业改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具紧迫性;经济全球化强调金融的国际化,金融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将首当其冲。

加入wto为我国提供了新的改革动力。加入wto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全面开放阶段,逐步放开包括金融、保险、电讯、会计、咨询、旅游等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我国加入wto,目的是通过开放市场来解决经济转轨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放倒逼改革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转轨的新特点,以全面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大破除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以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从而在改革开放中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加入wto,给我国经济改革留下的时间和空间都十分有限。进入新世纪,改革更具紧迫性。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转轨的紧迫性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改革受到严格的时间限制。同时,改革又要面临国内外的双向压力。既有国内压力,又有国际压力。前20年我们的改革虽然存在国际压力,但是因为没有加入wto,一些规则的遵守带有很大弹性,今后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因此,改革的内容必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从这个意义说,加入wto是我国的第二次开放,第二次改革。

我国按照wto的规则参与经济全球化,必然使原有的产业结构、体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为此,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任务在于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保持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抓住机遇,适时地实施和推进结构性改革,就能加快体制创新,从而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较快发展提供真正动力。

结构性改革是改革推进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强调制度框架的改革和经济调控规则的改变,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及规制环境。我国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经济体制转轨正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其一,我们采取的渐进式改革的方法在实践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改革中积累和遗留下来的深层次问题、结构性矛盾日益集中地突现出来,日益对改革进程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形成制约;其二,无论是在宏观经济层面或经济运行层面,结构性调整和结构性改革交织在一起,结构调整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为结构调整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这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重要特点;其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从外部对我国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进程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动力和压力。

由于体制性的结构问题成为改革的突出矛盾,因而实行并加快结构性改革是新形势下改革的重要选择。推进结构性改革,对我国“十五”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促进经济的较快增长,对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应当说,20多年的改革实践已为结构性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基础。在当前宏观经济和社会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结构性改革的条件也是比较有利的。

[1][2][3][4]。

文档为doc格式。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首先,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在全球化竞争中,体制竞争是第一位的。要建立有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体制软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我们以加入wto为契机,把企业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尽快地归还企业;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和完善。目前,中国现行的政府管理方式和政策手段,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这个要求。包括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起来,一些地方、部门保护主义比较严重;政府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行政管理体制、方式在许多方面不符合应对全球化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法律规范和保障,经济运行和管理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调整、清理和解决,将严重制约中国企业应对外部竞争压力的能力。因此,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建立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新体制,在未来5-8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建立新的产权结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求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要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又要求所有制结构是开放的,在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到国内来投资办厂,并且会同更多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组成各种形式的合资企业。因此,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保持所有制结构的开放性,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外国企业到国内投资的需要。实际上,包括外资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有利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也要有利于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个体以及外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环境。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要由国家控股外,鼓励非国有制企业、个人和境外投资者以适当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再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建立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全球化环境中,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及相关立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避免无序恶性竞争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更大、范围更广、任务更加艰巨,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确定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增强宏观调控手段,防范和化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国内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宏观经济的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参与经济全球化还要求建立和完善同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使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有利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的差别,主要在于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除了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其他市场经济在经济运行机制以及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且要按照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建立同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规则,便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全球化如今又成热门话题。英国“脱欧”、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数度发表反全球化言论,令全球化这个曾经的发展潮流,引来诸多讨论。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世界也关注中国声音。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召开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对全球化推动中国开放作出积极评价,同时呼吁让所有民众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并直言当下全球化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希望为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全球化的讨论之所以又成为热点,乃因近期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即便美国这个曾经主导全球化的国家,其当选总统特朗普未上任即大打贸易保护牌,一方面声称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以此为理由征收45%的防御性关税。他还痛批德国难民政策,并扬言要对德企宝马施加惩罚关税。另一方面,特朗普重新审视美国既定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包括退出tpp(跨太平洋(5.06+0.40%,买入)伙伴关系协定)、重新谈判或退出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认为北约已过时。不论这些言论能否付诸实施,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拥趸毋庸置疑。

的确,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渐大,“蛋糕”不容易做大,导致增长和(91.40-0.33%)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突出。不过,全球一旦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之间大打贸易战,无疑会将世界经济拖入进一步下滑的泥潭,绝非明智之选。同时,反全球化的呼声也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不足,值得重视和深思。

此时,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在推动世界经济步入发展正轨上,理应有所担当。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的最新预测,中国20xx年经济增速预期为6.5%(+0.3%),预测中国20xx、20xx、20xx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1%、3.4%和3.6%。习近平亦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

中国无疑也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世界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5%(美国为6.63%),对世界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1.86%(美国为8.53%),出口一度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同时中国更是全球化的贡献者,除了大量进口外,中国居民境外消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在近年发展均十分迅速。

因此,中国要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并利用自身优势与力量,积极推动全球化和带动其他国家一同发展。

继续开发方面,要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坚持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国务院日前也印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和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而与其他国家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无疑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提出至今三年多,已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

全球经济大潮滚滚向前,中国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当前逆全球化等民粹主义潮流有所抬头之际,中国理应发挥自身作用与影响力,推动全球化向前,不至于落入贸易保护主义悬崖。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范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虽然这一定义被认为较为合理、较有权威性,但仍不全面。如果我们将迄今为止的各种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加以概括和综合不难发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实际上是指,在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条件下,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技术和人员的国际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结合成一个高度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使世界经济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发展趋势。

1.贸易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贸易速度不断加快,并逐渐超过了生产的速度。贸易自由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张,贸易对经济发展起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国际贸易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2.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即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活动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国际金融活动,他们在金融政策、金融业务、金融资产等方面相互影响和融合,相互竞争和制约,从而使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开放、金融体系日趋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进一步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3.生产与投资全球化。

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并借助这些分支机构突破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生产条件和资本条件,从而获得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4.国际专业分工进一步深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建立起来,使各国各地区的生产都成为了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利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趋发展,导致其经济趋势上升或下降的原因诸多。究其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分析其影响中国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尽管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一直饱受争议,在国内外各方利益和需求的驱动作用下,人民币升值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4990,一举突破6.5重要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而2000年4月份这一数字为8.2793,2005年4月份为8.2765,这五年来保持相对稳定。但到2006年7月份就突破8,到2008年5月份更是已低于7了。可以看到,人民币不仅是升值了,而且升值的速度在大幅增加。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调节杠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出售的商品都是按本国或本地货币来计算成本的,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贸易格局也有重大影响,因而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必然全球瞩目。整体来说,汇率波动是一种常态,尤其是伴随新型金融危机的出现,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各种货币的汇率波动的区间增大。但相比而言,人民币的升值速度确实过快,这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普通群众的高度关注。一般而言,影响汇率的因素包括财政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利率水平以及货币政策、政治因素等等。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说,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使这一结果的出现成为了必然。

