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探索之路教案大全(14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探索之路教案大全(14篇)

时间:2023-12-28 16:49:40 作者:笔舞

教学工作计划通常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来确定。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心得和教学经验,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2探索之路》教案

让学生感受我们民族音乐之美妙。

提出问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区分它们?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高低——音调1.音调的初步概念。

通过前面的活动,引出“声音有高低之分”。

用吉它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反复聆听,从而建立“音调”的初步概念。

播放宋祖英的歌曲《好日子》和刘欢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让学生品味音调的不同。

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差别必然与振动有关,

那么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实验:

比较:让一个物体发出两次音调不同的声音,进行比较。观察:在听声音的同时,注意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

进行实验:

1.改变尺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拨动使其振动。

通过对比可以听出:几次实验声音的高低不同;。

同时观察发现: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

2.把回声口琴,去掉外壳,会看到一些。

长短不同的钢片,吹奏时可以很清楚地听出声音高低的变化,也可以判断出长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弹簧片振动发声的音调高。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越高。引入“频率”的概念,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3.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简称,

符号是。

例:物体1s内振动20次,它的振动就是20。

(二)用波形比较频率。

用示波器比较波形。

1.将话筒的插头用两根带夹子的导线跟示波器连接并调整好。

2.对着话筒敲击音叉,调节y轴增益就会出现波形。

3.敲击两根不同频率的音叉,比较波形。

(三)探究弦乐器的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1.用吉它演奏一段乐曲,引出弦乐器。让学生列举出见过的弦乐器。

2.提出问题: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3.观察吉它,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4.音调的高低跟弦的粗细、长度、张紧程度有关。

5.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6.进行实验,并用示波器比较波形。

结论: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在、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

在、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

(四)阅读“信息游览”,并思考下列问题:

1.人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是否一样?

2.为什么有时候在人没有任何感觉时,狗却能觉察出异常情况?

小结。

1.音调及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2.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

1.什么是音调?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2.物体振动的快慢用什么表示?单位是什么?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2探索之路》教案

形成作题的规范步骤:已知列出已知条件,一般换算成求所需的单位,用字母表示;求列出所求的物理量;解的过程是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得结果;答结果的内容.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

速度单位的资料。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

【教师辅导参考】。

1.可以在网上查找各国的速度的单位.

2.各个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相同时期各地速度的单位.

【评价方法】。

1.网上的资料可以列出学习记录.

2.小组总结,各个小组互相补充资料,实现资料共享.

3.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看看哪个组能根据资料提出新的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

ff。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比较。

总结规律:眼睛是可调的凸透镜。

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2探索之路》教案

1、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和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知道物理学不仅指具体的物理知识,而且还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能意识到科学发展(探索)历程的艰辛与曲折,却是富有意义的。

二、教材分析。

按天、地、人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标“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对于自然界的神奇,古人早已开始探索,那些直接刺激感官(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尽管由于条件所限,他们的思索还停留在朦胧的感性阶段,但是这些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世界的必要的前期准备,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甲骨文“”(后来演变为“磬”),象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者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和耳组成了“”(声的老写形式),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以达到晒干的目的。

以上这些表明古人的原始思维中有科学的成分。

“雕刻玉版”是距今50的史前仪具。玉版中央布刻圆形象天,外廓方形象地,侧面呈拱形象天穹,表现了中国古人比较原始的天圆地方的思想。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演化产生了“司南”――早期的指南针。

英国的“石头阵”被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天文学家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象夏至等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与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这都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古人对自然神奇现象都有过富有意义的思考。

第二段标“物理学的进步之阶”中,展示了物理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而且后来物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也与古文明的科学思索关系密切。后来的物理学家们,过一系列的实验以及对那些神奇现象的理性思考,才使物理学逐步有了令人惊叹的发展。而物理学体系的建立则归功于物理学界的一系列巨匠。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的真理对错误权威的.挑战。

