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汇总8篇)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汇总8篇)

时间:2023-10-16 05:16:14 作者:雁落霞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汇总8篇)

通常情况下,教案的编写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以确保教学实施的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一年级教案的案例,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4.积累词语,学习做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教学重点:

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理、意、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文章,学会给文章划分层次

一、导入新课

田晓菲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二、检查预习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穹窿(qi6ngl6ng):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涉足(she):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徜徉(changyang):安闲自在地步行。絮语(xu):絮絮叨叨地说。犀利(xi):(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凝重(ning):凝固而又沉重。安恬(tian)安详恬静。撷取(xie):摘下,取下。惆怅(chouchang):伤感,失意。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呜咽(ye):低声哭泣。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沉淀(dian):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白驹过隙(xi):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三、整体感知

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

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幺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四、理清思路

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

十三岁时的际遇十六岁时的回顾

五、概括中心

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自己在北大两年的学习和生活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北大的热爱,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要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六、总结课堂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字词检查

二、细读分析

1、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第一段“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第二段中“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2、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作者的成长的吗?学生研读第二部分。

提示: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

北大的书:400多万册图书开始让作者几乎感到绝望,如那个哭泣的小女孩一样感到自己的浅薄,慢慢的,作者在书的世界里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北大的图书馆(因为是知识的象征)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因为是北大的主体)3、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幺样的感受呢?——惶恐于自己的无知,再次扣住惊喜、喜悦、感动之情。4、朗读10、11段,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幺?“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

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幺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幺?——北大人的或内敛或尽显的风采。

5、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第二部分的许多重要语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作者对北大充满了欣赏与无言感激之情。

6、“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幺?为什幺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比喻各指求知的学子,执教的教师,世事的变迁。

——这个部分用更多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愿意为北大奉献,与北大血肉相连的心情。如“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8、回顾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感情线索:对北大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七岁时的梦想

十岁时的信心

十三岁时的际遇

十六岁时的回顾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篇二

十三岁的际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3、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3、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

教学设想:

1、朗读全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这篇文章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文辞优美,字里行间透着灵气,迸发出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展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个性。要在反复”读"中用心去体会。

3、本文抒情性强,篇幅长,行文思路不易把握;有些语句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所以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以简驭繁,扣住“十三岁的际遇”重点研读文章第二部分,并通过对精彩语段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意,而不必进行过于繁琐的分析。

4、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导入

田晓菲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为纪念北大九十周年校庆而写作这篇文章时,她也只有16岁,却已是大三的“老生”了,北大带给她怎样的影响呢?她又想对这所享誉全国的著名高等学府说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

二、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4]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篇三

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1.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

2.难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一课时

一、预习指导

1.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2.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并抄录在本子上。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尘缘:尘世的缘分。

穹窿: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凝重: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安详恬静。

撷取:摘下,取下。

惆怅:伤感,失意。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呜咽:低声哭泣。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文作者田晓菲写作此文时,是北大学生。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三、理解课文

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要求几个同学回答后比较)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这样分段,显得自然、合理。

2.提问: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意?

要求学生充分发言,讨论并归纳: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细读一遍,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归纳整理。

第一部分:“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篇四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5、学会比较阅读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1)作者介绍

(2)写作背景:

(3)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3.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语言优美,表述连贯通顺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二、把握情感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明确: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

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分析: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延伸拓展:

1、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明确】

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很有影响

从思想内容看,都是写怀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从语言风格看,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

2、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

四.当堂检测

默写《拟行路难》

五.学习反思

2、推荐阅读: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明确】忧思

(2)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3)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详细内容见补充资料)

七、作业布置:

附:鉴赏资料

1、《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着重表现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平

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扔下手中的酒杯,横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大声抗辩可是,他并未由此再进一步发泄这种感愤,却轻轻一掉,用“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收结全诗,硬是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意,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经过诗篇结末两句这样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套用一句老话,谓之“笔力足以扛鼎”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并学习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

