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8篇)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8篇)

时间:2023-10-12 23:18:45 作者:BW笔侠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通用8篇)

企业标语可以在广告、宣传品、营销活动等多个方面使用,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企业标语应该能够简洁明了地反映企业的核心理念和竞争优势。下面是一些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标语范例,可以从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和方向。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篇一

2016年9月13日下午,在xx市实验小学观摩教室,刘副校长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与思考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刘校长从“核心素养的缘起、概念和内涵以及在生命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分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尤其对实验小学特色的“生命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阐述。在这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不仅让我知道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指针,更让我明确了“价值观”,“思维方式”,“品格”是学生和教师应重点培养的学生的素养。教师应该关注的是“乐学善学”——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是“勤于反思”---学生学习的学法;是“数字学习”----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教师要在生命课堂中将“育人点位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倡导“三生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面就我在“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本学科教学内容想结合”方面的思考做一下阐述:

1.寓游戏于教学中,将游戏用于识字,拼音,课文学习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龄特性,分层次的组织游戏,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孩子乐学。

2.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应更承担起引领学生价值观的重任,并且要渗透在语文课的方方面面,比如对字、词、句的理解没要组织积极向上的词语和句子;对语文的知识课后有一个延伸,不仅教知识,知识背后更是人文的东西,简单的字、词、句、复杂的文章、儿歌,都要让孩子理解知识背后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多教给孩子正能量,积极价文中人物和观点,学会学习他人的优点,我觉得每节课后几分钟时间让孩子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回答问题,评价他人说法等方面加强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仅是对学习规范训练,更是价值观引领。

4.教师以身作则,多表扬优点,给学生一个导向作用。

5.语文学科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数学思维,语文的思维方式可以表现在说话(大声,有条理,层次清楚)的思维方式,评价的思维方式(有点,不多),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正面的,积极地)。

6.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解决困难思维方式,多想办法,少抱怨。

7.“品格”素养的培养应渗透在说话,读书方方面面。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篇二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篇二】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通过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我认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学习,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只要是相对于个人的认识和知识上的突破,就是初级创造力的开始。

【篇三】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知道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这个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是古今中外现成的、成熟的文化体系的学习,是学生一切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人文积淀,基本的知识才能沟通和发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怀,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审美情趣,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才能对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有了“核心素养”的明确后,教师一定继续做实细致,严把学生的“人文底蕴”关,对学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学精神对于人文底蕴来说,就更多了些方法、技巧,少了情感投入了。情理是不分家的,讲“情”的同时,还要“理”。科学精神就是理,它建立在基本的科学原理之上,影响着学生对世间万物的理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是这个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

以数学学科为典范的课程学习,学生思维清晰,逻辑缜密就是在阐述理性思维;学生做学问,除了学还要问,对于问题,学生能管理好自己的问题,独立思考,设法分析、解决问题这就是批判质疑;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屈不挠,不断尝试,直至问题解决这就是勇于探索。

3、学会学习,拥有学习力。即便是再新的东西和知识,都在学习意识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巧妙的学习方法,准确快速地掌握住。做好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才算是学会学习,“选择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信息飞速发展,“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下,学会自觉、有效地使用信息,势必要事半功倍的。这也和二七教育的“信息化”紧密相连,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可以共享开源,让所有的学生学习都能够高效,在数字化时代,更具活力。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必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受之父母。要自我保护,适当锻炼,拥有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例如,课间操的坚持,站姿、坐姿的标准,书写的习惯等都是小学生要知道的。对于小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还需更多的锻炼,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小学学生做好对于人生大局观的认识即可,为成长打好基础。自我管理方面,小学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师引导、家长监督,适时的鼓励、奖励,拥有持续行动力,正确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篇三

11月5日——11月9日,我有幸随泰山区教育局学习考察团参加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16年中国教育明德论坛•第十五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活动,先后聆听了谢维和、彭凯平、熊丙奇、朱永新、张志勇、张卓玉、窦桂梅、雷夫、俞敏洪、易中天等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名校校长精彩报告,实地参观考察了北京中学,感受颇深,很有收获。结合个人理解,与大家交流两点体会。