“哥白尼”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长期以来,托勒密的“地心说”被教会用作天主教的教义基础,在欧洲占统治地位,受到教会保护。哥白尼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意识到地球根本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一个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向教会发出严正的挑战,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体系,有利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伽利略”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还不断地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提出挑战,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

第二阶段: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牛顿”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匠,用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构建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作出划时代的贡献。诗人波谱在牛顿的墓碑上这样形容:“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空;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于是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第三阶段: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冲击了经典的时空观,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如时钟会走得很慢,人将会青春不老,而此时大尺度的宇宙空间象几百万光年也不再是那么遥远。

“玻尔”发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提出了新的理论――量子力学。他们为物理学的发展跨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一大步。

建议适当补充某个或几个科学家的故事或者他们的伟大品格。比如向学生讲牛顿看苹果落地想到日月星辰的运转等,对学生进行高尚的情操的教育。向学生说明:事实上的科学发现不是象我们讲的故事这么简单,故事的背后是科学家们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工作。

三、教学建议。

1、与第一节的讲解方式有所变化,以便让学生感觉新鲜有趣。

2、在黑板讲解象形文字的构成,物理学发展历程等;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解物理学发展历程。

3、建议在物理学发展历程时为学生勾画出物理学发展的几个大的阶段,并强调这几个阶段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4、可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前以各种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中外科学家艰苦探索的事例。事例也不一定是物理方面,可以是生物学、医学、化学等等,体现学科间的交流。

5.观看科学家传记或反映古代文明的记录片《考古中国》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2探索之路》教案

1.演示实验: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

2.提出问题: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

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桌面上有:钢锯条、橡皮筋、抹布和一盆水、音叉和与它配套的小锤,鼓或者锣、碎纸屑等。

利用这些器材或你周围的其它器材进行下面的活动。

要求:

做一做:使更多的物体发出声音。

看一看: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

找一找: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选择典型的实验让学生展示,并汇报实验结论: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思考:(1)谈谈你用什么判断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有没有只发声不振动的物体呢?

进一步探究。

分析得出: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如果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能发声了。

用水波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声波的概念。

提出问题:如果让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你能听到声音吗?探究课题:真空能传声吗?

总结: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置疑: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哪些物质可以传声呢?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能用实验证明吗?学生可以自己根据经验提出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可演示)。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都可以传声。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

效果是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传播的效果比空气中好。

(四)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1.声音叫做声速。

(五)耳怎样听见声音。

实验:拿一张纸片放在嘴边,说话(不能吹纸片)时可以感到纸片振动;。

实验表明:声音能引起膜片等物体振动。

教师:这里的膜片相当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结构?

阅读课文,自学“人耳如何听到声音”。描述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耳卫生,对学生进行保健教育。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m/s。

3.通常我们听到声音靠传到耳朵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直接交谈,是因为。

4.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我们在另一端钢管可听到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传的。最后一次是由传来的。

5.在一次郊游时,同学们发现了一口枯井。小明向井里大喊一声,经过。

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声速按340m/s)。

7.手拍桌子,桌子发声,请你用实验证明桌子是在振动的。

8.在动画片《星球大战》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神鹰号飞船在太空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听到“轰”地一声巨响,见天狼号被炸毁,得意地笑了。请根据你学过的声学知识,对这段描写进行评价。

苏科版八年级下《6.5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2、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式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六、课时计划:(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是选学内容,我们知道照明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校、家庭学习环境照度达不到标准,危害学生眼睛健康,为了提起人们对此关注,为保护视力,国家规定了照度标准,以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好条件。因此照度作为常识介绍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

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

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

三、板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2探索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度状态。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学生回答:(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概念。

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v=s/t速度=路程/时间)。

4、速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师边讲解边板书两速度公式之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1km/h=(1/3.6)m/s。

5、课堂巩固练习(写出换算过程)。

54km/h=m/s15m/s=km/h。

720km/h=m/s0.6m/s=km/h。

三、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p25例一,观察计算方法与小学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

课堂练习。

一物体在10min内通过600米,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四、本课,作业。

阅读例题,预习速度公式的应用。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km/hm/s。

5、速度的测量。

六、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教案教科版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a、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力杠杆的特点,等臂杠杆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一、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2.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图.

