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实用人才工作党课讲稿(模板16篇)

实用人才工作党课讲稿(模板16篇)

时间:2023-10-26 22:41:35 作者:FS文字使者 实用人才工作党课讲稿(模板16篇)

党课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必备手段。下面是一些党课学习的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

年度学习贯彻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党课讲稿【精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人才资源是世界上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兴也在人、衰也在人,人才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键要素。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是一部全力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的历史,这是从人才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1世纪以来,党中央先后开了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才强国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了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着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引领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人才强国、为什么要建设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擘画了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时代主题。

高地则是标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才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并且要为之不懈奋斗。

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时代主题涵盖着三个重要思想:

第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谋新篇、布新局。新时代是最大的背景,也对人才强国建设提出了新战略、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我们都要很好地研究和落实。

第二,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要让顶端的、高层次的、战略型的人才不断地向中国聚集。

第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创新高地。

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21世纪以来中央三次人才工作会议:

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名称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有三个重要贡献,一是确立了党管人才的原则,二是提出了科学人才观的理念,三是把能力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

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名称仍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

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二、倍加珍惜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动着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人才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才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引领未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逐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的人才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宝贵经验高度概括成“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上8条,是我们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和国家一切组织、各项事业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过去的。

支撑、助推,变成现在的引领、拉动,这是人才理论的重大飞跃,是人才使命的重大转变。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通过科技自主创新,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即技术壁垒问题。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科学技术一定要融入经济建设当中,不能搞成“两张皮”,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科学技术的贡献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人才工作要服务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等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人才工作要为健康中国服务,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什么是全方位?既包括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全链条开发,又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整体开发,就是全方位。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务求实效。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个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必须把握大势、放眼全球,广聚天下英才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环境不好,人才则散,事业就衰败。人才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等。现阶段中国的人才环境建设重在软环境的营造,因为硬环境的打造需要时间和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软环境建设可以超前进行,比如说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等等。

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界定。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它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精神集中起来就是科学家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三、深刻理解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这里可以从三个维度上进行理解。

第一是投入维度。投入一定要强,我们必须在拥有世界一流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国际占比上形成综合优势,成为汇聚人才特别是汇聚高水平人才的高地。

第二是过程维度。人才作用发挥的程度一定要高,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与潜能。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基建、新动能、新技术、新消费快速演化迭代所带来的人才发展的大问题、大场景、大机会、大空间,已成为助推人才创新突破、实现自我发展的新型社会资源。

第三是结果维度。科技贡献率、人才贡献率必须得到显著提升,我国应该具备世界一流的人才产出、人才效能和人才贡献。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核心标识在于人才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能够产生或者提供一大批改变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伟大发现、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和颠覆性产品,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掌握一批重要学科和产业的话语权,在若干战略领域形成世界人才尖峰,使我国成为世界重要原创思想汇聚地和策源地、世界标志性成果的主要贡献国。

应该从以往人才的拥有量,转向人才结构地优化和人才效能地提升。相应的人才强国战略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更多地关注水平指标、质量指标、效能指标,并且更多地体现与世界一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比较。

四、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全局高度提出,新时代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党上下除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外,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还要继续同步抓好两项重要工作。

第一项重要工作,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提出了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为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作出指导。在“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十四五”规划制定时,继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五大新发展理念”。因此我们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新时代的人才强国建设不能忘记“五大新发展理念”对人才工作的引领。

第二项重要工作,要努力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定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包括我们的“十四五”,都要持之以恒地为破解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服务,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一定要坚持党管人才。

第一,各级党组织都要切实管好四件事情:管规划、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第二,各级四个“一把手”都要齐心抓人才,包括党组织的一把手、行政的一把手、组织部门的一把手、人力资源部门的一把手。

第三,各相关部门要合力抓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二)一定要把好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方针,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广大人才爱党、爱国、爱人民。

(三)一定要谋好篇、布好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

第一,要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党组织科学制定“十四五”人才规划。

第二,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未来若干年人才发展的质量、结构、产出做出预测。

二是要培养团队精神;

三是要战术灵活;

四是要加强精神激励;

五是以人才链为牵引,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形成“五链交织”。概括地讲,“雁阵格局”体现的是远大目标、宏阔视野、拼搏精神,要充分发挥好人才的团队效应、叠加效应和边际效应。

(四)一定要坚固好“一体两面”

“一体”就是建设世界人才强国这个本体,“两面”就是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人才同创新紧紧联系起来,“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系,要均衡给力、互为支撑、协调发展。

(五)一定要立足自主培养。

人才工作要立足于自主培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是要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

二是要突出培养高层次、关键性人才;

三是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四是要弘扬“师承制”人才培养传统;

五是要发挥好国家队的作用。

(六)一定要坚定人才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完全能够”对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才工作者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让我们更加增强了建成世界人才强国的必胜信心。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再见。

学习贯彻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党课讲稿

人才资源是世界上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兴也在人、衰也在人,人才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键要素。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是一部全力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的历史,这是从人才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1世纪以来,党中央先后开了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才强国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了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着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引领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人才强国、为什么要建设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擘画了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

高地则是标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才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并且要为之不懈奋斗。

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时代主题涵盖着三个重要思想:

第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谋新篇、布新局。新时代是最大的背景,也对人才强国建设提出了新战略、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我们都要很好地研究和落实。

第二,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要让顶端的、高层次的、战略型的人才不断地向中国聚集。

第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创新高地。

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21世纪以来中央三次人才工作会议:

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名称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有三个重要贡献,一是确立了党管人才的原则,二是提出了科学人才观的理念,三是把能力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

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名称仍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

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动着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人才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才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引领未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逐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的人才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宝贵经验高度概括成“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上8条,是我们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和国家一切组织、各项事业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过去的。

支撑、助推,变成现在的引领、拉动,这是人才理论的重大飞跃,是人才使命的重大转变。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通过科技自主创新,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即技术壁垒问题。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科学技术一定要融入经济建设当中,不能搞成“两张皮”,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科学技术的贡献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人才工作要服务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等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人才工作要为健康中国服务,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什么是全方位?既包括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全链条开发,又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整体开发,就是全方位。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务求实效。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个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必须把握大势、放眼全球,广聚天下英才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环境不好,人才则散,事业就衰败。人才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等。现阶段中国的人才环境建设重在软环境的营造,因为硬环境的打造需要时间和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软环境建设可以超前进行,比如说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等等。

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界定。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它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精神集中起来就是科学家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这里可以从三个维度上进行理解。

第一是投入维度。投入一定要强,我们必须在拥有世界一流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国际占比上形成综合优势,成为汇聚人才特别是汇聚高水平人才的高地。

第二是过程维度。人才作用发挥的程度一定要高,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与潜能。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基建、新动能、新技术、新消费快速演化迭代所带来的人才发展的大问题、大场景、大机会、大空间,已成为助推人才创新突破、实现自我发展的新型社会资源。

第三是结果维度。科技贡献率、人才贡献率必须得到显著提升,我国应该具备世界一流的人才产出、人才效能和人才贡献。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核心标识在于人才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能够产生或者提供一大批改变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伟大发现、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和颠覆性产品,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掌握一批重要学科和产业的话语权,在若干战略领域形成世界人才尖峰,使我国成为世界重要原创思想汇聚地和策源地、世界标志性成果的主要贡献国。

