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通用17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通用17篇)

时间:2023-11-29 11:18:32 作者:雁落霞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展开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优秀的教案模板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值得我们借鉴。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上课的老师根据这一情感目标,再结合课标中所指出的这一年段的教学目标,制定了自己的三维目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

一、自主识字,扎实记词。

执教的老师很重视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在理解课题中“呼风唤雨”一词时,老师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初读课文后的字词检查中,老师非常重视用词和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字、词、义三结合的训练方式。首先认读本文中难读难懂的词语,再进行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课堂成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查找工具书或者在原有的认知上饶有兴趣地解释一个个词语。老师根据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情况进行删减和补充,“程控电话、互联网、农耕社会”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是单调地讲解,而是结合图例,感性认识促进理解。在理解、积累课内词语后,老师又例出部分词语,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觉得这一环节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上课的老师并不是像一年级那样开火车或是一一指读,而根据学情进行小组和读,然后扩词,有效地积累了词语量。

二、以读促理解。

听了这堂课,我觉得这个班级的学生班底相当不错,但是老师还是肯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阶段性目标明确。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曾经听过陈俊老师的`语文公开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让我感觉既像一堂科学课又像一堂综合实践课,怎么都闻不到语文味。那时候的陈俊老师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鹰,在蓝天上扑腾学飞。一年后再听她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成语---“刮目相看”

陈俊老师讲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充满激情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

一、导入课堂新颖自然。陈俊老师运用了最新时事政治------“嫦娥一号”的成功奔月,让学生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人类现在正处于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质疑解疑

读书,贵在有疑,这是古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应该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闪现。因此,我请学生抓住课题提出问题,抓住了课题,往往就抓住了课文的内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我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去读懂课文。

2、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神话故事导入,揭题质疑;

课前跟学生聊一聊神话故事《西游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qing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三、说学法。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视频短片导入,揭题;

播放有20世纪科技成果的视频短片,理解“世纪”的意思,告诉学生这些都是20世纪的科技成果,说说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从而透彻地理解题意。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呼风唤雨世纪》评课稿

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诱人的课件,有的只是教师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和亲切自然的学习氛围。整节课,谢老师思路清晰,扶放结合,教态亲切自然,评价、点拨到位,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整节课张老师有四个做法值得借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只有心中有疑,才能有思考、有创新,也才能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之中,真正有所得。谢老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要无疑而问。问题提出之后,并不急于解决这几个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谢老师通过点拨、总结、提升,在不经意间渗透了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等,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实践。

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计划性,能够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使学习活动具有创造性。谢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想开去,而且这个想象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依据已有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丰富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要从阅读中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谢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文中表达有特色的语言,并仿照文中的'句式训练学生说话,规范学生的语言。同时还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体会其妙处,并在学习中加以应用,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最后一组课文。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我设计的流程是:先复习、质疑。(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要求学生学会提问题,并带问题学习课文。)接着细读、探究。(让学生先感受20世纪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的舒适和方便。再通过对比20世纪前,祖先们的生活状态。进一步让学生对20世纪科学成就感到骄傲、惊喜。并紧接用视频播放科学成果,让农村的学生更直观,更明白体验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最后是感悟、拓展。(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比,更深入知道这些变化,都来源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秘。)。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解决。

2、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等字、词入句式。”都是学生学习的语言。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学完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谈感受?有的说:“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这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样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3、读中悟,读中学,渗透读写结合。

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句子较抽像,我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名句,然后与展望未来和交流小练笔结合在一起。如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不拘形式,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诗句及几句简短的话。)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说:21世纪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还的采用诗表达:20世纪上天入海呼风唤雨,21世纪穿越时空,无所不能。这些精彩的回答,都是来源学生对科学的赞美和向往。从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体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几天前,我刚学完《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它主要讲述的是,人类在几百万年的发展历史中,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那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有飞机。人们只能在神化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现实,现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比如: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还有电话、电视、因特网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等。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舒适的和快捷方便,就连过去的国王贵族也不敢想。是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至到今天,这句话依然适用。

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里都有电话、电视、电脑等一些科技生活必需品,的确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让我们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告诉我们20世纪一百年的科学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灿烂前景。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课件2-4)。

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题。(课件5)。

3.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什么是“世纪”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爱思考的学生。

师:那你们知道“世纪”是什么意思吗?