2.按照上图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

三、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课本图,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图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四、拓展提升。

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f2=________n;f3=________n;f4=________n.

2.(选作)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a10nb20nc30nd40n。

五、课后记。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教案

style="color:#125b86">《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观察、对比,设问2。

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力的教案

一、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根据公式p=iu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本节拟采用与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的实际进行对比学习,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要求定量测量的实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正确选择仪表及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

教学重点:用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自己设计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和各种故障的排除.

教学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二、说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导入。

1、什么是电功率?

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实验过程:

1、注意电源的正负极,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初步估计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设计实验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再进行实验。

3、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及灯泡的明暗程度进行比较。

评估交流:

1、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此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2、实际电压偏低,小灯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灯光变暗.不能正常工作;。

3、实际电压偏高,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灯光过亮,若长期使用会影响灯泡的寿命,还有可能直接烧坏小灯泡。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阻来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三、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在这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五个“能让”。

(一)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比如实验前,学生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什么位置,开关的闭合情况,实验中,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学生们都观察得特别仔细。

(二)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比如根据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思路,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如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三)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引起重视,对于这个问题,就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表述,而不是教师刻意的呈现与说教。

(四)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这堂课中我充分挖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功效性,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了实验,并在实验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五)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束,每个小组都推荐了代表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得出了较多合理的结论。我也适时地给予了教学评价,鼓励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探究过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观察、思考、动手、记录和表述的能力,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到了“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10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不得其解。

从1月4日凌晨3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小河墓地前米左右时,雪突然停了,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到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

师:请同学们猜想:雪跑到哪里去了?

生:讨论。

师:大自然中的神奇还很多,下面让我们走进日常生活中。

二、日常生活中的神奇。

演示实验1:在饮料罐盖子上钻个小孔,饮料倒不出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将饮料倒出来?

生:把小孔弄成大孔,饮料就可以倒出来了。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还有其他办法吗?

继续演示实验:在饮料罐盖子上再钻一个小孔,饮料就倒出来。

师:你知道生活中的什么用具与刚才的实验相似?

出示茶具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它的构造,演示倒水,并加以解释:这是大气压的作用。

师:把筷子斜放在水中,水会把筷子“折”断吗?

生:不会。

演示实验2:筷子斜放在盛水碗中,似乎被水“折”断了。(实物投影)。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解释: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

生:讨论得出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完全封闭,费时也不牢固,而拉链方便好用,封闭好,比较牢固。

演示实验3:上下拉动,拉链便可闭合或开启。(实物投影,提醒同学们认真观察)。

师:拉链为什么可以闭合或开启?

生:拉链的凹凸齿的错合。

师:圆珠笔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的构造如何?

引导学生:水为什么可以从高处流到低处?

生:受到重力作用,类似可知,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

师:将冰棒的包装纸打开,你会看到什么?

生:冰棒会冒“白气”。

师:你知道这“白气”是怎么产生的吗?解释:这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

师:下面请大家观看媒体动画:冲浪运动和撑竿跳高等。(动画中有配乐朗诵:冲浪运动惊险、刺激,为什么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能在惊涛骇浪中“滑翔”?撑竿跳高,激动人心,为什么运动员借助一根小小的撑竿,便能克服自身所受的重力作用,跨越高高的横竿?)。

生:讨论得出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撑竿跳高,是将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重力势能。(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

师:看了刚才的几个实验和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生活中的现象也很神奇。

师: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神奇?

生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并不是总是放大的。

生乙:在高山上烧水,水都开了,却并不怎么烫。

师: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而且还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说明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希保持这良好的习惯,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

三、归纳与孝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很神奇,这些神奇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

师:你归纳得很好,说明你上课很认真,大家掌声鼓励。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进行具体评估。

四、课后练习与生成活动设?

