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一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优质8篇)

一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03:28:16 作者:灵魂曲 一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优质8篇)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资源准备:教科书、实验器材等。

一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篇一

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不可忽视,为帮助大家更好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法制教育教案范文如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

1. 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 预防青少年犯罪,3. 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

1999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2. 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 请学生指4. 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5. 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x、抢劫、贩卖有毒物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 预防青少年犯罪

1. 案例二、三、四

小伟是一位初中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广告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因钥匙丢失,无法进家门。赶来的警察识破了他的谎言,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教小伟。一向娇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批评和教育小伟。而小伟却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产生了畸形的报复心理。从此,他经常拨打“110”,进行干扰或谎报假警,一个月竟多达三十多次。终于在一次利用磁卡电话进行假报警制造恶作剧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小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闵某,15岁,是河南省岁三县某中学负责纪律的副班长,1999年10月15日,因午睡时潘某说话,闵上去用小棍敲打潘某不小心打在同桌沈某的头上。沈某挨打后就骂闵某,两人并发生撕打,被同学拉开。10月18日中午12点多钟,闵某约沈某在后山谈发生争执的事,沈对闵的“权威”仍不服气,闵某认为沈没有把他这个副班长放在眼里,一拳将沈打倒在水沟里,并用削笔的小刀在沈某颈部划了两刀,当沈某求饶时,闵某又抓起一把土塞进沈某嘴里,然后解下皮带将沈某勒死。闵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最近,闵某被依法判刑12年。

武汉市某中学林某在校园里,不慎将姑母从国外带回来送给他的派克钢笔弄丢了。该校钟某刚好路过,他拾起钢笔回班上课。林某的同学张某、宋某正好目睹钟某所为。林某得知钢笔被钟某拾到便找他索要,钟某先是佯装不知,后见有人作证,便搪塞说放在笔盒里不知被谁拿走了。学校多次做工作,钟某依然不肯归还。林某便向法院起诉,经法院调查,依据《民法通则》判决钟某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林某经济损失200元。

1) 对学习不2) 感兴趣,3) 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4) 不5)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6) 考试时进行抄袭,7)

对考试结果不8) 以为然,9) 留级也无所谓;

10) 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11) 劳动懒散,12) 上课思想不13) 集中,而14)

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15)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16) 厌恶学校生活,17) 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的不18) 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19)

就会越来越不20) 愿意回家;

33) 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34) 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35) 法行为的人,36)

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37) 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38) 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39) 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40) 修边幅甚至肮脏,41)

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

42) 道德品质起了变化,43) 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44) 爱说空话、大话、假话,45) 从谦虚变成傲慢,46)

从斯文变成野蛮,47) 喜欢逞能,48) 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49) 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50)

背后却胡作非为;

51) 结交不52) 三不53) 四的人,54) 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55) 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麻将,56)

61)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62) 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63) 良行为习惯,64) 如抽烟喝酒等。

1. 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 学一点法律知识

3. 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4. 不结交不良的朋友

5. 不看黄色书籍

你从今天的班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以此为题写一篇周记。

一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篇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课文并默写一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祖国灿烂的文化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青春易逝,时不再来,要勤奋求学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年华,体味边塞风光的壮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每一首诗。

(二)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2.教师范读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持:用来(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样。)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状食物。(这是古义,今天不太常用)

漉:过滤。

豉: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为:把……做成。(与今天意义不同)

箕:豆秸

釜:锅

泣:哭泣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1.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汁”与后面的“泣”、“急”读起来并不押的,而古诗对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教师直接讲解: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变化引起的。“汁”在古代读入声,读音与“泣”、“急”很相近。)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期读。

(五)体会写法

想一想,这首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再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背诵全诗,体会写法,内化感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向别人讲述这首诗的意思和有关它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那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葵:一种蔬菜。(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一样。)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晞:露水被太阳晒干。

