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读名著心得体会(大全8篇)

2023年读名著心得体会(大全8篇)

时间:2023-09-23 01:03:01 作者:雅蕊 2023年读名著心得体会(大全8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名著心得体会篇一

看了追风筝的人,感人至深,让人沉重,勾起了我很多回忆,也畅想了很多。

想起了童年,我也曾经第一次撒把骑车,那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更想起了犯下的现在看似微不足道,但曾经害怕得不得了的小错误。像阿米尔一样,有很多我隐瞒了,即使很小的事情,可一定会有类似的心理活动,恐惧,懦弱。

想起了弟弟,我也有个弟弟,虽不是亲生,但一起长大,一起玩游戏机,一起踢球,一起打闹。我也曾经欺负过他,但不一样的是,有谁欺负我的弟弟我还是会挺身而出的。

想起了童年时眼里的那个爸爸。严厉,甚至是专制。曾经抱怨,挨打,甚至是恨过他,我很少会听到他的表扬,如同书中的阿米尔。不过,很幸运,爸爸是一个很有男子汉气质的人,也是个大好人,同样如书中阿米尔的爸爸。作为儿子,我总是不断地模仿,追逐,然后超越。于是我长大了。在长大之后,爸爸不再是那个严厉的爸爸,变成了我的朋友,也会不断的给我信心,还是如同书中阿米尔的爸爸。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父子关系都是这样发展的。

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正直,单纯,忠诚。它可以为了别人牺牲自己,为了别人隐瞒真相,没有一点自私。他不会要求你为他做任何事,无言的付出,付出。正如书中他所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希望这样的一个人出现在我身边,也许我是自私的,我一定会以哈桑的方式对待那个人。或者说,我也想做哈桑那样的人,只是我在寻找一个,我可以为之奉献一切的人。

阿米尔,书中的主人公,在不断的抉择中长大。就好比我自己,生活中的主人公。不断的遇到情况,抉择,走自己的路,其中会有恐惧,犹豫,逃避,很多很多,只希望我的选择不会让我在事发以后感到后悔。实际上,很多时候很多事我会后悔,我相信很多人也会这样。于是,一个善良的人,会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为了心灵的释放。

好像是有什么没写完,或者有些东西我写不出来,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足够的震撼,很多次我必须停下来,等内心平静下来再看,这是一本能够让内心强大起来的书。

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篇5

读名著心得体会篇二

我读了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看完后,我被主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大卫·科波菲尔。他的童年生活十分凄惨:父亲在他未出生前就去世了,8岁时母亲改嫁,继父摩德斯通先生严酷残暴,他的姐姐莫德斯通小姐也一样铁石心肠,不近人情。后来他被送往学校——钱国最糟糕的学校之一,那里的人也并不友善——残忍的校长,狡诈的朋友……大卫在学校里饱受煎熬,然而他那善良的母亲却只能忍气吞声。不久之后,大卫的母亲便去世了。这是他的继父便霸占了家产,还把大卫送去工厂工作,尽管他当时只有十岁。读到这里,我不免为大卫的悲惨童年感到万分同情与难过。相比之下,我的童年简直太幸福了。我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在学校里又和蔼的老师与友爱的同学,我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大卫却生活得如此悲苦,这是多么的可怜啊!

然而大卫却没有放弃一切希望,他逃离了工厂,准备投奔他的姨婆——一位貌似严肃却有着菩萨心肠的人。在她的帮助下,大卫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被送往一所正规的学校并且在那里完成了学业。然后就做了一名律师。尽管大卫现在生活得很好,但它周围仍有心怀歹意的人——尤赖亚·希普。