(一)经济原因。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

值低估。

第三,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且不说90年代人民币是不是过度贬值或定价过低,单说近年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动,仅此一条,就可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有可能低估。

(二)国际政治原因。

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美元贬值的j曲线效应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融霸权作为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美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断获取霸权利润,维护其“金融霸权国”地位。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三分之一,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但更多的还仅仅局限于微观经济摩擦。加入wto以后,中国处于制度大调整阶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日欧等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使得制度性经济摩擦在中国对外经济摩擦中的份额开始加重。

1、加强经济自我循环的能力。

当汇率变化反映了外币的供求程度之后,企业和家庭就能及时调整其策略,更为有效地利用外币。而且,如果国内企业长期借助有利汇率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出口低端产品赚取利润越容易,国内企业投资于产品研发的动机就越小。这不利于国家的竞争力的长期发展。

2、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银行必须从市场中买入美元、投放人民币。这使央行难以将货币供应控制在目标区间之内。为抵消外汇占款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进行所谓的“本外币对冲操作”,即在买入美元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政府债券或央行票据,从市场中回笼资金。适度扩大人民币波动范围能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3、与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

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涨压力。而通过发放央行票据来回笼外汇占款的做法不具持久性,并将导致政府财务负担的上升。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由于:1)外汇占款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2)货币升值将使进口价格降低,因此可能压低国内价格。

四、人民币升值的目的中央政府做出的决定,不会是因为某一个原因,除非这个原因的压力大到让政府无法回避或阻挡。我觉得目的:

1、第一:化解各国以及各种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和压力;

2、第二:逐渐摆脱盯住美元的模式,为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做准备;

3、第三:借此机会,缩小港币和人民币的汇率差,争取达到1:1,然后,在适当。

时机下,人民币、港币和澳元将融合,形成单一货币。

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2007年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173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万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2亿美元,增长20.8%。全年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2008年第一季度,实现贸易顺差414.8亿美元,同比下滑10.9%。1月份,我国以进口额为901.7亿美元,27.6%的进口增幅超过了出口额为1096.6亿美元,26.7%的出口增幅。2月份,受春节、次贷危机、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进出口增幅下降。出口874亿美元,只增长了6.5%,比去年同期的增幅回落45%,比1月份也回落20%;进口。额788亿美元,增长35.1%。3月份,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出口108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6%;进口为95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3月份实现贸易顺差134.07亿美元。在我国2007年的对外贸易中,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并呈逐年扩大趋势。

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很多方面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海外市场发展。

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商品出口比重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进口以占我国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我国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中低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我国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就缺乏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成本提高,一些弱小的依靠规模扩张和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企业,不利于扩大海外市场,甚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将被淘汰。

资源性商品、一部分大宗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放慢甚至下降,对中西部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农业比重较大地方的经济发展,对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农民的收入、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3增加我国就业压力。

人民币升值,将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增大。一是我国目前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促使企业优化产品,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技术性人才,降低对低素质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失业及就业压力。二是我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外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将会增加外商的投资成本,根据测算,当人民币升值5%,汇率的出口弹性和外资弹性分别为0.8和1的情况下,出口增速将下滑4%,外商投资增速下滑5%。外商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下滑,也将会造成劳动力需求下降。

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和幅度过大,那么它对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可能就不那么温和了。一是将造成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或下降,那样不仅对资源性和低附加值商品,也会对整个出口加工产业发展以及就业产生较大打击;二是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甚至引起一定的通货紧缩。

六、总结。

从当今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升值压力不会减弱只是时间和多少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人民币汇率将要稳步上升。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离不开汇率的稳定,但是放眼未来,只要加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完善汇率制度使其更灵活更效率,才能保证中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削弱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晓立.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2]修桂芳.解压人民币升值是病急乱投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10-18.[3]尹震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一般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03-12.[4]陈克新.人民币升值:中国物价水平“双刃剑”[n].中国财经报,2010-10-12.[5]孟晓颖.冷静看待人民币升值现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9-15.[6]石洪涛.究竟谁在推动人民币升值[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3-08-05.[7]袁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作用效果弱化问题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8]李丽.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科学与管理,2010-06-15.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我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综合国力。全球经济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国家经济主权是否稳固和国家经济安全是否会受到威胁。西方经济发达大国之所以没有经济主权被侵犯和经济安全受威胁的忧虑,就是因为它们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并具有以此为基础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增强综合国力是中国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其中最主要的是继续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还要在加速本国科技进步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产业垂直分工结构。此外,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点。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两个层面。国家竞争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无强大的企业竞争力支撑的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也是脆弱的。因此,中国企业只有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二是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对外依赖程度。毫无疑问,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大政方针。但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不顾国情不顾实际过度开放,这样反而容易损害国家经济利益,造成国家经济不安全。更不能认为只有拒绝开放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安全,这是逆经济全球化潮流而动的荒谬之举。世界经验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那些拒绝开放或开放度极低的国家,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对外开放程度高的那些国家,而且差距会越拉越大。因此,中国应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拓展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与此同时,要注意防范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消除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

三是积极参加国际性经济组织或参与它们的活动,争取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发言权和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否则,没有发言权,就不能争取和捍卫自身经济利益,也就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我国长期被排斥在多边贸易决策之外的局面将被打破,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有了进一步保证。

四是制定国家经济安全防范措施。我国有的学者提出构建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三大防御体系,即制度防御体系、监督与执行防御体系、国家经济安全预警体系,这些措施对于保障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确实有实际意义。但我们认为这还不够,还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完整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提升经济安全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的地位。

五是注意以史为鉴,汲取别国的经验教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墨西哥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都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我们以警示,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课题。中国只有认真总结别国的经验教训以为我所用,才能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在保障本国经济安全的前提下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才能提高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也才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保证经济安全。

综上所述,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国应该采取切合本国实际的开放步骤和措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走向世界,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正确选择。

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兼评SARS影响有限论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级广东广州510631)。

初非典型性肺炎sar在最初在广东境内流行,sars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其蔓延,给许多行业带来了重创。深圳市作为口岸城市,连接大陆与香港,是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电子业、制药产业、旅游业作为深圳的支柱产业,频繁的商旅活动带动了深圳酒店业的快速发展,知名连锁酒店林立,高星级酒店(四星、五星)收入占深圳酒店业总体收入的70%以上,代表了行业的总体水平,引领了深圳酒店业发展。商务散客作为深圳酒店业的主要客源,商务型酒店在深圳所占比例高达85%以上,商务型酒店占高星级酒店的约90%,深圳南山区高星级酒店100%为商务型酒店。研究sars对深圳南山区高星级商务酒店的影响,对研究sars对深圳市酒店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

