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高职思政课题(精选18篇)

高职思政课题(精选18篇)

时间:2023-12-22 16:25:30 作者:碧墨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了解不同风格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技巧。现在,我将为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灵感。

高职教师思政课心得体会

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职教育也是如此,但与本科教育不同的是,高职教育更加重视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然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仅需要专业课的教学,更需要思政课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引导。作为高职教师,思政课的教学是一个既期重又难的课题,教学内容的宏观性和深度性考验着教师的思考和表达水平,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则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本文通过对于此次思政课的学习和教学的总结,对高职教师思政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探讨。

第二段:基础理论的讲解。

在思政课的教学中,理论的讲述和解读是必不可少的。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出发,引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架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有关理论进行科学而深入的解读,使得学生对国家政策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依据“面向社会、立足实际”的教学基本原则,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归纳总结,将抽象的理论体系与具体事例有机结合,以生动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现实问题有更深刻和系统的认识。

第三段:教学实践的总结。

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实践环节。高职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和实际操作,因此思政课当中加入实践环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通过参观企业和在实验室中开展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政课教学的真实意义。同时,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互动与交流,放弃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思考,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段:思政课的现实意义。

思政课教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这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更广义上的作用是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思政课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重大问题,掌握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具有更高的成就和更为广阔的视野。此外,思政课的教学也促进了师生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教育环境,同时使教师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和引导更为准确和深入。

第五段:结语。

在高职教师思政课的教学中,从基础理论的讲解、教学实践的总结,到思政课现实意义的探讨,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利于习得知识,从而对未来的职业和社会生活做好充分准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当将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让思政课进一步发挥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未来社会建设者方面的巨大作用。

思政课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思政课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育人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思政课的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深入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发展。

二段:关于研究课题的选择。

在思政课课题研究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课题至关重要。课题研究的内容需要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不仅必须涵盖思政课的基本理论,还需要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例如,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开展关于如何缓解学生压力的主题探究,并开展一系列心理辅导和课程讲座。

三段:探究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十分关键。课堂氛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需要被精心设计,以达到目标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因此,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也需要考虑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例如,针对大学生课堂笔记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加强互动,引导学生掌握笔记技巧和方法,同时提供反复演练的机会,将学生在课堂上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四段: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思政课直接面对的是高等教育中千千万万的学生,而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塑造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转化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掘学生潜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时至今日,高校毕业生社会化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开展就业市场调研,构建实用性校企合作模式,助力学生成功就业,更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

五段:总结。

思政课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价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选择适合学生的课题、探究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注重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是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几个要素。因此,在进行思政课课题研究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研究,更要贴近实际,注重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视野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证其成为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措施;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特别重视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和缩短其社会化过程,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各院校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及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在尝试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同时,也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诸如实践教学的模式老套,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组织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还是带学生外出参观、要求学生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后形成调查报告等传统内容,学生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均不高,导致实践教学徒有虚名;再如,实践教学过程缺乏制度保障,没有专门的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使得实践教学基本处于无章可循、可有可无的状态。这些问题的存在均直接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的实效性。为改变这一状况,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对其加强改革。

为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需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促使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任课教师需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充分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

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程,不可能脱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也不可能背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而生存。况且“思政课”本身在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比如《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和内心感悟,才能真正把社会的道德规则和法律规范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

但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更多关注对学生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所谓知识点的灌输,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接受程度及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设计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充分体验,唯有如此,所学理论知识才能切实转化为内在素质,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2.科学安排和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理论课程的内容综合考虑。

(1)人生观教育主题班会。

经过高考的洗礼,同学们走进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这里并非大家梦想的乐园。一方面,相对于本科而言,高职的生源高考分数较低,但同学高考前对自己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因此,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一种失败感;加之大学全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大一新生一时间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同学们抱怨最多的就是郁闷和迷茫。如何帮助大家走出困境,以昂扬的姿态踏上新的征程,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此,笔者尝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即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组织人生观主题班会,教师可做必要的指导,但不做统一要求。主题班会活动效果很好,形式上各班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内容也十分丰富,同学们或引经据典,或探讨突出的社会现象,或讲出自己的生活经历等等。由此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又使学生真正思考了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的大问题。

(2)“新老生互动”活动。

在大一新生面临的所有困惑中,对自己专业的理解和学习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问题的准确把握,无疑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为新生授课过程中,笔者在老生中找出若干位优秀学生代表,组织了“新老生互动”活动。

实践表明,学生交流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专业课的学习,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参加社团活动、做学生干部与学习的关系,本专业就业情况等等很多方面。这对于引导和帮助大一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的主要任务具有积极意义。

(3)开辟网络咨询空间。

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接受各类信息的速度快,对社会关注程度高;但另一方面,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往往具有肤浅和片面的特点,有时甚至容易走极端。因此,在课堂之外加强师生交流、纠正其错误认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择了qq、e—mail等网络交流方式。一方面,qq和邮件本身是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事物;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同学可以打消一些面对面交流的顾虑,使得师生交流更充分。这对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3.逐步健全实践教学的运行保障机制。

目前实践教学中还缺乏统一的、操作性强的计划安排,活动的开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且考核标准不确定,出现了一小部分同学浑水摸鱼的现象,在其他同学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要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需建立相应配套机制对其予以规范。其中重点内容包括:制定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保证实践教学的基本课时和有序开展;根据学生学科特点和学校业务关系,加强与社会各单位、部门的联系,逐步建设一批相对固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如:在评价内容上,不只是对知识性内容的考核,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考查;在评价方式上,可笔试与答辩相结合,避免单一死板,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小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班荣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3]赵华.对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09,(2).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视野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如何从微观教学改革入手推动整个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我院以教学改革为主要议题的骨干教师培训会议隆重召开之后,我深刻感受到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感,我结合自身所在专业即思政课和讲授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透过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执行框架,以探索的姿态作一番思考和分析。事实上,在《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中虽然设置了27个涉及各专业案例,为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教学改革的参考案例,但其中没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案例呈现,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的理念与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对任教者来说是视野的新拓宽和一次跨越性的挑战。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思政课运用需要达成的共识。

“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理念在专业课教学中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可以规范化、体系化,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对教学方面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1、思政课内容的特殊性需要拓宽对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解。

众所周知,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都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即使在高职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因而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就集中在教学形式上了。我们似乎很难看得出项目驱动教学法和我们这门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课程有密切的关联,对其可行性,很多人在质疑。

如果我们这样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教学内容可以看作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它可以用思维创造出一个精神产品,这种精神产品它可以渗透到学生的能力中,而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转业知识的接受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来理解这门课程对于沟通思政课与专业课有很大好处,拓宽了我们教学改革的思路,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等方法促进这一教学理念的实现。

2、高职学院的特殊性需要拓宽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

“高”和“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再加上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缺乏自主创新。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建设,首当其冲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普通高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转变,积极探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在高职学院学生和思政课之间应该有某种特殊的结合点,高职特有的培养目标已经给思想课打上了具体的烙印,思政课教学应当为高职教育服务。