大卫的生活还真是一波接一搏。他摆脱了残暴的继父却又碰到了很有心机的系谱。我想,如果换做是我,也许早就放弃了,然而大卫凭着他坚定的毅力,勇敢地走下去了。

邪不胜正!大卫同善良的米伯考以及知心朋友阿格尼斯等人战胜了尤赖亚·希普。

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大卫终于打败了敌人,战胜了困难与挫折。

读名著心得体会篇三

名著《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阅读《论语》让我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论语》的心得体会,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强调的“仁德”思想,即以人为本、秉持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注重个人利益,往往忽视与他人的关系。然而,《论语》告诫我们,只有关心他人,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需求,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仁德的思想在教育、家庭和职场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唤起人们对他人的关注和尊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其次,我通过阅读《论语》,也深刻理解到了孔子对学习的重视。他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的观点,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注重即时的知识和创新,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然而,《论语》告诉我们,只有对历史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正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谓也”,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运用所学,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论语》中还强调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在现代社会,礼仪往往被忽视,人们会忘记尊重他人的需要和感受。然而,《论语》教导我们要“以礼待人”,注重谦逊和懂得感恩。只有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需求,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礼仪也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通过遵守礼仪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

此外,《论语》中强调了孔子对诚实守信的重视。在当今社会,诚实守信的品质被现实利益所取代,人们以谋求一己私利为首要目标。然而,孔子认为,诚信守信是人们立身之本。只有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可信赖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诚实守信的品质是一个人品格的象征,也代表着个人的道德水平。

最后,《论语》中还强调了孔子对个人修养和自我约束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只关注个人的欲望和快乐,忽视了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然而,《论语》告诉我们,只有懂得自我约束,牺牲个人欲望,才能成就自己的道德修养。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达到道德境界,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论语》是一部千百年来被广泛阅读和传承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论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仁德、学习、礼仪、诚实守信和个人修养等思想观念,给予了现代社会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引导。只有借鉴《论语》中的智慧,我们才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快乐。

读名著心得体会篇四

其实,说要读这本书时我并不是很情愿的,一位好友看我在书店挑来拣去,选了半天,还没有决定到底买哪些,就介绍了这本《窗外的小豆豆》,可看了第一段后,就不由自主地往下看了,文中的小豆豆深深地吸引了我,它讲述了一个因为上课不停地翻弄课桌盖,喜欢站在窗边不顾教师的讲课与宣传艺人打招呼;她在美术课不按教师的要求画太阳旗,而画起了各式军舰旗;她明明被罚站了却还刨根问底:“教师,我被罚站了,为什么呢?我做了什么坏事吗?”;她令正规学校所有教师都头痛;她最终因淘气,在小学一年级就被校方勒令退学的孩子——小豆豆。小豆豆因为淘气被退学了,然而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理解了她,并改变了她的一生。此刻的她已是亚洲唯一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足迹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她还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拥有观众数十亿;她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赞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实在很难将这两个人联想到一齐,可事实就是如此。

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是一个行为怪异的差生,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让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小女孩,到了一所新的.学校以后,竟然变成了一个好学生。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得她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一切都是因为那所与众不一样的“巴学园”,那位与众不一样的校长以及她宽厚仁慈的妈妈。

就是这些我们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学校生活,遵从了孩子们的天性,培养了他们的爱好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各种趣味的活动中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掌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培养了好习惯。小豆豆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发生改变的。

应对小林校长,我很佩服他,同时也觉得很惭愧。小林校长真是一个尊重孩子、细心呵护孩子的杰出教育家。第一次见面就当了小豆豆四个小时的听众,在校长办公室,小豆豆这个喜欢说话的孩子,竟能一口气对校长讲述了长达4小时关于自我的故事,而校长先生,自始至终都坚持着微笑的面孔,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我也是教师,我问自我,你有这样的耐心听一个六岁的孩子说四个小时的话吗?答案是:没有!当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在上课期间,她拿了长长的舀子,坐在厕所的掏口处,把厕所里的东西一勺一勺掏出来,在身边堆成高高的小山时,校长先生竟然只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没有惊讶没有呵斥没有嫌弃,有的仅有尊重和理解,还有信任!我又问自我,假设你班上有这样的学生,你能象小林校长这样处理吗?答案是:不能!如果是我,我肯定当场就会责骂她了。

