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记录>小学专业听课记录(模板22篇)

小学专业听课记录(模板22篇)

时间:2024-01-30 04:16:02 作者:MJ笔神

范文范本是作文中常见的一种参考模板,可以提供给学生们参考和借鉴。以下是一些历年来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小学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桂林山水景色,吸引学生兴趣。

二.授新课。

1.提出问题:喜欢山还是水?引出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并思考桂林的水的特点。

3.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水的特点(清静绿)。

4.出示关于水的图片,然后齐读课文。

5.提问(本段作用)老师总结。

6.再齐读一遍课文并思考修辞方法。

7.课堂练习:展示公园花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本课的修辞方法仿照写句子。

8.分析作者感情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段。

9.学生自主分析总结课文第三段(写作方法、修辞方法等。)。

10.赏析图片,然后读课文,并思考山还能像什么。

三、总结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并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

6桂林山水。

甲奇、秀、险画。

天中。

下静、清、绿游。

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非常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小学听课记录范文

我们有幸听了黄小青老师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这堂课,收获很大。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黄老师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黄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赏读课文,入情悟趣,

(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学生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老师声情并茂地作介绍,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教学步骤中,黄老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读中理解”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老师导学第二小节,课件出示降落伞,“看,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传播种子了。”再演示课件,风轻轻一吹,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理解“纷纷”一词,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让学生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学生练读,老师再指导读,“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指导学生再看画面,抽生夸一夸,再随意地加上动作,表情站起来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分小组合作学生自己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三节,喜欢豌豆妈妈就学习第四节。老师出示学习方法。

(1)读一读课文,

(2)说一说办法。

(3)演一演情景。

(4)夸一夸妈妈。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质疑,老师把课前采集的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摸一摸,体会苍耳布满刺的外壳。再用课件演示铠甲挂住动物皮毛这一动作,让学生体会这一办法的有趣,再让学生用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老师抽读,分小组比赛读,使每一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同桌练习说一说“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用什么传播种子”。以达到训练全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老师小结:蒲公英妈妈用风吹,苍耳妈妈用动物的皮毛带,豌豆妈妈用太阳晒传播种子。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一起去野外观察吧!老师课件显示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等。抽生像课文那样夸一夸这些植物妈妈,再把它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又培养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能力,非常不错!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2、关系:大苹果每千克价格比小苹果贵3元。

第一种方法

第一步:假设 小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第二步 表示 大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第二种方法

第一步:假设 大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第二步 表示 小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3、总结:

先假设字母(大胆)

再表示关系(小心)

六、回顾与总结:

1、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3、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3、 揭题。

生1:可以用计数器。

生2:估算、

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知道结果,可以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么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么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5+1=6,20+6=26根。

生2: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将1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再平均分两份。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先分2根,每份是1根。再把5捆平均分成2捆,还多余的1捆拆开又平均分成5根,1+25=26根。

师生讨论得出比较合理化的方法:先分整捆,再分单根的。余下的一捆不能再整捆的分,要先拆开与单根的合并在一起后再平均分成2份。

课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再演算竖式一遍。

质疑,说算理。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提问:这次我先来提问大家。1、6是怎么来的?两个12分别表示什么?

简析刚才学生尝试做的几种错误的列竖式格式,让学生订正

2、 尝试笔算81÷3=

个别板演,学生间互相提问,同桌互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辨析学生中出现的错题。

3、 学习例1。

师:大家刚才口算出42÷2=21,现在你会不会用笔算来解决呢?

试试看,把竖式列在本子上。

个别学生板演后,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你点名同学来回答。

生1: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

生2:第一步除后十位上怎么没有拉下来的数?

4、 看书内化。

师:刚才这两题在书本第19、20页,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还有哪儿不明白的?

比较一下,这两题在笔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例1的被除数十位上除以一位数后没有剩余,例2有剩余。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自己说说看。

师:这两题还有什么相同点?