一、对核心素养的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今年三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发布,引发强烈反响。九月十三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该成果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在这次论坛会上,专家们百家争鸣,畅谈了各自论述,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本质是积极心理”,论述了“积极教育的启迪与意义”。张志勇副厅长结合“什么是深度学习”具体分析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张卓玉副厅长把核心素养的核心提炼为“融通、应用、内化”,并详细地进行了阐述:知识、能力、价值的融通,学科内的纵向融通,学科间的横向融通;在用中催生素养需求,在用中获得素养,在用中体现和评价素养;内化为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内化为举止修养,内化为胜任力。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结合百年附小的教育理念“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提出学校应把孩子放在中央,她倡导的“成志教育”和清华附小学生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在“1+x课程”创新实践中具体体现,落地生根。北京中学“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经验介绍,也充分让核心素养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的得以实践。

通过学习,我对“全面发展的人”核心概念更加清晰明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内涵更加丰富形象,不言而喻,核心素养是人所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离开人,就无所谓有核心素养;离开人,核心素养就失去了存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价值意义。一句话,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在“人”,教育的任何转向,无论教育体质的改革,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都要紧紧围绕“人”而为。

二、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我们要学会改变。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明晰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对学生发展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四根支柱”的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新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了第五根支柱,即学会改变。社会在改变,时代在改变,国家也在改变,改变即创新,创新引领改变,改变与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学会改变,就是要主动适应社会,并且促进社会的进步,说到底,学会改变就是要改变自己。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十多年了,而事实上,有些学校,有些教学,仍沿袭传统不放,注重形式,偏重“成绩”,忽略人、忽略学生发展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到了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程度,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有的地方和学校,重课程重教材,轻素质轻学生,口头上喊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育人,而实际做的仍然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行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作为教育部门或教育者,首先要学会改变,就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进行实践落实。正如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在《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中提到的:教育变革的趋势:人性化,自由化,多样化,个性化,教育变革要人性化——不能让大部分人陪着少部分学习,大部分人成为失败者,不能把所有人都绑架在学术性标准上,应该更注重生存、做人等发展的基本要求。未来的学校要变成“学习中心”,并与大家交流了未来的教师是否还存在,教师应该怎样做的话题。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在《以用促学,融学于做——探寻核心素养的落实渠道》报告中提出:核心素养的落实要做到教学改革、培训改革、试题改革和督导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立足高考发展与核心素养论述了“变与不变”的话题,提出了“一体四层四翼” 高考评价体系。

综合专家所述,教育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我清醒地认识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既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核心素养,又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探究方式的建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核心素养引领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认识与把握核心素养,不认识和把握“学会改变”这一实质要义是不行的。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篇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客观知识)的基础上,能主动(或者教师通过引导)发现一些学科知识的缺陷,并试图弥补,从而主动构建并形成自己的主观知识体系。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逐步完善,有助于学生形成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创造力。

学生的知识体系应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把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乃至一年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新的发现,并反省自己的学习困难与不足,进而寻求突破之道。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写出的感想感悟会有综合性甚至是创造性的发现,学习一般或者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写出符合自身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的归纳总结,这也会促进学生的进步。无论学生写得如何、总结得如何,其感悟都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总结和提高。

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发展反思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学生的感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正误、高低之别。因为每一名学生的随想感悟都是在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上的'总结、内化迁移以及认知体系的重新构建。对于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老师要本着两个原则进行评价:一是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科学性)的鼓励性原则;二是延迟评判的原则,让学生有一个反省、自我认识的过程。当然,学生的随想感悟涉及了各门学科,内容十分庞杂,老师们不可能全部精通。我们不妨创设学生随想论坛,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正确评判,并学到新的知识、思维方法,进而产生新的想法。

在我国现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自然科学教学方面,习题做得太多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讲得太少了。在人文科学教学方面,让学生死记硬背得太多了,设置的条条框框太多了,而学生欣赏领悟得太少了,自由和自主创作的空间太狭窄了。在工程技术学科中,有关科技制作、创造发明方法和意识的培养方面,我们为学生创设的时间、空间太少了,更缺乏相应的氛围,许多学生因为不了解而与一些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东西失之交臂。诸此种种,都不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都需要尽快改进。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创新与创造不应仅仅指向新学说、新发明、新发现、新技术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高级创造,对于学生来说,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客观基础就是其自身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体系,只要是相对于个人的认识和知识上的突破,就是初级创造力的开始。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篇五

1月9日,听了我们学校校长关于《培养核心素养,塑造美好人生》的专题讲座,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素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摘抄自《培养核心素养,塑造美好人生》)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的特长发展”。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分”的基础上。“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这与我们学校的《新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4、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篇六

今天在我市xx中学,我参加了xx市教育系统组织的名师报告会,聆听了来自北京的特技教师钱守旺的“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的报告,我有些许体会,现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第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钱守旺老师则指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钱守旺老师的讲解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篇七

韩承香

种子之所以发芽,是因为有阳光普照的温暖,春风化雨的滋润,泥土的安全呵护……

我们的孩子啊!中国的孩子!他们的人生正在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社会的磨练中成长、经历。

该怎样培养这些生命力旺盛的种子?该怎样塑造未来的参天大树?这是中国教育的大事,关于中国学生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正是中国教育急需要定位的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千呼万唤始出来!