为了让孩子毫无顾忌地玩耍,小林校长请家长给孩子们穿上最破烂的衣服到学校来;为了避免学生偏食,发明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趣味说法;为了让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洗去自卑的心理,提倡脱光了衣服在游泳池里游泳;为了让永远长不大的高桥君坚持自信,精心策划了与众不一样的运动会,让他简便地拿走了所有的第一……能够说,巴学园里的一切一切都是校长精心设计出来的,为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尊自信的环境中去欢乐地学习和生活。而结果是校长成功了,“巴学园”里的孩子,都是自信自强的,除了个别英年早逝的同学外,他们长大后都成了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同样是教师,我自问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能尽职尽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可是这种教学是孩子们需要的吗?我真的有一切从学生出发去研究问题吗?我有认真地了解过学生的内心吗?对学生进行的细心呵护,我坚持下去了吗?尤其是应对那些差生或问题学生,我有经常向他们点头吗?有经常鼓励他们吗?还是一味的摇头或者责骂呢?应对调皮的小豆豆,校长经常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应对身有残疾的高桥君,他却经常对他说“你绝对能做到”。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的鼓励是有的,可是有像校长那样经常鼓励他们,信任他们吗?我没有。和小林校长相比,我真是差太远了。

虽然在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中,“巴学园”里的很多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学他表面的教学方式,我们能够学习小林校长因材施教的方法,努力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把这种优点发扬光大;我们也能够学习他对教育的热心,学习他对孩子们一视同仁的尊重、理解和关心。仅有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了,学生才能感受到你的爱,才会喜欢你;仅有学生喜欢你了,你的教育才会有成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书本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用一个个小故事记载着作者的真实情感。但却让读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也让我不断地在反思着自我的教学行为,期望经过反思,我能够及时纠正自我的教育行为,期望自我能够早日成为在学生心中是最最可爱、可亲、可敬的教师。

读名著心得体会篇五

孔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思想与理论,对我国后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孔子的名著《论语》是道德、伦理方面的经典,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面我将简述我个人在阅读孔子名著《论语》时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对《论语》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读了《论语》这本书后,我被其中的智慧和精神所感动并受益匪浅。《论语》以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其中的语言简练精炼,透露出孔子的治学思想和他的人文修养,从而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启发和引领。孔子的思想体系大部分来源于其自身的体悟和人类集体经验的积累,并经过了自己的理性加工,成为一种高度发展的哲学理论。因此,我认为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一位被千万人崇敬的圣贤。

第二段:《论语》中的道德理念

孔子关于道德理念方面的思考,通过《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他的思想主张道德与品德:

孔子说:“道德如响,远人心,响之不嗣,失其实矣。”这句话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行为的特点就像声音一样,玲珑清晰,能够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从而对别人产生帮助和影响。

孔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这个哲学理念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通过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了解自己所做所想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如此一来,我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并努力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使自己进步、成长。

第三段:孔子的教育观念

孔子对教育的思考将教育的意义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达到培育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人的目的,从而造福于整个社会。孔子说:“教育教人有道、有德、有文、有武”,他所谓的有道就是要求人将德行放在第一位,具备高尚情操和高尚道德素养;有德就是要求人在事业上言行一致,以诚待人,宽以待物;有文就是要求人能够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并善于表达;有武就是要求人懂得战争,有必要的时候便能奋发斗争。

第四段:《论语》的治学方法

《论语》包括许多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内容,孔子提出的治学方法在现在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认为要通过刻苦钻研和不断自我提高,才能不断发现新知识和新的道德标准。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重复、反思、总结和提高自己。

第五段:教育和人文精神

孔子的教育旨在培养人的人文素质,从而体现了他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他主张“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都是与人文精神等同的。他提倡的是大道精神,即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他人,体恤他人。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能够具备人文的品格,这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人文精神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层面和智慧,是一种对人类的温情和理性的探寻,表现出孔子对人性热爱的关怀和崇尚。