阳春:温暖的春天。

德泽:恩泽,恩惠。

秋节:秋天。

焜黄:草木枯黄。

华:同“花”(这叫通假字,两个字的意思在这里是一样的。)

百川:众多的河流。

复:再,又。

徒:白白地。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园中绿绿的葵菜叶上,早晨的露珠还在闪光。可是不久就会被太阳晒干的。温暖的春天广布恩泽,世间万物全都熠熠生辉。常常害怕秋天的到来,草木枯黄,花衰叶落。百川都奔涌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往西流呢?少壮的时候不知努力,年纪大了只能白白的伤心。)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与《七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二)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l)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联想言

[古诗三首:七步诗、长歌行、出塞(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篇三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预案设计补充、调整、复备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彩虹吗?为什么?有一个小姑娘也特别喜欢彩虹,那她为什么也喜欢彩虹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彩虹是怎么出现的?

(2)为什么要写彩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师及时解释彩虹出现的原因)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

(2)减一减。

(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成的笔顺最后点点。着半包围结构

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篇四

帮忙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

古往今来,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这天我们就来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1、边读课文,边思考:“小雨原先对学习不感兴趣,之后对学习又产生了兴趣?”

提示:原先他不喜欢数学,是因为基础差,家庭环境不好,影响了他对数学的兴趣。之后在老师的帮忙下,他有了成功的学习体验,才由厌学变成了乐学。

2、要想做学习的主人,就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怎样培养学习的'兴趣呢?

a、用目标去引导兴趣。b、用成功去激励兴趣。c、用特长去确定兴趣。

1、对话资料第一次能够按照书上带给的例子进行示范。

2、重新编组后的对话资料,就不要重复书上的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答出自己喜欢的学科。互相交流,增加学习兴趣的广度,以便学好各门功课。

3、教师小结:教师小结重点突出兴趣的特征-----一个是它的稳定性,我们每个人就应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确定后,就要持续相对稳定,持之以恒,将来才能有所作为;另一个是兴趣的转移性,小学学习是打基础的学习,就应学好各门功课。兴趣是能够培养的,透过兴趣的转移,学好自己原先不喜欢的学科。

一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篇五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诗、煮、豆、何”,认识部首“四点底”。

2.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诗、煮、豆、何”,认识部首“四点底”。

2.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教具学具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媒体

教学过程

一、成语引入

1出示:才高八斗,指名读,齐读

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极有才华,你们知道吗,这个才高八斗的人最初指的就是曹植。

2简介曹植和《七步诗》的由来

曹植是三国魏杰出的诗人,是曹操第三个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他有个哥哥叫曹丕,两人是亲兄弟。因曹植有非凡的才华,曹操很疼爱他,一度想废曹丕的嫉恨。曹丕当上魏国的皇帝之后,怕曹植跟他争夺王位,就想迫害他,于是就宣他入宫,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来就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在七步之内就作了一首诗,当场念了出来。因为这首诗要求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曹植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3学习生字:诗

齐读课题

二、古诗诵读

1、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学习:煮

听录音,想象你明白了什么?

学习“四点底”

豆萁:豆的茎杆

釜:相当于现代的锅

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三、指导朗读古诗

1、下面我们要学会读这首古诗,在读古诗时我们还要认识今天另外要学习的三个生字。

2、师范读,生跟读

四、自由练习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指名读,思考:曹丕是被哪句话打动了而最终没有杀曹植呢?

4、全班交流读

5、看图背诵古诗

6、比赛背诵古诗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的方法。

3、读词:古诗、读篇、煮饭、黄豆、豆荚、何必、为何、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是一个成语,它出自《七步诗》,比喻兄弟间的自相残杀。

六、课外延伸

读了《七步诗》,我们不禁为曹植的才华所折服,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吧这首诗的由来讲给家人听,也可以搜集更多他的诗读一读,背一背,然后吟诵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我先介绍了曹植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也为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作了铺垫。低年级学古诗主要以读和背为主,借助有目的性的听和看,训练学生养成集中注意观察,认真听记的好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篇六