师:世纪: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

师:那“呼风唤雨”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孙悟空观世音……。

二、自读课文。

1.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完课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从你开始读。生开火车认读:

板书:

幻想  维系  依赖  程度   改观    寄托原子核   。

因特网  呼风唤雨    归根到底    腾云驾雾。

生:(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听听范读是怎么读的。(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答:当然是人类。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课件7设问句)。

(设问句: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句:反问句是疑问句,这类句式常和“难道”等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例:"语文真的这么难么?")。

师:同学们明白设问句和反问句的区别了吗?

好,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8)。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指名说一说)。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课件9)。

师:我们一起做一个练习吧(课件10)。

师:让我们一齐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吧。

四、作业。

1、同学们,在下课之前,看看老师还给你们留了哪些作业呢?

(课件展示)。

2、下课,再见!

《呼风唤雨的世纪》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段。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技能                        。

4、能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句。

5、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

6、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7、体会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8、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与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分析。

网页应用与分析。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1、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中闪现了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

1、呼风唤雨是哪一个世纪?世纪是什么?谁来呼风唤雨?什么是呼风唤雨?

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制作网站,学生浏览网页。

只有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热情。

2、当你初读课文后,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3、当你游览网页时,对哪部分印象深刻,觉得如部分最有意思?

3、20世纪的科学成就很壮观,对科技发展这一栏目感兴趣,对“世纪成就”感兴趣,使自己增长了很多知识,“科技名人”有意思。“科技发展”中见到了磨茹云的样子:……学生交流bbs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科技发展”好,教会了许多平时看不到的知识。

二、浏览网页。

自主学习。

浏览网页,自主学习,在边看、边听同学的回答中,领会中心句的意思。

进入纵向栏目。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对比词语,举例了解相近的词语,了解作者的生平。

2、进入第二部分(学习第二段),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人类依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用一句话来说,体会用设问句的好处,区别相似的词语。

朗读、练习说话,体会修辞手法,用阅读、对比、举例等方式理解相近的词语,体会用词准确的特点。

三、回顾历史。

协作学习。

1、引导学习三、四自然段。

2、采用什么方式来写的。

3、寻找资料来说明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愿望?这些愿望是否已经实现?

朗读课文。

自由浏览网页。

了解什么是“农耕社会”?“千里眼”“顺风耳”的出处。

进入三、四部分,了解“农耕社会”“千里眼、顺风耳”等词语的意思,自由浏览,用实事说明人类的愿望已得以实现。

发挥自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建构主义学生自主学习的三大要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状况,引用科技发展的事例进行理解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四、诗句悟情。

欣赏美文。

引导理解古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朗读诗句,了解出处,读懂诗句联系实际领会引用诗句在此的意义。

“古诗”部分《白雪歌送裁判官归京》。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资料的收集,内化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感悟,挖就掘出文本的内涵。

五、了解成就。

关注发展。

请同学们介绍二十世纪的主要科技成就。

学习浏览网页,为大家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二十世纪的科学成就。

进入“世纪成就”“科技发展”“或课文的第三部分”评细了解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

让学生自由浏览,把科技发展的新体验告诉大家,让学生自我感悟,有效地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

六、感悟文意。

升华主题。

2、进入“阅读平台”谈对自己的启发。

3、观看“科技新闻”谈自己的感想。

4、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朗读课文。

理解文字。

联系生活。

举例说明。

拓展阅读。

升华主题。

交流谈话。

畅想未来。

进入第四部分,朗读学习,通过“阅读平台”帮助领悟文意,升华主题。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自主协作学习结合,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借助“阅读平台”“主旨”及科技新闻,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七、探索创新。

总结提高。

跨入二十一世纪,由谁来呼风唤雨呢?主要是在坐的各位,请进入网上遨游,把你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介绍给大家。

浏览网页,根据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入“网上遨游”点击“学习交流”,浏览网站,在线讨论。

拓展交流学习的空间,由课内学习延升到课外探究。

板书设计。

人 类。

现代科技技术。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学生自学自制字词卡片。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部分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填空: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明”与“发现”,“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1、爱迪生()了电灯。

2、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地心引力。

3、经过仔细检查,我终于()了这道题的错误。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可出示图片辅助)。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并体会古诗句精妙用处。

7)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3)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改观改变。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生活。

发现发明。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朗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6.师生交流.

