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如梦令教学设计(模板18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模板18篇)

时间:2023-11-29 07:16:37 作者:笔舞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你还不太清楚如何编写教学计划,可以参考以下范文,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新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藕”,多音字“兴”。品读词句,体会词人用词的精妙。

2、以“醉”入手,想象画面,体悟词境,感受词人的愉悦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补充资料,了解词人,懂得“词为心声”。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1、“醉”读词文,想象画面,体悟词境。

2、补充资料,了解词人,懂得“词为心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在中华数千年词苑中,曾涌现众多名家,其中有一位以其清新明丽、委婉柔美的风格独树一帜,为后人所称颂。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用这样一副对联赞道: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2、我们今天学习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如梦令》。

二、初读全词,读准读通。

1、出示全词,提出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读通。

2、相机正音生字:藕。

多音字:兴。

3、划分节奏。指名读,齐读。

三、自读自悟,读懂词意。

1、在注释的帮助下,理解词的大概意思。(学生自读自悟)。

2、交流,师相机评价补充。(重点点拨“常记”“沉醉”“兴尽”“误入”“争渡”等)。

四、精读全词,提炼词眼。

1、我们要把词读精,读成一个字。看看它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

(学生自读思考)。

2、交流。(学生讲理由,体会用词之精妙)。

3、今天我们以“醉”字来品一品这首词。(板书:醉)。

4、作者到底被什么沉醉了?(相机板书)。

a、美酒。b、浓情。c、美景。

五、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1、你从词中读出哪些美丽的画面?(学生品读想象)。

2、交流:

“溪亭日暮”“沉醉”“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3、指导朗读。

4、从词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快乐、活泼、无忧无虑……)。

5、早期的李清照为什么这么快乐,无忧无虑?

(资料补充。早期李清照的幸福生活)。

五、对照比读,拓展延伸。

1、此时,李清照喝的是什么酒?(甜酒,美酒,乐酒,香酒……)李清照的诗词流传下来的有40多首,有26首写到酒。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她晚年写的《声声慢》。

2、此时此刻她喝的是什么酒?(闷酒,苦酒,愁酒……)。

3、同样的人,同样喝酒,为什么它的味道就变了呢?(资料补充:亲人去世,孤独,国破家亡。)。

4、你又读到了怎样的李清照?(孤独、寂寞、凄苦……)。

5、忆读《如梦令》。

6、总结。

7、布置作业:课外再去找一找她的词,读一读,品一品词的味道,感受我们中华诗文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白),背两首他的诗。其实,李白不只是“诗仙”,他还是“百代词曲之祖”。

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煜),背几句他的词。李煜被称为“词圣”。

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明),这个人不是诗人,也不是词人,但他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词,这个人就是——(生答:你)。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词人可不简单,被称为“词国女皇”。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与之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

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的曲调。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示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一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四遍,前两遍读准一个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

检查自读情况。“兴”读第四声,表兴致,兴趣。

2、再读,读懂词意。

学生自读自悟,重点理解“兴尽”。(师视情况补充“雪夜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

1、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

画面1:“溪亭日暮”

生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

飞檐凌空;溪上青青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曲径通幽处,溪边花木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及反思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如梦令·坐古画舱中。

浊酒顿伤几许,舱外谁家歌女?

应是恨别离,强挽穿心哀曲。

秋雨,秋雨,掀起愁思万缕。

如梦令·春之殇(二首)。

池柳垂枝风醉,

红瘦绿肥冷香褪。

往事意悠悠,

湖水如眸空对。

思味,思味,

一缕愁肠心碎。

姹紫嫣红吹地,

逝水东流无计。

谁解个中愁,

看尽落花自去。

无语,无语,

尝尽去年今意。

残月疏影萧瑟。

镜水远天乡客。

幽梦折入墨。

凉风秋蝉声侧。

凄色凄色。

双鲤北去忐忑。

才渡十年书海,便恶学生百态。

男女较衣着,放肆手机恋爱。

奇怪,奇怪,不畏青春倦怠。

绿水青山雨散,

碧草残红微颤。

横水欲遮拦,笑语银玲一串。

河岸,河岸,鹂语数声心乱。

梦语,残雪萤光(如梦令)。

昨夜寒霜怀入。

梦里佳人曾顾。

虽是南柯一梦。

回忆仍需留露。

无趣,无趣。

只是虚假幻构。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及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课的第二首词《如梦令》。