我们应当从高职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出发,重点研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原则,应体现出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思政课运用的策略定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与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真正做到恰如其分的项目驱动教学是比较困难的,怎样把理论与学生的需要、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设计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项目,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最大的问题。

1、项目设置的科学性。

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我们可以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找出教学重点,围绕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集体备课,设计出教学情境,由学生完成项目,运用讨论式、启发式、互动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而这些项目的设置有别于专业课,相对社会化,但并不妨碍教学效果的达成,恰恰契合了本课程的特征,而从表面上看可能不太像“项目”。思政课项目设置的科学性建立在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更象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导员,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帮助引导构建更为科学,更适合其发展的精神大厦,帮助其完成人的社会化,使他们不仅形成与自然物质世界和技术世界相对应的能力结构,更要了解社会发展的现实并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形成与社会主义精神世界相对应的人性和心理结构。

2、评价标准的适当多元化。

在专业课教学中,项目是十分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是相对容易制定的。然而对于思政课来说,评价标准应当适当多元化。一个班级学生在一个学期思政课的学习中形成了某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班级的学生在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上更为系统化、理论化,更懂得辩证,等等,这些难以用具体数据来评价的教学效果如何来界定成了一个影响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的新问题。因而在评价标准中,我们可以增加学生的访谈方法,增加系部评价方法、增加学生跟踪调查方法等。

3、理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科学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必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时,为解决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

在寻求思政课教学新视野中,我们常常忽视或误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就不能将思政课与高校其它课程的知识教育关系相脱节。要保持思政课与其它各类课程的关联关系,首先就应明确思政课的属性和作用关系。也正因如此,《意见》才明确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事实上,在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本门学科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都离不开“思政课”所传授知识的基础理论支柱作用。由此应当明确,要确保“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就不宜忽视认清其基础知识的属性及与各学科专业知识间的关联关系。

思政课作为基础课对应专业课而存在,基础知识对应专业知识而存在,缺少思政课,学生的知识学习就会不完整。其后果,也就难免形成“思政课”教师难保教学质量,非思政课教师忽视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关联关系,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产生歧见等局面。学生对思政课教学认识不清,就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业的完成效果,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也会因此缺少全面性。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体,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院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怎样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使学生既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锻炼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我们有必要认真的思考。

思考为前行作了先导。在这次培训中,我感受到了改革沉重的任务和客观阻力,但同时也认清改革的必然和前景的美好,期间我们该付出怎样的努力和探索都将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社科部马晶。

2010.01。

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视野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一切围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其中,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学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取向不再以学历文凭为唯一的依据,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变得越来越被重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不可回避,并且必须重视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应该结合就业岗位的要求,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充实与就业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教育,适当增加简历设计、面试技巧、试用期的法律保护、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等相关知识,增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强化对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强化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了解今后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应该按照经济规律做事。完善竞争与协作意识,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同时善于合作、集体观念强的人才,成为一个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且补充企业设立的条件、程序等相关信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塑造求真务实、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新时期创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区别,把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实现“零过渡期”上岗。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10033328.1/课内实践教学方面,围绕学生就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企业面试情景模拟教学,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景,学生自己设计面试问题,轮流担任主考官和应试人员,换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变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可以使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围绕“人生的价值是奉献还是索取?”、“市场经济还需不需要集体主义?”、“企业最看重的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是职业道德素质?”、“企业注重个人进取精神还是集体协作精神?”等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讨论、辩论,使学生弄清楚一些复杂的理论问题,提高对各种行为辨别能力。

课外实践教学方面,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的信息,或者到企业调查参观、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就业的压力,树立自己的择业的可行性目标。另外,聘请企业决策者、青年创业成功人士、劳动模范、律师等开展高职学生就业专题系列讲座,讲授他们成功的经验、创业的艰辛困境、创业中的法律、心理知识等,与学生进行促膝谈心,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敬业勤业教育。

思政课单一考评向多元化考评转移,从原来单一的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转向对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进行考评。同时成绩的考核也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体现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特色。

理论考核可采用开卷考试、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理解和掌握,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考核应侧重考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职业道德训导和日常行为表现等。表现为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职业训导报告等。

其中理论考核要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实践考查要广泛听取班主任、辅导员、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单位、社会调查单位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10033328.2/。

思政课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思政课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思政课面临着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等问题。在思政课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沿理论与基础理论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才成长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思考,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思政课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而实践是理论的检验和升华。我们在思政课的课题研究中,发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考察理论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能够不断完善理论。比如,在疫情期间,我们开展了“大学生防控新冠疫情”思政课主题,通过各类案例展示、防疫措施的学习和内审报告的撰写等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段:前沿理论与基础理论相结合。

思政课的课题研究需要有基础理论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关注前沿理论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前沿理论与基础理论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新时代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主题研究中,我们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关注当下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挑战,从而更好地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第四段: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才成长。

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其课题研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在思政课课题研究中,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课题研究成为学生创新人才成长的平台,同时也激励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和兴趣。

第五段:结尾。

思政课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关注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思政课的课题研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前沿理论与基础理论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才成长相结合等角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思政课课题研究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和有价值的心得体会。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

课程思政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此开始了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第二阶段,拓展。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该计划提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以此进一步强调了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和教师的育人使命。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全课程育人提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了课程思政的深入拓展。第三阶段,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达成广泛共识。课程思政发展的三个阶段,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缩影,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与学生能力要求的重新定义。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形式,也是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积累促成,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深入剖析并找到解决对策,才能够扫清前进的障碍。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路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完成这一路径的重要媒介与手段。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主线,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通过课程思政的平台,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是课程思政能否按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课程思政的建设并非只是课程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还有对教师的建设。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很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教师面向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能力培养、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高职院校因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情的复杂性,对教师思政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方面,无论是政策支持、教师培训还是教学竞赛,都为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课程”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媒介,“课堂”则是舞台,思政的融入需要教师充分地把握课程内容,掌控课堂秩序,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系列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课程思政将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思政素养的助推剂。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为适应当下社会与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高职院校组织教师和行业专家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切实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载体,以达到推动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创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模式的需要。

三是学情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弱,自律性较差。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基本具备了符合自身教育特点的,具有一定教学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思政正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孕育而生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但如何将所学专业与思政教育结合,需要教师们在原有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隐性与显性教育,实现协同育人。

2.1缺少明确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专业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往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编写得较为具体和深入,均能结合专业性质、课程内容展开,但素养目标略显笼统。很多课程的素养目标高度重复统一,缺少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素养目标制定的初衷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有一致性,都是在专业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育。一名优秀人才,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也正是如此。但是课程思政目标的设定不是“喊口号”,而是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其内涵,从而去实践,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设计初衷。明确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的主线,是教师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如不能深入研究和制定课程思政目标,只是泛泛而谈,那么就失去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2.2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足。

很多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不乏行业专家、业内精英。但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并不能代表其适合育人,追其原因在于其思政育人能力不足。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缺少系统的学习,欠缺对思政资源的挖掘和应用能力。

第二,对思政育人理念认识不足。广大教师能够响应号召,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活动,然而调研发现多数教师并未明确地将思政育人融入教学目标之中。