应该从以往人才的拥有量,转向人才结构地优化和人才效能地提升。相应的人才强国战略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更多地关注水平指标、质量指标、效能指标,并且更多地体现与世界一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比较。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全局高度提出,新时代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党上下除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外,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还要继续同步抓好两项重要工作。

第一项重要工作,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提出了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为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作出指导。在“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十四五”规划制定时,继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五大新发展理念”。因此我们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新时代的人才强国建设不能忘记“五大新发展理念”对人才工作的引领。

第二项重要工作,要努力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定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包括我们的“十四五”,都要持之以恒地为破解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服务,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一定要坚持党管人才。

第一,各级党组织都要切实管好四件事情:管规划、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第二,各级四个“一把手”都要齐心抓人才,包括党组织的一把手、行政的一把手、组织部门的一把手、人力资源部门的一把手。

第三,各相关部门要合力抓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二)一定要把好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方针,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广大人才爱党、爱国、爱人民。

(三)一定要谋好篇、布好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

第一,要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党组织科学制定“十四五”人才规划。

第二,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未来若干年人才发展的质量、结构、产出做出预测。

二是要培养团队精神;

三是要战术灵活;

四是要加强精神激励;

五是以人才链为牵引,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形成“五链交织”。概括地讲,“雁阵格局”体现的是远大目标、宏阔视野、拼搏精神,要充分发挥好人才的团队效应、叠加效应和边际效应。

(四)一定要坚固好“一体两面”

“一体”就是建设世界人才强国这个本体,“两面”就是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人才同创新紧紧联系起来,“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系,要均衡给力、互为支撑、协调发展。

(五)一定要立足自主培养。

人才工作要立足于自主培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是要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

二是要突出培养高层次、关键性人才;

三是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四是要弘扬“师承制”人才培养传统;

五是要发挥好国家队的作用。

(六)一定要坚定人才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完全能够”对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才工作者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让我们更加增强了建成世界人才强国的必胜信心。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再见。

人才工作要下好三步棋支部党课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当前,我国正面临许多“卡脖子”技术难题,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面向全世界,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把人才汇聚到国家发展需求中。“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引才的关键是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务政策,做好保障工作。在住房、就医、养老、子女入学等各个方面为人才提供更多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让人才产生归属感,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热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事业。

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人单位要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拓展人才发展空间,确保人尽其才。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意识,把关心和爱护人才摆在重要位置,既要关心他们的成绩,也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要加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增强人才的成就感。建立容错机制,要允许失败、宽容失败,让人才更加积极大胆地投入到工作中。

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重视尖端科技人才的培育,加强对原创性、引领性、系统性研究的支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关键项目中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坚持以人才促发展、以人才促振兴。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党课讲稿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近年来,很多地方引进人才时,刻意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辟“绿色通道”,将本地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抛之脑后,导致一些人才没有相匹配的岗位,无用武之地,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各地引才首先要做好充分调研、精准定位,优先满足“急需”和“短板”,实现“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让“引来的用得上,要用的引得来”,避除“骑着良驹找骏马”的灯下黑问题。更好的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引才模式,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内生动力。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选配人才首先要充分了解人才,准确把握单位、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的专业、特长,紧扣“人岗相适”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应。然而一些部门在选人用人时,对岗位匹配度考虑不深、研究不够、办法不多,“瞎指挥、乱点谱”,导致新进人才“水土不服”,不能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因此,地方引才要严格把握人才和岗位的“紧密度”,加强对产业领军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实现人岗“双向匹配”,引领地方发展高速前行。引进人才只注重前期的“引”,忽略后期的“培”,不是“留才”的长久之计。地方应为不同的人才搭建不同的舞台,提供多样的发展路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奖惩分明。对于心无旁骛干事业、做出一定贡献、勇于担当的人才,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奖励,适当满足人才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引入之后“涣散”、“无追求”、考核较差的人,应予以惩罚或劝寻他路。以这种公平对待、奖惩分明的方式,为真才实学的人才提供更多机遇,营造钻研创新的舒适环境。因此,地方引才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准确用好“量”字法则,“量需”而引、“量才”而用、“量功”而奖,三管齐下,更好地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人口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人口综合素质,代表着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力量。近期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们国家不但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也保持着持续的增长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口数量的优势,并不代表着人口的素质,也不代表着人才的数量。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口红利”,靠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勤劳。

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人口保持着稳定的低增长率,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这次公布的普查数据来看,我们国家劳动力是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了23.61%,可以说,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从长远来看,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中等收入国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依靠“人口红利”来推动发展已经难以为继。要注重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才能更加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创新,而创新关键是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中国智造”推动“中国号”巨轮扬帆远航,就要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依靠智力创造推动发展与进步。实际上,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关系,是一个质与量的关系,两者紧密联系、互为依托。让“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优势,关键是要强化人才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开展好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在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中,提升人才数量与质量,为推进改革创新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之基。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劳动者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发挥好人口资源的优势,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就业等民生问题,必须依靠提升劳动者素质来解决。从长远来看,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可以利用的老年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越来越多,也必将进一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要从完善制度入手,改革和完善影响人才创新创造的机制体制,解除捆绑人才作用发挥的“制度之绳”,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动力,促进更好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人口素质的提升,体现出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增加,得益于我们国家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让相对廉价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发展的又一优势。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化,体现出创造财富的能力在逐步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才红利将不断发力,必将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

嫦娥奔月、天宫翱翔,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对于天空星河的向往。为了神话中那美丽的夙愿。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团结奋斗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从黑火药的产生,到万户尝试载人升天.......到东方红的旋律在太空奏响,神舟、嫦娥、天宫、玉兔……以中国神话命名的中国航天器在太空把“中国神话”在现实演绎。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郭永怀,杨利伟.....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让“中国精神”熠熠生辉。透过“国之利器”我们看到了“国之大者”的伟大奉献,我们看到了一脉相承的伟大荣光。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民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是新时代中国最好的诠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从物质生活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全面小康,把对科研的保障始终都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是我们从“0”到“1”突破,并且不断走向胜利的核心密码。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步伐,推动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展开“天地通话”、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亲切会见航天工作者、勉励爱好航天知识的青少年……谆谆嘱托激励着勤劳、智慧的航天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前行。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中国航天人用汗水浇灌信仰,在牺牲奉献中铸造了“大国重器”。一项伟大的壮举后面,总是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他们敢为人先,向着科技的高峰勇敢前进。用汗水和智慧凝聚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密钥,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老一辈的革命家、科学家冒着被辐射的危险深入实验区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为改进技术、突破难关奠定坚实基础。他们有的为了“为国铸剑”,放弃优渥的生活、离开父母妻儿,扎根大西北,挥汗戈壁滩,为了党、为了人民,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书写在丰碑上,用崇高的信仰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从百年前谈判桌上屈辱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你们在中国面前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的强力回击,是什么让我们无比自信,答案是肯定的,中国航天人用拼搏铸就辉煌,用坚守护卫祖国大地、人民安全。在我们的身后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积累的强大实力,这自信来自于党的领导,来自于亿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让“中国红”的奇迹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光亮。在发展中强大自己,在拼搏中实现飞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咬紧牙关顽强拼搏,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蹚出了一条大道、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之所以能理直气壮、自信满满是因为拼搏向上、永不服输,靠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