一、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作者遣词、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侧重写景,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刻划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意境创造含蓄而深沉。

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藕”这个生字,理解、感悟词意。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吟诵古词,掌握学习古词的方法,激发学生诵读、记忆、积累的兴趣。

情感目标:通过词句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感悟古词的韵味,领悟词人所寄予的丰富情感。

“只有入境,才能悟神”,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词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首先,“边读、边想、边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其次,让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著名古诗词评论家张中行先生曾说过: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透过语句及意义而唤起诗情,走入诗境。鉴于这点,我打破常规,改革古诗词教学的传统做法;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以学定教、发挥想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过程如下:

一、渲染意境,激发情趣。

古诗词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课程伊始,让学生饱含感情吟唱上节课学过的词《西江月》,自然而然的把课堂带入了古诗词特有的意境美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词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再让学生重温词的特点以便本节课更深入的学习新词。

二、反复诵读感悟意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诗主乎情”,如此丰美的文学珍品,只有静下心来读进去读上心、才能有所感悟,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充分的层层深入的读,才能达到感悟词意、感悟词境、感悟词情的目的。

(一)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如梦令教学设计

1、背诵古代诗词,温故知新。

2、比较词与诗,略说不同。

3、交流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上课伊始,谈话交流: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们积累了许多古代诗词,现在,你还记得哪些?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诗词之后引出诗与词的比较。接着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时课件显示课题和作者。学生齐声朗读之后出示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回忆古代诗词是为了温故而知新。课件显示课题和作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营造与本文相融合的美好意境。出示李清照的相关资料则是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生活动:重点抓住“常记”“沉醉”“兴尽”“争渡”等词语理解词义。最后归纳课文叙述的主要内容。

2、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听课文录音,说说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设计意图:自由读词的目的是让学生直接接触并熟悉文本,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文本是学习的根本。在学生朗读之后点评“兴”字的读音则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听课文录音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古词的魅力,体会古词朗读时舒缓的语速和连贯的气息。质疑交流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读懂“常记”“兴尽”等词语的意思,为读懂整首词的大意、把握情感、感知意境作铺垫。

(三)细读。

1、细读课文,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2、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课件出示课文动画)。

学生相互比较动画与课文并思考:动画中哪些景物课文中写到了,哪些没有直接写出来。在共同探讨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1)引导学生想象“溪亭日暮”的画面,抓住一“醉”字,用自己的话说说是怎样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抓住一个“误”字,体会作者无比激动和陶醉的心情。

(3)引导学生想象“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抓住一个“争”字,一个“惊”字,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幅画面描写出来。

3、小结:体会本文词眼——“醉”。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想一想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

设计意图:从动画入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说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看词想象画面,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深刻体会作者美好生活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演读。

(课件播放歌曲《如梦令》)。

学生边听,边跟唱。再次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读词:注意“沉醉”、“误入”、“争渡,争渡”、“惊起”等词语包含的情味和意味。

设计意图:出示歌曲《如梦令》是使学生受到古文化的熏陶,再一次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比读。

(课件出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写得清新明丽,生动活泼。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首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边读边想象,词人又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中读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作者笔下的景物也不一样了。读词,我们要能透过景物,读出作者的心情。两首词,让我们读到了不一样的李清照,读到了不一样的李清照的词。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首词进一步巩固词的学习,了解词人李清照。

(六)总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感受了作者快乐和幸福的美好时光。让我们齐声诵背全文,在诵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如梦令教学设计