第三,欠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课程思政需要像“盐溶于水”一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专业课程隐性育人作用,但部分教师却生硬地将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捆绑在一起,没有起到育人目的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第四,缺乏课程思政教育情怀。情怀是课程思政育人的“润滑剂”,只有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情怀,才能把教书育人的职业变成立德树人的事业。

第五,缺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榜样,如果教师不能率先垂范,有违师德师风,将严重影响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2.3缺少深入的学情综合分析。

高职院校生源情况较为复杂。主要由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及通过扩招考试录取的下岗职工、新型农民、退役军人及企业在职人员等组成。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虽然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学情分析,但分析多停留于表面,出现频率最多的评价词汇有学习基础薄弱、自律性差等。针对这些问题,并没有切实可行的对策,以至于影响教学与学习效果。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决定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依据。没有系统、综合的学情分析数据,就不能科学地研究、实践教育教学。

2.4缺少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渠道和关键环节。但是,长期以来专业课程教学的固有教育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自顾自地讲授知识,而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全凭自觉,这样的教学环境是很难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只注重自己的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讲”得很认真,而甚少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

第二,缺少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的预期学习产出。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课程对未来择业、就业的意义,不明白“学”的目的是什么,教师缺少必要的引导与思想辅导。

第三,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部分教师对授课的主体并不清晰,对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没有针对性。班级里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完全按照一个标准很难达到平衡,造成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另外,部分教师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没有融入学生中,让学生觉得老师不够亲切,不敢或不愿与老师多交流,从而对所学课程产生厌学心理。

第四,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欠缺对学生心理需求与感受的考虑,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

2.5缺少灵活的课程思政教学与学习效果评价机制。

学生评价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进行判定。无论从评价来源还是评价形式上,均无法客观地、科学地对课程思政教学与学习进行有效评估,从而无法清晰、正确地为课程思政后续建设提供参考。没有制度保障和考核评价的鞭策,教师势必缺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外部驱动,课程思政就无法从根本上落实。

3.1结合预期学习产出,制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应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特点进行制定,从专业层面到课程层面,分层次推进目标的达成。

高职三年级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和跟岗实习阶段,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转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此时可采用针对性辅导的形式,加强个人思想建设。

课程层面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建设需要在专业层面的基础上展开。不同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可以不同,但整体中心思想都应紧紧围绕专业思政目标进行设计。以建筑设计专业“建筑制图”课程目标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该门课程开设在高职一年级上学期,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根据专业层面思政育人要求,将采用全员覆盖的思政育人模式展开对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结合课程内容制定出三级目标,即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图1所示。其中,一级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些能力将贯穿整个职业生涯,也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

3.2结合专业课程,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第一,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专业教师可以多与思政教师沟通,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切实地融合在一起,用思政的角度去审视某些专业问题,从而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

第二,加强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理念。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价值,并提炼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

第三,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通过课程竞赛、观摩学习、政治理论培训、交流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训练。加强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第四,怀揣教育情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使命。第五,言传身教,引领示范。教师既是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教师的行为、举止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最直接的课程思政教育就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示范。

3.3结合学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因其生源构成情况,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自律性较差、缺乏自信、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特点。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从以上问题出发,着力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学习基础差,从学习方法上找原因。学生学得很刻苦,但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很多时候是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学习内容的。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操作,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他们领悟实践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第二,加强自律性,提升注意力。教师需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并让他们感知到结果,从而使学生有欲望去执行和付出,逐步养成不为自律而自律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需。

第三,提升自信。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在课堂中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勇敢表述观点,让他们在团队中找到优势项目,逐步树立自信。

3.4结合育人目标,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科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思政元素需要遵循专业课程知识的逻辑,从专业知识的内涵、应用环境、历史前沿、社会影响等方面挖掘潜在的思政知识点,并以此展开思政教育。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思政不是理论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行业发展、社会进步而展开,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

项目教学,以真实项目为依托,以团队为主体,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思政教育,如“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项目,通过项目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引申文化自信教育内容。

3.5结合“四评”,建立灵活机动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节点。通过督导评价、教师互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评估,有利于发现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后续整改和推进。

督导评价。主要对教学资料、课前准备、课中组织、思政元素融入过程、方法和效果等进行评价和指导,以此提高教师课前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思政与专业融合更紧密。通过以评促教的方式,及时考察和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的时效性,推进课程思政的深入展开。

教师互评。尝试采用开放课堂的方式,让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点评。鼓励思政教师进入专业教师的课堂,了解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给予专业教师思政理论上的指导,达到同向发力、共同发展的目的。另外,注重座谈交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分享会,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专家评价。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定期邀请思政名师、专家到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研讨、论坛、讲座等活动。建立“一帮一扶持”制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垂范和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课堂思政示范团队、教学名师,推出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思政案例。

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想法与建议,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明确课程思政后期建设方向。

教师提高思政能力需要长期、不断学习,并非一日之功;

学生能力提升与教师教学能力有直接关系;

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思政元素,适当、适度融入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

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总结和后续整改的开始。课程思政建设不只是一门课、一个人的行为,而是全员协同的教学实践改革。只有全员行动,才能够推动建设进程,达成预期目标。

高职教师思政课心得体会

高职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建立正确价值观的任务。作为高职教师,我在授课中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教授,也注重思政课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升道德素质,发扬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段:思政课的重要性。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被确立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和“中国梦”重要思想理论教育的着力点。因此,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培养高素质、具有才德的应用性人才。

第三段:思政课教学的实践。

高职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摒弃单一死板式的授课方式。例如,通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讲故事、课堂演讲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升政治素养、道德观念和思维能力。

第四段: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高职教师在开展思政课教学时,除了注重教学形式和内容,还要注意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其次,注重方法,讲究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科技成果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段:结语。

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教育领域之一。作为高职教师,正确处理好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将培养出未来社会的支柱力量,实现自己对人才培养事业的价值追求。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更加认真负责,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推动高职教育全面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职思政工作总结

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4---是^v^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全院进行了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及^v^重要讲话精神的系列专题讲座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坚定走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二、科研工作。

1.加强重要政策文件讲话精神学习活动交流活动。本年度政治学习活动依然严格按照学院党委的政治学习内容与要求安排进行,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重点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交流活动,甘肃省思政学科专家西北师大徐兴胜教授还为老师们做了“深入贯彻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辅导,认真学习和研究党在十八大上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成果。

5.今年6月,在教务处组织下,开展了三个校区“思政”课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与经验交流会,互通有无,分享交流很好地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开展。

目前,教研室初步形成大家重视科研,以科研来成就教学,用教学来发展科研的科研型教学氛围。

三、教学督导和检查。

在本年度,教学督导和检查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来规范和加强:

1.配合教务处和督导处工作安排,定期进行教学督查、自检自评、学生匿。

8---。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思政课程教学团队以学院实施“人才强校”和“文化兴校”战略为重大契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文化育人”的观念,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明确方向,找准定位,进一步推进团队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一、围绕中心、突出主线,不断完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围绕学院骨干院校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主线,夯实基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做实、做特、做优”为目标,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建设工作。