1.sars对酒店业影响综述。

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在广东乃至中国蔓延,对我国的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酒店、餐饮、娱乐、服务等造成了重要的影响。sars对我国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非典疫情对旅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旅游人数的下降;二是旅游人均支出和总支出的下降;三是旅游总支出下降的引致影响;四是没有实现的本应实现的增长。据国研网预计,20国内旅游业的直接损失就高达1400亿元,再加上其对经济的间接影响,总额为2100亿元。吴必虎等呼吁关注旅游业经受sars后对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估计sars对我国2003年gdp损害超过11%。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26日公布《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旅游业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全年入境人数916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4%;全年国内出境人数达2022万人次,增长21.8%;国内旅游人数达8.7亿人次,下降0.9%;旅游总收入3442亿元,同比下降11.2%。旅游业在2003年3月至6月中旬,从往年的高潮期一下跌入淡季,有人偃旗息鼓,有人摩拳擦掌,大练“内功”。

旅游业在受到sars冲击期间,从管理部门到研究学者到社会各界,都对旅游业的前景忧心忡忡,对酒店业的发展更是持悲观的态度,我国大陆、香港、台湾的酒店板块的股票下跌严重。在疫情的拖拽下,旅游业经历了预兆期、疲软期、休眠期等三个生死有关的阶段,2003年5月份全国旅游业更是基本停滞,酒店业、旅行社业都处于歇业半歇业状态。

sars疫情的肆虐以及其所造成的快速而严重的影响,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学者、评论员、行业人员等都通过各种渠道对sars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短效的研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与预测。然而,与sars期间铺天盖地的传媒报导、评论文章等形成对比的是,sars过后,各界似乎形成有一种默契,对sars的长效研究、后sars的追踪等相对乏力,对sars的讨论也迅速地偃旗息鼓。

本文通过采集2003年3月至202月对深圳南山区高星级商务酒店的入住率、餐饮收入、酒店收入等数据,了解sars从爆发到流行到结束,行业所受到的影响曲线,以及影响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同时通过深度访谈,了解酒店在应对sars所采取的措施,业内人士对sars中远期影响判断,以及sars过后酒店所采取的市场策略及市场补救措施等。

2.技术路线及工作说明。

2.1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地调查(survey)与深度访谈(interview)相结合。从统计数据来看,sars对酒店业的影响是显著的,许多学者对sars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得到定性的研究结论。本文在参阅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途径对酒店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酒店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得到酒店方面提供的详实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得到量化的研究结果,可作为对前人定性研究的补充。

2.2调查样本的代表性与有效性。

深圳是我国入境城市之一,连接大陆与香港,酒店业发达,宾馆酒店客房出租率高,整体酒店业客房出租率保持在60%左右。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表明,商务散客、旅游团队是深圳酒店业客源市场的基本构成,商务散客占整体客源市场的65%左右,对深圳酒店业影响非常显著。针对客源市场,深圳高星级酒店众多,85%以上的高星级酒店定位为商务型酒店。高星级酒店(四星、五星)收入占深圳酒店业总体收入的70%以上,商务型酒店占高星级酒店比例约90%。

深圳酒店主要集中在罗湖、福田、南。

山区三区,深圳六区酒店收入所占行业比重如图1所示。深圳南山区高星级酒店100%为商务型酒店。研究sars对深圳南山区高星级商务酒店的影响,对研究sars对深圳市酒店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本次调查对深圳南山区高星级酒店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深入相结合,调查蛇口南海、威尼斯、深圳湾、海景、东华假日、明华、,中南海滨共7家,其中五星级2家,4星级5家。

(图1.深圳六区酒店业所占比重)。

2.3访谈问题的客观性。

本次调查访谈涉及的问题没有夹带调查者本人的主观看法,在调查过程中,没有对受访者进行诱导,保证受访者回答问题的客观性。访谈的主要问题包括:

1.从整个深圳酒店行业来看,您认为sars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评估?

2.从贵酒店的自身情况来看,sars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您分别就客房、餐饮、康乐等部门的几个角度谈一谈。

3.sars发生后,贵酒店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在酒店内部是否进行了一些调整?

2.4访谈数据的整理、落实准确性、分类、量化。

根据旅游管理部门提供统计数据,以及受访酒店提供数据,结合现场访谈笔录与录音,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整理,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在数据与有效访谈记录基础之上提炼调查分析指标,本次调查统计选取的主要指标包括对行业影响评估、对酒店客房、餐饮、娱乐的影响,sars造成中长远影响,针对这些指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

2.5工作程序流程说明。

本次调查经过了确定调查目的、调查准备、实地调查、调查总结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相互紧密衔接,保证问题的明确性及调查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由于本次研究属于长效研究,对于受访者的访问分为两个阶段,即sars期间与sars过后,具体时间为2003年6月与年1月。为了保证访谈的有效性与所提问题的针对性,在正式进行访谈以前,调查者首先进行了一次预访谈,即在正式调查之前对部分酒店进行了试探性的调查。本次调研得到了深圳市中南海滨大酒店市场部经理林小姐的大力支持,并通过林小姐获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数据与资料。

3.调查结果。

3.1界定。

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对2003年3月期间开始蔓延的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定称。在此前尚未有定论时,我国将该病定称为“非典型性肺炎(atypicalpneumonia)”,简称“非典”。实际上,非典型性肺炎是在医学上有特指,且其传染性小,可自愈,病人无须隔离,与sars完全不同。但我国各种场合均广泛混用“非典”与“sars”。本文为明确界定,只采用“sars”。

“sars期间”在2003年多多见诸报端,成为2003年十个使用最频繁的词汇。然而,有不同的行业对“sars期间”有不同的界定,对于酒店业而言,“sars期间”的界定为2003年3月中旬至6月中旬酒店营业恢复正常。sars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应视为非常时期,为作为区分,本文将酒店正常营业时期成为“正常时期”。