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整体把握全词的主旨。

2、反复诵读,提高诗词欣赏能力。

3、感悟词人早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目标1.教学难点:

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一、释题导入: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后改为“如梦令”。因唐庄宗《忆仙姿》词中“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之句而得名。词牌是词的曲调名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2、背景资料: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此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有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写出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试问”表明女主人公明知故问,表现了女主人公活泼的性格;一个“却”字,写出了侍女的回答很不经意。一问一答,形式新颖别致,语言浅近自然,充满情趣。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用叠句形式把女主人公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绿肥红瘦”,采用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叶子更绿,花儿凋零。造语新奇,奇巧无比,实为千古绝唱。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词中所表达的两个人的不同心情?

明确:这首小令虽然只是寥寥三十三字,却十分生动地表达了两个人物的不同的心情。词人妙用对话,顿使闺中情趣盎然:女主人公设问,恳切认真;待女回答,淡漠无情;女主人公再驳,凄婉痴绝。

五、教师小结: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有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地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由此看出,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如梦令》: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的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如梦令。

昨夜风起雨不急(风急)——无忧;饮酒过量晨醉意(酒醉)——无虑;关注海棠花儿落(问花)——情趣;绿肥红瘦仆未知(肥瘦)——急切。

————积极向上、热爱生活。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品读李清照的诗词。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新授课。

八年级学生。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体验到这首词的意境。

3、重点词解析。

4、词的技巧分析。

1、对诗词的理解。

2、把握诗词情感。

(一)课程导入:

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师问: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要学的这首《如梦令》的作者是宋代伟大女词人李清照,那么大家知道的她的诗词还有哪些?对于她,大家还有什么了解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举手回答一下。(老师总结同学们答案。)。

(二)介绍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老师:我们了解过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之后,是不是对她的词也充满了好奇呢?特别是在宋朝那个词作鼎盛的时候,在众多才子里面作为一个女词人能够脱颖而出,也充分证明了她的才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李清照词作的风采。)。

(三)词作初印象。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板书出来这首词,让同学们先自己理解一下这首词的思想情感,请同学举手回答自己的理解。

(师:同学们的见解都很独特,那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

写《如梦令》的时候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词人很是思念自己的丈夫。甚至到了借酒消愁的地步。这日她又喝了酒,早早就沉沉睡去。第二日醒来的时候,才发现昨夜下了一场小雨,便问卷帘的丫鬟,院外的海棠怎么样了。丫鬟答曰:“海棠依旧”。词人感念自己和丈夫的情形,感叹道:“应是绿肥红瘦。”意即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

2.(师:大家既然已经了解了这首诗的情感,那就请同学们听一下录音,看看其他人怀着这种感情朗诵出来的感觉。)。

放录音。请同学们跟着读几遍。放音乐,让同学们跟着节奏朗诵。让同学们能够熟读背诵这首词。

(四)词赏析。

1、、(师:大家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这首词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探究一下,作者用词的经典之处。)。

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2、、“绿肥红瘦”历来被人称道,它好在哪里?

3、抒情方式:以景衬情。抒发的感情是: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4、(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之后,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跟大家交流一下。)。

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让大家了解李清照,懂得诗词的表达情感。

李清照《如梦令》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背诵。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词”的知识,了解李清照。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课件)。

1,听歌曲《月满西楼》,歌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一剪梅》。交流李清照的资料(课件)。

2,回忆白居易的《忆江南》。

3,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谈,相机引入“长短句”、词牌名。简介词牌名。

二,读词句。

1,学生自主朗读。

2,听配乐朗读(课件)。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相机强调要点。)。

4,教师小结:这首词描绘了词人与朋友一起郊游的愉快经历。

三,品词境。

细读课文,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捕捉看到的画面。

画面一:溪亭日暮(课件)。

师:黄昏时分,晚霞染红了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这橘红色的余辉之中,水面上红光闪烁,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绘的美妙景象,大自然多么美啊!难怪李清照会沉醉了。我们就把这种美通过诵读表现出来吧。

画面二:藕花深处(课件)。

大家还记得学过的描写荷花的诗句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南可采莲……。

师:女词人仅仅是因为喝高了才误入荷花深处吗?这么美的花儿,也令人沉醉啊!