总之,《论语》是一本经典的书籍,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观念绝非区区几篇篇章所能完全展现。本文简单叙述笔者的个人理解与感悟,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共鸣或者思考。孔子所提倡和追求的人本主义精神以及道德和教育的价值观都极为重要。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时刻牢记这些道理,通过孔子的思想,努力使自己成为人类文明的坚定建设者。

读名著心得体会篇六

寒假,我读了些《论语》,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我用来检查自己加以改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要改掉自己身上的短处,使自己不断地进步。从这里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另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好的我就要向他学习,见到坏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错误。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伟大的孔圣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孔子周游列国途中被几个孩子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个叫项橐的孩子说出了挡路的原因,孔子认为有理,见他聪明,就又提了一些问题。项橐对答如流,孔子便虚心地向他求教了!那么有学问的孔子都虚心地向一个小孩学习,何况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更要虚心好学啊!

观光电梯的发明也说明了这一点。有一个酒店因原来的电梯不够用而请来了建造师和工程师设计新的电梯。建造师和工程师一致认为在每层的楼板都要开一个孔,以便安装新的电梯。一个清洁工听到他们的谈话,就建议把电梯建在酒店的外墙上就省事多了。建筑师们眼睛一亮,连声叫好,观光电梯就这样诞生了。因为建造师虚心地听取了清洁工的意见,才有了观光电梯的诞生。如果建造师们看不起清洁工,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不能诞生今天的观光电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读名著心得体会篇七

西班牙语为世界奉献了两部伟大不朽的巨著——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德》和这部《百年孤独》,穿越三百五十年的光阴,隔着那曾被哥伦布征服过的茫茫大西洋遥遥对峙。作者虚构了一个叫做马孔多的小镇,描绘了在这个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蒂亚家族百年的盛衰史。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正如最初杨修向我推荐这本书所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的,而书是本很具亲和力的书。

全书的脉络非常的清晰。一口气读下去,读到奥雷连诺上校冷静对准备起义的自由党人说“你们不是战士,只是屠夫”,读到忧郁的意大利乐手克列斯比在疯狂的弹了一夜的大提琴后割腕自杀,读到阿玛兰塔变态无耻的苟且活着,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姐姐也是自己的情敌编织殓衣,读到第十七个小奥雷连诺躲过数十年的追杀,却被家人拒之门外,最终逃不掉额头被钉死的宿命,读到那装满了两百节车厢的死尸被倒入大海……会悚然惊觉,经过了开头几节的艰深滞涩,写到这里已经是酣畅淋漓,仿佛马尔克斯十八年的悄没声息的创作磨练将所有的情节浑然一体,所有的情感在这一瞬厚积薄发不可抑制。我感觉自己似乎身处一个黑暗的隧道,面前是一个似乎无所不知的老太婆,说着自己的往事,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平静的语调中娓娓道来。

你被每一个情节震撼,但是你能隐隐约约的清楚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已注定,似乎每个人都被一个线牵引着无法偏离轨道。她偶尔会透露一些宿命的迹象,比如皮拉?苔列娜用来算命的纸牌,奥雷连诺上校对死亡的预感,羊皮纸上的梵语密文;但是,这些宿命的暗示却被那些自认为清醒的人们当作疯子的澹语和梦呓,而那些真正清醒的人从中得到的却是更加无边无际的绝望和痛苦――发现自己的孤独和苦难是不可避免,无论你是否努力去抗争都摆脱不了的绝望和痛苦。读着读着,你会被这种悲观的念头击溃,会傻傻的想人生就是这样,一切的命运都没法改变,难道这样就不要活了吗?人生的意义何在?如何才能摆脱这宿命的孤独?当我终于读完这本书,合上之后唯一的念头就是走出门外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我需要面对阳光来证明自己其实刚才只是做了一场恶梦。虽然走出去之后,我看着屋外的天空,怎么也想不起到底是上午还是下午,但仍然觉得很幸运,真的是一种解脱,从恶梦里惊醒的感觉,一种逃离死境的庆幸,一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百年孤独》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者们。