3.2宏观数据。

根据深圳市旅游局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受sars影响下,深圳市旅游总收入增长趋势首次出现负增长,旅游接待人数跌到历史最低(见图2,图3),对深圳势头强劲的旅游业几乎是当头一棒。截至2003年12月,深圳旅游总收入294.6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7.12%。深圳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在“sars期间”,酒店业客房出租率在30~40%左右徘徊,龙岗、盐田、宝安区更是在20~30%左右。酒店收入的三大块中,康体娱乐几乎没有收入。然而,由于深圳的地理位置、十一黄金周以及深圳高科技交易会,深圳旅游业在03年6月中旬之后得到较快的恢复,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在2003年6月8日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六个主要旅游城市的108家星级饭店的监测统计表明,深圳市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最高,为46.51%,比6月1日上升了24.96个百分点,是饭店出租率回升最快的城市;深圳旅游局公布的“深圳宾馆酒店客房出租率”统计也可以明显看到,遭遇sars最严重的5月份,平均出租率仅为29.1%,而6月份已迅速回升至42.1%,7月份再度上升近20个百分点(见图4),表现出深圳旅游业界较强的复原能力,也表明sars疫情影响的突发性、危机性与暂时性。

业内合作。深圳酒店业的平均房价,尤其是高星级酒店房价基本保持稳定,整个行业在经历危机后的平稳过渡,不仅有利的保证了整个深圳市的产业环境,也给从业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见图5),遭遇sars重创的深圳酒店业在2003年首次出现利润率负增长(见表2),全年行业损失直接15775.3万元。

(图2:1~12月份深圳市旅游总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3:201~12月深圳市接待总人数增长趋势图)。

(图4:深圳市旅游局2003.3~2004.1宾馆酒店客房出租率统计)。

(图5.深圳市高星级酒店平均房价(单位:元/间天,人民币)。

表1:,2003年深圳宾馆酒店业经营情况一览(单位:万元)。

项目1~12/20031~12/2002。

一、营业收入总额434060.2449835.51。

二、营业成本104342.8695804.37。

三、营业费用177828.34177259.44。

四、营业税金及附加0.5524753.18。

五、经营利润131798.4515.52。

六、管理费用135626.64137792.15。

七、财务费用8470.448385.2。

八、营业利润-12298.635841.17。

九、投资收益2611.2273.43。

十、营业外收支差-2401.191367.08。

十一、利润总额-12088.627481.68。

十二、经营利润率(%)30.3633.79。

十三、营业利润率(%)-2.831.3。

十四、利润率(%)-2.791.66。

3.3深圳南山区商务酒店调查统计。

3.3.1深圳南山区商务酒店基本情况调查。

深圳南山区是深圳二线关内三大区之一,作为深圳新兴的区划,区内拥有南山高科技园、南山创业园等大型高科技工业园区,以及以四大主题公园闻名的华侨城、青青世界等旅游区。该区酒店业发达,区内共有五星级酒店3家(威尼斯酒店,蛇口南海酒店、麒麟山庄),四星级酒店主要有中南海滨、东华假日、深圳湾、海景、中油、明华等,共7家。区内高星级近100%为商务酒店,高星级酒店收入占区内酒店收入80%以上。

(图6:2003.3~2004.2深圳南山区商务酒店平均入住率统计)。

3.3.2sars影响南山区商务酒店入住情况调查。

酒店收入的重要部分是客房收入,商务型酒店客房收入基本占酒店总收入的40%强。sars对商旅活动的影响,直接影响了酒店的客房出租率。根据图6,可以看到,sars期间,深圳南山区商务酒店的平均入住率(42.76%)比去年同期(68.18%)降低25.42%。

南山区商务酒店中,深圳中南海滨酒店与蛇口南海酒店,作为南山区老牌的酒店,对行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以深圳中南海滨酒店(四星级)与蛇口南海酒店(五星级)为例,比较南山高星级酒店的入住情况(图7)。中南海滨与蛇口南海酒店都以亚洲商务客人为主,中南海滨的客源构成中,国内客源占40%,其次是日韩23%,港澳占20%,东南亚、南美及亚洲其他地区客源占17%;南海蛇口酒店以香港客人为主,日韩、与国内客源其次。总体而言四星与五星的入住率相比,四星相对较高。从图7明显看出,南海酒店从三月份入住率明显下挫,五月探底,其原因是sars对香港地区影响显著,港人对北上的担忧与政策的限制;同样,中南海滨也在4月份达到入住最低,三月五月基本持平,而比起10月高峰期及平均入住率,sars期间的入住率仅为正常时期的一半。由此可见,sars对酒店入住率的影响是显著的,也是普遍的,在四星和五星酒店中,入住率下降的`幅度是基本一致的。

(图7:深圳中南海滨酒店与蛇口南海酒店入住率比较)。

3.3.3sars影响南山区商务酒店餐饮及康体娱乐情况调查。

关于sars对旅游与服务业的影。

响,许多研究者或管理部门,以及总体的统计数字表明,sars带来的最严重影响之一是餐饮业,许多餐饮经营者大受打击,甚至无法挺过sars**。然而在本次调研中,却发现了一个与预想相悖的现象。南山区的高星级商务酒店,在sars期间,酒店餐饮收入剧增,餐饮部门反而呈现出正常时期不多见的大满贯,商务餐、公司餐、团体餐都有较高的预订。

以中南海滨酒店为例,sars期间,酒店的餐饮、客房、娱乐,娱乐完全没有收入,餐饮收入占酒店总收入的76%,比正常时期的30%高出46个百分点;从实际收入计算,在sars时期,酒店总体收入比平时下降将近50%,而餐饮的收入比正常时期反增20%。这组数字说明,高星级酒店的餐饮在sars期间的增加不仅表现在对酒店总体收入比例的增加,在对酒店营业收入的实际贡献也在增加(见图8)。

(图8:中南海滨大酒店sars与正常时期餐饮、住宿、娱乐收入对比)。

酒店的康体娱乐计入酒店收入来源的第三部分,受到酒店业者的重视。然而,深圳南山区商务酒店几乎90%的酒店将康体娱乐外包,部分酒店将康体娱乐收入计入酒店集团的营业收入,但不计入酒店营业收入,如中南海滨酒店;还有酒店完全将康体娱乐外包,由承包者自行结算,与酒店无关,如海景酒店。鉴于南山各酒店的操作模式及酒店对数据的掌握,本次调查,仅对中南海滨大酒店的娱乐业进行了解,以作为对sars影响酒店餐饮、娱乐及住房收入分配的参考。

3.3.4sars对南山区商务酒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调查。

sars对酒店业造成显著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sars对南山主要酒店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在250万以上,对五星级酒店影响尤为显著。作为深圳酒店业的典型代表,国内成功的主题酒店——威尼斯酒店,更是损失超过2000万;当然对于威尼斯而言,其损失是早在意料之中的,但相应的,威尼斯的回收也是相当迅速的,在sars过后的短短两个月,威尼斯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在深圳旅游局公布的统计结果,威尼斯2003年营业收入居深圳之首,利润额居全市第二;同是假日集团属下的东华假日,在历经sars之后,也迅速恢复,截至2003年12月,营业收入也进入酒店业的第十名。

表2:深圳南山区主要商务酒店sars期间直接经济损失一览。

酒店客房数星级正常入住率平均房价损失。

中南海滨150483%350元/间天250多万。

东华假日288485%420元/间天400~500万。

深圳湾308475%380元/间天500多万。

海景450480%400元/间天700~800万。

南海396565%650元/间天1200多万。

威尼斯446585%928元/间天2000多万。

参考文献。

[4].国家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26。

[6].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41.