2.积累语汇。

〔难点、重点分析〕

分析:有联系。誓言中强调“要让北大为我感到骄傲”,而“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正是因为“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教学过程设计〕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本文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

3.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知道的?答:

4.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答:

5.北大图书馆对作者的最大影响是什么?答:

6.“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答:

7.文章共3段(以空行隔开为标志),第1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

8.文章第2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

9.文章第3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

10.综观全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意?答: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___字/每分钟

理解率:___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每分钟

1.结合上下文,理解解释下列词语:

(1)际遇:

(2)尘缘:

(3)穹隆:

(4)呜咽:

(5)迷离:

(6)涉足:

(7)徜徉:

(8)絮语:

(9)犀利:

(10)古朴:

(11)凝重:

(12)安恬:

(13)撷取:

(14)惆怅:

(15)沉淀:

(16)似曾相识:

(17)白驹过隙:

(18)茫然若失:

2.本文三个段落之间有什么联系?

3.参见“难点、重点分析”

第1题,可以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结合课文内容加以理解。

第2题,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理解。

第3题,参见“难点、重点分析”。

第1题:

(1)际遇:遭遇(多指好的)。文中是指作者十三岁被北大破格录取的机会。

(2)尘缘:佛教称尘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人心与‘六尘’有缘分,受其拖累,叫作尘缘。泛指世俗的缘分。

(3)穹隆: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

(4)呜咽:低声哭泣。

(5)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6)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7)倘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8)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9)犀利:锐利。

(10)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11)凝重:端庄,庄重。

(12)安恬:安逸恬适。

(13)撷取:摘下,取下。

(14)惆怅:伤感,失意。

(15)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文中用以比喻凝聚、积累。

(16)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过去一度见过的事物又在眼前出现。

(17)白驹过隙: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如同骏马在极小的缝隙前飞越而过。形容时间迅速流逝。

(18)茫然若失:失意的样子。

2.文章第一段,写过去向往北大,以及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第二段写的是北大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使“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第三段写自己的理想,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渴望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全文充满了对北大的向往、感激、热爱之情。行文以时间为序,先写来到北大前、初到北大时的感受;又写两年来北大对自己的教育、影响;最后写要从海洋深处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的誓言。按感情发展的脉络自然写来,联系紧密,同时在内容上也随之层层加深。

3.参阅“难点、重点分析”第3题。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篇六

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1.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

2.难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一课时

一、预习指导

1.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2.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并抄录在本子上。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尘缘(yuan2):尘世的缘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揩现车份界人与人才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

穹窿(qi6ngl6ng):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she4):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徜徉(chang3yang3):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xu4):絮絮叨叨地说。

犀利(xi1):(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凝重(ning2):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tian2)安详恬静。

撷取(xie2):摘下,取下。

惆怅(chou2 chang4):伤感,失意。

沉淀(dian4):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呜咽(ye4):低声哭泣。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xi4):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文作者田晓非写作此文时,是北大学生。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三、理解课文

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要求几个同学回答后比较)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这样分段,显得自然、合理。

2.提问: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意?

要求学生充分发言,讨论并归纳: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细读一遍,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归纳整理。

第一部分:“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第二段中“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

第二部分: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第二部分的许多重要语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第三部分:这个部分用更多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情。如“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由以上的细读、感受、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情意。

3.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师给予足够提示,还可以互相交流)

提问后归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四、小结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放事中吸取一点什么,这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a类

2.完成下列练习

(二)本文作者有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己的渴望。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篇七

一、就结构和行文而言,这篇散文有它的特点。有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比较讲求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有的散文,只是围绕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散文却不同,它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