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天和”升空只是的第一步,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是我们的目标,实现“航天强国”更加需要新时代的建设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坚持自立自强的作风,坚持创新超越的信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力量。

大到民族复兴,人才是赢得国际间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到推出“只售不租”的人才公寓,为无房的人才营造家的港湾;

再到以“真金白银”礼待人才,全省人才奖励力度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浙江出台实施关于扶持、保障、奖励的人才政策服务发挥作用,以敞开“引才”之门热忱欢迎来自八方的“塔基”贤能英才,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集成政策、资源支持城西科创大走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产业集聚人才效应,实现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浙江创新搭建创新中心、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城等载体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挥“磁场效应”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形成天下英才聚浙江、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新局面。

加强人才培育是为了更好的“留才”“用才”。实践证明,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发展,不管是全省实施推进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出台印发《浙江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选拔办法》和《新时代浙江工匠遴选管理办法》,还是地方各地中小企业协会携手高校打造新人才供应链,启动跨境电商人才服务和高端人才智力服务等联盟,浙江人才工作除了在“引才”“聚才”上做文章,同时注重“育才”“用才”举措,践行“爱才”“惜才”理念,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上花心思、用政策,深情厚植能够站立塔尖的“高精尖缺”人才的土壤,营造人人争当人才、人才争做贡献的良好社会氛围,力求打造出具有竞争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才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当前,我国创新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缺乏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分毫不差为导弹雕刻翅膀的曹彦生、用生命造火箭的崔蕴、32年练就多项技艺的姜广敏……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践行和发扬工匠精神,向公众展示了职业劳动的专业和价值,牢固树立了大国工匠的形象。要解放思想,补足补齐职业人才自身发展存在“天花板”、薪酬水平不高、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建立完善职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对接机制,加大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等,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制度体系,为职业人才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政策和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对待职业院校的学生要高看一筹、厚爱一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用人氛围,使他们的工匠精神在各行业出彩。

要打通职业院校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突破发展瓶颈。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融合,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能享受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让他们积极主动参加知识学习,职业院校学生通过接受技能和知识教育从而成为复合型高级人才。加大校企融合力度,在技能人才招聘进校园的基础上,多一些“订单式”人才,企业用什么、技术缺什么,就下大力气培养什么。聚焦“技能专业”重点,树立“术业专攻”的育人理念。职业教育要紧跟时代潮流与发展趋势,把企业课程植入专业课程规划中,开设更多与企业发展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如“双高计划”立项建设的253个高水平专业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专业,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树立正确人才观,积极营造有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社会偏见,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不了解职业教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各单位各部门要为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筑巢引凤”,为他们就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同时也要为职业院校学生职称晋升、提拔作用搭建好“立交桥”,使他们和高等院校毕业生享受同样的待遇。特别是哪些在基层一线工作,组织上对德才兼备的职业院校学生更要多关心,使他们不再被某些陈旧观念束缚,要让职业院校学生能早日成才、人人成才。

人才造就伟业,时代呼唤人才。建设人才强国,既要有高精尖的核心人才,也要有高技能的实用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涵盖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手工制作、社会服务、艺术创意等行业领域,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成为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力量,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年学习贯彻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党课讲稿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人才资源是世界上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兴也在人、衰也在人,人才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键要素。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是一部全力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的历史,这是从人才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1世纪以来,党中央先后开了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才强国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了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着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引领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人才强国、为什么要建设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擘画了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

高地则是标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才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并且要为之不懈奋斗。

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时代主题涵盖着三个重要思想:

第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谋新篇、布新局。新时代是最大的背景,也对人才强国建设提出了新战略、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我们都要很好地研究和落实。

第二,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要让顶端的、高层次的、战略型的人才不断地向中国聚集。

第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创新高地。

这里和大家一起回顾21世纪以来中央三次人才工作会议:

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名称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有三个重要贡献,一是确立了党管人才的原则,二是提出了科学人才观的理念,三是把能力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

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于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名称仍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

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动着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人才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才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引领未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逐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的人才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宝贵经验高度概括成“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上8条,是我们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和国家一切组织、各项事业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过去的。

支撑、助推,变成现在的引领、拉动,这是人才理论的重大飞跃,是人才使命的重大转变。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通过科技自主创新,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即技术壁垒问题。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科学技术一定要融入经济建设当中,不能搞成“两张皮”,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科学技术的贡献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人才工作要服务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等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人才工作要为健康中国服务,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什么是全方位?既包括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全链条开发,又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整体开发,就是全方位。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务求实效。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个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必须把握大势、放眼全球,广聚天下英才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环境不好,人才则散,事业就衰败。人才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等。现阶段中国的人才环境建设重在软环境的营造,因为硬环境的打造需要时间和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软环境建设可以超前进行,比如说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等等。

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界定。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它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精神集中起来就是科学家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这里可以从三个维度上进行理解。

第一是投入维度。投入一定要强,我们必须在拥有世界一流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国际占比上形成综合优势,成为汇聚人才特别是汇聚高水平人才的高地。

第二是过程维度。人才作用发挥的程度一定要高,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与潜能。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基建、新动能、新技术、新消费快速演化迭代所带来的人才发展的大问题、大场景、大机会、大空间,已成为助推人才创新突破、实现自我发展的新型社会资源。

第三是结果维度。科技贡献率、人才贡献率必须得到显著提升,我国应该具备世界一流的人才产出、人才效能和人才贡献。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核心标识在于人才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能够产生或者提供一大批改变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伟大发现、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和颠覆性产品,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掌握一批重要学科和产业的话语权,在若干战略领域形成世界人才尖峰,使我国成为世界重要原创思想汇聚地和策源地、世界标志性成果的主要贡献国。

应该从以往人才的拥有量,转向人才结构地优化和人才效能地提升。相应的人才强国战略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更多地关注水平指标、质量指标、效能指标,并且更多地体现与世界一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比较。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全局高度提出,新时代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就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党上下除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外,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还要继续同步抓好两项重要工作。

第一项重要工作,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提出了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为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作出指导。在“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研究“十四五”规划制定时,继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五大新发展理念”。因此我们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新时代的人才强国建设不能忘记“五大新发展理念”对人才工作的引领。

第二项重要工作,要努力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定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包括我们的“十四五”,都要持之以恒地为破解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服务,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一定要坚持党管人才。

第一,各级党组织都要切实管好四件事情:管规划、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第二,各级四个“一把手”都要齐心抓人才,包括党组织的一把手、行政的一把手、组织部门的一把手、人力资源部门的一把手。

第三,各相关部门要合力抓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二)一定要把好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方针,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广大人才爱党、爱国、爱人民。

(三)一定要谋好篇、布好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

第一,要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党组织科学制定“十四五”人才规划。

第二,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未来若干年人才发展的质量、结构、产出做出预测。

二是要培养团队精神;

三是要战术灵活;

四是要加强精神激励;

五是以人才链为牵引,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形成“五链交织”。概括地讲,“雁阵格局”体现的是远大目标、宏阔视野、拼搏精神,要充分发挥好人才的团队效应、叠加效应和边际效应。