师生交流并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列竖式计算36÷2、36÷3、36÷9。

比较它们的不同点(被除数十位上被除数除够除还有剩余的、刚好整除的及不够除的三种类型)。

2、辨析练习:“判断对错,有错就改。”书本第21页第2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

3、自选练习。在5分钟之内自选以下习题,再评出计算之星。

85÷5 91÷7 55÷5 64÷8 56÷2

四、综合应用

出示综合应用题

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大约有84人在食堂吃中饭,食堂总管张师傅准备了

9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6人,够用吗?如果不够,还要再准备几张?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总评

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

1、选择教材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图片作为本节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笔算除法的知识。在学习笔算前,允许学生用估算、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解决52÷2=,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

1、 可以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今天的算式和算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认识。

2、 试商的方法主要看高位,而不是看个位。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并加以拓展讲解。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20xx年4月2日我有幸听了城关小学王丽英教师的关于“问题的解决”的教学,收获颇丰。王丽英教师不仅仅关注知识和结论,更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努力地经过数学学习使孩子抓住数学的本质,品味数学的真谛,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并带着无限的乐趣投身到更广博的数学海洋中。在“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比较与联系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创造时空,让数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我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首先,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趣味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其次,我们应清楚“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问题的解决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其三、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几点:

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本事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供给的相关信息。仅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供给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所以,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景,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异常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我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供给帮忙。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构成。

王丽英教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教学目标:

1、区别1——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理解其含义。

2、能进行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转换。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游戏。

二、教学准备:带10以内数字的萝卜图片若干;贴有单数、双数标记的纸箱;单数和双数汽车多辆;音乐《拔萝卜》。

三、教学过程:

1、拔萝卜:

教师以谈话形式导入“拔萝卜”。(这里可播放小段音乐《拔萝卜》,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兴趣。)

2、数萝卜:

1、教师展示六行萝卜图片,请幼儿观察。

2、教师依次提问,请幼儿一起回答:(为以后的给萝卜找朋友打基础)

(1)、数一数一共有几行萝卜?

幼儿回答:6行。

(2)、数一数每行有几个萝卜?

幼儿依次回答:1个、两个、3个、4个、5个、6个。教师依次把数字1、2、3、4、5、6写在相应的位置。

3、给萝卜找朋友:

(1)、教师说明给萝卜找朋友的要求: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

(2)、分别请幼儿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萝卜。(每圈一行教师都要严格把控,并及时和幼儿研讨,使幼儿正确理解单数和双数,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小结: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单数,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双数。图上的单数有1、3、5,双数有2、4、6.

4、摆萝卜:(深入探究7——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及体验单双数的转换,以此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与应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1)、请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萝卜图片,先摆好6个萝卜,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

摆好后请幼儿汇报结果:6个萝卜,2个2个找朋友,没有剩下,它是双数。

(2)、教师提问:怎样变成7个萝卜?

幼儿回答:“添上一个。”

教师提问: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会怎样?

幼儿之后回答:2个2个找朋友,剩下1个,它是单数。

教师按以上方法,依次进行到给10个萝卜。

最后师幼总结:10以内的单数有:1、3、5、7、9,10以内的双数有:2、4、6、8、10.

5、收萝卜:(巩固练习,初步验收教学成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1)、选四名小朋友分别背上标有单数、双数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萝卜,经过自己判断萝卜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后,再放入对应的筐里。

开始收萝卜。

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游戏结果,如发现错放的请幼儿一起纠错并改正。

三、课堂延伸:(加深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理解、巩固与应用)

运萝卜:

先有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分组将单数萝卜和双数萝卜分别运到单数汽车和双数汽车上。

然后游戏开始,教师巡视,检查幼儿游戏成果。

小学听课记录

1、谈话。

师:同学们,此刻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

生:应当是六年级的任务重些,因为他们大些。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分配给六年级同学的任务。

2、看图列式,口算。

课件出示六年级同学植树的任务:共要种树90棵,有3个班。

师:根据这图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

师:你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口答,师板书:90÷3=30(棵)。

课件依次出现五、四、三年级的植树任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口头说算式再口算结果。

教师板书:81÷3=52÷2=42÷2=21。

3、揭题。

生1:能够用计数器。

生2:估算、

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明白结果,能够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样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样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5+1=6,20+6=26根。

生2: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将1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齐再平均分两份。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先分2根,每份是1根。再把5捆平均分成2捆,还剩余的1捆拆开又平均分成5根,1+25=26根。

师生讨论得出比较合理化的方法:先分整捆,再分单根的。余下的一捆不能再整捆的分,要先拆开与单根的合并在一齐后再平均分成2份。

课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再演算竖式一遍。

质疑,说算理。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提问:这次我先来提问大家。1、6是怎样来的?两个12分别表示什么?