1、你还知道自然、生活中的哪些神奇?(事例不少于两个)。

2、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观察风筝的构造,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时间长。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走进神奇。

1、大自然的一些现象很神奇。

2、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很神奇。

六、课后反思。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演示。

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百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红底代表过去。在物理学中,光谱的含义。蓝顶表示未来,天空是蓝色的;“蓝移”是面向我们方向运动物体的光谱特征。黄和绿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体现出在过去的基础上建立未来的信心。其中,绿色又代表“绿灯可走”,即进步;黄色代表和平、合作。徽标主要表达的意义是: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运用多媒体,结合物理学发展史谈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

(1)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

简单机械的发明与使用:――人类从手工劳动到机械操作。

(2)代表蒸汽时代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图片、录像。

热学的研究、蒸气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气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

(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

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

电磁学、电子――电子计算机。

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

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一节走进神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

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

(二)进行新课。

一、自然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书图1-1~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1,宇宙起源假说之一:大爆炸理论。宇宙在零时刻是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世界。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

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作“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

图1-2,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表面是“光球”。但是,太阳上面也有黑窟窿,天文学上叫做“太阳黑子”。

图1-3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4,古时候,由于观察手段的所限,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人们发现船只在离岸航行时先消失船身,后消失桅杆。由于这样的一些事例,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老师画示意图),类似于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地壳是地球的外衣,也叫岩石圈。

地壳运动使岩层扭曲而形成断层,断层形成时,会引发地震。在地层深处,岩石因高温而熔化成黏稠的液体状,称为岩浆。这些岩浆喷出地面所形成的山就称为火山。

图1-5,高处的水有强大的重力势能,水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低处流时,转化强大的动能。

图1-6,声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

图1-7,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二、生活中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书图1-1~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8,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9,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湾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图1-10,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费时也不牢固。

图1-11,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

图1-12,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

图1-13撑竿有弹性势能,能转化成动能和重力势能。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神奇。

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而且还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说明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希望大家保持这良好的习惯,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

自然界中的神奇没有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非凡而震撼人心,让人惊叹、惊心动魄。

生活中的神奇很平常,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平凡而充满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但是不管有多神气,都应该能够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走进神气。

1、在自然中——非凡而震撼人心。

2、在生活中——平凡而充满智慧。

【布置作业】。

1、你还知道自然、生活中的哪些神奇?(事例不少于两个)[书面作业]。

2、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观察风筝的构造,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时间长。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爱之链教案范文(12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提供了教学的指导和参考,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学工作计划的相关知识,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教学工
  • 12-28 国庆节幼儿园演讲稿(汇总22篇)
    国庆节是一个重要的民族节日,它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以下是一些国庆节期间的旅游攻略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帮助。教学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我国建国以来取得的
  • 12-28 高考倡议书(精选20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总结和领悟范文范本的精髓,才能在写作中有所突破和进步。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临近,这是所有
  • 12-28 夏天的白桦林六年级(专业20篇)
    优秀作文要有独特的结尾,能够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备受认可和赞赏的优秀作文,相信它们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热情。夏天在哪里?夏天在田野里。树木
  • 12-28 小学班主任教师控辍工作计划(专业14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应当包括学习、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分析当前班级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列出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我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3人。
  • 12-28 历史学科工作坊工作总结(专业14篇)
    在这个月里,我努力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也积极寻求创新和改进。下面给出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例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路。本学年,我担任七至九年级历
  • 12-28 幼儿老师工作计划范文(15篇)
    一个好的工作计划范文应该具备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具备可行性和可量化性,以及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的能力。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和职位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
  • 12-28 二年级窗前的气球教案(模板16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的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接下来是一份经过实践检验的二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 12-28 妈妈的眼睛小学生(精选19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论述透彻,给人以思考和启发。阅读下面的这些优秀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写作之美。妈妈的眼睛总是闪着智慧的光芒,那是将
  • 12-28 租房签合同注意事项范文(18篇)
    租房不仅带来了居住的便利,也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平台,让租住者有更多机会与他人交流、结识朋友。接下来是一些租房交流会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准备租房的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