欣喜!

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鲜出炉了!这也是一个让中国人永远难忘的日子!

仔细研读这样的表格:

您会清晰地认识到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毋庸置疑,中国历时三年研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关乎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他们将会负责未来中国的发展,只有他们的发展定位是准确的,国家、民族才会有前景。

学贵有思!在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我有深切的感悟:一切的要求,都是为了学生将来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泱泱中华大国,也定然要在他们的建设下更加繁荣昌盛!

结合多年来“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谈谈自己的感悟:

我认为,我们的学生文化课并不缺失,课内课外的教学已经狠狠抓紧了孩子们的时间!从目前学校教育和课外辅导机构的雨后春笋可以感受到。

我认为,我们的学生最缺失的是德育教育课程――独立、动手、思变、勇敢!

一、独立

那些少男少女,动不动就离家出走,那些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很轻易的就跳楼自杀,那些工作后的年轻一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些畸形的人群,缺少的就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的精神。因此,结合核心素养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这一目标,从小培养孩子们独立精神,应该是我们强烈的呼声!

对策建议:

1、教育工作者要有从小培养孩子们独立性的意识;

2、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有意识创设情境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

二、动手

现象分析:动手能力的优劣,我们可以从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临终一问深思:中国缺少的是创新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非常沉重,却不容我们回避。于是便出现了11位教授联名发表了给新任教育部部长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对策建议:

1、重视技能课程的教育。各校各班,直至各位老师、家长、学生,要达成共识,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应该从小开始。学校的实践性活动,要积极参加。

2、开辟实践活动的教育基地。鉴于学校教学场地有限,在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开辟教育实践基地外,可以联系社会上的公共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广阔的天地。也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引进课堂(例如:方家宁老师科学课上邀请了高中化学老师胡子鑫妈妈开讲“雨水对于石块的侵蚀”实验,四两拨千斤地让学生懂得了“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导致的后果。)

3、完善动手实践课程的检查考核体系。这得依靠教育管理部门着力落实。

4、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展示活动。各级主管部门,不要把检查工作当做自己的尚方宝剑,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乐意创新的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展示的空间,从而也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思变

现象分析: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孩子意识到:我衣食无忧的生活世界会不会发生突变?变化了的世界将会怎样?其实,变化的世界才是精彩的世界!当一个人真正成长的时候,对于千变万化的世界会有接纳感,会清醒地意识到,我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请看:很多中国家庭,年轻夫妻能同甘共苦一起走过来了,等到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却缺失了,家庭解体了,违背道德的行为层出不穷。官职荣升以后,不能把握自己的社会道德底线了,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就是:有苦可以同当,有福不能同享!这是缺少了“思变”思维的教育。

对策建议:

1、加强挫折教育。从小开始,孩子们就要接受挫折教育。我们不能让曾经报道的让国人难过的事情再度发生,日本的孩子有抗挫能力,中国的孩子一样抗挫感强。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譬如学习上,那些智力超常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不能让他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要让他们适当地经历挫折,让他们意识到,人的一生当中,世界会变化的,学习第一的自己不是永恒不变的第一。这实际上也是心理健康的必修课。有时候,“苦难和挫折是一辈子的财富”

四、勇敢

现象分析:看到社会上的偷窃扒拿,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成人的世界已经非常胆小了……孩子们呢?有些孩子胆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置于“保护杀下,剥夺了孩子锻炼勇敢品质的机会,长此以往就造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个性。我们一直骄傲地自诩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这一勇敢品质,也是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看到大学生被骗不敢吭声,看到校园欺凌默默地忍受,看到街头的混蛋行为无人组织阻止……我们不能只是一声叹息了,我们的教育要补上一课,教会孩子们勇敢!

