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精选5篇)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15:35:01 作者:雁落霞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篇一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讲授大道大同两个概念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知道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探究讨论: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指导朗诵

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

一.总领全文

二.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总结全文

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教师总结:

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篇二

还有一个成语:夜不闭户。两成语打一电影《天下无贼》,引出孔子“大同社会”。

二、师范读,学生划重音停顿。

投影:注意音义:1、先贤与()能2、讲信修睦()3、故人不独亲()其亲4、幼有所长()

5、矜()、寡、孤、独 6、男有分()7、货恶()其弃于地也

生读,师指导停顿重音。再齐读。

三、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生读一句, 全班翻译一句。师校正,生再读。

四、大道、大同的意思理解

哪些话概括“大道”?哪些话概括“大同”?请一女生大声朗读。

生找句子。第一句话后三个小分句。最后一句前是“大同”,解释两词。学生试背。一总纲二总结。

看中间部分具体内容。两句话。男女轮读。第一句人人受到关爱。学生试背此句。

轮读男有分女有归。我们这社会超过这阶段,女孩子不仅只有归,也当有职业。

再看最后一句。财货是大家的。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再读中间部分。

五、延读 再读全文, 向往的语气。请谈一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7、尽职尽责 8、没有穷富之分

六、背诵全文 先提示背, 再齐背。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篇三

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理清课文层次。

领会本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文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1、作品介绍。

《礼记》经典之一,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四书”:

“五经:”

3、给划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选贤与()能()

讲信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弃者()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盗窃()乱贼而不作()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4.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知道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三、探究讨论: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指导朗诵

4.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

(一)总领全文

(二)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总结全文

5.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四、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后记: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篇五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主要形式有:1、男生齐读。2、女生齐读。3、左边齐读。4、右边齐读。5、同桌齐读。6、学生自渎。

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目标设计: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

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