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2023年种子阅读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模板6篇)

2023年种子阅读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模板6篇)

时间:2023-10-09 18:21:08 作者:雅蕊 2023年种子阅读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模板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种子阅读读后感篇一

初看到书的名字,以为讲述的是有关起始课的教法,深入的读下去,才感觉自己的理解是那么片面和局限。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活力,种子给人一种生命力和萌动的感觉,有着生长的希望。

学生就像一颗种子,她带有太阳的能量,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为是颗种子,所以她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但是,种子也会发不出芽,发了芽也可能夭折。

教师也像一粒种子,是一粒很饱满的种子,也有很强的发展能量。从襁褓中模仿着走上教学之路,慢慢地能独立上课,慢慢地能分清知识点、落实知识点,慢慢地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慢慢地知道承载知识学习的是哪些相关的经验与思想,慢慢地知道有些课该怎么上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听过俞正强老师的两次课,每次都给我很大的冲击和震撼感,让我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原来有的课还可以这样上,真让我大开眼界。在这本书里俞老师通过课堂实例或者课堂片段、知识点之间的架构,让我理解了什么样的才叫种子课,对比自己原来上的课,感觉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不够,甚至是不对的。《用字母表示课》我上了好几遍,每一次都感觉有进步,看了俞老师讲解的课,我忽然感觉到我原来上的这一课,仅仅局限在用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可以表示数量关系或者公式。但是为什么数学家发明用字母表示数却说不清楚。我上的课仅仅算是照本宣科,学生具有了解题技巧,但缺乏对数学上字母的理解。如果学生跟俞老师上了这么一节课,我相信学生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会很轻松。

种子课,意味着生长课,“种子”们需要教师给的温度和雨露。我们老师怎样才能给予学生生长的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了解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是一种学习准备,例题的设计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不仅能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还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虽然有些教学是建立在生活原型中,学生还是不解其意,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起作用的是生活经验,而非生活原型。我们要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教师从成人的思维回归到孩童时期的思维是件难事。这需要老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下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上一些准备课,或者让学生进行先期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何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激发一下是不难的,难的是持续激发。在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起始阶段,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对策,应用各种手段,不断给学生以刺激,增强学生由于过程消耗逐渐降低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法的指导要看每个教师的功力和经验,是一个需要教师积累的过程,而不是复制和模仿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对自己定位、寻求方法、不断的努力、思考与反思,只有自身的功力达到了,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名师才能出高徒,课堂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学生即种子,课程即种子,给以水分、阳光和雨露,才会有生长的力量,才能有花开的声音,作为一个教师,要修炼好自身,才能给学生清澈的水源,温暖的阳光和甜甜的雨露,才能看到遍野的绿色和丛中的花朵。

种子阅读读后感篇二

近期有幸拜读了俞正强老师的著作《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让我对数学课堂、数学教学及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感悟,日常教学中一直困扰我的疑问也随着书中一些好的建议一扫而光。在本书中,俞老师结合了许多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深度剖析了“教对数学的问题讨论”和“教对数学的路径把握”。作为羽翼尚未丰富的青年教师而言,想要做好这些是极其困难的;这不仅需要整体把握小学甚至衔接到初中的教材知识,更需要教育教学经验的日积月累。因此青年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之余,一定要要梳理整套中小学教材的知识框架,帮助自己树立“全局观”,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下用心备课。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读书心得: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所以,教师必须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发展区,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适时地竞争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也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俞老师的书中提到学生的问题为何越来越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俞老师列举了笔算除法的那节课(举例15÷3=5)。很庆幸自己在备课时搜到了俞老师的这节课,对于自己之前备课不求甚解的态度深感惭愧。结合结合学生学习的加、减、乘这三种运算不难想到学生会将15÷3写成和加、减、乘一样的形式,当然这样是错误的。但到底该怎样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意识到这种做法的错误并理解接受教材中的算法呢?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展现学生的想法,呈现出冲突,引发深度的思考,再结合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竖式写法的合理性。当然这比平时的直接展示除法竖式的授课方式慢很多,但身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若干年后学生不会记得他解决过哪道题,但他应该拥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俞老师所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学生认为有什么好想的那数学还是数学吗?“种子课的慢其实不是慢,是数学的本质。而平常我们上课的快不是快,是省略了数学内涵。种子课的慢,是为了将来的快。而平时我们上的快,可能将来会慢。”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备课时的不求甚解可能会导致课堂进程的卡顿,所造成的损失更不是一两套练习题所能轻易弥补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每节课!想要学生会提问题,教师自己要学会发现问题。

作为一位极其受欢迎的数学教师,俞老师的课不仅逻辑思维缜密,而且语言风趣,数学之根本其实是一种文化。可是多数时候我们把数学和严谨无误直接相关联,认为数学课上就应一板一眼、一丝不苟,但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喜欢的并不是数学呆板严谨的课堂,也没有哪间死气沉沉的教师能够真正让教育教学真实地发生。因此,努力让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之花在课堂绽放,让师生的思维碰撞出美丽的火花,让幽默风趣的语言俘获孩子们的“芳心”,这样的课,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孜孜以求的结果。我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成为像俞老师一样优秀的教师!