原作者:杨晓佳。

编辑/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

中国经济复苏的影响金融论文

因此,是水重要还是蒸汽重要,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一种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新型经济体制就像一台动力锅炉,水和蒸汽就好比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只有在水升华为蒸汽的前提下才能做功,也就是说只有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相互作用,才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其主体必须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和行业,最主要的有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纺织加工等。这种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所说的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租赁业和典当业。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一般来说,实体经济发现得好,金融业也就能发展得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业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金融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一个贫困县的经济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岳西是国家级贫困县,长期处于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状态。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投入大量扶贫资金支援岳西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由于基础薄弱,投资渠道不畅,金融管理不善,因此效率低,发展慢。岳西县委和县政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调整思路,转换机制,依靠本地的森林、矿产,水力、旅游等优势资源,发展实体经济,一批中小型企业像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从此,岳西有了纸厂、缫丝厂、蓄电池厂、铸钢厂、山菜加工厂、中药材加工厂、茶叶(岳西翠兰)加工厂、大龙潭电站、莲云经济开发区等龙头骨干企业和新兴乡镇企业。实体经济发展了,为岳西金融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网络,目前一个以县人民银行为领导、各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遍布全县所有乡镇。保险、信托、证券和租赁等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岳西的区域经济可以看出,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金融业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兼评SARS影响有限论

先看银行业.如果sars不能在短期内被有效控制,首先,会影响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方面,国内金融业对外交往与交流会停止;另一方面,外国资金与外国机构也会放慢进入中国的步伐.其次,不少企业会面临资金链的断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银行的信贷业务会迅速减少,失去利润的生长点,而且破产行业的资金回笼也会出现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会迅速增加.再次,sars危机对银行的业务也会产生直接的冲击,比如信用卡消费额已迅速下降.

作者:易宪容作者单位:刊名:金融信息参考英文刊名:financialdigest年,卷(期):“”(6)分类号:f8关键词: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2017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总体增长缓慢,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同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速度也放缓。就我国而言,“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局面,2017~2017年,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52.1%下降到49.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由20.5%和18.5%上升到21.6%和20.3%,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1但是受区域本身资源状况、地理位置的影响,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总体格局仍未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缺乏动力。

为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7年9月、10月,分别出访中亚、东盟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就是想在推动东部地区经济战略转型的同时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并有效发挥中国沟通亚欧国家联系的有利地位。

1 / 4

陆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开创了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加强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扩大了中国那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发展,“丝绸之路”不断向西拓展,成为了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在“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带,连接着“亚太经济国”和“欧洲经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影响下,我国西北五省和西南四省将重点受益,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重大提升作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和古代“下南洋”为原型而进行的拓展,这“一路”以我国东部省份及港口为主,主要对接东南亚、阿拉伯半岛、欧洲、非洲等。在此基础上,我国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及国内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金融合作提供了资金支持,也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

(一)统筹区域发展,调整经济结构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构想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东西部经济的新一轮崛起。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十二五”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化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1.9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在工业等第二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同时,服务业不断向东部集聚,因此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一带一路”的实施,将有助于东部地区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快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吸收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所形成的经济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等区域,这些区域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中部地区处在向东和向西开放的交界地带,按照传统的产业分工,东部主要发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西部地区则是基础原材料产业基地,在此格局下,中部地区的枢纽地位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原材料向东部地区的流动,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部地区的枢纽地位将真正得到体现,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心脏地带,中部地区将真正实现崛起。“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同时将使西部成为中国开拓新兴市场的前沿阵地。

2 / 4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自然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我国与中亚国家间通过建立能源管道、铁路、公路等互通网络,将形成更加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扩大内需促增长

“一带一路”战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必将吸引大批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并因此而促进金融、贸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沟通各大城市,大量的贸易往来也必将促进周边城市的基础建设、金融贸易、商业地产的发展,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海上丝绸之路”则沟通了中国与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国,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经贸和旅游方面,目前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需正视问题的存在,在旅游方面交通问题上尚存有不足,如航班少、旅行社不规范等可能阻碍各国人民间的旅游交流,发生灾难事故等甚至影响国家形象。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和城市应当利用好自身生态环境的优势及区域优势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产业升级,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并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强国际交流。“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并有效熨平传统出口市场的波动,中国在深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世界市场。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对伊实施能源+金融制裁,来势凶猛,甚至扩大到。

其它。

国家金融机构,也危及到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在伊朗断油和美国切断金融管道之间,保障中国在美金融机构继续存在对我更加有利。中国不可能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我们应该逐步减少对伊石油依赖,确保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合法经营。现在争取获得制裁豁免机会还是可能的。

美国对伊制裁由来已久。从19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的反美浪潮开始,美伊之间因人质事件、两伊战争、核武扩散、人权问题而经历了一系列危机时刻,美伊两国关系由冷淡、疏离而降至历史冰点,几乎成为夙世冤家。美国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令,持续不断地对伊实施政治和经济制裁,或调整相关。

措施。

和法令来提升制裁级别,使制裁措施和法规变得冗杂而烦苛。仔细分析,过去这些制裁行动由三种因素所致、三项内容所含、三类主体所涉。

所谓三种因素,第一就是推翻伊朗政权。美国支持的伊朗白色革命失败后,1979年新成立的德黑兰政权高举反美旗帜、秉持反美立场、推行反美政策。美国则以颠覆德黑兰政权为其对伊政策基本动机和目标,1979年以来的历届政府和国会,无不如此。它是激发美国动用制裁及其他各种手段推翻伊朗政府的最基本的政治动因。二是恐怖主义因素。1983年10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兵营遭受袭击,美国认定这是伊朗革命卫队资助并提供军事训练的黎巴嫩真主党民兵队所为,伊朗因此被列入支持恐怖主义黑名单。美国从此以反恐名义制裁伊朗。三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因素。美国认为,伊朗发展并扩散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其实,1960年代巴列维王朝时期美国支持伊朗建立核能反应堆。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核能项目停顿,但不久恢复,美国开始监视伊朗核能项目。美国国家情报局1985年一份。