这篇散文的开头写道,“我”七岁时看到北大的湖光塔影的照片,内心“悄悄升起”了“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以后写到北大图书馆。作者之所以把图书馆作为学习生活的重点内容来描述,是因为把图书馆看作知识的象征。上北大,就是为了要掌握知识,探寻未涉足过的世界。北大之所以引起“我”的“惊奇、喜悦、感动”之情,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因此,“我”对北大的这种特有的感情,在对图书馆的描述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接着从写图书馆到写人。写人又分为写同学、老师和“我”。写同学对知识和人生的探索,蓬勃的朝气、横溢的才华、敏锐的思想,写老师的治学、为人、育才,写“我”两年来的充实时光。北大人是北大的主体,作者在对北大人的描写中,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惊奇、喜悦、感动”的感情。文章又以诗歌述志,写到由留恋北大转入到想离开北大,由想离开北大转到抒发对北大的感激之情。最后以暮年归来,再“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的梦幻结束全文,流露了“我”对“湖光塔影”的无限深情,并与开头呼应。

作者把文章分作三个部分,以空行为标志。第一部分是概括描写自己与北大的关系,抒发对北大的感情;第二部分重点写图书馆与北大人,进一步抒发对北大的感情;第三部分一唱三叹,强调自己与北大血肉相连的关系,突出对北大的深情。

二、这篇散文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样便于抒发感情,也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但有时用第三人称,比如第四段,写“我”在两年后回顾两年前的自己。这就突破了“我”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时间由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一下就挪到了两年前,把空间由“三十五楼下”移到了“结冰的湖面上”。这种写法类似电影画面上的意识流,使文章显得变化多姿。

本文有时用第二人称。比如第五段,一连用了三个“你”,这三个“你”所代表的被叙述者的对象,还是“我”。这样写,“我”似乎变成了两个人:一个扮演问话者,一个扮演被问者,这方法比自问自答显得生动活泼,能加深读者印象。

三、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用词丰富,比喻迭出。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恰当。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

然而,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优美,而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阅读本文,我们应该留心:作者怎样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地结构和安排语句,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我们留心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深细地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对北大的特殊感悟。

一、熟读本文,整体感悟作者对北大的深情。看本文用空行隔开的三个部分,是怎样一步步地表达作者的情意的。

这道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一部分是“我”从七岁到十六岁的生活剪影,即七岁的梦想、十岁的信心、十三岁的际遇、十六岁的回顾,是从总体上表现我对北大的深情。

第二部分先回忆北大图书馆,在对图书馆的描述中,表现了“我”对北大的特殊的感情。接着由写图书馆写到同学、老师和“我”,歌颂了“北大人”特有的风采。这是具体展示,从面上转到点上来叙述。

第三部分一再表示要作“不系之舟”,渴望从海洋深处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反复歌颂北大,流露出对北大的无限深情。这是结尾,由自己对北大的深情转到渴望为北大增加光彩。

全篇回忆了“我”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以“湖光塔影”的照片所产生的梦想开始,以暮年归来,再“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的梦幻结束全文,赞颂了北大,抒发了“我”对北大一片深情。

二、本文作者所表达的那种“精神的魅力”,对你有什么启示?试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略。

一、先由教师范读,或者放录音磁带,或者同时放关于北大概况的录像带,使学生受到感染。然后由学生默读,在默读中深化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着重体味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对北大的特殊感情。

二、课文词汇丰富,学生可以做词语卡片,积累一些词语。有些词语可能比较生疏,要求学生查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由教师释疑。课文内容也比较丰富,学生在一节自读课内可能难以全部吸收、消化,可以允许存疑,在以后逐步求得解决。

三、关于作者田晓菲,可作简单介绍。1985年,她在天津十三中学念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本文是1987年10月,她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

十三岁的际遇语文教案设计篇八

1.积累一些词语,弄清一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音、形:

3.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际遇 莫名 稚气 尘缘 白驹过隙 蓦然 穹隆 不胜 恍悟 茫然若失

骤然 津津有味 不折不扣 迷离 徜徉 涉足 絮语 摒弃 犀利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绅士风度 古朴 凝重 耳目一新 安恬 撷取 惆怅

4.掌握一些修辞知识:

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就是比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运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1.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

2.品味本文语言优美的特点。

3.体会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

1.细细体味作者激情洋溢的文字,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激情。

2.学习作者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本文用空行隔开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在弹指一瞬间孩时的梦想实现并且已在北大生活了两年,欲向北大诉说心语。