简析刚才学生尝试做的几种错误的列竖式格式,让学生订正。

2、尝试笔算81÷3=。

个别板演,学生间互相提问,同桌互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辨析学生中出现的错题。

3、学习例1。

师:大家刚才口算出42÷2=21,此刻你会不会用笔算来解决呢?

试试看,把竖式列在本子上。

个别学生板演后,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你点名同学来回答。

生1: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

生2:第一步除后十位上怎样没有拉下来的数?

4、看书内化。

师:刚才这两题在书本第19、20页,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还有哪儿不明白的?

比较一下,这两题在笔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生:例1的被除数十位上除以一位数后没有剩余,例2有剩余。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自我说说看。

师:这两题还有什么相同点?

师生交流并小结算法。

1、基本练习。

列竖式计算36÷2、36÷3、36÷9。

比较它们的不一样点(被除数十位上被除数除够除还有剩余的、刚好整除的及不够除的三种类型)。

2、辨析练习:“确定对错,有错就改。”书本第21页第2题。

先独立练习,再团体反馈。

3、自选练习。在5分钟之内自选以下习题,再评出计算之星。

26÷284÷656÷775÷366÷664÷4。

85÷591÷755÷564÷856÷2。

出示综合应用题。

今日来听课的教师大约有84人在食堂吃中饭,食堂总管张师傅准备了。

9张桌子,每张桌子能够坐6人,够用吗?如果不够,还要再准备几张?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

师:经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

1、选择教材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图片作为本节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笔算除法的知识。在学习笔算前,允许学生用估算、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解决52÷2=,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一样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2、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笔算时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两个知识点,在设计时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操作构成表象,动脑想算理,动口说算法,及时规范竖式的写法、总结算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安排既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又贴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操作、演示、归纳、概括等方法揭示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完成由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3、安排学生安安静静的看书这一环节,令课堂上动静结合。使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内化所学的知识,并及时总结算法,加以归纳和概括,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

4、练习设计把知识线与情感线串起来。基本练习三题中以新带旧,不但及时强化了新知,也复习了旧知,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辨析练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预防学生计算时出差错,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确定和推理。安排自选练习,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提议:

1、能够让学生经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今日的算式和算法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加深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认识。

2、试商的方法主要看高位,而不是看个位。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并加以拓展讲解。

小学听课记录

课堂是学习知识最多的地方,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是每一个小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在这里呢,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希望你认真学习我们到来的知识。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就是上面文章中为同学们带来了整理了。希望你认真阅读我们带来的听课记录,这样才可以帮助你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 -0.5, 0, 6, +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 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习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 相反 相反 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今天早上听了黎老师讲课,上课之前是交代了几件事情,其中当选到男生去参加跳舞名单时候,让最后俩个同学以划拳的方式来决定。

最意外的是,输了的同学却有机会参加,而我们通常一般都是赢了才有资格。

在这一点上非常巧妙,两方同学的心情都照顾到了,赢了的非常骄傲,输了的也不赖,还能去跳舞。

在整顿课堂纪律的时候,黎老师语气严厉,表情也很严肃地说:

“谁在说话?还有一个在说话,如果你说话我就会写得很慢。”而我在上四年级的时候就会说“xx,你不要说话了哈,认真听课!”相比之下,黎老师这种不指名道姓且讲道理的方法更适合小朋友些,也不会让他们觉得太难堪。

之前问过其他同事遇到上课讲话招呼不住的同学怎么办,他们说停下来跟那些说话的孩子说,如果你们再讲话老师就不能讲课了。

但是那些小朋友居然没有什么羞耻之心,反而跟老师说,你不讲课就算了啊,不上就是了。

哎,现在小学生的素质有待提高啊。

黎老师上课的教学方式方法非常多种多样。

比如:

同桌共用一本书;能理解词语意思的就坐着读不能的就站着读;开火车的方式读词语;让学生上去教读字音,下面学生跟读并纠正台上同学的读音;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等。

这些方法都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和在课堂上灵活熟练的运用起来。一方面,黎老师基本上没有去教他们怎么读课文,怎么认字,都是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老师只是纠正一些有问题的读音。