报告。

认为,伊朗正在开发可用来制造核武器的可裂变物质。1990年代美国认为伊朗正在开发弹道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伊朗武器扩散法”,2005年再次更新,以防核技术、设备和核材料流入或流出伊朗。

美国对伊的这些制裁围绕三项内容展开,一是石油禁运;二是其他货物和服务贸易制裁;三是金融制裁。美国以伊朗政府违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规定为由制裁伊朗中央银行。根据13324号总统行政令,美国政府禁止美国人同任何支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伊朗金融机构维持业务往来,冻结伊朗在美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账户。美国为此以恐怖主义名义制裁伊朗的沙德雷银行,包括伊朗基地组织头目、革命卫队高官等人的账户。制裁适用的三类主体,一是美国政府机构。未经许可,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管辖的所有机构和官员、行政人员禁止同伊朗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其人员进行交往;二是美国各经济实体。美国人作为法人的公司、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无论在美国本土还是设立在的海外分支公司或其他机构都不得同伊朗有商业和其他业务往来;三是所有美国人。只要是美国人(包括拥有绿卡的永久居民)都不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同伊朗进行货物和服务贸易活动、开展各种融资活动。

美国国会为制裁伊朗通过了许多立法,除少数案例适用外国机构外,这些制裁法规适用主体基本上都是美国人自己,即禁止美国政府机构、美国公司和美国人同伊朗政府和公司接触和交往。由于无法限制伊朗同其他国家和人员相互交往,因此美国对伊制裁无法取得理想效果。2011年以来,伊朗对美国表现出更加强硬姿态,甚至叫嚷要封闭霍尔木兹海峡。于是,从2011年11月开始,美国启动新一轮对伊制裁行动,发布了一系列法规:2011年12月31日,美国公布《201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2012年2月5日,美国政府发布13599号总统行政令;3月20日希拉里·克林顿宣布,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继续保留在不能免除制裁的国家名单之中。此轮制裁包含三项新的核心内容:

1,指责伊朗中央银行和相关银行犯有恐怖主义融资行径、从事非法洗钱活动。伊朗从事这些活动的事实均为最新发现,美国政府掌握事实证据,因此要强化对伊实施金融制裁。对伊金融制裁实际已经展开,从3月17日起设立在比利时的国际电子银行网络“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学会”(swift)已经切断伊朗的线路管道,因此伊朗实际上已经无法同国际贸易伙伴进行交易结算,伊朗和其他国家需要swift汇入汇出交易资金,已经断路,切断这一系统对伊金融活动最为致命。由于无法交易,一些国家正在退出伊朗市场,另寻出路,比如韩国从4月1日起开始大规模减少进口伊朗石油,南非也已经宣布不再从伊朗进口石油。

2,把制裁扩大到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金融机构。美国破天荒地要对那些通过伊朗中央银行及相关伊朗银行进行石油贸易及其他交易的外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美国第一次把对伊金融制裁扩大到所有外国金融机构,这是美国对伊实施最全面的金融制裁。本次立法规定,美国总统在确定任何一家外国金融机构同伊朗中央银行及其指定的伊朗金融机构有金融交易关系之后,就要禁止其在美国开设相同的帐户或可支付帐号、或者对该帐户予以实施严格的限制条件。对于在美外国金融机构实施此项制裁行动,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

3,美国总统拥有例外授权。从理论上讲,《201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1540法)一经实施,即意味着任何购买伊朗出口石油和其它产品的国家,必须从2012年3月1日起终止购买,在美国和其他各地的外国金融机构就得同伊朗中央银行及其他伊朗金融机构脱钩,否则就要遭受制裁。不过,该立法授予总统两项特权,美国总统可以灵活地来实施该法。1),允许总统拥有例外情形批准权。只要总统认定,任何国家在此法实施前6个月内已经大幅度减少其从伊朗购买原油的数量,那么作为例外,即可享受阶段性制裁豁免权。日本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数量最近五年里已经大降40%,欧盟部分国家在美国拟议制裁措施时已经提出立即全面禁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并从2012今年7月份起将全面停止购买伊朗石油,因此总统授予日本等11个国家6个月的制裁豁免权。由于印度、中国等国家没有获得制裁豁免权,因此中国在美金融机构业务面临限制甚至停止活动的风险。2),美国总统可以有选择地放弃金融制裁。此项国会立法规定总统拥有两项特别权力对一些国家免除制裁:(1),如果总统认定任何一个国家在该法实施前6个月这一阶段里已经大幅度减少了它从伊朗购买原油的数量,那么可以放弃对这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实施制裁。(2),如果总统认为,放弃对某个国家的制裁有利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那么,总统有权对其豁免制裁4个月,如有必要,还可延长豁免制裁4个月。

根据《201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等有关法规,此轮制裁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1,由平面到立体。美国过去制裁,往往是单一领域的制裁,从早期对伊停止经援、禁止国民同伊进行贸易活动、停止进口石油等等,大多是单一领域内的制裁。现在则不同,贸易、能源和金融全面实施,加上航母游弋在附近海面,对伊实施军事威胁,同前期单面性的相比,现在的制裁已经是立体式综合性的,似乎非要把德黑兰政权推翻而后快。

2,金融封杀行动具有全球性特征。这是美国在。

总结。

以往30年制裁伊朗仅有有限效果情况下拿出的杀手锏——对伊实施全球性金融绞杀行动。美国以往对伊制裁尽管涉及范围广泛、制裁措施也很严厉,但是都没有强行干涉过其他国家按照正常国际法规对伊开展贸易和金融交易活动。如前所述,尽管美国对伊制裁范围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贸易、能源和金融领域,但是制裁法规所适用的对象主体仅限于美国实体,并不扩大到美国主体之外。因此,其他国家依然可以同伊朗进行贸易往来,特别是从伊朗进口大量原油,而不受美国制裁和联合国相关制裁决议的限制,伊朗依然可以从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获利并生存。现在则完全不同,伊朗受到的金融制裁,已经不仅是美国,而且还有全世界的国家加入,可以说,伊朗实际上已经被赶出了国际金融系统。