乌苏娜是第一种孤独者——天使。她勤劳善良,是母亲的化身。她的孤独是因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独自寂寞。如果是《百年孤独》这作品还有一丝亮色,让我对世界不曾完全绝望的话,就是发现了这个老妈妈身上闪光的品质。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却有着质朴的本色,无论什么境遇。她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并且在暮年完全变瞎之后仍掩饰这一点,继续自己的操劳和回忆。她可以用皮鞭抽打暴戾的孙子,打得他满街乱窜;也能够去牢狱中探望造反的儿子,虽然对他的革命毫不理解,却毅然偷偷捎给他一把手枪。她招待儿子的死敌,一位政府的将军在她家里吃饭,因为她觉得这将军人品好,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她痛骂奥雷连诺上校忘记了自己的承诺,骄傲的宣称只要他敢杀害自己的朋友,就把他拖出来亲手打死。我非常喜欢这个总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一个人回忆的老人,因为她真正充实独立。她是伟大的母亲,更是伟大的孤独者。

乌苏娜的大儿子霍.卡迪奥是第二种孤独者——野兽。他的孤独是由于与愚昧并存的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和隔膜。他的身上野性表现得极为明显,感情也最为炽热。当他的弟弟奥雷连诺上校问他――当时他们都只有十来岁――爱情的奥妙到底是什么,他毫不迟疑的回答:象地震!他得不到理解,在和父亲的对抗中选择了随同吉普赛人的逃亡。然而,数年之后,他结束了流亡岁月,重新回到了家中,重新蛰伏在他憎恨的孤独之中。当孤独变成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时,当孤独已经渗入他的血液时,他竟然无法离开这种孤独了!

奥雷连诺上校血液中流淌着坚强不屈的因子,也许由于孤独把他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他获得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新的、完全独立的眼光。他的岳父是保守党人,想拉拢完全不懂政治的他加入政府,但是奥雷连诺坚定的说:如果一定要选择,他宁愿选择自由党,因为他发现保守党人是骗子,操纵选举;他的朋友是自由党,为了发动暴力革命决定采取暗杀行动,准备杀掉他身为镇长的岳父,奥雷连诺便天天拿着火枪守在岳父的门口保护,因为他坚信“这是屠杀,不是革命”。在他看似简单的行为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仰。

奥雷连诺上校血液也流淌着桀骜不逊的因子。当政府军开始残杀无辜时,他主动纠集了21个年轻人发起了暴动。许多所谓的评论家评论说奥雷连诺是鲁莽的发动了战争,但在我看来这样的爆发绝对是必然。因为孤独的宿命只有三种,第一种是乌苏娜那种在孤独中自得其乐,对她而言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第二种是象阿玛兰塔那样生活在孤独的阴影里不能自拔,在郁闷中可耻的堕落和变态;最后一种就是象奥雷连诺上校这样充分的燃烧,为了不变质而毅然燃烧。其实他何尝不明白自己的宿命,何尝不懂得人生的没有意义,在他和朋友马克斯上校交谈时就悲叹过自己在革命里没有信仰,但是他就是不能容忍一个没有意义的人生,宁愿去寻找一个假想来让欺骗自己。这个假想,对尼采来说,是美学和艺术,是希腊悲剧里的酒神,对奥雷连诺上校来说,是战斗,是推翻政府,是让工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的结局如同上天注定一样走向毁灭。奥雷连诺上校最终远离尘嚣,又躲入了小屋,度过了后来无用的数年岁月。仿佛是经历了一次否定之否定,他被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又从偏离的轨道上强行拉了回来。然而,这个时候他的重新孤独,和早年的孤独却有了极大的改变。早年的那份孤独,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如今的这份孤独,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