三,作业。

1.抄写生字,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板书设计:。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学生自学自制字词卡。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二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部分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 20世纪的科学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总体感知。

1)指名读第一段。

填空: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明”与“发现”,“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填空。

1爱迪生(    )了电灯。

2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     )地心引力。

3经过仔细检查,我终于(      )了这道题的错误。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可出示图片辅助)。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并体会古诗句精妙用处。

7)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3)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2课时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4、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过渡: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读完课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3、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1、初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3、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书写生字生词。

一、听写生词。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补充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带着你们的理解把课题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

3、点明中心句。

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的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这节课,我们就抓住这句话来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注意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二)、交流理解,感悟方法。

1、预设:学习第4自然段。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吧。

(2)20世纪的科学成就到底有哪些呢?你们能从这段中找出来吗?

(3)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科学成就吧。

(4)欣赏了这些科学成就,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9)是啊,这些成就、这些变化会让他们惊叹不已,我们怎能不说——。

2、预设: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1)你能把这段读一读吗?

(2)孩子们,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相机出示农耕社会图)。

(4)农耕社会什么也没有,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你们知道我们祖先的幻想都是些什么吗?(相机给这些词标出红圆点)。

(5)现在,祖先的那些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幻想实现了吗?

(6)在现代生活中,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吗?

(9)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的意思是: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读一读。

(10)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这个成就怎样?(巨大)。

(1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2)我们祖先的愿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3)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预设:学习第2自然段:

(1)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呢?

(2)(边画箭头边讲)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这些发明和发现又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3)孩子们,请你们在课文3、4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

(4)你们明白了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了吗?

(5)请你们用发现和发明各说一句话好吗?

(6)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9)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是谁靠什么呼风唤雨的?

(10)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变和改观,我们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一直在围绕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一次用心来读——20世纪是。

1、孩子们,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有哪些奇思妙想?(或者说: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

2、要想让我们的梦想都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1、师:下面,老师向你推荐两本书籍《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和《五光十色的新科技》,希望你们抽课外时间去读一读。

2、师: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一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举例和作比较的方法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

人类。

科学技术发现发明。

相关范文推荐
  • 11-29 美丽的小北湖四年级(汇总17篇)
    优秀作文应该能够启发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的优秀作文,感受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南充吗?游览过
  • 11-29 护理专业实习总结报告(实用17篇)
    实习总结还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实习经验,并从他人的实习总结中获取启示和经验。以下实习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选择。见习人:xxx。班级:x
  • 11-29 选择坚强的四年级(汇总18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记得在我6岁时,有一天晚
  • 11-29 足球伴成长范文(24篇)
    作文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努力写好优秀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一到楼下,他便带球快跑,直奔小区球场。这带球
  • 11-29 写高中思考(优质16篇)
    优秀作文的标准很高,我们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写出一篇出色的作文。接下来是一篇优秀作文的摘录,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品味优秀作文的魅力。换位思考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更
  • 11-29 见面歌教案(热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一个有效组织和安排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教师们精心编写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为大家提供一
  • 11-29 五官幼儿中班科学教案(专业16篇)
    中班教案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1、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弯,并尝试用自己
  • 11-29 周末回家的请假条(优秀16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积累和沉淀,通过积累范本,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写作库,为今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大家可以参考借鉴一下。尊敬的企业领导
  • 11-29 工作期间私自外出深刻检讨书(热门19篇)
    检讨书的撰写需要真实客观,要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借鉴一些优秀的检讨书范文对我们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一些值得参考的范例。尊敬的队领导:首先对于
  • 11-29 办家家托班音乐教案(通用15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重要的实施工具,帮助教师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范文二: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这份教学工作计划拥有完整的教学流程。1、通过游戏,辨别感受两种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