另外一方面呢,因为形式多种多样,学生也乐于积极参与进来。

结合我这两次上课的经验,通常我。

上课时候问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学生都点头或者是口头上说知道了。

但是写作的时候有些同学落实情况并不乐观,有的还是不知道怎么写。比如我们上节课教的是写信的格式,同学们在写的过程正还是要忘了写祝语、署名、日期等。

所以这个落实问题可能要换一种方式让他们自己表现出来,而不是敷衍老师。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感受就是对于学生的鼓励及形象的解释词语意思。

不管是老师对同学的激励还是同学之间的赞扬,课堂上总会多次响起掌声。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我上课的时候经常忽略掉,只是老师口头上表扬了孩子,而没有形成全班性的学习氛围。

所以我下午去上课的时候也特别注意了这点,在几个环节也让同学们互相点评并送上学习的掌声。

至于在生动具体上,黎老师是带了一盆花和让学生自己来表演来解释的。

没有直接说出意思,而是让学生亲自看到和。

体会。

到,这样。

学生。

们的记忆也比较深刻了。下午在教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些形容人特征的形容词,我都是通过举例子的方法,用几个简单的字来概括意思让他们有个基本的概念,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造句加深印象。

小学听课记录

课堂是学习知识最多的地方,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是每一个小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在那里呢,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期望你认真学习我们到来的知识。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样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团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述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述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述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述夏、秋、冬部分的资料。(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述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我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我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能够写写自我的家乡。

这节课教师经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述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我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景,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我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资料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那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终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听课记录

板书:

1、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自选方式朗读课文“个别,小组”,儿子和有钱媳妇,畜。生不如,传疯了。

4、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用“虽然……可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主角扮演)。

评:主角扮演能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教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明白这幅画妙在何处?

10、教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教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教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貴州斗牛现场失控,太惨了。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异常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进取,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光,显得喧宾夺主。

小学听课记录

1、大家一齐齐读课题——“秋思”预备起。

2、“秋思”是什么意思呢?——思念家人。

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重”(chong)。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什么意思?

(教师):哪个同学能够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我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洛阳城里见秋风”讲的是哪个季节?——秋天。秋天来了,用你的话来描绘一下。

“见”是无形的,把它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比如:叶子在瑟瑟秋风中悄然飘落。

“行人临发又开封”,如果你是张籍,你会对捎信的人说什么?

张籍,请问你在信中写了什么?

(请四五个同学回答,并加分)。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

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小练笔:如果你是张籍,你会对远方的家人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小学语文鲸听课记录

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肺腭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

体会。

“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点评:

林老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老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

学习。

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

学生。

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位。

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由浅入深的。

教学。

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环节的。

设计。

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板书:

作比较。

板画鲸。

多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

精确的语言表达。

总评:

林老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呀!

林老师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此精彩的课,让我一辈子难忘。

小学听课记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第一板块:

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此刻的情景吗?

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

1)课文写……。

2)我感受到那里景色很美;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明白这条鱼很大?(大家伙)并且是大鲈鱼。

6)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主角;b、抓重点词语;

c。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

e。介绍“规定”,问:“明白了吗?”

f。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当遵守规定。”先分别指读,之后邀请男子汉齐读;g。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四、小结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第二板块:

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必须很深,我们一齐来读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当遵守规定。”(齐读)。

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提议“用起来”;

八、提出新的要求:“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

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此时的心境如何?(邀请数名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

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后悔吗?(要求学生帮帮忙)。

十三、教师总结全文,出示课件:“转眼间……不出所料……道德只是个很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是实践起来却很难……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十五、再次朗读:“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当遵守规定。”

小学听课记录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2、(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3、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齐读。

4、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5、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1)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2)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仅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3)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4)理解“回首”的意思。

(5)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3、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4、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1、供给课前收集的描述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出示)岁华齐。

1、学习“山字头”,领读。

2、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生描红,师巡视。

小学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我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理解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最终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教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日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经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一样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光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供给很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构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我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忙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本事、操作本事、表达本事及分析、概括本事。

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

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

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

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

大组交流。

再读飞船说的话。

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

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

听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五、小组练习表演。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听课记录