10---社区、公益基地,同企业专家、社区、公益基地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开发、制定项目任务书。通过调研及同企业领导、工人师傅、社区工作人员、和公益基地工作人员的座谈,了解企业、社区和公益基地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进一步拓宽了项目建设的思路,查找了项目建设的薄弱点,为实践教学项目群的开发,项目任务书的制定,实践项目教学的开展,明确了目标,抓住了关键,提升了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示范点项目建设任务书,细化了任务指向,实化了任务内涵,固化了任务节点。

2、三大建设,有序推进。

(1)实践教学项目建设。

12---业基地为关键”的实践基地资源,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基地保障。

(3)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实践教学活动;在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开展了“中国梦——民族复兴、国际担当、人民幸福”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我们将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8次思政课实践项目编写进了我们学院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在2011级顶岗实习的学生中全面实施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

二、围绕项目,力促成果,教研、科研着力提升。

16---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支持和鼓励思政教师参与党课授课工作,定期安排思政教师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和党的文件、政府相关工作报告的精神的宣讲工作。

四、立足实际,深挖资源,持续推进社会服务。

继续发挥我部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本学期,^v^老师分别于5月3日、5月17日在钟楼区西林街道,天宁区青龙街道,就社区物业安保服务与管理工作中法律风险防范问题,给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在服务内容上进行扩展,根据各位教师特长和社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国家大政方针,提供文件解读、政策咨询、法律服务、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等培训服务。

五、立足长效,注重规范、提升质量,做实常规工作。

18---精讲精练,避免讲的多,讲的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的现象。

第二、夯实基本知识抓住“三个字”。

五年制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概况论文

摘要:文化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采用的教育方式,这符合素质教育,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蕴藏的文化、德育等内容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茶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入手,对茶文化在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茶文化;思政教育;全面发展;大学生。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代表,是每一位国民的精神家园,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一定影响。当前是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阶段,不可避免的要发挥文化对思想、行为的积极作用。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国家的顶梁柱,高校开展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功能,这就要求加强文化教育。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引入茶文化,培育大学生的茶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1茶文化素质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两千多年发展中吸收融合了诸多优秀文化的精髓,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禅宗思想等,文化底蕴深厚、思想精神深邃。自古以来,茶即是清雅、廉政、淡泊、诚和、和谐等品德的形象,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通过品茶来凸显自身的高尚品德。品茶不是简单的品尝茶味,而是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凝神,体会其中蕴藏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而茶文化作为我国富有文化底蕴和哲学内涵的传统文化,若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将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德素养,稳定大学生的心性,使大学生坚定信念,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是必然选择,符合思政教育改革创新需求。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从教材、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及教学氛围等方面着手。

2.1茶文化在思政教育教材中的融入。

思政教育涉及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相当庞杂的教育工程。教材是教育实施的基础,面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诉求,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教材建设,发挥教材对思政教育的指导作用。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基于茶文化编制大学生思政教育教材。编写教材时,深入分析挖掘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调研评估茶文化德育素材,把有益于大学生文化素质、品德素养培育的内容融入教材中,补充现有的思政教育教材。在此基础上,明确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目标,实现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通过茶文化对人们思想、行为及世界文化的影响,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另一方面,通过茶文化的茶道、茶德、茶人精神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三观”。

课堂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要想发挥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课堂充分结合起来,拓展思政教育课堂资源。大学生思政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在思政教育课堂上渗透茶文化。如,在思政教育课堂上讲解茶文化相关的典故,透过富有寓意的茶人、茶事向大学生传达文化、德育等内容,实现思政教育目标。此外,也可以设立茶文化选修课,辅助教师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茶文化熏陶,体会茶文化的文化魅力和精神气质,更益于理解消化茶文化蕴藏的德育内容,使自身的精神、品德进一步提升,达到良好的思想境界。

2.3茶文化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实施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思政理论,熟练应用思政教育方法方式,能够针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当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基于茶文化组织设计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学习茶文化,体会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并受之感染,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如,组织大学生参观茶园,学习制茶、泡茶等工艺,参与茶艺表演等。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增进大学生对茶文化精神内涵的了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2.4茶文化在思政教育教学氛围中的应用。

茶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虽然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可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素质,但是,高校普遍缺乏茶文化氛围。基于此,高校组织开展多样的茶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成立茶社,使茶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以便思政教师更好的开展茶文化德育教育工作。在校园茶文化感染下,大学生学习茶德、茶人精神,学会和诚、以礼敬人等良好精神品质。

3日常思政教育培育大学生的茶文化素养,深化思政教育效果。

在素质教育下,高校思政教育全方面的应用茶文化,把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材、课程教学、教学实践活动及教学氛围等方面,培育大学生的茶文化素养,以深化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基于茶文化素质培养的大思政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习惯,形成坚定的民族精神及良好的品德意志,身心健全的健康成长。

3.1通过茶文化素质培育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习惯。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理念。茶味清香,略有苦涩,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喝茶品茗,既可以保养身体,也有凝神静气,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思政教育引入茶文化,通过培育大学生的茶文化素养来帮助大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养生保健、德育等价值,使大学生认识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习惯。当前大学生知识基础偏好,但是普遍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且存在功利等思想。因此,思政教育要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活动,利用茶文化蕴藏的修身养性、养生保健等思想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增强大学生的.保健、锻炼及健康等正确的生活意识。

3.2通过茶文化素质培育使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茶文化的融入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思政教育通过讲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思想文化来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唤醒大学生内心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存在的根基,一个民族或国家要有稳定民心的民族文化,才能在各民族之间屹立不倒。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要学习传统的优秀文化,继承优秀的精神品德,所以思政教育通过茶文化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特别是茶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大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上学习茶文化,开拓大学生知识视野,拓展大学生思维,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不移的热爱国家。

3.3通过茶文化素质培育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意志。

茶道、茶德、茶人精神等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及意志的培养有强大的积极作用。其中,茶道讲究“静”、“和”、“雅”、“寂”等,注重茶礼,这些都给大学生思想启迪。如,“和”文化启迪大学生人为处事以和为贵,茶礼教育大学生以礼敬人。此外,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教会大学生用平和心态看待世间万物。总之,茶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大学生思政教育向大学生传递茶道、茶德、茶人精神等,让大学生在茶文化中感悟处世哲学,形成良好的品德意志。

4结论。

综上所述,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以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生活理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坚定的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善于利用茶文化中的文化内容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优化德育教育水平,切实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尤其在高校中,探索式的学习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通过灵活高效的学习方式也取得一定成效。但讨论式教学由于刚刚开始,在于思政课的有机结合方面还是出现很多问题有待提高。

一、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

人们在人类探索真理和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讨论,同样,讨论在科教文卫事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历史记载中都有国内外教育学者对于讨论的学习方法加以赞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曾说过“科学扎根于讨论”,讨论在中国摸索社会主义道路上也作出不小的贡献。所以结合历史经验,将讨论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人才方面是重要性突破。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并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在讨论式教学中通过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其综合观点来提高其独立性,还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观点下激发其创新思维,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张自己的知识网,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对历史学者思考学习情景感同身受,再进行问题讨论时,精力肯定高度集中才能明确阐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观点的碰撞过程中,又会激发其想象力,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有句话说得好“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后,我们都有了两个思想”。