(四)一定要坚固好“一体两面”

“一体”就是建设世界人才强国这个本体,“两面”就是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人才同创新紧紧联系起来,“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统筹兼顾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系,要均衡给力、互为支撑、协调发展。

(五)一定要立足自主培养。

人才工作要立足于自主培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是要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

二是要突出培养高层次、关键性人才;

三是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四是要弘扬“师承制”人才培养传统;

五是要发挥好国家队的作用。

(六)一定要坚定人才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完全能够”对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才工作者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让我们更加增强了建成世界人才强国的必胜信心。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再见。

人才强国战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党课讲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在经济已转入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显,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把握“引”“育”“用”相结合,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决胜小康,迈向现代化。

不拘一格“引”才,汇聚天下英才竞相奔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海之大,因纳百川”,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要在“引”字上下功夫。优化国内人才结构和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才回国。不唯地域,广纳英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汇聚更优的国外人才,尤其是创新性、紧缺性高层次人才。政企联动,打造更多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华为‘2012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百度研究院”等前沿性、突破性发展平台。多一份“聚才的良方”、多一片“爱才的诚意”,尽可能地留住人才。以“三顾茅庐”的执着,尚贤爱才,让“聚天下英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目标引领“育”才,注入伟大振兴“源头活水”。古语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培养。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以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引领,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方向,培养高层次、高技术、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引领、高校为主、社会联动,以品德为骨,才能为翼,培育出更多钟南山、刘永坦式的科技脊梁,李廷俊、马旭式的道德模范,桂富国、钱七虎式的敬业先锋,为决胜小康、赢得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活力。

各尽其能“用”才,贡献创新发展聪明才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用人才要各尽其能。”人才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最大的价值,既要看自身能力水平,又要看用人者是否因材施教。“用人者之长,不挑人之短。善用人者,无不可用之人”,用才要“善”,就是要在识人基础上,扬长避短,各尽其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优势和长处,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用好人才,让人才充分展示才华,使人才能够才尽其用。要坚持“不凭资历凭能力、不凭关系凭实绩、不凭活动凭实干”的用人导向,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人才工程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影响地方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很多地方条件相对落后、经济待遇偏低,很多外来人才留不住,也引不进。

这个时候,重视本土人才作用的发挥显得至关重要。乡土人才常年居住在农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们既可以是农村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又可以是扎根基层的“土专家”“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这些乡土人才常年活跃在农村基层一线,能够快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推广,并能带动农民致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认为,要让本土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把他们的作用放在最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上,多给予鼓励、激励和关心,才能实现本土人才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意识形态工作党课讲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举行这次专题党课,主题是深入中央和省市委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进一步校准思想航标、补足精神之钙、凝聚发展力量,全面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下面,结合近期的学习思考,我从四个方面谈一下认识和体会,与同志们进行交流和共勉。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的根本问题。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于坚定的理想信仰之中;唯有坚定理想信仰,方能永葆忠诚、方能不忘初心。

一要认识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艰巨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历来十分激烈,特别是当前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西方一些敌对势力无孔不入,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侵袭和渗透,国内的邪教组织和一些错误思想观点不时沉渣泛起,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保持政治定力,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勇于亮剑,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二要认识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要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干部,切实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聚焦“***”战略部署和实现我区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激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创新创业的热情,集聚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的强大正能量,把中央和省、市、区委的要求变成全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共同谱写新时代美好**区篇章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强化理论植根,把牢舆论导向,崇尚价值引领,厚植文化土壤,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我区强势崛起提供有力思想舆论保证和良好精神文化条件。

一要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贯彻落实;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在党的领导下可管可控;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筑牢。

二要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主旋律影响更加突出;新闻宣传工作方法得到改进,“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全面增强;新闻内容、传播手段进一步创新,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宣传舆论阵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和运用能力全面提高。

三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文化品牌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涌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以满足。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工夫。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抓好自身的学习,又要组织好本系统、本单位的学习,同时还要当好宣传员和讲解员,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提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探索长效机制,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要深化传播普及。紧扣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紧扣人们普遍关注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充分发挥基层“草根”宣讲员和理论志愿者的作用,积极统筹平台资源,组织开展多层次、多视角、多频度的专题讲座和基层宣讲活动,切实增强宣讲的思想性、针对性、生动性,让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厚植基层、扎根人民。

三要开展理论研究。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和干部群众思想方面的实际问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阐释,努力推出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优秀理论成果。进一步挖掘我区人文历史,为我区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一要把牢方向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坚持把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做到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要突出主题宣传。围绕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聚焦“十大攻坚战”,重点打造“文化**”“智慧**”“诚信”和新媒体等宣传品牌,着力做好经济宣传、民生宣传、典型宣传,充分反映我区经济社会的好形势、好前景,及时报道各领域、各条战线的生动实践,深入宣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组织各种文化活动,积极推介、宣传我区,不断提高我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要强化舆论引导。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渠道等全方位创新,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针对群众关切做好解疑释惑工作,积极引导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方面发展。加强对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的批判,增强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

一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着力推进政务微博、微信和移动新闻客户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巩固夯实互联网新媒体宣传阵地,深化政务公开,推动网络问政行政,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开发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产品,使“两微一端”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服务公共文化的新平台、拓展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二要抓好网络舆情处置。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完善网上舆情的收集、研判、报送和处置机制,对一些重要、敏感时间节点,提前做好预案,及时稳妥处置负面舆情。加强全区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壮大网上舆论,扎实做好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兴社会群体的统战工作,加强与他们当中代表人士的联系与交往,引导他们认同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三要积极净化网络环境。完善互联网信息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协调处理网上监管与网下引导,继续开展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依法查处涉嫌违法犯罪的网站和个人。持续开展“清朗”“健网”“打击侵权仿冒”等专项治理行动,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

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单位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各乡镇要配备专职宣传委员,进入党委领导班子,切实发挥好基层宣传工作骨干作用。要加大经费投入,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人员学习培训。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切实提高媒体工作人员薪酬待遇,不断提高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宣传质量,进一步扩大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让人才引擎竞相迸发支部党课讲稿

促使基层人才加大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力度,增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补足敢担当善作为精神上的“钙”,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进取精神,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担当入心入脑、化为行动。在舆论宣传和氛围营造上发挥“关键少数”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和信念,始终做到坚定不移、忠贞不渝、永不动摇。同时突出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这也是对人才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基层党委、政府要科学地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干部选任制度等基层组织管理制度体系。以人才的需求作为根本导向,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遵循创新创造逻辑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多些加油鼓劲,少些求全责备,以精神荣誉和物质奖励回馈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在人才选育培管时,不仅要聚焦理论水平、专业能力,更要加强对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把关,确保有才更有德,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年轻人才在参与基层治理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多干就会有多错的风险。如果不分情况、不分性质,对犯错的人才搞“一刀切”,就会挫伤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人才寒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任务艰巨,时限性强,突发及临时的工作任务多,加之年轻干部工作经历不足,难免出现一些失误与错误。要正确看待这种失误,不能拿着放大镜看问题,举着望远镜看成绩,导致挑剔的多、宽容的少、苛责的多。用人之道,要在不疑。要充分信任、充分指导,少点挑剔、少点刁难,多些“人情味”、多些组织关怀,营造人才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良好氛围。