2、学生作报告,报告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星空博览:展示有关天文学的图片。

二、作者介绍:叶至善的生平。

三、说明文简介:介绍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点: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介绍织女星、牵牛星、光年、银河。

四、课程小练:学生自行出题,抢答题目,自行考核,主要考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

五、星座美图:星群图展示。

六、互动游戏:介绍白羊座的神话传说。

七、认识文体:科学小品文介绍。

八、

;课程小结。

3、教师讲评。

4、交流感想。

5、课外知识拓展:“神五”、“神六”,美国探测火星……。

评析:

这节课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代替教师来讲课。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织女星和牵牛星》是一篇说明文,注重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还要会从课文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即筛选信息的本事。这两点学生基本把握住了,在报告中也着重介绍和考查了这部分相关的资料。

教师点评比较中肯和及时,针对学生报告的不足之处补充讲授,保证学生报告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也对学生的努力表示肯定,给学生鼓励。

学生在这这节课中获取了很多的信息,学到许多天文知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但情感教育不明显,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不够,异常是“征服自然,做地球的主人。做宇宙的主人”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教师应当加以正确引导,人类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是朋友关系,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这节课没有做到这一点。

四个学生一组,准备如此庞大复杂的课件,是否占去学生很多的课余时光呢?

仅有两个同学在讲,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其他同学好像兴趣不大,没有完全投入课堂中去,至于本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如何,还需商榷。

小学听课记录

师:我们已经学过画风了,一齐来学习。

读儿歌:宋涛………………。

我们拿出小手一齐怕节奏一齐读好不好?

生:一齐读。

师:我们在读的过程也就学了一些生字,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嗯,多好呀。

生:

师:这两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赵小艺是花旗帜飘风车转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上一行是人物,后面一行是什么东西怎样样。

师:真聪明,我们一齐来读读。下面的东西都是他们画的是不?(板书:旗帜风车……)。

这些东西和文章“画风”有什么关系?上节课说风摸不着,看不到,是谁说的?

生:陈丹。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陈丹是说有人画出来吗?

生:没有人画得出来。

师:我们所有的“陈丹”一齐肯定的说说。

生:学生读。

师:有人画的出来吗?

生:有。

师:请你看课文,谁能画出来?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读书。

师:谁画出来了。

生:赵晓艺陈丹……。

师:(出示课件)。

生:读(旗杆、弯弯的大树乌云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的转)。

师:这些“他”、“她”是谁?

生:陈丹宋涛赵晓艺。

师:谁能把这些人的名字带进去读?

生:读。

师:弯弯的好像读得个性好我好像看到很多动词呀从那些地方看出画的是风呀?

生:转—最能体现飘乌云斜斜的雨丝。

师:风画出来了吗?

生:画出来了。

师:谁能读出来?

生:读。

师:你们最喜欢风车是吗?我们一齐读。

生:读。

(落实意识很好。学生读得不好,老师随机的点拨和指导,让孩子读好,读准。课堂的氛围很好,学生的用心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师:自己随便选几句,好好的读一读。

生:读。

(给所有孩子读的机会,满足孩子的内需)。

师:黄老师自己来读一读好吗?——读。

生:好。

师:读(把“呼呼”读成“呼”——叠词的改成单词)。

生:老师少读了一个字。

师:这样好不好。

生:不好。

师:那我们读读看,哪个好?

生:叠词好。

师:少一个字感觉就差远了,是不是?

生:是。

师:出示图片。

生:一张张画加上了风,就显得更美了。

师:多美的画呀,因为他们画上了什么了,才显得更美了?

生:风。

师:刚开始不是不能画吗?可见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一齐看课文4-8自然段,看看他们怎样想办法的?

生:赵晓艺眨眨眼想了想---动脑筋了。

陈丹书我也学会画风了——(老师没有评价,学生举手说他有意见,多了一个字)。

师:陈丹高兴吗?

生:高兴。

师:原先不会画,此刻都会画了,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呀?