种子阅读读后感篇三

20xx年的暑假,我认真拜读了俞正强老师编著的《种子课》一书。这本书从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感悟学生发展;反思教师成长四个部分来阐述他的教学思想。读完这本书,自己对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有了一定的认识,梳理如下:

一、什么是种子课。书中这样介绍种子课,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例如《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的第一节课,而长度单位又是计量单位八种类型之一,所以它就是一节种子课。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课本会安排三个课时,即厘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等等。《厘米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单位是一种规定;单位与整体的关系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学生无论学习什么长度单位都会将这两种经验进行迁移。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二、如何上好种子课。俞老师认为上好种子课的前提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思考哪些课是“种子课”。

(一)上好种子课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琢磨他们知识理解的“内因”、“内在图式”。小学生他们的“内因”、“内在图式”大多隐于经验之中,教师只有完全了解学生“内因”、“内在图式”,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落在支撑点上,不至于浮在半空,如云无影。

(二)上好种子课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俞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很多样,方法也很多样,但不管怎么多样,知识的结构、人的认知方式是有定式的,这个定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序”。要循序渐进,首先要明确“序”,并将“序”立起来;至于“材”的选择,一定要简单、朴素,有利于呈现数学的本义,千万不要给材料附加太多的行头,从而将数学淹没在修饰之中。

(三)上好种子课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体验与探索知识。俞老师认为探索是过程的最终目标,经历是基础,体验则是学生由经历走向探索的泵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探索材料组织得有吸引力,同时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对探索材料的关注中不知不觉地经历这个过程,享受其中的乐趣,然后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及时带领学生进行过程整理。因为学生的体验一方面来自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另一方面是对经历过程所带来的情绪回味。在学生独立探索的时候,教师应把握的是让自己走出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去指点就可以了。

一本好书需要你细细品味,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髓,然后再去应用于你的教学。读完这本书,我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相信我的课堂会让孩子们学得更有质量、教学过程更有魅力!

种子阅读读后感篇四

每个人是一棵种子,发展周期不一样。

数学课中有些课就是种子课,特别重要,特别要重视!种子种好了,下面的发展就顺多了!

例如我在讲授《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就是代数的种子,于是我参考了俞老师(种子课)的教学设计:自始至终以两种颜色的纸包作材料。俞老师认为用字母表示数这课的序是这样的:

一、认识一个数的状态——不确定的,有范围的。

二、接受一种数学规定——不确定的,有范围的数在数学中可以用字母表示。

三、在同一事件中,通常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不同的数。

四、在同一事件中,表示不同的数的两个字母存在》、《、=三种关系。五、在同一事件中,明确两个数之间存在相差或倍比的关系时,在用一个字母表示数的前提下,另一个数可以用字母式表示。

六、体会用字母式表示与用字母表示的区别——字母式既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又可以表示与另一个数之间的关系。

因此,同一个事件中两个数若有联系,尽量用字母式表示比较方便。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种子阅读读后感篇五

《种子课》这本书几年前就买来看过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我越来越感觉到每一单元的起始都很重要,所以本学期又拿起这本书看起来。

听过俞正强老师的很多视频课,给人的感觉是他教学语言诙谐、风趣,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虽然他的风格,我是学不来,但我认为他的一些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课,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人(学生和教师)。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那么这棵树的生产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和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在小学数学中,每一块知识都可以描述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将这种内在的联系不可断绝视为生命过程,那么种子课的提出和实践就不是不可理解,而是可以改善我们的数学学习。

以《克和千克》为例,课前先让孩子们称一称身边的一些物体,再掂一掂,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课中又让他们感悟1克和1千克的重量,课后又让他们到生活中寻找克和千克,估一估。在此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否则久而久之会觉得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便会缺乏生命的活力。为使学生有旺盛的生长力,我们教师应上好每一节“种子课”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及后延。这个过程一定有其发生的基点(知识与经验活动相连的关键点)、发展的节点(知识与知识相连的关键点)这些基点与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

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各种零件似的各种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他们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和合适的生长环境。