并且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针对学生情感或价值观提出问题要求其讨论时,学生都会对首先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评判,然后将自己认为对的方面展现给大家,对于有思想偏差的价值观,教师不能强硬进行改正的情况下,讨论式教学在这时又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展开讨论,学生可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改正错误的思想观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师生之间感情。

(一)在调查研究后发现,在我国大多数大学教师中,虽然大多数的大学教师都有过专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很少,也就是说专业的培训并没有给教师的实际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并且,面对越来越年轻的师资队伍,更是缺乏长效机制。

(二)很多大学思政课教师时更多地考虑的是教学内容,侧重点在对知识的讲解上,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并没有错,但这并不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使思政课程成了应试教育。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能力水平。思想政治课程能否顺利有效的开展,重点还是在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在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方法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虽然讨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题开展的,但更离不开教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和掌握学生的需求。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更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还应具有宽阔的知识面,有较高的知识理论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思政课教学。以自己深厚的学识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二)创新教学内容。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中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也有了调整和添加,对教学内容,不再进行死板的规定和限制。教材也不再作为唯一的教课书,而是作为参考书,所以在课堂上的知识的学习并不只是局限在书本知识上。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可以了解社会方方面面的实事和从而引发的理论知识。将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政治和案例搬到课堂中来,再加上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在了解时事政治时又学习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

(三)正确引导学生适应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设计好讨论式教学的主题后,为达到预期效果,要引导学生做好讨论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是讨论式教学的主体,而老师知识引导者,所以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大大提高参与度,讨论效果也会明显提高。提前告知学生课堂讨论的主体和基本含义,以便学生更好地查阅、搜集资料。

在课堂讨论中,在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兴趣相投的同学一起讨论,选择出一人为讨论掌握好方向和节奏,教师也可以时不时地进行引导,强调主题。其他小组成员可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质疑和提出问题,由小组内同学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对于主动性较差的同学还应加以耐心引导,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

在讨论结束后,课堂结束前,老师和学生都应当进行总结。老师来总结课程的主旨和目的,并且对学生们课堂表现给予评价。学生要谈谈通过这次讨论后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全新认识和收获,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学生应该在课下完成对讨论式教学整个过程的自我感知,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想法,还有对以后讨论式教学的期许。老师也应在课堂结束后总结经验和不足,并在讨论式教学教研小组中进行探讨。

四、结语。

在大学中思政课中实行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助于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的发挥,培养了积极进取、创新的思维模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师生感情。在讨论式教学方法下,大学定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培养人才的殿堂,正确树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春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讨论教学方法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4(7):43-44.[2]江安凤,吴锵.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15(12):14-16.[3]陈兰萍,贾淑云.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1(1):74-76.[4]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12(4):55-56.

高职课程思政标准心得体会

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它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课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成为了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为此,近期高校对“高职课程思政标准”的探讨越来越频繁。

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工作是高职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对于高职课程思政工作的标准和特点,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高职课程思政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保持与国家和时代发展同步。其次,高职生的特点决定了高职课程思政需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及针对性和适应性。最后,高职课程思政工作还需要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达到渗透式的作用。

段落三:实际操作中的体验。

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高职课程思政标准的运用。在许多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加入诸如国家政策、现实案例等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好地领会社会发展脉搏。例如,为适应时代发展,我校增设了“互联网+”方向,而在相应课程的教学中,老师会引入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等思政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又提高了他们的思政素养。

段落四:未来探索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职课程思政标准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一方面,高职课程思政的目标需要更加具体,例如通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未来职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另一方面,高职课程思政标准还需要准确反映国家政策。例如,当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高职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将防疫知识和防范态度纳入教学内容,去动员和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和防范疫情的发生。

段落五:结语。

高职课程思政标准的制定与实践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注重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使思政工作真正成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加冕之笔”。

高职思政工作总结

摘要: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思政课则主要负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目前多种因素促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佳,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实效,真正发挥思政课堂的思想阵地作用,这是当前思政课的当务之急。该院思政课教师根据该院学生的实际,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着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高素质”不仅体现在高技能上,也体现在高境界、高人格、高品质上,思政课就起着这样一种作用。但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多极化,使得人们的思想出现了诸多变化,高职学生也不例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认真听课的比例不高,旷课率与专业课相比却高了很多,这是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现状。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现状?应如何改革才能打破这种常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呢?该院思政课教师围绕该校学生实际,共同讨论原因,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1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高职学生甚至是一些专业课教师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现象。很多学生认为到学校是来学技术,认为两年开三门思政课,实无必要,加上个别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有意无意流露这种倾向,使得部分学生上课情绪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带着抵触情绪,上课玩手机、讲话或逃课现象比较普遍。

(2)文化与文化间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国开展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加强,加上高度发达的传播媒介,使的其他国家各种思想文化快速进入中国,引起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与外来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另外,由于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但文化发展却并没有跟上,使得道德滑坡现象非常严重,人们对善恶美丑的观念越来越混淆不清,信仰丧失。这种现状对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巨大威胁,部分学生开始认为思政课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好指导现实行为。

(3)学生自身因素。一般进入高职的学生的分数比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兴趣不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上课很容易开小差。

(4)教师的因素。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还是以满堂灌为主,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倡导教学改革,有很多老师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在课堂上多举实例,以求理论联系实际;或者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精美的ppt等等,并没有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模式,加上很多高职院校还是以大课堂为主,这样更不利于师生互动,上课效果自然也不会好。

2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1)改革教学观念。中国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学生才是教学的着入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到课程中来,加强师生互动,才能增加课堂时效性。

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学生考评探究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摘要:该文立足高职思政课信仰体系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创新高职思政课学生考评的动因,阐述了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学生考评的的原则、方式和方法,并从理念更新、师资建设、载体搭建和机制构建等层面提出了实施一体化学生考评的相应措施和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信仰体系构建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项目编号2012b313)的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有改革理念不明、建设抓手不准、教学实效不强等诸多问题。学生考评不仅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和创新科学的学生考评办法和机制,反过来也能倒逼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促使教育教学工作者着眼实效、潜心教改。

基于现行体系下学生考评的不足现行课程体系下,高职思政课的学生考评主要有两点不足:一是考评的功能弱化,其评价功能被无限放大,而督促、反馈及导向功能被有意忽略。结果是,考评的内容主要放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考评的成绩成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考评没有起到督促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取向和科学信仰的应有作用。二是考评办法简单,形式单一。考核多采取笔试方式进行,评价仍然是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素质情况并没有在考评中客观体现。即使某些考评以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关注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能力和思想品德的考查,却仍存在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了解不真、信仰状况考查不到、综合能力考查不全和考评方式缺乏整体设计的缺陷。