3,实施要旨为二选一办法。任何国家的金融机构要么选择美国市场,要么离开美国继续同伊朗开展国际贸易特别是能源交易业务。这似乎是一个十分公平的选择,但是对于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而言,要他们切断来自伊朗的供油,短期内无异于经济自残行动,同时又不能断绝同美国的贸易和金融来往,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势成骑虎而又备受折磨的恶毒做法。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行为体都心知肚明,这是最为典型的当代国际霸王行径。毫无疑问,美国是当今世界全球金融系统的霸主,在全球化条件下谁也无法摆脱这个金融系统的控制,美国这一招就是要把伊朗从国际金融系统中清除出去,把伊朗同其他国家的金融往来彻底隔绝开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伊朗贸易伙伴都将在此次二选一游戏中遭受煎熬,尽管如此,包括中国内在的全球各国中央银行必须在短期内从这个令人进退维谷的选择中做出抉择。

综上所述,对伊实施金融制裁扩及伊朗贸易伙伴,这是美国《2012年国防授权法》中规定的最新动作。欧盟也已达成一致,配合美国对伊实施金融制裁。此项立法强化了对伊制裁的压力,根本上是要切断伊朗中央银行同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美国对伊发动金融绞杀行动的同时,也牵连任何同伊朗有业务往来的各国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如果不同伊朗断绝石油交易,那么也就无法在美国继续开展金融业务。它迫使外国金融机构在选美还是选伊之间做出艰难抉择,对于在伊朗有重大经济利益的我国而言,尤为如此。

如果选美,也就是抛弃伊朗,那么选美者是否因此引来石油短缺和能源危机的前景?为探索美欧对伊朗实施能源+金融制裁的后果,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焦点投向石油供应及其前景,世界石油价格走向如何?现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油价可能上涨30%。如果美国制裁完全有效,世界市场就失去了伊朗的原油供应。根据美国能源署的统计,伊朗2010年每天生产原油408万桶,除去自己国内消费180万桶和存储14万桶外,可用于输出的石油大约有214万桶,如果以此推算,那么世界石油市场每天就将缺口214万桶石油。从静态视角看,世界石油市场就会出现供应短缺,石油价格因此上升。有人认为油价将会大幅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3月20日说,伊朗断油可使世界油价上涨三成,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第二种观点认为,制裁伊朗反而会使油价下降。尽管伊朗断油可能危及市场供给平衡从而导致油价上涨,但是无论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设法寻找可替代原油供应来源。1,石油输。

出国。

组织实际上还具有每天可以多生产500万桶石油的能力。或者,只要沙特阿拉伯一个国家增加石油生产,也能够填补伊朗断油带来的空缺。根据美国能源署的统计数字,沙特2010年每天生产1052万桶石油。沙特阿拉伯官员2012年1月15日说,他们可以增加产量,有能力每天生产1250万桶石油。2,美国本土战略油田储备总量达到23030亿桶之多,人们呼吁美国开放开采这些油田,以弥补世界石油市场缺口。3,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认为,美国政府的战略石油储备严重过剩。截至2012年1月,美国政府持有的原油储备约6.9亿桶,而根据美国1974年的一项立法规定,平时战略石油储备量应该是2.8亿桶,所以他们建议多余的储备石油可以作为政府富余资产出售,既可以缓解国际对伊制裁引起的石油短缺,也可解决国内油价过高引发民众不满的情绪。4,此外,全球经济恢复进程并不如原来预料的那样迅速,现在甚至出现了减缓迹象。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上认为,美国经济正在恢复,并带动全球。但是,现在由于欧债等问题,全球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把对2012年全球增长率的预测从4%下调到3.3%,对2013年的预测从4.5%下调到3.9%。中国根据自身结构调整的要求,也降低了经济增长的预期。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迹象依然存在。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减速意味着能源使用量减少,世界石油需求可能降低,能源需求甚至不如以往。2011年7月,国际能源署的经济学家预测,2012年世界石油消费为每天9100万桶。现在,专家们已经把这种预测降低为每天9000万桶。进一步下调空间依然存在。按照目前的趋势,也有人认为,可能会下调到每天8800万桶。果如此,那么当前石油价格上涨现象或许不久就会消失。因此由于对伊制裁可能带来的油价上涨引发各方关注的同时,各方也都在做预案,谋求多种。

渠道。

获得解决办法,而不希望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一连串行动反而可能增加世界石油产量的增加,甚至因此可能导致油价的下降。

本文认为,分析国际能源供应有意于在选美还是选伊问题上找到答案。对于世界石油市场、油价同伊朗断油关系的观察不能基于静态分析,而应该从动态角度加以判断。美欧对伊制裁可能造成世界石油市场的恐慌,对人们心理带来冲击,因此可能出现拔高油价等人为因素。现在有两种事实需要获得共识:第一,2008年国际油价暴涨不可能发生在这次伊朗断油之后。当年油价暴涨同尼日利亚石油减产有关,给市场带来致命性冲击的是其它国家无法及时提供低硫原油作为弥补,而碰巧国际上的一些炼油厂又急切需要此类原油,进而引发油价暴涨。这次伊朗断油也可能是造成同类种原油短缺,引起某种恐慌是可能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国际上的一些大炼油厂设备已经更新,完全可以应对伊朗断油特别是高品质原油短缺带来的冲击。第二,伊朗石油产量似乎很大,但仅占整个世界产量的二十分之一。因此,短期内出现石油短缺必须依靠并运用市场力量解决,而且各方已经动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加强供货。现在必须清楚地是,美国及其盟国对伊金融制裁势头不可逆转,这一制裁必将扩大到同伊朗有交易关系的任何外国金融机构,任何逆势而上者,在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舞台上都不是勇者的表现。

美国采用“能源+金融”制裁方式对伊朗采取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并且获得了欧盟和日本等盟友的支持。现在中国面临的挑战是:

首先,参与制裁对中国影响巨大。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价值高达293亿美元。目前,已有100多家中国企业进驻伊朗,并与伊朗油气部门签署了总价值约1200亿美元的相关合同。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从伊朗进口石油数量,平均每天为54万桶,为中国进口总量的11%,是伊朗石油出口第一大贸易国。由此可见,中国参与对伊制裁,中国从伊朗断油中造成的损失可能不是小数目。

其次,寻求能源替代模式可能受到的影响。中国参与制裁,可以逐步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同时,如果中国从沙特阿拉伯及其他国家寻求石油替代,或许可能暂时解决国内“燃油”之急,以应经济建设所需。但是,沙特等国家的原油质量不及伊朗原油,世界上一些大型炼油基地的设备经过2008年冲击后已经改进,而我国呢?我国一些炼油设备可能暂时无法应对,于是,设备更新需要时间,造成临时性石油短缺也可能导致国内油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短期内可能造成冲击。