为什么我们成人如此理直气壮?因为我们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等着我们去描绘,可以任意涂鸦。事实上,现在的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在课外学习中往往不经意间接触了某一知识。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接触的信息量也不同,于是加剧了学生间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做学情分析,在教学中尝试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何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激发一下是不难的,难的是持续激发。在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起始阶段,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对策,应用各种手段,不断给学生以刺激,增强学生由于过程消耗逐渐降低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经常会跟他们分享一些数学绘本、数学游戏。如这个超长的寒假,我给学生们推荐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翻拍游戏,学生兴趣很高。教学设计如何精心选材,选择的材料应是蕴含着序的,是一个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而后向上生长的。文中俞老师认为用字母表示数的序应该是这样的:一在情境中感受数的不确定性,并且是有范围的二、接受数学规定——用字母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有范围的数三、理解相同的物体不同的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四、不同字母间存在某种比较关系五、不同字母间的相差或者倍数的关系可以用其中一个字母式表示另一个字母。六、体会用字母表示和用字母式表示的区别。立足学生的认知经验,设问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这是一个动态生长的过程。选材若没有“立序”,没有学生经历自主生长的动态过程,那也就失去了其实际教学意义,无法实现其教学目标。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通过案例分析我们课堂教学究竟怎样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在选材方面,教师需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乐于探究,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那数学则变成了学生最痛苦最害怕的事,我们教师应当尽可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成就感,兴趣渐渐提高,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即种子,给以水分、阳光、雨露,才会有生长的力量,才会有花开的声音,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修炼好自己,才能给学生清澈的水源,温暖的阳光,甜甜的雨露。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课堂,对学生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和启发,使我意识到对于教师我们首先需要找到“种子课”,对于这种课还需精雕细琢,不怕浪费时间。种子课上好了,后面的课便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生长的力量。

种子阅读读后感篇六

《种子课》这本书几年前就买来看过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我越来越感觉到每一单元的起始都很重要,所以本学期又拿起这本书看起来。

听过俞正强老师的很多视频课,给人的感觉是他教学语言诙谐、风趣,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虽然他的风格,我是学不来,但我认为他的一些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课,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人(学生和教师)。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那么这棵树的生产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和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在小学数学中,每一块知识都可以描述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将这种内在的联系不可断绝视为生命过程,那么种子课的提出和实践就不是不可理解,而是可以改善我们的数学学习。

以《克和千克》为例,课前先让孩子们称一称身边的一些物体,再掂一掂,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课中又让他们感悟1克和1千克的重量,课后又让他们到生活中寻找克和千克,估一估。在此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否则久而久之会觉得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便会缺乏生命的活力。为使学生有旺盛的生长力,我们教师应上好每一节“种子课”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及后延。这个过程一定有其发生的基点(知识与经验活动相连的关键点)、发展的节点(知识与知识相连的关键点)这些基点与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

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各种零件似的各种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他们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和合适的生长环境。

为什么我们成人如此理直气壮?因为我们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等着我们去描绘,可以任意涂鸦。事实上,现在的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在课外学习中往往不经意间接触了某一知识。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接触的信息量也不同,于是加剧了学生间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做学情分析,在教学中尝试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何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激发一下是不难的,难的是持续激发。在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起始阶段,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对策,应用各种手段,不断给学生以刺激,增强学生由于过程消耗逐渐降低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经常会跟他们分享一些数学绘本、数学游戏。如这个超长的寒假,我给学生们推荐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翻拍游戏,学生兴趣很高。教学设计如何精心选材,选择的材料应是蕴含着序的,是一个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而后向上生长的。文中俞老师认为用字母表示数的序应该是这样的:一在情境中感受数的不确定性,并且是有范围的二、接受数学规定——用字母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有范围的数三、理解相同的物体不同的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四、不同字母间存在某种比较关系五、不同字母间的相差或者倍数的关系可以用其中一个字母式表示另一个字母。六、体会用字母表示和用字母式表示的区别。立足学生的认知经验,设问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这是一个动态生长的过程。选材若没有“立序”,没有学生经历自主生长的动态过程,那也就失去了其实际教学意义,无法实现其教学目标。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通过案例分析我们课堂教学究竟怎样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在选材方面,教师需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乐于探究,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那数学则变成了学生最痛苦最害怕的事,我们教师应当尽可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成就感,兴趣渐渐提高,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即种子,给以水分、阳光、雨露,才会有生长的力量,才会有花开的声音,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修炼好自己,才能给学生清澈的水源,温暖的阳光,甜甜的雨露。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课堂,对学生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和启发,使我意识到对于教师我们首先需要找到“种子课”,对于这种课还需精雕细琢,不怕浪费时间。种子课上好了,后面的课便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生长的`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 10-09 写读后感的评语 读后感的评语(优质9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
  • 10-09 升职自我鉴定格式(优秀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10-09 医学研究生鉴定表自我总结 医学研究生自我鉴定(模板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我
  • 10-09 2023年自我鉴定初中生子女(优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 10-09 最新成人高考自我鉴定大专(优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 10-09 对照新党章党员自我鉴定 党员自我鉴定(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对照新党章党员自我鉴
  • 10-09 大三旅游管理的自我鉴定(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 10-09 2023年综合素质自我鉴定表政治思想方面(大全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 10-09 辅导员工作自我鉴定意见和建议(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
  • 10-09 最新药剂专业中药房自我鉴定 中药学实习自我鉴定(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