治教育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信仰。就此意义而言,信仰体系下的学生考评不仅要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理论应用能力等,且尤应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行合一状况。这就决定了信仰体系下的学生考评,应结合信仰形成的三个阶段即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和意志培养的不同特点,精选平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分步而行,多维度、多形式地开展,目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实施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思政课适应高职教育及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它以信仰教育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充分发挥实验、实践、实训等不同教学环节及课内、课外、校内、社会等多个实践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信仰生成。与此相适应,学生考评应融入一体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结合平台特点和要求及阶段性教学目标开展,呈现出时效、空间、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具体而言,考评在时效上应全程融入一体化教学的不同环节,在空间上应全方位融入一体化教学的不同平台,在方式上应多样化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际。一个总的要求是,学生考评应根据信仰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选择不同的考评路径和方法,全面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信仰状况,引导和促使学生知行合一,真正树立正确的价值信仰。

自我考评、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相结合从对学生考评的主体来看,应包括本人在内的学生、学校以及实习企业和用人单位在内的社会力量。自我考评有助于实现学生对自身素质培养与能力锻炼的反省和认知,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学校考评主要体现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向的引导,它是基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馈以及对教育教学进行整改提高的重要手段。而实习企业等社会力量对学生的考评,是强化学生认知、增强教育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实质上是将学生考评的功能和路径延伸到了社会,客观上能够避免因学生和教师的单一评价而产生的不利影响。自我考评与学校考评及社会考评的权重应有不同,自我考评可占20-30%,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可各占30-40%。实践证明,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能如实反映学生的素质状况和实践水平的。

据需要设计一份自我考评鉴定表,鉴定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每一阶段学习的进展、成果和不足,以及整改措施等。自我考评既包括学生本人作出的自我评价,也包含学生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考核评价。学生以经验交流的形式在小组和班级内进行总结报告,教师及其他学生应全程参与。学校考评以多主体方式进行。必须明确,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专业课、党团活动及校园文化等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等在内的广大教育者,应该通过统一的公共评价平台和考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服务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等进行不同层面的考评,整合渠道,多方发力,全面、科学、客观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社会考评主要依托实习单位进行。考评的方式主要是将学生作为准职业人来对待,重点考查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职业态度和素质表现。考评的主体是实习单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要全程参与和指导。实习单位可结合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素质评定。评定可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等四个档次,并相应设置一定分值。

能力考评与综合素质考评相结合从对学生考评的内容来看,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考评和素质考评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更要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价值信仰。具体来说,这种能力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认知能力、对大是大非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论应用和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能力考评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在参与各类教学活动和实践中反映出来的能力状况。综合素质考评应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素质考评的重点和切入点应是学生的知行一致状况,考评主体主要是学校和社会,考评依据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各类实践活动中的素质表现。给予学生的综合评价应分为能力和素质两个项目,每一项目的考评均可由学校或社会分别进行。

论的情况以及撰写调研报告和建立学生素质档案的方式进行。课堂讨(辩)论应围绕重大理论观点和社会热、难点问题展开,重点考查学生对时事的了解程度以及应用理论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思维水平。调研报告应结合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和要求撰写,如问题研究性质的实验报告,社会调查形式的实践报告,和职业素质表现内容的思想汇报。结合实习单位进行的岗位实训,应注重考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法纪观念。上述考评应在学校或社会考评的权重内科学分配以一定分值,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考评分可分别以30%计,综合素质方面的考评分可以40%计。学生素质档案应汇集学生在课堂、校内、社会实践和职业实训中的实际表现。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严重违纪和不道德行为,均要在综合评价中予以一票否决。

整体性考评与阶段性考评相结合从考评的过程来看,学生考评可分为整体性考评与阶段性考评两方面。整体性考评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作出静态、综合性的评价,往往表现为定性评价,是基于学生参与各类教学活动的总体表现给予的结果性评价。整体性考评应突破传统的学生考评以单门课程为单位实施的局限。在信仰体系的指导下,思政课教师应以信仰教育为主线,将三门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学生在理论素质培养、实践能力锻炼和综合素质养成等各个单元的总体目标,并依据各单元总体目标和学生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考评。在一体化教学中,实验、实践、实训等不同环节的教学活动,都设计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同环节的阶段性考评也都提出了理论认知、能力锻炼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整体性考评以阶段性考评为依据,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在不同环节的阶段性考评结果简单累加即成为学生综合评定的成绩。在学生考评的整体设计中,应将整体性考评在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方面的总体目标,细化到不同环节的阶段性考评中,再科学分配予一定分值,各个环节同类目标的完成情况再分别乘以不同考评主体和要素的权重后得到的总和,即为整体性考评中该类目标的考评分。

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错误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矫正。实践教学是一种深化认知和实现情感认同的教学活动,通过“认识---行为---再认识---再行为”的实践,侧重对学生进行“三观”的引导,以及道德情感、实践精神、政治态度的培养。而实训教学则着力于引导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外化,以实现知行合一,确立正确的价值信仰。可见,阶段性考评反映的是学生在信仰生成的不同阶段(环节)学习的情况。

更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教学的主体上,要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力量在内的学校教育的作用,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突破;二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全面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广大教育者应结合学生成人成才的实际需要,更多采取隐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三是在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价上,要以信仰体系为指导,树立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考评的质量评价意识,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方向,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信仰,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两方面为突破口:一是教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应严格实施思政课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除学历学位等硬性条件外,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查应重点放在理论素质、职业素养、道德操行、教科研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上。教师的评聘和晋升要能上能下,并有相应退出机制作保障,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要坚决裁汰。二是教师的职业培训和进修。培训进修应围绕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通识能力开展。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思想理念、理论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等,具体可通过开展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培训讲座等提高。通识能力主要指思政课教师除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了解学生所在的专业群,掌握指导学生实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学校要建立常态化的思政课教师定期下企业培训制度。思政课教师要具体联系某个专业群,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发展和就业情况,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施一体化教学和考评的重要平台。学校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积极创建实验性平台和实践性平台等教学考评载体,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条件。此外,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校和社会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思政课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行业支撑和操作载体。在一体化教学中,专业课的实训实际上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有效形式,思政课的某些教育和考评功能同样需要依附有行业背景支撑的实训环节来发挥。从一定意义上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质上成为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关节点。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成为催生学生的理性认知并进而形成正确价值信仰的关键因素。

健全一体化考评的体制与机制重点是两方面:一是建立和创新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重点应放在教育教学的实效上,评价权重要向学生和社会倾斜,评价要素应包括教学计划制定的科学性、教学手段使用的有效性、教学内容选取的积极性、教师参与一体化教学的主动性和教学效果的明显性。二是建立和创新一体化考评的奖惩和救济机制。学生考评应有相应奖惩作保障。学校可充分利用学分管理、奖学金办法、补考重修、升留级制度和推荐就业等实施奖惩。对考核不合格又临近毕业的学生应有相应救济办法“回炉重造”。在上述基础上,学校应明确各单位部门的教学、管理和服务职责,加强领导与协调,建立和完善相应管理服务体制和办法,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服务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高职思政课养成教育探析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河流资源的利用力度越来越大,因而引发了河流自身和周边环境的一系列问题,甚至会影响到河流的基本功能和永续利用。而水作为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更应该好好地保护,使其能长久造福我们现在和未来后代。为了切实了解水资源及周边环境的情况,我以诏安东溪水资源状况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此次调查让我更为清楚了解家乡东溪的现状和受保护情况,知道了溪流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明白了要使人们能够工作和生活下去就得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关键词:诏安东溪、水资源环境、溪流保护目录:

一、东溪水环境情况。

二、东溪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三、东溪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四、个人见解及建议。

五、总结。

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水资源保护也是其中一项重要要求,对河流的保护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以诏安东溪为调查对象,实地勘察了林家巷等溪流流域的情况,查阅了东溪起源、流域保护、水利建设等资料,对家乡东溪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东溪水环境情况。

诏安东溪是诏安县最大的河流,由北向南穿过县境。诏安东溪发源福建平和县大溪山,由县北入境,自西南流经赤岭村,经官陂径口至霞葛玗,汇秀篆庵下溪水为东溪干流,再经南折东,至太平镇行仔村,有金溪水汇入,继续以东南向流经西潭乡溪东、新安等地,并集长田、塘干诸溪水,至县城后分出浒溪支流,东溪干溪绕县城经澳仔头有东溪水汇入,浒溪经林家巷、洋尾,两水于下游甲川汇合经宫口湾出海。诏安东溪全长89千米,流域面积1127平方千米。中游河道最宽处有550米(在芦尾)。最窄处154米(在赤水溪);下游最窄在通济桥下50米处,仅119米;浒溪支流最宽处328米,最窄处仅107米。

自很早以前,诏安东溪作为诏安的母亲河,与诏安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傍水而居,洗涤衣物、灌溉农田等用的皆是东溪水,将东溪水作为主要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溪流水清澈,亦适鱼虾生长。河沙丰富,可用于楼房工业建设,所以沿溪流开设有一些采沙场,这也为诏安人民增加了一项收入产业。除此之外,其他需水的工业厂子也为方便就地取材而选择沿溪建厂。

二、东溪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周边地区工农业越发地迅猛发展,东溪水环境越来越遭受破坏。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4)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问题:东溪流域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也越来越多,河流由自然的连续的生态环境被切割成多个不连续的非自然的河段,水生环境破坏严重,河流生态改变剧烈,河道中的水生生物受影响严重;也影响了东溪的鱼类,阻隔了洄游通道,导致重要及特有鱼类的产卵场和溯河场消失,鱼类种类大幅度下降。

三、东溪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明确划分其保护范围,设立标志牌。

(6)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监督和管理。

开展流域综合规划编制或编修工作,规划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检查。

四、个人见解及建议。

当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也要保护自然资源。这在对东溪的治理方面也是相同的。一方面,东溪水资源丰富,我们应该开发利用,以促进诏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东溪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是无止境、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合理、有计划的开发利用,遵循自然界定律,做到不破坏、不污染环境,并保护环境。而对东溪的治理保护,除了要做到时刻监测水质质量、保护河道环境、禁止过度开发利用东溪水资源等措施外,还要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加强舆论监督,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只有当人们拥有环保意识时,人们才会真正贯彻落实实施环境保护措施,这对东溪整治工作的顺利推动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不去污染破坏环境,就是最好的保护环境。

五、总结。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让我收获颇丰。使我对东溪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诏安东溪她用博大的胸怀哺育了十几万亩肥沃的良田,孕育滋养了流域几十万人民,维系着诏安人民的生活。人们用水、开发水,丰富的东溪水资源也是带动诏安经济发展繁荣的一大动力。

我也了解到东溪并不是自形成以来就一直是往利于人民的方向走的,也是存在弊端的。东溪在洪涝季节易发生水灾,少雨季易河水枯竭,所以诏安水文站、水库区需时刻监测水流情况。适时蓄水防洪、开闸放水,控制东溪流域水量,让东溪更好地为人们所用。

保护东溪,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我们应该让东溪继续辉煌灿烂下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东溪更好地造福人们做贡献。

而此次调查活动,我也了解到了实践是一件很具有意义的事情,在实践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实践也使我们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提高我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锻炼了自我能力。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我更加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今后我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结构知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新农村建设奋斗,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参考文献:《东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亚热带水土保持》。

五年制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概况论文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时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层次毕业证书。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小,道德标准和思想观念处于转型时期,对于新鲜事物缺乏一定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容易产生极端心理,造成行为上的偏差。因此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基础文明和道德修养教育势在必行,加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大多在15岁左右,其生理和心理处于快速成长的变化时期,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处于形成阶段,他们在社会、网络、媒体、外来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在思想状况、行为意识、道德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和变化,这时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性情单纯,以自我为中心、偏执、叛逆,行为易冲动,争强好胜,做事不考虑后果,极易出现极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独生子女多,自我约束力差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们的呵护溺爱下成长起来,很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同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任性撒野、纪律松散、法律意识淡薄,并且反复性较大,自控能力差。

(三)学习基础薄弱,不思进取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初中起点,底子薄,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入学时成绩偏低,英语、数学等个别科目的学习基础几乎为零,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致“不会不爱,不爱不学”,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甚至荒废学业。

(四)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稳定的心理导向,学习不努力,怕困难,没有将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缺乏上进的动力。

(一)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的熏陶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以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的。而在少儿时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会影响其子女的一生。因此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1.家长忽视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有些家长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及其他方面的情况,还有一些家长由于生活所迫长期在外打工,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对子女的教育从小就成了“空白”,使孩子遇到生活和成长中的问题无处倾诉,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冷淡。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很难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易形成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习惯。

2.家长的过分溺爱滋长了子女的坏习性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父辈臂膀的佑护下,犯点错误,有点惰性,家长往往对其迁就,不能有效地对其缺点进行纠正劝导,督促力度不够。甚至孩子张口要钱要物,父母从不过问用处,使孩子养成了放纵、浪费的坏习惯。

(二)开放性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网络传媒的影响导致一些新生事物、思想及潮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处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感到好奇,不能辨别是与非、善与恶,从而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1.基础思想教育缺失目前的小学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弱,学校大都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说教,致使学生不懂得基本的文明礼仪和道德标准,以及传统文化、纪律、法制等教育。随着学生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缺乏教师平日里的谆谆教导,导致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有所欠缺。2.学生差异大,教育管理不同步目前高职院校并存了三年制和五年制两种学制的学生。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生相对于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学生来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具复杂性。教师对五年制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重视好学生,忽视后进生,放松对后进生的管理,同时不能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地反馈给家长,缺少与家长的沟通,未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致使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及时得到纠正,最终养成不良的习惯。

(一)五年制高职生生源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强调针对性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一是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思想问题,要主动找其谈心,了解情况后,做更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集体教育体现在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团会,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消费观、人际沟通与交往等方面的教育,积极引导,耐心指导。其二是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随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和表杨,引导他们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不足,树立起自信心。同时对于违纪、懒惰、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处罚和批评教育。

(二)五年制高职生培养层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创新五年制高职生的教育和管理要结合自身特点,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巧用“三关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扎实、到位。所谓“三关”即关心、关爱、关注。