生:一群聪明的孩子。

师:是呀,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看,风真的来了---出示:三个小朋友这样正说着……。

出示:风来了,风来了,风把红旗吹飘了,风儿藏在舞动的红旗里了;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树吹()了,风儿藏在摇摆的小树里了;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雨丝吹()了,风儿藏在()的雨丝里了;

……。

生:一齐读这句话。

出示:风来了,风来了,

风把()吹()了,

风儿藏在()的()里。

生:学生写。

(孩子是快乐的,所以写作就快乐了。孩子们愿意写,是基于前面老师的引导和示范。感觉示范的速度太快了,不明白学生能否理解。写作的双重目的很好:理解课文、迁移课文、学习写诗歌。这样的训练意识很好)。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

陈诺: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草吹弯了,风儿藏在弯弯的小草里。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头发吹飘了,风儿藏在飘飘的头发里。

师: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诗歌好吗?

生:好(交流)。

师:看来我们班有很多的小诗人呀!课后写出来、读出来,还能够配上图画呢。

生:还能够配上音乐。

师:是呀!我们古代就有很多的诗人写过这样的诗,一齐来学习《风》。

(到这个环节学生过于兴奋了,所以老师还要适当的整肃一下纪律)。

生:解落三秋叶,风吹万杆斜……。

师:还有呢。我们一齐学学叶圣陶的《风》。

生:读。

师:老师范读一段。

生:一齐读。

师:谁也能学着说说这样的诗句?

生: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很不错,看来模仿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技能是很对的,呵呵)。

师:其实呀,生活中风的作用很大。这节课我们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小学听课记录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学生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舍己为人,做好牺牲前的准备……”

教师提问“镇定”、“安详”的意思。

评:训练学生随课文理解词语的本事。

3、猜猜“军需处长牺牲前想到了什么?”

评:那里学生回答很虚假造作,缺乏真情实感。

4、指导学生带着对老战士的崇敬之情配乐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沉重,悲伤难过,悲痛,尊敬……”

评: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

5、找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谈感受。

“爱战士,对君处不满,爱兵如子……”

6、教师范读“将军愣住了……”段。

板书:

22丰碑。

舍己为人。

7、带着必胜的信心朗读课文最终一段。

评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精益求精的教师来说,一堂课结束后,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堂课的教案设计很好,看得出教师很用心。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留下一些遗憾。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重要的是以情打动人。但革命战争年代离学生很远,学生很难投入。把学生带入情境,是本节课的重点。这很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培养一种感情基调。唐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她直接进入主题,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导致下头的教学没有打动大部分的学生心灵。

让学生谈感受,这点子很好。但前面感情铺垫不够,学生的回答大多空泛虚假,口号式的,遗憾。

对于学生错误,如:用“恼怒成羞”形容将军。首先,应是“恼羞成怒”,再次,这个词用在那里不适合。

整堂课节奏拖沓,时光把握不好。如:“贴”字纠缠了很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才答到点子上。由于前面花费了很多时光,导致“将军”这条明线没有深入分析。

相关范文推荐
  • 01-30 合伙开餐厅合同大全(16篇)
    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各方可以明确责任、权益和义务,实现合作的双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合同协议范文,大家可以一起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合同写作水平。
  • 01-30 专业销售店长工作总结(专业17篇)
    销售工作总结是对销售人员在一定时间内销售业绩、技巧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请大家在阅读以下销售工作总结范文时,重点关注案例分析和解决
  • 01-30 急诊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及计划(模板19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的月工作总结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 01-30 2024年讲评教案一等奖(热门21篇)
    无论是在学术写作还是日常应用中,范文范本都可以起到提供借鉴和指导的作用。小编整理了一些与各个领域相关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
  • 01-30 生活部工作计划工作安排(专业16篇)
    工作计划书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前预防潜在的风险。这些工作计划书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多样性和灵感。随着新学期的到来,
  • 01-30 医院维修合同(优质15篇)
    合同协议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各方都能够履行合同中约定的责任。以下合同协议示例为您提供了一种合同条款设计思路,希望对您起到启发作用。主管部门电话:__________
  • 01-30 离婚协议未出生孩子的离婚协议书(实用14篇)
    离婚协议是夫妻离婚后,根据法律的规定和个人的意愿,就财产分割、债务承担、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的约定和规定。这里有一些离婚协议范文,供您参阅,以便更好地理解协议的具
  • 01-30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文章(模板17篇)
    写心得体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01-30 水浒传读后感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励我们继续努力,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示例文本七】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我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也收获了对他人需求的更多关
  • 01-30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教案(汇总15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为了规划和组织教学工作而制定的一份计划书,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