民族工作党课讲稿

新疆是我们伟大祖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新疆,没有稳定什么事都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有了稳定的环境,才有各族群众的幸福安宁,才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有社会的繁荣发展和文明进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当然,社会稳定的前提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

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019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在2019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适逢其时,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本遵循。

一、民族团结——基本概述。

什么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各个朝代和国家稳定的根源,也是各个国家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

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伟大复兴,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60多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全力支持新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族团结思想内涵。

毛泽东: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各民族紧密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之一。毛泽东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阐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民族团结与反对民族主义的关系,1949年11月作出指示:“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1958年6月28日,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全国劳模,75岁的库尔班·吐鲁木。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并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强调,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应该成为全党、全民族的主要任务。

邓小平:不允许搞分裂,谁搞分裂就处理谁。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邓小平就对新疆的经济建设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指导。

1950年7月,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而今天我们政协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干部也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汉族干部,新疆各项工作也搞不好。“两个离不开”思想符合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实际,很快为全国各族干部群众所接受和拥护。

在1981年8月,视察新疆期间,邓小平对新疆稳定作了重要指示。他高瞻远瞩地指出:“新疆稳定是大局,新疆一定要稳定,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不允许搞分裂,谁搞分裂就处理谁”

江泽民: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做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1990年2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听取全国民委主任会议汇报时指出:民族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大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必须高度重视。

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胡锦涛: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

2019年7月,胡锦涛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各族群众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

2019年5月,胡锦涛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

2019年5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新疆这片土地,牵挂着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多次对新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对做好新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跨越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党的建设等工作进行指导。

2019年4月28日上午,习近平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与村民交谈。

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4月28日上午,习近平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同学生们合影。

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工作历来是新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书记指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他对各族干部群众说,新疆各族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团结兄弟姐妹,我们要付出真情、献上真心,共同打击敌人。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

总书记强调: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

张春贤: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每个人都离不开。

稳定安康,动乱遭殃。

民族团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民族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形象地将民族团结比喻成阳光、空气和水,须臾不可离开。

2019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来到莎车县喀群乡且克霍伊拉村的核桃园,在田间地头与乡亲们一起坐在田陇上,向他们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陈全国: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珍视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陈全国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库尔班大叔的亲属们表示慰问时深情地说,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半个世纪传佳话。新疆和平解放后,翻身得解放的库尔班大叔对中国共产党无比感恩,对伟大的祖国无比热爱,对民族团结无比珍视。

陈全国说: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为动力,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珍视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要像库尔班大叔那样,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像库尔班大叔那样,永远维护民族团结!

2016年10月13日中午,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乌鲁木齐看望了曾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库尔班·吐鲁木的长女——87岁的托乎提汗·库尔班。

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是的。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势,是发展进步的基石。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正是各族人民的同心共济、团结奋斗,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从1983年起,在全区开展以每年5月为集中学习党的民族政策、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2019年12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审议通过中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并于2019年2月1日颁布实施。条例中将每年5月定为新疆民族团结教育月,并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责任、原则和相关法律责任。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真是“民族团结一家亲啊!”,这是习总书记来到了新疆看望武警某部特勤民族连队官兵时称赞的一句话。其实,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例在我们周边也非常普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村庄,都洋溢着民族团结的氛围,充满了民汉之间相亲相爱、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深情厚意。听听下列故事:

四、民族团结故事。

人物(一):王艳娜。

王艳娜(1982年6月出生):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首届“自治区道德模范”、第八届“新疆十大杰出青年”、“2019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称号。

王燕娜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对兄弟民族群众的无限热爱,无私奉献,情注社会,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用可能要付出自己生命的代价,诠释了一名青年团员的优秀品格,体现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体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人性的大爱以及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2019年3月27日,为了挽救身患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女青年xx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转变工作作风党课讲稿

在公司20xx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年度会议上,刘总就如何“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作了专题动员讲话。通过对此次动员讲话内容的学习和讲话精神的理解,本人结合自身现状进行了自我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履行职责,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定位,找准方向。

能够理解公司的目标指标以及本职工作的职责范围,并紧紧围绕其开展工作,是我们的首要目标。而本人作为一名部门负责人,必须配合分管领导全面负责起本部门相关工作的策划和执行。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全面掌握部门的运作情况,深刻理解公司下达的目标指标,同时对其进行分解、细化到各个岗位甚至每位员工身上,从而带领部门确保目标指标的完成。

第二,我们应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目标或公司临时交办的任务,我们应责无旁贷的、不折不扣的去完成,必须付诸于行动并注重结果,要讲究时效性,不能拖拉、推诿。工作任务的完成率,是衡量员工责任性和业务水平的一把标尺。这不仅需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利用本部门甚至相关部门人员的智慧和能力。

第三,我们应该提高标准,严格要求。

完成任务仅仅是对于一名员工的基本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追求质量和效率,不断开拓和创新是一名优秀的员工和骨干应该具备的品质。因此,对待工作我们决不能满足现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不能保持一贯的进取精神,终将被人超越。排管处的工作项目多而杂,同时涉及到很多对外的项目,没有高标准、严要求,影响的将会是整个公司的社会形象,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第四,我们应该不惧困难,勇挑重担。

公司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环节往往是影响整个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公司需要我们发挥自身特长和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做好这些环节。而我们也能够在应对困难的过程中体现并锻炼工作思路和方法。

最后,我们应该团结协作,统一战线。

几名优秀的员工各自为战和一个分工明确,配合紧密的团队相比,后者所发挥的作用必然更为有序和高效。而要想将一个团队牢牢整合在一起,除了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树立共同的目标以外,还需要同事之间以诚相待,不设小集体,不搞特殊化,服从于公司大局。

二、认识自己,查找自身不足之处。

通过对“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讲话精神的学习,结合自身岗位的职责和以往的工作情况,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1、思路不够清晰。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二是对日常或临时性工作的策划上,不能切实的掌握工作目标,抓住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去实现工作目标。例如去年实施的除臭项目,在前期策划过程中就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思路偏离情况。

简单点说,实施除臭项目就是为了解决总泵站臭气挥发的问题,而我在策划时,却将问题集中在设备选址、管路安装等问题上面,却忽略了污水井的臭气浓度监测和处理方式的选择这些关键问题,直接导致了前期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虽然在后续实施过程中仍因方案细节不够合理周全,但结果证明,在总体思路正确的前提下,工作的成功率将大大提升。

2、方法不够有效。

工作方法是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我在这两方面都十分欠缺。首先是知识方面,专业技能、知识不足是制约我工作开展的一大阻力。比如对工程方面的知识匮乏,就无从掌握工程开展进度或对具体问题进行应对,十分被动。其次是经验方面。在排水管理处工作已两年有余,但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还不够老道,甚至是有些稚嫩。对于一些应急的问题,处理起来显得手忙脚乱,犹豫不决。

3、标准不高。

在做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类似做过了就好、过得去就行了这种错误的心态。例如一体机管路安装,实用美观是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连这点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造成返工,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影响了整体进度。