画面三:一滩鸥鹭(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争渡”,比较叠句,感受热闹有趣的场面——。

这个“惊”字,既指出了鸥鹭受到的惊吓,也向我们传递了游人们的惊喜,写得多么精妙!大家一起把最后两句读一遍。

四,新拓展。

1,欣赏另一首《如梦令》,李清照只留下两首《如梦令》。(课件)。

2,比较两首词:字数、句式、“醉”相同,表达的具体内容、感情不同。

五,再巩固。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首词扩写成一个故事。

板书设计:

如梦令。

沉醉——————兴尽——————争渡。

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及反思

昨夜,晚风急猛地吹过,淅淅沥沥的小雨弹着小曲。一个双环髻,端庄懂事,身着碧青罗裙的.丫头缓缓走来,拉起了窗帘。我猛地想起了院子里的海棠花,想起它那鲜艳美丽的红花。哎,它应该已被风吹雨打雨打而飘落了吧!

我忙问那个丫头:“小莲,海棠花怎样了?还好啊?”

那丫头漫不经心地回答:“还好!与昨日一样美丽。”

我不禁有所疑问:“真的吗?真的吗?应该是叶多花少吧!”

丫头忙纠正道:“哦!小莲刚才说错了,确实是叶多花少,主子息怒……”

我不耐烦地说:“罢了,无妨。”说完,将手一挥,示意丫头退下了。

窗外又落下了两滴雨水,难道这是春天最后的眼泪?春天走了,同时带走了海棠花。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请生朗诵……。

请生读诗歌,说说作者是谁?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生回答……。

师介绍:这首诗歌是李清照40多岁时写的,那时兵荒马乱,国破家亡,她和丈夫在逃亡途中经过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句。生齐读诗歌。

1、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双斜线给词分分节奏。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

2.说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请生齐读这首词。

师相机板书:沉醉、误入、惊起。

a、“沉醉”仅仅是因为喝醉酒了吗?还被这无限的夕阳美景给沉醉了,想想,李清照可能和谁在喝酒?生自由回答……请生读第一句话。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请生读出浓浓的醉意。请生也来醉一次,读第一句话。

b、喝呀喝,聊呀聊,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李清照也该回家了,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兴尽”是什么意思?尽美酒、尽美景,也可以说是尽兴……请生也来尽兴一次,请生读第二句话。

过渡:为什么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酒喝的大醉,还因为天色在逐渐变黑。

如梦令教学设计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如梦令》教学设计

1.词中有画的想像必须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想像词境。

2.绘出文字的'画面--倾听文字的声音--品尝文字的味道--提升文字的内涵。

1. 通过朗诵,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2. 有感情地吟诵词。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时间:四十分钟

1.导入揭题。

2. 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读,指导读词要求

4.同学们,请你根据词语解释,先想一想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说一说。

5.轻读,体会一下词中传递出词人和朋友们怎样的心情?

6.你是从词中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1.反复读几遍词,圈圈划划,想想词人和朋友们因何而“沉醉”?

2.交流,感悟“沉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什么“游兴”满足了?怎么读?