1.关心在学习、生活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待学生像朋友、兄弟姐妹一样关心和爱护。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融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五年制高职生的年龄小,学习不认真,生活自理能力差,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上督促教育,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像朋友一样关心和爱护,了解其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

2.关爱在情感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像父母般关爱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关爱学生情感相结合。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同他们谈心、交友,进行情感沟通,增进友谊,了解其内心世界,及时掌握其思想变化,从而准确地教育和引导他们。同时要特别重视特殊群体,即贫困生、后进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

3.关注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给予关注,以激励为主,启发诱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参与性和可塑性大,对其进行教育管理,要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学生容易接受。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潜能,将活动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把健康的思想内容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学生喜闻乐见、兴趣浓厚的活动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其文化生活,还可以锻炼其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五年制高职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要重视实践性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同时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教师要将创新理念应用在五年制高职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一方面学校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在要求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同时,广泛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加强指导。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庭的配合是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的重要条件,为了更好地与家长配合,保持联系,应该建立学生的基本信息卡,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使他们从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目前五年制高职生的管理难度大,问题多,教师在对其进行基础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指导的同时,应当发挥校园这个特殊教育环境的优势,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选择责任意识强、管理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扎扎实实地做好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校、社会及家庭更趋和谐。

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摘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其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关键,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才能有效地带动和帮助高校学生梳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可行性,以此达到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教学评价体现“综合性”。它既不同于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也不同于中等和初等教育的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时它既不同于专业课教学,也不同于实习、实验课教学,也不同于公共文化基础课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教师主导法、学生主体法、社会实践法。

教师主导法主要是指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处于演员地位,学生处于观众地位。“演员”表演的思想水平、艺术水平影响到台下观众的兴趣和收获。

教师主导法,具体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等四种形式以及开展调查学生情况和家访等活动。

学生上课法指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当“教师”讲解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该方法、学生主动查资料写讲稿、试讲、正式讲解、评讲、锻炼学生胆量和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法是指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遵循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即培养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明白道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参观、访问、调查、服务、参加读书会、参加“四学”小组、参加班团活动、研究课题、听报告、看电视、电影、录像、多媒体学习、文娱晚会、心理咨询、道德咨询、法律咨询、宣传模拟法庭、法庭旁听、办黑板报和学习园地、组织兴趣小组。

唯物论: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法: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基础。

这里不加赘述。

常规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似乎不能引起兴趣,这就要多研究新的方法。

2、互动参与式教学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专题式教学法;

6、分层次因材施教法;

7、多媒体教学法。

清华大学的“因材施教”提升实效性法。

近年来,清华大学在研究型教学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和积极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新模式,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把握教学对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兼顾教学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增强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有力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大连理工大学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促进自我教育法。

经过多轮的实践探索与总结,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的网络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法。

2009年开始,南京师范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精神,探索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改革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平台三实训”提高职业素养法。

学院紧紧围绕高职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切实改进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灌输轻内化、重认知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创建了“两平台、三实训”相结合的体验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的“四维并进”创新教学方法。

几年来东北师范大学从学生、教材、教师和合力四个维度,深入研究、强力推进,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规律把握与教学改革相统一、教材指导与学生接受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互动相统一、教学即时性与教育日常化相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四维并进、集成创新”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离不开学校的高度重视。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挂牌选课”法。

在2016年3月开学后,实验“挂牌选课”的方法,就是让所有上高职同一门思政课课程的老师,在同一个时间,上同一专题的内容,让学生选择希望上哪个老师的课。这个方法有些残忍,就是要逼迫老师们积极备课,而且是要花精力备课,要准备每一堂课都是“精彩一课”,每个老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去寻找适合高职民汉族学生听课的方法,把每一堂都上成“优质课”。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们的眼睛和注意力。

教师是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反映的是一门课程的总体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教师形象和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做到有极强的政治责任感,对自己的思政课教学要有信心,对自己的教学有问题意识,思政课教师具备这样的素质,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就自然成为上好一堂课的内在要求。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法为研究视角,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切入点,分析了教法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而探讨了将先进的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保障高职生思想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也面临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希望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期保证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高职课程思政标准心得体会

首段:引言(150字)。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考热挡不住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崛起,聚焦于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高职教育的提高,课程思政的强化则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究竟什么是高职课程思政标准?高职课程思政标准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高职师生。因此,本文将对高职课程思政标准的心得体会进行探讨,以期对广大高职师生加深理解,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高职教育需求。

高职课程思政标准指的是,聚焦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学校注重课程思政的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并通过系列活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社团活动、阅读选修课程、公益志愿活动等方式,让课程思政的要求贯穿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应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要求,明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课程中的思政点,逐一精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落实课程质量标准。

第三段:高职课程思政标准的要求(250字)。

高职课程思政标准注重塑造人格、培养能力、更新知识三个方面的课程思想。在人格形成方面,要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认识到真理和美的内在价值,提升自我素质。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注重智育与德育的统一,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自信心、团队协作精神和质量意识。在知识更新方面,要结合产业发展的前沿特点,让学生学习国家重大战略、创造规律与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发展节奏。

高职课程思政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管理体制和有效的保障措施。首先,学校要成立课程思政管理小组,专门负责课程思政工作的宣传、指导和交流。其次,加强和优化教师的师资建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的课程团队。再次,要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强化课程思政的贯穿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教材的深度调整和课前及课后的反思,实现课程思政标准的深入贯彻落实。

第五段:总结(250字)。

高职课程思政标准教育的发展,是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综合进步。在实施高职课程思政标准的过程中,学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管理,做好教师师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学理论水平,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要把握时代脉搏,加强教育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人才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竞选数学组长发言稿大全(18篇)
    发言稿可以让我们在演讲时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将观点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发言稿范文,相信它们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 12-22 参加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优秀22篇)
    培训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评价和反馈。小编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参考
  • 12-22 餐饮合伙经营合同整理版(实用18篇)
    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等多个方面。在经营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个体合伙经营协议本着共
  • 12-22 保洁人员离职申请书(精选18篇)
    在写更多申请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在下文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更多申请书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 12-22 爱的奉献演讲稿幼儿园大全(16篇)
    演讲稿范文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思路,准确地表达观点。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演讲稿范文,让我们了解到了生命的厚重和珍贵。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
  • 12-22 成功源于坚持的演讲稿(精选18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的媒介,用于在特定场合下分享、交流和传递观点和信息。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演讲稿范文,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在x一小,这个和谐、进取、创新
  • 12-22 高中迎新晚会主持词和开场白(优秀16篇)
    通过今天的会议/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一些具体的目标。在活动开始之前,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主题和安排。甲:物换新移辞旧岁,风和日丽送春来。乙:人寿年丰歌盛世
  • 12-22 市政施工员工作总结报告(通用15篇)
    月工作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和发展。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良好的月工作总结成为了职场人士必备的技能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范
  • 12-22 学弈文言文教案(汇总17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反思和改进能力。教学工作计划需要不断完善和修订,以适应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变化。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
  • 12-22 道德宣讲演讲稿(专业17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提供给演讲者参考,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精彩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