第1自然段,写从泛黄的照片上初识北大,梦想产生。第2自然写乘车路过北大,表现少年的自信。第3自然段感慨时光飞逝,第4自然段再现初入北大天真浪漫的“我”和如今的茫然若失。第5自然段欲向朝夕相处的北大诉说心语。

第二部分:回顾两年来,北大的哺育和给予,展现北大的精神魅力。

这部分写的主要意思是北大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知识魅力:第6自然段写由参观图书馆而顿悟自己的无知。第7自然段写与北大的际遇,是又一个新的开始。第8、9自然段写书籍为我打开新世界,北大为我开启智慧和真理之窗。

人格魅力:第10自然段写北大学生的物质。第11自然段写北大老师的风采。

第三部分:倾诉对北大难以分割的浓厚情感和歌颂之情。

1.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同时大量地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散文的语言更具有诗样的美感,饱含了特殊的情感。

2.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抒胸臆,并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亲切而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称(如第四段),在人称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时空的转换。文章还用了第二人称(如第五段),连用了三个“你”,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

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将两年前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比着描写:“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

文中类似如这样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贴切。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这一系列相关,极富表现力,将“我”渴望创造,不断求索的形象展现出来了。

作者用诗一般含蓄、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北大的特殊感悟,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本文为拓展性阅读,只要求学生大致感知课文,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揣摩一些精彩语句,积累词语即可。

1.鼓励引导后,让学生独自准备,扫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发现哪个词用得好,并说出它的妙处,喜欢哪些语句,说说为什么等。

3.不采用全班就同一问题发表意见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发现”。

4.只要学生能积极发言,教师就给以恰当的肯定。

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

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讨论:

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朗读10、11段

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理解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精读第4、9、10、11、15、17段体会作者所表现的对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让学生学习制作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相关范文推荐
  • 10-16 2023年电脑课检讨书(通用10篇)
    在请示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自我思考和研究,以尽量解决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要注意请示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合,避免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压力。在请示中,我
  • 10-16 2023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用8篇)
    编制工作计划需要对案件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经验,帮助大家编写一份完美的工作计划书。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一健
  • 10-16 销售励志标语霸气 销售励志标语(大全8篇)
    奋斗是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关键,只有勇于面对并努力克服,才能赢得成功。奋斗需要我们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共同努力实现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奋斗范文,希望能给
  • 10-16 最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教案(模板8篇)
    高一教案的编写应当遵循教学目标明确、任务分解合理、评价准确等原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经典大班教案范文,请大家参考借鉴。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教案篇一新
  • 10-16 最新转岗教师国培心得体会(优秀8篇)
    军训心得是对参加军事训练的个人感悟和体会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转岗教师国
  • 10-16 自荐信电工专业(模板10篇)
    答谢词能够传递我们内心的感激和感谢之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加入一些幽默或温馨的元素,让答谢词更加生动和有趣。我要向所有在我人生旅途中给予
  • 10-16 最新送给朋友的元旦祝福语 祝福语新年拜年短信送给男朋友(实用8篇)
    经典著作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我们应该尊重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经典著作的研究,有哪些方法和技巧?经典作品总能给人以启示和鼓舞,以下是一些经典名篇的引
  • 10-16 最新大班金鸡冠的公鸡故事内容 金鸡冠的公鸡教案(大全8篇)
    经典作品常常能够触动读者内心的最柔软的地方,引发思考和共鸣。在总结时要抓住重点,突出核心观点,避免内容过于泛泛而失去重要性。欣赏经典范文,你会发现它们之中蕴含着
  • 10-16 最新感动初中高中 网课感动心得体会初中(实用11篇)
    一个精心设计的企业标语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增加客户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企业标语可以突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独特卖点,以吸引更多目标客群。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企业标语样
  • 10-16 2023年社区文明自查报告总结(汇总8篇)
    开题报告是研究项目的一个重要准备阶段,要认真对待并获得指导老师的及时反馈。为了方便大家对报告范文的写作方式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下是一些经典报告范文的全文欣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