但是我自己的阅读时的朴素感受告诉我自己,有许多孤独者,并不是不懂得爱情。那个意大利乐手,为失去而孤独,而自杀,他难道是不懂得爱情吗?在这个家族情欲淹没一切的漩涡里,他是一个异数。他的死那么美,“手腕上的静脉已给刀子割断,两只手都放在盛满安息树胶的洗手盘”,连马尔克斯都被他的自杀而感动,写下这么美丽的自杀场景。其实奥雷连诺上校也不能说不懂得爱情,他对雷麦黛丝的爱,那么深沉,“使他经常感到痛苦。这是肉体上的感觉,几乎妨碍他走路,仿佛一块石子掉进了他的鞋里”。

在阅读之后,我所能够得到的印象仍然是片断,依然不太清晰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爱情如此伟大,最终战胜了一个在家族中延续了百年的莫名的孤独感。“一种休戚与共的感情”,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些微的一些线索。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独感原来产生于忘却,如果我们忘却了自己与他人共同的命运之后,我们就会感到孤独。

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独感原来产生于忘却,如果我们忘却了自己与他人共同的命运之后,我们就会感到孤独。从这个意义上,也仅仅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世纪弥漫着的孤独感是可以战胜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对记忆的忠诚来实现,记住我们大家生死与共的命运,记住这个世纪来无数加在我们和祖辈身上的灾难,唯有记忆才能让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永不孤独的传说才成为一种可能。

马尔克斯是乐观的,在刻骨铭心地写就了布恩蒂亚这个百年孤独的家族后,他仍旧满怀信心地认定团结的可能性,爱情的可能性,他让马孔多这个孤独的小镇最终从地球上消失:“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往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后来马尔克斯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198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美文学风暴”中的代表人物。魔幻现实主义也借此书开山立派。

《百年孤独》一部不可不读的好书,我们打开它吧,让它对我们诉说神奇的世界和人生的喜怒哀乐。

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篇4

读名著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孔子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著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极品。阅读孔子的著作不仅可以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更可以在现今社会中获得珍贵的启示与启迪。本文将对个人阅读《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经典的心得体会进行探讨。

一、《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孔子言行的一本经书,是中国近代时间内最重要的儒家典籍之一,影响深远。我个人最深有体会的便是其中的“礼”与“仁”。在《论语》中,孔子反复强调了“礼”的重要性,将其当做修心养性、处世立身的重要工具。而“仁”则被孔子视为人之本,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品德。在读完这部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人的基本准则的重要性,爱人、敬人、虚心、谦逊是我们领悟《论语》的最基本要领。

二、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文化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可以从中学习到一种不同于儒家思想的文化观,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收获是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思考。在《道德经》中,道被视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力量,而人的一生则需要承受生死、喜怒、悲欢、成败等各种变化。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我对于凡事持有平静的心态,逐渐学会了在这个世界上超越自我、认识自我并把握机会。这些基本信仰和原则吸引了我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努力。

三、《大学》

《大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不可多得之经典,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是儒家伦理道德高端理论的代表作。这本书中阐述了很多人生的哲学和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信息。在《大学》中,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视为儒家学说的核心,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故民之所好者,必先得其心。”则被视为做人的重要准则。在学习《大学》的过程中,我不断自我反思,逐步明确自己对应该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并督促自己不断进步,进而始终坚持正义,学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深化自己的人生阅历。

四、 《中庸》

《中庸》被视为儒家和中国哲学中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闡明“中庸之道”,它对于正义、和谐、均衡、中庸这些受到儒家传统重视的概念进行了更加深入、明确的论述。在我读这本书时,受益最大的便是对于幸福、和谐、稳定等社会价值的理解。从《中庸》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理性,如何才能符合机遇,如何达至思想上的平衡,以及如何使行动成为正确的行动。

五、 个人结论

阅读孔子的著作让我认识到汉文化的深远影响,更让我深深品味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真正领悟孔子的思想,学会运用其所提供的精神工具,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有意义的价值,懂得人居世界而有所为所不为时,保持祥和平衡,代代相传、日新月异、茁壮成长。毫无疑问,阅读孔子名著不仅是了解一个时代的重要途径,更是建立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宝贵机会。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在什么样的困境中,我们都能够从孔子著作中汲取宝贵营养,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价值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