第三,中国不参与对伊制裁,且中国又无银行替代方式,中国在美国的金融机构面临制裁。这一选择就是继续同伊朗进行交易,继续通过伊朗相关银行结账,或者采用本国货币交易,于是美国将根据立法吊销中国在美金融机构开设的帐户,实际就是把中国的各家银行机构逐出美国市场。美国实施这一制裁措施完全依据国内法,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如果不能满足这一立法要求,今年6月底之后将遭受金融制裁这一恶果。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和国务院高级官员今年年初访问北京时也已经陈述清楚。在当前形势下这对中国海外金融利益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由上所述,中国目前处于两难境地,似乎处于三夹板之中,既要受到美国扩大制裁的压力,同时也受到来自伊朗的挤压。

美国作为金融霸主,以制裁手段服务于国家政治战略,这似乎已经成为美国的专利,目前很少有人可以撼动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尽管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声明,中国以符合国际法并以正常、公开方式同伊朗进行贸易交往,但是,这类外交政治声明难以抵挡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内以其软实力作出的攻击。中国的石化公司毕竟是企业,不可能做赔本的买卖,即使是国营企业,也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维护海外经济利益也得从维护这些海外投资企业的利益做起。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开始放缓在伊作业。中石油实际上推迟了在伊朗南帕尔斯第二期天然气田的钻探工程,中海油亦撤走驻北帕尔斯天然气田的项目人员,中石化延迟了在伊朗亚德瓦兰油田的动工日期。中国在2012年开始减少了从伊朗的石油进口。尽管如此,美国方面许多人依然对中国持有片面看法,实际上已经把这个问题上升到石油政治层面。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的副主席博曼宣称“中国已经成了问题的一部分”,主张对伊制裁的同时“制裁中国石油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三大油企因为开发进程延缓,也引发伊朗方面抱怨。2011年8月,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要求中石油加快南帕尔斯气田第11期项目的开发工作,并发出最后通牒称,如果开发进程继续这样缓慢,伊朗有可能要转包其他开发商。另据报道,2011年10月,中海油在海湾地区总额160亿美元的天然气田开发协议被伊朗方面叫停,原因是项目进展过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毫无疑问,中国面临极大的挑战,一方面面临伊朗断油的局面,另一方面面临中国在美金融机构被逐的困难前景。美国掌握着全球金融主导权,中国不应当失去在美国金融市场的机会。如果美国切断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营业的机会,中国的损失可能更大。但是,中国不可能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中国需要有一个缓冲的办法和可行的渠道,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中国缓慢而默默地减少进口伊朗石油的数量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我们的目标既要保全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的合法经营,又要确保海外石油对我正常供给。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思考:

首先,关键在美国。同美方保持密切沟通,抓紧时间同美方协商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必须看到,美国国会在制定《2012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这一立法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世界各国面临的困难,他们看到从伊朗立刻断油,无论对美国盟国还是中国这样的伙伴国家,都会带来恐慌和不利,因此有意提出了缓冲期解决办法,如6个月的豁免制裁,或者全免制裁等等方式,既然美方留下变通渠道,我们应该设法充分利用。

其次,我国应该抓紧宣布已经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实际情况。根据美方的相关规定,我方继续放缓进口伊朗石油是可以获得美方的制裁豁免的,因为美国这份立法并没有对进口伊朗石油降幅做出具体和明确的数量怪定,只要保持适量减少,继续同美磋商获得豁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既然美方给日本、中国等国家留有余地,中国不应放弃,尽可能充分利用,争取6月底以前获得相关豁免,确保我国在美国和其它国家金融机构正常运转,不使我国海外金融利益招致损失。

再次,加紧将国营企业调离伊朗,或者把有关业务从国有企业转移给相关民营企业经营,即使是金融机构,也应该由民营企业出面同伊朗交流,争取获得国营企业经营不变但又使国家利益无损的良好结果。

最后,应该密切关注美国开放战略石油储备动作。如前所述,美国拥有富余的战略石油储备,政府也正受到各方呼吁解冻的压力。他们建议,在当前制裁伊朗的时候放开美国的战略储备,以每天出售50万桶的数量向一些国家出售。我国应可利用这一时机,加紧同美方沟通,设法从中获得替补性来源。

总而言之,美国现在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措施,有遏制伊朗开发核武器的近期目标,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推翻伊朗政府。美国以其掌握国际金融体系主导权这一权仗,大刀阔斧般地打击伊朗及其同伊朗开展石油贸易的伙伴国家,对伊切断swift管道的做法,实际是切断伊朗石油财源的喉管。因此,从维护国家海外金融利益而言,在现实面前还是要遵循小平同志的遗言,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地做些周旋,在国际规则内积极开拓,不仅有利于海外能源的供应,还将保障我国在美国等地的海外金融利益。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改革的下一步

中国文学的现状林兴宅:我们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学面临着三次冲击.第一次是市场化或者叫商品化的冲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文学边缘化,整个中心转移了,企业家充当了社会主流角色,文学退到社会的边缘;再一个变化就是文学和商品价值的实现连在一起,精品文学慢慢失去社会的.关注,而一些流行的、时尚的文学作品地位却在上升.

作者:林兴宅朱水涌王诺夏敏王予霞吴尔芬作者单位:刊名:福建文学英文刊名:fujianliterature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

相关范文推荐
  • 01-09 银行人员外出培训心得(模板22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下面是一些由培训机构整理的优秀培训心得,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
  • 01-09 大学生思政委员心得体会(优秀17篇)
    优秀学生对待学习积极认真,他们会主动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请阅读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心得体会和建议,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方向。思政小课堂是大学生
  • 01-09 竞聘营销岗位演讲稿(实用13篇)
    竞聘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各类机构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竞聘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写作思路,突显个人的优势
  • 01-09 大学职业规划书(通用16篇)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职业规划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我们都需要一些指导和借鉴,以下是一些职业规划范文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
  • 01-09 公路项目心得体会范文(22篇)
    心得体会是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反思和总结,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实际应用案例,供大家借鉴和学习。非常感谢公司给我这次项目管理的培训、
  • 01-09 参加公司安全培训后的心得(通用18篇)
    写培训心得是一个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公司培训能够满足
  • 01-09 事业单位加班管理规定(通用14篇)
    单位的目标通常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想要写一篇出色的单位总结,不妨阅读一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1.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保护员
  • 01-09 理想国心得体会总结大全(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得与失、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写作
  • 01-09 2024年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大全(18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能够学会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对于写作不自信的人来说,参考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增加写作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
  • 01-09 婚假休假申请书(模板18篇)
    申请书可以是对自身经历、能力或需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的一份文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参考。尊敬的老师:由于本人需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