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到了荷塘深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

(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为什么要争?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

(4)再读,感悟词人不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还“沉醉”于“情”。

对照比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感悟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

练笔:尝试着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突出“沉醉”。

如梦令

沉醉 景 快乐

《如梦令》教学设计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

3、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

教学准备: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话题引入,知作者,讲词牌   。

二、初读感知   。

1、打开课本,试着读一读   。

2、听课文录音,感悟   。

3、强调“兴”的读音   。

4、抽生朗读,指导节奏   。

5、读熟词   。

三、抓字眼,解词义   。

1、回忆学诗的方法   。

2、利用工具书自学或小组学习   。

3、交流   。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兴尽误入争渡   。

(2)连起来说说词的意思   。

四、想意境,悟情感   。

1、读几遍词,圈圈划划,想想词人和朋友们因何而“沉醉”?   。

2.交流,感悟“沉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兴尽晚回舟——什么“游兴”满足了?怎么读?   。

(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争渡,争渡,——为什么要争?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   。

五.布置作业,阅读拓展   。

练笔:尝试着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突出“沉醉”。

《如梦令》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倾听文字的声音。

2.理解词意,想象画面,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3.了解李清照的词风与人生际遇有关,领悟文字的真情。

1.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李清照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致。

师: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呢?(李清照)你对李清照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例中学。

(一)初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1.师: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

2.师:下面对子同学再来读一读这首词,试着画出这首词的节奏。

3.师:古人都是“吟诗作赋”,吟诵是情感最丰富的表现,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找学生读)。

4.师: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韵律美吧!

(二)悟读,绘出文字的画面。

1.师:好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首词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借助注释,在小组内说说你对这首词的理解。

2.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理解?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学生自由谈)。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师生共同解疑)词人和同伴们在溪亭游乐,可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诗作画、弹琴唱曲、欣赏风景、对对子、下棋)。

2.师:古代的词不仅可以当做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师生跟着浅吟低唱)。

(三)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

1.师:学习古诗词还得有另一种本领,就是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词眼”,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李清照的心情?写在黑板上。(“醉”)李清照为什么醉了呢?(生答)。

2.师: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一千年后的我们了解到了在宋代社会,一个少女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让我们带着这份了解,再读这首词。

二、实践悟,群词阅读。

1.师:同学们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对大自然充满了向往、喜爱之情,你们看(出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父亲是著名文学家、学者李格非,她的母亲也是饱读诗书。在这样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经常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游山玩水,看,一次秋游后,她写下了这首词:

师:连眠卧在沙滩的鸥鹭也埋怨词人抛下这无穷好的美丽景色,早早归去。多么快乐的一次郊游啊!谁来快乐地读一读这首词?(生读)。

2.师: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生机,充满了乐趣,充满了色彩。18岁时,她嫁给了金石学家赵明诚,二人互相切磋诗词文章,研习钟鼎碑石,志趣相投。看,在这首《减字木兰花》中她写道: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师:把花儿别在发间,让一旁的丈夫比比看,到底是人美还是花儿美?这是何等的幸福!此时李清照会向丈夫讲述自己曾经的快乐:“常记溪亭日暮——”(生诵)。

3.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出远门求学,感情丰富的李清照不忍离别,找了一块手帕,写下了这样的词句,让丈夫带在身边: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重阳节的时候,李清照寄给丈夫一首——《醉花阴》,里面有这样的词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因为思念丈夫,人比黄花都瘦了。假如这时她想起那首如梦令,她会无限伤感地吟诵道:“常记溪亭日暮——”(生诵)。

4.到李清照43岁这一年,金兵大举入侵,当时的宋朝政府软弱无能,一味退缩。李清照夫妇只好流亡在外。行至乌江镇,在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李清照奋笔写下了那首豪迈、激昂的《夏日绝句》,(生诵: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

容颜憔悴,害怕见人。倒不如偷偷地,从帘子底下,静听人家欢歌笑语。此时的李清照,如果想到了那首《如梦令》,只能带着怀念之情吟诵道“常记溪亭日暮——”

6.由于四处漂泊,李清照病倒了。这时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大献殷勤,后来他们就结婚了。张汝舟是个势利小人,他娶李清照是为了侵吞她的财产和文物,财产到手,便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李清照只好向官府申诉,好不容易才离婚。在这首《声声慢》中我们可以读出她的悲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是的,李清照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破家亡,丈夫早逝,文物丧失,再婚受辱,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但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继续编修《金石录》,一直活到了72岁!