对策建议:

1、开展勇敢教育主题活动。从小让孩子意识到勇敢是美德。如果孩子不敢参加活动,我们要了解他怕什么,为什么怕。在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锻炼,让孩子体会到,勇敢首先是心理活动的调试。其次才是行为的尝试,挑战。要针对性地让孩子们体会到做个勇敢者是快乐的,是自豪的。

2、宣传勇敢者事迹。做个勇敢的人是值得人敬仰的。

”人“!让我们看看人的两笔是怎样写就的。”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即成名!“这一撇一捺的人生之路,从最初的起笔开始,我们就应该意识到人生的走向。在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中,我们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让我们的孩子通过学习成长成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的教育任务任重道远!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体会篇八

20xx年9月13日下午,在xx市实验小学观摩教室,刘副校长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与思考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刘校长从“核心素养的缘起、概念和内涵以及在生命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分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尤其对实验小学特色的“生命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阐述。在这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不仅让我知道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指针,更让我明确了“价值观”,“思维方式”,“品格”是学生和教师应重点培养的学生的素养。教师应该关注的是“乐学善学”——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是“勤于反思”---学生学习的学法;是“数字学习”----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教师要在生命课堂中将“育人点位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倡导“三生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面就我在“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本学科教学内容想结合”方面的思考做一下阐述:

1.寓游戏于教学中,将游戏用于识字,拼音,课文学习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龄特性,分层次的组织游戏,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孩子乐学。

2.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应更承担起引领学生价值观的重任,并且要渗透在语文课的方方面面,比如对字、词、句的理解没要组织积极向上的词语和句子;对语文的知识课后有一个延伸,不仅教知识,知识背后更是人文的东西,简单的字、词、句、复杂的文章、儿歌,都要让孩子理解知识背后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多教给孩子正能量,积极价文中人物和观点,学会学习他人的优点,我觉得每节课后几分钟时间让孩子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回答问题,评价他人说法等方面加强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仅是对学习规范训练,更是价值观引领。

4.教师以身作则,多表扬优点,给学生一个导向作用。

5.语文学科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数学思维,语文的思维方式可以表现在说话(大声,有条理,层次清楚)的思维方式,评价的思维方式(有点,不多),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正面的,积极地)。

6.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解决困难思维方式,多想办法,少抱怨。

7.“品格”素养的培养应渗透在说话,读书方方面面。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2023年同学聚会开场白说大气 同学聚会开场白(模板15篇)
    典礼是为了纪念和庆祝特殊的事件或人物而举行的一种正式仪式。在写典礼致辞时,要注意措辞得体、简洁明了,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寄托,并且要与主题相呼应。下面是一些关于典礼
  • 10-12 2023年结婚主持稿子 结婚主持稿写作(实用8篇)
    环保宣传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该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在设计环保宣传语时,要注重利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看看下面的环保宣传海报,它们生动地传达
  • 10-12 2023年雨果青春的名言 青春的名言长句(通用15篇)
    每个人都有励志的能力,只要我们有目标、有决心,就能够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鼓励自己接受新的挑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励志书籍
  • 10-12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实用10篇)
    五年级教案是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细化。接下来是一些初三教案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篇一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
  • 10-12 感悟生命的内容(汇总8篇)
    答谢词的目的是感谢对方的帮助、支持或礼物,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写答谢词时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心情,用一些动情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对别人的感激和敬意。答谢词的撰写可以
  • 10-12 教师节学生策划活动方案(优秀8篇)
    年会策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为公司提供一个展示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调研方案范文5: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一份关于市场需求调研的完整方案。教师节学生策划活动
  • 10-12 最新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优秀9篇)
    实习心得的写作可以培养自己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请大家参考以下学习心得的范文,对照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改进。安徒生童话读
  • 10-12 最新检讨书自我反省格式(通用12篇)
    发言稿的准备需要时间和精力,演讲者应该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计划,并充分利用资源和技巧,以提高演讲的效果和影响力。发言稿的结尾要有力,可以用总结或呼吁的方式来强调你的
  • 10-12 游上海外滩发朋友圈经典说说 上海外滩导游词(汇总19篇)
    爱国标语可以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写一篇完美的爱国标语,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民族的脉搏。以下是一些引人深思的爱国标语,读后让人不仅仅对祖国充满了
  • 10-12 最新音乐教案-小娃娃跌倒了一(实用8篇)
    高中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下是一些常见安全教案的内容和要点,供大家参考。音乐教案-小娃娃跌倒了一篇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