4、大局观意识不强。

对于影响公司整体目标的事件或现象敏感性不够,不能站在较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工作安排上就会十分被动。例如出水数据异常的情况下,不能立即对进水水质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进水水质影响运行管理的总体安排。

5、协调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是部门间的协调,在需要部门间进行配合的时候,不能很清晰的说明配合要求,或有效的对其他部门进行配合,特别是在新增改造项目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三、转变作风,提高自身,完成任务。

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履行的职责,今后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提高:

1、加强学习,从书本和实践中充实、锻炼自己。

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同时抓住日常工作的机会,多从实践中吸收经验,学习他人的长处和技能。

2、理清工作思路。

首先从公司和部门的目标指标、重点工作上入手,多想多看,确保底线。再对部门工作进行细化、延伸,从而推动部门工作的全面开展。应以公司始终坚持贯彻的pdca工作模式,计划为先,抓落实,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思路。

3、提高标准,严格要求。

首先从观念上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概念,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工作;其次是不断提高对待工作的标准,与时俱进,追求卓越。

4、提高警惕,合理运用方法,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应对。

要形成大局观意识,做好自身工作,尽量避免突发性事件;同时也要有合理有效的方法去应对突发性事件。

5、加强协调配合,提高整体工作能力。

在部门内应多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带领部门员工积极向上,提高凝聚力,挖掘并发挥出每位员工的潜力。部门间应加强协调沟通,遇事多商量,主动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我们应把转变工作作风当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对待,不断提醒自己,并以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去贯彻这次“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的讲话精神,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今后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正,谢谢大家!

奏好引育用三部曲涵养人才振兴三池支部党课讲稿

人才是“国之大者”,引才是当务之急。引才不能盲目跟风,而是坚持需求导向,科学分析乡村资源禀赋,适合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精准招引。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聚天下引才而用之。要“就近取水”,充分挖掘本地田秀才、土专家等人才资源,积极回引乡贤乡绅、致富能人,汇聚本土智慧,投身乡村建设。要“广引活水”,通过定向引进、统一招考、人才招聘等方式,大力引进外地优秀人才来乡村建功立业。要“柔性引水”,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思路,引进行业领军人才、高校科研人员、企业专家团队、涉农退休专家等担任乡村振兴顾问、智囊团,兼职参与服务乡村振兴。

做好人才振兴工作,引才是前提,要想留才,还要在育才上用好力。要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根据乡村人才学历、专业、技能、发展愿景等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分类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开展量身定制式人才培育。唯有因才施教、精准育才,才能提升育才的全面性、实效性。通过远程教学、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乡村人才培育体系。推动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机关干部、医生、教师等队伍到乡村挂职、服务制度,支持高校建设一批针对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的实训基地,支持企业创办农民合作社、人才实践基地等项目,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人才振兴最终落点在用才上,用好人才关键是搭建好人才发展平台,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条件。因材用才,激发人才内生动力,激活人才不竭动能。在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上,鼓励农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组建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促进有竞争力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在优化服务环境上,加强乡村人才振兴投入保障,在干部提拔、项目申报、土地审批、经费保障上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建设乡土人才驿站、人才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为乡村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环境。在合理因材用才上,根据人才的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等属性进行人岗匹配,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人才建设三部曲繁简细促发展支部党课讲稿

行业不同,对人才需求也不同,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有些地方却违背常理,在人才引进方面出现标准同质化,照搬照抄他人标准,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盲目跟风,让一些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形成有标准但程序繁杂人才不愿来的局面。“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本地特点的标准,删除不必要的程序,简化人才引进流程,让繁杂的标准转变成简单的手续,让人才来得开心、顺心。复杂事情简单办,能更好推进人才引进工作。

简化的流程引入人才,详细的制度保障人才,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优化社会公共服务,开放人才优惠政策,落实人才后勤保障,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完善的晋升渠道,均是留住人才的良策。户口迁移、子女就近入学、家属就业、父母养老、个人继续教育等等都是摆在人才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进行一条龙服务,协调解决各项问题,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想他人之想,忧他人之忧,满足人才合理需求,给予不定期惊喜,细化关怀制度,简化办事手续,地方用心、细心服务,人才安心、忠心工作。

何为催化剂?催化剂就是地方作为推手将优秀人才顺利推送出去,不仅给予足够的展示平台,更让他们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其专业技能更好服务社会,个人价值更大体现。每个人所处阶段的不同则价值标准也不一样,为了让人才更好的实现专业技能价值和人生价值,就要勇敢地放手,让他们适时走出去。当然,为方便出行,须简化各项办事手续,让“数据”多跑腿,后序采取多种形式回访,多种方式问卷调查,做到关心则不打扰、繁琐而有耐心,让他们意识到“娘家”是其坚实的后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细化标准吸引人才,以优化环境留住人才,以优质服务送走人才,由此方能迎来豁然开朗新气象,打开发展前行的新局面。

转变工作作风党课讲稿

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中,全乡职工干部深化认识,强化措施,有效推进了“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的开展。

一、乡党委针对群众工作实际制订了工作安排,对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中要开展哪些工作、如何开展工作、摸清社情民意、开展扶贫工作等进行了详细讲解。乡党委根据实施方案对乡政府各位干部、各村工作力量进行了工作部署,把宣讲、维稳、扶贫、民生、基层组织落到实处。

二、各村采取集中上党课,上门宣讲、农村大喇叭、张贴宣传标语、新闻报道等形式,宣讲各级惠农支农政策,发挥好优秀党员、青年团员、爱国宗教人士、青年志愿者、老干部、劳动模范、护边员、科技干部、文艺活动、等各类宣讲团的作用,深入村组巡回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惠民政策。

三、各村“两委”理清经济发展思路,谋划发展项目,倡导农牧民群众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做好一事一议、安全饮水、牧道修整等工作。全力推进接访工作,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手段,认真再排查、再梳理、再化解可能引发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进一步规范乡村组织建设,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村委会、警务室工作制度。各级驻村工作队也积极联系本单位,为帮扶村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广泛开扶贫帮困、解决困难,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意识形态工作党课讲稿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原则、提供了遵循。落实到基层要坚决执行贯彻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在工作中思考和学习,结合地方实际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现代社会信息多元化,人民群众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和信息量很多,一些西方国家将他们掌握的和利用强大的高科技的舆论宣传工具,进行文化和价值观的思想渗透,积极在我们国家年轻人中发现“异见分子”,特别是青年人和年轻知识分子,向他们传播“民主”思想,培植“民主”力量,诱使其放弃马列主义、社会主义。手机、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是敌对势力实施渗透策反的主要渠道和工具。美国反华派就公开叫嚷“要让整个中国大陆听到美国的声音”。据统计,在我国周边国家有“美国之音”、“自由亚洲之声”等近10家广播电台,每天不间断地用汉、藏、蒙、维吾尔等十几种语言向我国民众播放,每周播放时间累计高达20-30小时,策反宣传力度很大。社会上出现了一批“精日分子”,他们极端崇拜日本军国主义并仇恨本民族,在精神上将自己视同军国主义日本人的非日籍人群。迷恋二战日军制服、在日军侵略遗址拍照留念、诋毁抗日英雄等做出将自己对别国的兴趣建立在对自身国家和民族的亵渎和侮辱上的行为,有时还会带有明显的狂热的二战日本军国主义的特征。2018年8月7日晚4名“精日”身穿二战日军制服,乘夜在著名抗日遗址、爱国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拍照留念,恶毒亵渎烈士英灵,2018年2月20日两名男子穿着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抗日守军碉堡前摆造型拍照。近年来诸多此类事件发生,人们纷纷谴责的同时也应该提高警惕,严厉打击,同时反思如何筑牢思想防线,夯实信息爆炸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大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论断,旗帜鲜明地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用,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共产党如果不重视意识形态,就会逐步变质变色,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初衷,建立一支思想高度统一的实战队伍,强大的政治自信映射到工作中,以共产党员在社会工作中的标杆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环境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认同,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前进方向。近年来我们广泛深入的开展树立榜样人物的工作,在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广泛的树立一大批模范人物,开展表彰大会,组织榜样先进事迹报道大会,将先进典型的事迹提炼出来,宣传出去,不断升华,取得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认同,最终汇聚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品质。