8.那朵朵蹁跹的荷花仿若摇曳了千年的记忆,让我们不禁遥想,温婉多情的济南才女李清照寄予水中的该是怎样一断缠绵的情缘,溪水叮咚,柳河相向,似在低吟浅唱,那久远的牵挂,那穿越千年的佳句经典。让我们永远常记那美丽善良的、和谐安详的传世之作——《如梦令》。

如梦令教学设计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两首词的词意。

3、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的意境。

理解词意。

领悟词的意境。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如梦令》和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词牌?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介绍作者。

三、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1、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

2、按照停顿反复朗读。

3、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问题提示: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

(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5)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四、背诵、默写整首词。

板书:

如梦令。

日暮沉醉爱生活。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鸥鹭爱自然。

(渔歌子)。

教学要求: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导入本课学习。

2、《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简介作者)。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2、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3、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2、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四、总结升华。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作业: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白鹭飞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热爱大自然。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教学设计

1、背诵古代诗词,温故知新。

2、比较词与诗,略说不同。

3、交流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上课伊始,谈话交流: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们积累了许多古代诗词,现在,你还记得哪些?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诗词之后引出诗与词的比较。接着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时课件显示课题和作者。学生齐声朗读之后出示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回忆古代诗词是为了温故而知新。课件显示课题和作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营造与本文相融合的美好意境。出示李清照的相关资料则是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生活动:重点抓住“常记”“沉醉”“兴尽”“争渡”等词语理解词义。最后归纳课文叙述的主要内容。

2、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听课文录音,说说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设计意图:自由读词的目的是让学生直接接触并熟悉文本,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文本是学习的根本。在学生朗读之后点评“兴”字的读音则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听课文录音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古词的魅力,体会古词朗读时舒缓的语速和连贯的气息。质疑交流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读懂“常记”“兴尽”等词语的意思,为读懂整首词的大意、把握情感、感知意境作铺垫。

1、细读课文,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2、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课件出示课文动画)

学生相互比较动画与课文并思考:动画中哪些景物课文中写到了,哪些没有直接写出来。在共同探讨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1)引导学生想象“溪亭日暮”的画面,抓住一“醉”字,用自己的话说说是怎样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抓住一个“误”字,体会作者无比激动和陶醉的心情。

(3)引导学生想象“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抓住一个“争”字,一个“惊”字,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幅画面描写出来。

3、小结:体会本文词眼——“醉”。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想一想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

设计意图:从动画入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说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看词想象画面,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深刻体会作者美好生活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件播放歌曲《如梦令》)

学生边听,边跟唱。再次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读词:注意“沉醉”、“误入”、“争渡,争渡”、“惊起”等词语包含的情味和意味。

设计意图:出示歌曲《如梦令》是使学生受到古文化的熏陶,再一次感受作者的情感。

(课件出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写得清新明丽,生动活泼。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首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边读边想象,词人又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中读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作者笔下的景物也不一样了。读词,我们要能透过景物,读出作者的心情。两首词,让我们读到了不一样的李清照,读到了不一样的李清照的词。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首词进一步巩固词的学习,了解词人李清照。

今天我们领略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感受了作者快乐和幸福的美好时光。让我们齐声诵背全文,在诵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如梦令》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赏读,品读,悟读。

一、导入:

二、初读:韵之美。

1、请同学介绍关于词和词牌。

2、自由朗读,读出词的抑扬顿挫。(根据划分的节奏,一声二声长,三声四声短)四人小组合作,轮流比读,读出词语的韵味。

二、赏读:景之美。

边读边赏:请描述词中优美的画面:(结合词语,展开想象)。

小组合作:组长安排4号朗读,3号提示词语,1号,2号分别描述。

画面一: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画面二:兴尽晚回舟,藕花深处。

画面三:争渡,惊起鸥鹭。

三、品读:情之美。

1、一幅幅画面难忘的画面,只用哪个词中一个字来形容最恰当?(醉)。

2、醉意朗读.:你从哪些地方读出醉意?(醉景,酒醉)。

兴尽晚回舟,沉醉不知归路。

3、饱满的感情朗读:浓浓的醉意充满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色彩?快乐自在。

李清照喜欢出游,喜欢闲游。经常在山明水静的地方寻找诗情。暮春时节,绿树成荫,草木掩映,她在芍药花前流连,当晚提笔填词,以芍药自比,“绰约俱见天真”;中秋佳节,夫妻花园散步,桂花香气扑鼻,兴致油然而生,吟出“暗淡轻黄性体柔,清疏迹远只留香”,她喜欢花下恬淡与从容;他们夫妻冬天经常看梅花映雪,雪地上经常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长灯下摊开宣纸记下日间的心情。李清照赏玩游乐的时候,必有酒助兴。少女时饮酒,婚后饮酒,孤家寡人饮酒,词人饮酒不拘时节不拘地点,兴致上来,饮上几杯,醉也好,醒也好,天地云月,都在酒杯中。不变的是才女的风姿。

4、同位共读:一个选择带着“醉意”去读,一个选择带着“兴尽”去读,读出不同的'感觉,洒落豪放。

四、悟读:人之美。

1、展开想象自由读:读出词中少女的形象。(无忧无虑,不拘小节,自由自在,率真,单纯)。

2、感悟朗读,深入体会词人精神世界。(独立,勇敢)。

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她依然醉意的打量红尘。

她就是要告诉世人,青春时节她是那样的沉醉过,

她不喜欢拘束,亦不喜欢沉默。她是飞扬肆意的,她无惧世俗的眼光。

做她喜欢做的,追求她喜欢追求的。她就这样一路走来,一路走远。

总结:明月照幽兰,清风散暗香,李清照,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星,她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有丰盈如歌的韵律,她有坚守,她有梦想,因为她,我们更懂得不负韶华,不负此生,让我们为她点赞!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读李清照《渔家傲》,试着从背景,内容,人物,情感的角度分析这首词。

选做题:积累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

如梦令教学设计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相关范文推荐
  • 11-29 幼儿园新生入园家长会发言稿(专业16篇)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发展的机制,能够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请大家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家长会范文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各位家长:大家好
  • 11-29 工作总结汇编完整(模板13篇)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 11-29 度简单新员工入职发言稿(汇总19篇)
    发言稿的写作过程需要充分了解受众的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无论你的角色是演讲者还是听众,以下的发言稿范文都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 11-29 暑期会计实习心得(模板22篇)
    实习心得是对实习单位、导师和同事的感谢和回馈,展现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实习心得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撰写实习心得时有所帮助。
  • 11-29 四年级公开课(汇总21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准的表达,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读者。通过读取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可以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教学设想与目标:1、有感
  • 11-29 度初一军训心得有哪些(优质23篇)
    军训心得是在参加军事训练后对于整个训练过程和所获得的收获与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提升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军训心得了吧。下
  • 11-29 母鸡萝丝去散步大班阅读活动教案(优质16篇)
    大班教案是指为适应幼儿园大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希望以下这些精选的大班教案范文能够对大家的教学活动有所启发。活动目标:1.认真观察图片,猜测
  • 11-29 党员党史教育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汇总13篇)
    汇报材料的撰写需要注重事实和真实性,避免夸大和虚假宣传,以维护个人和组织的信誉度。汇报材料的写作对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范
  • 11-29 大学体育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汇总21篇)
    个人总结是衡量个人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指标,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写个人总结有所帮助。回顾过去的一年
  • 11-29 小学花的世间(实用17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心铺展出来的一道美丽景色,让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文字的魅力。接下来请欣赏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今天我们前半在一起上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