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经典句子翻译句(汇总8篇)

最新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经典句子翻译句(汇总8篇)

时间:2023-10-13 14:36:13 作者:琉璃 最新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经典句子翻译句(汇总8篇)

勇往直前,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篇一

1.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2.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勉学》)

3.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4. 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 (贾谊《新书·修正语上》)

5.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9.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0.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1.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12. (子曰:)“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13. 须是表里皆实,无毫虚伪,然后有以为进德之地,德方日新矣。 (《朱子语类》卷六九)

14. 此言得之。(《六国论》) ——这句话说对了。

15.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论语·子罕》)

16.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全书》卷一四)

17.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孟子·滕文公下》)

18.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19.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0.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修身》)

21.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22.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离娄下》)

23.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24. 子曰:“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25.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26. (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27.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荀子·修身》)

28.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29. 子曰:“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礼记·中庸》)

30.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31.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32. 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 (周敦颐《通书·治》)

33.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4.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5. 孟子对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6.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教子书》)

37.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之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38.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39.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0.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礼记·中庸》)

41.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4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3.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44. 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朱子语类》卷一三)

45.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46.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4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49. 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50.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51.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陆九渊集》卷三五)

5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53.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54. (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55.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颜氏家训·涉务》)

56.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欧阳文忠公文集·朋党论》)

57.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5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59.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全集·已亥杂诗》)

60.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6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2. 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63.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64.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乾卦》)

65.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

66.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67. 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明道语录》卷一)

68.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裁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6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集·赴戍登程门口示家人))

70.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

7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72.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73.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花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勉学》)

74.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75.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卫风·淇奥》)

76.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77.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78.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79. 自古未有不遵民心而得天下者。(薛瑄《读书录》卷三)

8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81. 彼株守一隅,自画封域,而不知墙外之有天,身外之有地,适如井蛙、蜗国之识见,自小西部而已。 (魏源《海国图志》卷七六)

82.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83.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84.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85. 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篇二

佚名〔先秦〕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赏析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一气呵成。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信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文档为doc格式

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篇三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来自于《左传》

3、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来自于林逋《省心录》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来自于李清照《夏日绝句》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自于龚自珍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自于《汉乐府·长歌行》

7、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来自于《论语》

8、学不可以已。——来自于《荀子》

9、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来自于陆九渊

10、报国之心,死而后已。——来自于苏轼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自于曹操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来自于《论语》

14、好学而不贰。——来自于《左传》

15、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来自于葛洪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来自于《诗经》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来自于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来自于《左传》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来自于孔子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来自于孔子

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篇四

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篇五

佚名〔唐代〕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注释

此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恭:谨慎的意思。

博学:学识渊博。

通:通晓。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车胤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篇六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用选择的形式来判断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难度上升了。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如:

例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如:

例2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3、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如:

例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4、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如:

例4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5、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如:

例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6、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如:

例6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

7、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如:

例7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例8张良曰:“谨诺。”(《赤壁之战》)

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8、调序法。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如:

例9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9、变通法。主要用在直译后很别扭或根本就无法直译之处。如:

例10秋毫不敢有所近。

例句,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如果变通一下,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己有”,意思就明白多了。

10、点义法。古人在文中好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含意即可。如:

例11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这句话中提到了程婴等四个人,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但如果全部删去则又影响文意,这时翻译出该典故在这里的含意——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就可以了。

11、凝缩法。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如:

例12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这是互文同义,可译为:“精通五经六艺。”

12、扩缩法。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简,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它。如:

例13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再如《过秦论》开头的“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言翻译的操作程序和做法可用口诀归纳如下:

文言翻译,遵其顺序。诵读全文,浏览大体。

句不离段,词不脱句。难解句子,斟酌损益。

详审语境,探究语气。省略词语,适当补齐。

遇有倒装,调整语序。官名人名,不必翻译。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随文解意。

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特征断句。

对照原文,力求直译。委婉修辞,酌情意译。

字词句篇,贯通一气。翻译完毕,复查仔细。

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篇七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凭借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外柔内刚,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

经典的文言文及翻译及注释篇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赏析

《富贵不能*》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

其次,孟子进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样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2023年食堂卫生清扫简报(通用8篇)
    在团队合作中,重要的决策往往需要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请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请示呢?以下是一些请示的实用建议和方法,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
  • 10-13 最新大班社会国庆节的教案及反思 国庆节社会大班的教案(优秀8篇)
    不同学科的初三教案编写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方法,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高一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大班
  • 10-13 2023年幼儿园秋学期工作总结(大全6篇)
    年度总结是一个对自己进行自省和反思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委党支部工作范文,仅供参考。幼儿
  • 10-13 2023年家里来了个新成员 新成员见面会后的心得体会(优秀19篇)
    发言稿还可以通过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演讲技巧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发言稿的写作还需要注意语言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因素,避免出现令人尴尬或冒犯的言辞。尊敬的在座的各位
  • 10-13 2023年安全生产领导讲话稿 新春座谈会领导讲话稿(优秀18篇)
    制定提纲需要考虑到文章的目的、读者群体和实际需求,确保符合实际情况的写作效果。在制定提纲时,我们可以考虑将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分开,并合理安排段落顺序。a.关注
  • 10-13 最新中职学生实训总结(汇总8篇)
    通过进行知识点总结,可以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和漏洞,以便及时补充和完善。以下是一些学生写的关于军训总结的范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他们在军训中的收获和成长。中职学生实训
  • 10-13 公司九月份工作总结(通用8篇)
    卫生工作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提供卫生服务。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学校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公司九月份工作总结篇一本站发布九月份保险公司工作总结
  • 10-13 最新大学会计工作总结(大全8篇)
    保险工作总结是提高保险公司综合竞争力和员工个人能力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党委党支部党建活动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借鉴。大学会计工作总结篇一20
  • 10-13 最新班组年工作总结样本(精选13篇)
    我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及时调整策略,为客户提供了准确的指导和决策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药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班组年工作总结样本篇一x
  • 10-13 三分钟的演讲稿青春 青春的三分钟演讲稿(实用14篇)
    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这些鼓舞人心的励志范文,相信它们会成为你奋发向前的动力和支持。三分钟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