自古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理念都是安居乐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坚定精神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全体人民广泛参与的经济发展来使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和全面改善;要把消除贫困、扩大就业、消除歧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实现社会公平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有利于社会全体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生活富裕,精神富足,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抵御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蚀能力就强大。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工作责任,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阵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坚守主阵地、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以良好的经济发展,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物质保障,促社会和谐发展,国家稳定。

意识形态工作党课讲稿

一、什么是党员意识?党员意识属于人文意识的一种,是党员在社会生活多种角色中最重要的政治角色意识,是党员对党组织的一种认同感、从属感、责任感,是党员关于党的思想观念、工作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的综合反映,是共产党员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党员意识是在对党的纲领与任务的认同、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纪律的认同基础上形成的,是每个党员的必备素质,党员意识的强弱,是判断、衡量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忠诚度的重要标杆,也是判断、衡量党员素质高低和先进性程度的重要要素。党员意识主要从两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在思想上,是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历史使命的认同;二是在行动上,是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如何增强党员意识?

第一,增强党员意识,要加强学习和教育,“净化”思想。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使党员对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才能使每个党员都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党的现实状况把握事情的本质主流和内在规律,从而坚定对党的信念,增强对党的信心。应该说,我们大多数同志的党员意识是强的,他们实践宗旨,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有些党员仍存在党员意识淡薄的现象: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热情退化,对党作出的重大决策报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党中央强调的党员必须讲学习、讲政治不以为然,甚至存在厌烦的情绪等等。因此,只有加强学习和教育,才能使每位党员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才能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

增强党员意识,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依靠党员通过学习增强党员意识,虽然十分必要,但仍然是不够的。党员意识的增强还需要通过党组织的管理、监督来完成。作为党的组织,如果对党员的管理跟不上,个别党员就很容易出现责任感弱化、奉献精神弱化、不思进取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党员的意识深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要求只是看作一种“不合时宜的宣传滥调”,在平时工作中,个别党员时常会私欲膨胀,损公肥私。他们会以种种理由为自己或者他人的个人主义行为辩解以致美化。有的党员在工作中沾轻怕重,只想别人多为自己服务,不想多为他人奉献;遇到一点困难就回避退缩,或者怨天尤人;还有的个别党员缺乏改造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意识,遇到影响党的形象、违背党的原则的言行,不愿挺身而出,采取能回避就回避的态度。一旦党员的党员意识出现淡化或者丧失,党员形象就大打折扣,其所在的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受到影响,就很难抵御敌对势力的进攻。.因此说,增强党员意识,必须强化党员的管理和监督。

增强党员意识,必须要加强修养和实践党员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增强党员意识,要在改造社会的客观实践和完善自我的修养锤炼中真正去实现自觉增强党员意识,并且还要通过工作实践和生活实践来检验和确认。党员意识是一种主观内在的东西,但它又要通过具体的言语和行为外化出来,或者说在实践行为中得到具体的物化。党员的修养是执政党获得政治威信的重要影响力,人民群众主要通过自己接触到的党员形象来评判执政党的形象。党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其政治上的认同、信仰和取舍。因此,它也就有了客观的衡量尺度。人们可以通过具体的自我实践过程来评价和判断党员自我修养的程度。所以说,每位党员,真正达到增强党员意识,就要努力做到:工作任务干在前面,险事难事冲在前面,团结合作做在前面,名利地位让在前面。只有加强了自身修养,才能在关键的时刻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第一,增强党员意识,要坚定理想信念,“净化”思想。

理想是行动的先导,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形成后,会积淀为党员的思想内核,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源泉。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社会环境、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党员不净化思想,就会失去免疫力和战斗力。…所以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与时俱进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更好地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对违反党的政策的错误观点,要坚决抵制,决不能听之任之;对那些腐朽没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决不能任其泛滥。

第二,增强党员意识,要强化角色意识,“亮化”形象。

陈云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这句话很朴实,却包含很深刻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多多少少会看到,我们确实有一些党员角色意识淡化、模糊或错位,为民理念扭曲、功利思想抬头,有实惠时伸手、有任务时甩手、有困难时缩手,种种现象,影响了我们党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所以,党员要强化角色意识,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敢于担当,以先进人物为镜、以人民群众为镜、以党纪国法为镜,对照“镜子”检查自己,始终保持先进分子的本色。

第三,增强党员意识,要投身工作实践,“强化”作用。

党的先进性既体现在党的纲领上,更体现在不同岗位上党员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都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是党员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检验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所以,每位党员都要成为实践的先锋,把所学的、所知的、所会的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要勇于实践,用敢闯、敢干、敢创新的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要善于实践,广泛掌握和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使工作效果达到更好。在实践的基础上,党员还要强化带头作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职工群众树立榜样;要强化骨干作用,勇于担负工作重任,成为工作中受职工群众拥戴的核心和中坚;要强化桥梁作用,成为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做他们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亮化”共产党员和党组织的形象。

第四,增强党员意识,要做到无私奉献,“优化”服务。

第五,增强党员意识,

第六,增强党员意识,要提高政治站位,“践行”“四个意识”。

1、以高度的政治品格践行“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就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站位是“四个意识”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四个意识”的提出对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意义,检验的是新时期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和政治品格。只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觉悟践行“四个意识”。一要把握政治性。“四个意识”中每一个意识都有鲜明的政治性,而政治意识是根本,是管总的。在政治意识的总揽下,大局意识是基础,核心意识是关键,看齐意识是保证。践行“四个意识”,就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二要增强自觉性。习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行为的准星”。我们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一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改造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党性,用思想觉悟带动行动自觉。三要保持经常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要常常喊看齐”。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践行“四个意识”存在不整齐的现象是实际状况,同时,一个人一时一阵做到了讲“四个意识”,不代表今后能够长期做到。因此,讲“四个意识”,要坚持重在日常、成为习惯。