帮忙学生了解自我的注意特点、培养自我的注意本事。学会调节和控制自我的注意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师:同学们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讲,教师讲相同的资料,为什么学习的效果不一样呢这除了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还与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有关。下头我们学习一课与注意力有关的课文,题目是《学习要专注》。

(1)教师读一篇课文,然后让学生默读一遍。

(2)(分组讨论: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学习时为什么要专注)

1、说一说,讨论后,找代表发言。

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除了自我努力程度不够以外,更主要的是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不专注,边听边玩,经常走神儿,所以教师讲的知识他没有听到,作业当然就不会了。

帮忙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

a、要用眼,仔细看。

b、要用耳,仔细听。

c、要用脑,勤思考。

d、要动口,敢发言。

e、要动手,认真写。

请记住:课堂学习是我们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讲时要努力排除干扰,自觉听讲。

2、走迷宫

能够让同学们自我先走,看能不能走出,然后同组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想想做做: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我的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经过“想想做做”或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竞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3、做一做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控制本事差的特点,经过行为规范进行训练,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训练时异常注意三点:a、坚持良好坐姿:趴在桌上听讲容易疲劳,也容易影响身体的发育。b、注意排除干扰:课桌上不要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文具,当自我注意力分散时,心理就要暗示自我,写出明显的警示语提醒自我。c、怎样调节自我的课堂行为呢:人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刚上课时需要注意力转移,尽快转移到这节课上来。当我们听讲或思考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疲劳;当教师在抄板书的时候,我们能够放松一下;教师总结和归纳时,又要集中精力,把重点记住。

一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自制的生字卡片每人一份。

2、课件、歌曲《闪烁的小星》伴奏带、歌曲《小小的船》磁带。

3、课前让学生收集谜语,并了解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激趣: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大家一起来唱《闪烁的小星》好吗?(放伴奏带,师生共唱)

今天,我们请星星弟弟和蓝天姐姐来我们这里做客好吗?

播放课件(蓝蓝夜空图),看深蓝色的夜空中星星象什么?你还希望有什么?你平时都看到过什么样的月亮?(圆圆的、弯弯的)

你见过的月亮都象什么?点击课件(弯弯的月亮来了。)你看它象什么?这么美的夜空,这么美的月亮,老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师唱歌曲《小小的船》)

你们也想唱吗?学完课文以后,相信你也一定会唱的!(板题,齐读。)

(树立课程整合的意识,充分利用歌曲和动画这些教学资源,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欣赏美,感受美。)

2、猜谜: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能把你收集到的谜语让大家猜猜吗?(猜谜语)老师也有个谜语请大家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教师适时引出课题。)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引入课题,开扩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对话平台。

初读:

1、这首儿歌就藏在语文书里,你能快速找到它吗?找到了你就读一读。(自由朗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试读,用鼓励性的评语充分肯定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发言,勇于表现。)

赏读:

请同学们给老师一次表现的机会好吗?(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老师读得怎么样?请大家评一评吧。

(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欣赏儿歌的美,音乐的美,动画的美,在和谐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识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指名读)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对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2、自由读文,边读边画,遇到不熟的和不认识的要多读几遍。(养成边读书边动手动脑的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3、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考,互助。

4、汇报: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只”有两个读音,提示学生要注意。)组词,用喜欢的字说话。认识“门”字框:猜谜,一个人站在门里。(可找一名学生做动作,大家猜字)

5、游戏:照镜子。(小组内先练习,然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大家和老师照镜子。)

(四)朗读。

1、把这些生字送回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己选择方式朗读)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轻声,“在”、“坐”是平舌音。“闪”、“船”读翘舌音。)(朗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基础,创设朗读情境,朗读与识字相给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五)写字。

1、出示“白、田、电”,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的“口”都要写得上宽下窄,“田”要写得略宽一些,“电”中的“口”要扁一些。)

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写在什么位置,同桌交流。

3、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提示“口”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再自由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