2、以合格的政治能力践行“四个意识”。

能否有力践行“四个意识”,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考验。一是要在政治方向中坚定。我们共产党人姓“马”姓“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坚定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这是践行“四个意识”的基本前提。二是要在政治生活中锤炼。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在政治历练中提高政治能力。我们既要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坚持和增强“四个意识”,又要用“四个意识”来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三是要在政治斗争中果敢。有政治就有斗争。习总书记列举的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表明党内政治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对在政治意识上态度含糊,在大局意识上强调特殊性,在核心意识上口是心非,在看齐意识上耍个人权威的行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总之,党员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党员通过提高思想素质、完成本职工作、服务人民群众来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精神状态与实际行为,没有这种将自己的理想信仰化为实际行为的自觉性,就不可能真正履行党员的义务和责任,也就失去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时代的理论集成创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的是全面深刻把握其内涵,并由知向行,促进其全面实践。

深刻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并依靠人民群众这一铜墙铁壁赢得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辉煌胜利。在开启与推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如唯gdp主义、“见物不见人”等倾向,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在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14年10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也是把握一种思想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的根本立足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作为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与实践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治国理念与治党方略的有机统一。它作为历史观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命题;作为价值观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与价值取向,它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与归宿,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作为方法论,强调了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当中去,不仅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要让人民来检阅,让人民来评判,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

全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根本价值的深刻探索。这一重要思想不仅限于经济发展领域,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整体要求。

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既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将发展作为契合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第一要务。通过创新发展,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更好更多的发展成果造福人民。通过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问题,筑牢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通过绿色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开放发展,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夯实基础。通过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在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在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要聚焦文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共创共享。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由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各种文化产品供给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在社会建设方面,必须以保障与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此,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通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此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等多个方面。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党的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军队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正确处理几对关系。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厘清几组重要的关系: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系。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个政治论断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从根本上来讲,以人民为中心既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思想基础,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科学定位社会主要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这样一种立场,没有这样一种思想基础,当然就不会注意到人民这个维度、不会作出这样的正确判断。与此同时,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然人民提出了多方面的需要,既然我们各方面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那么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满足人民各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同时提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正确把握好这几个“中心”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比较而言,以人民为中心是必须贯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部实践的核心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根本价值导向。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是指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重点。而在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大关口,就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可见,三个“中心”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重大区别,需要科学对待。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辩证理解和处理好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就其相互关系而言,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是一致的、统一的。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党强有力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一句空话。与此同时,党要想领导好一切工作,关键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不断奋进,才能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坚如磐石、使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同志们: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加之疫情过后国内潜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突出,意识形态工作尤显重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必须守正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所以今天我们就从“何为意识形态、谁来抓意识形态、怎么抓意识形态”三方面来谈谈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诸多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能动作用,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具有历史继承性。但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平衡的,有时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领域。

会超过当时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要压实村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党组织书记是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包村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排查和分析风险点,预判舆情动态,研究提出应对处置措施。特别是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老人和小孩较多的实际,邪教、宗教信仰、其它极端思想和国外腐朽落后生活方式在新媒介的不断渗透下,不断侵蚀农村群众思想主阵地,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坚守意识形态防线十分关键。

确保中央、省委、咸阳市委及彬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达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三)要压实阵地管理的政治责任。宣传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必然被错误的思想舆论占领。真实和理性的东西少了,谎言和谬误就会丛生。因此,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是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任务和必然要求。要坚持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教育系统、宗教领域、文化市场、讲座讲坛、“两微一端”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法管网治网,坚决管控有害信息,有力批驳错误思潮。持续开展反非法反违禁和“扫黄打非”系列行动、舆论环境专项整治等行为。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完善重点信息发布、突发舆情应对、舆论风险评估、舆论环境整治等舆论监测处置工作机制,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压缩噪音杂音,努力占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和有利地位。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根本的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加强思想淬炼,学懂弄通做实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这一思想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开展常态化宣讲、全覆盖宣讲、专家宣讲、群众宣讲、网络宣讲、文艺宣讲,赋予创新理论可触可感的温度鲜度,推动干部群众在学深学透上有新体悟、在求实求新上有新成效。聚焦理论热点,深化研究阐释,把透彻的理论讲透彻,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时代化大众化。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当前尤其是要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牢固占领和守住意识形态这一重要阵地,不仅要有强大的思想理论武装,还必须培养和装备一支很强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是阵地建设的关键。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工作,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和使用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上,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上具有社会主义坚定信仰,对党忠诚、头脑清醒、组织能力强、熟悉业务工作的管理干部,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能担重任的意识形态工作干部队伍。

(三)要弘扬文明新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和社会日常生活,注重潜移默化和实践养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

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行为规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各村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做好群众教育引导、常态氛围营造等工作。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完善镇、村二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结合妇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各村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埋头苦干、砥砺奋进的良好风尚。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同志们,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呼唤新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正创新、凝心聚力,沉心静气、真抓实干,不断谱写宣传思想工作新篇章,为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彬州大地上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在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新鲜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主体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科学指引。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x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要看到,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做的是政治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要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强大的正面思想舆论。

念好选育用三字经为人才聚能增效支部党课讲稿

要求才想方设法,致力栽种“梧桐树”,营建软硬皆备的人才成长环境,拿出引才“金点子”,千方百计让外流的“楚材”终归“晋用”,让他乡的“凤凰”筑巢。

要“考”与“核”双管齐下,充分发挥考核的正反双向激励作用,既强化结果运用,循名责实,以绩效考功过,以功过论是非,也注重过程监督,加强事中管理,检查纠正,确保人才不偏离正确方向,考其终、核其实、谋其用,始终笃力人才能干成事、创成业。

要进一步加强人才知识技能培训,抓住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当地实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把课堂设在一线、设在田间地头,致力提高人才理论储备、实操能力和坚定理想信念,让人才学有所获、践行所得。

相关范文推荐
  • 10-26 优秀奖励资金申请报告(汇总19篇)
    在撰写报告时,要注重叙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遵循“五W一H”的原则,即: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n(什么时间)、Where
  • 10-26 精选绿野仙踪读后感(通用19篇)
    写读后感是一种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过程,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 10-26 热门延迟交租申请书(案例17篇)
    在写更多申请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用具体的例子和事实来支持我们的陈述,以增加说服力和可信度。以下申请书范文展示了优秀的逻辑性和表达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10-26 实用年度分析总结(通用12篇)
    在写年度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也可以反思自己的失误和不足。请看下面这些年度总结的范文,它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了人们的奋斗和收获。
  • 10-26 实用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计划(汇总17篇)
    工会工作计划还应注重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协调开展。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工会工作计划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劳动保护作为职业安
  • 10-26 优质街道拆迁工作汇报材料大全(18篇)
    工作汇报是团队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共同认识和理解。想要写一份出色的工作汇报?一起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如何组织和表达工作成果和心得体会。
  • 10-26 最新中学生做家务劳动心得(案例14篇)
    看着妈妈每天做家务劳动很辛苦,我下定决心减轻妈妈的负担,自身也当了一回“小小清洁工”,没想到挺累的。我拿上“装备”,整装待发了!先去擦地板了,我拿好抹布,在地板
  • 10-26 最优年轻基层干部工作心得范文(13篇)
    工作心得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在这里,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写的工作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每一名党员都要注意用科
  • 10-26 热门文明创建心得体会(案例13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概括性总结。小编搜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寻找写作灵感和思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建
  • 10-26 精选信息化管理方案(汇总16篇)
    计划书的编写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样例,希望能够为大家的计划书编写提供一些启示。在天客隆超市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