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 客家民俗文化心得体会(大全9篇)

最新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 客家民俗文化心得体会(大全9篇)

时间:2023-10-03 08:09:34 作者:笔砚 最新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 客家民俗文化心得体会(大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篇一

作为一个生长在客家地区的人,我对客家民俗文化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客家民俗文化是一座文化丰碑,让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领略着其中的文化艺术之美,使人不断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对客家民俗文化的感性认识与思考,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贵在传承

客家民俗文化的魅力在于深受地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其独特的语言、音乐、服饰、饮食等方面而闻名。客家民居、鼓楼、桥楼、堠坊、榕树等建筑形式和景观也是客家文化的象征。这些特色文化构成了宝贵的客家文化遗产,值得一再地传承和发扬。

二、文化的多维度表达

客家民俗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在不断的延伸和传承中,形成了许多特色文化活动,如“三月三”(山水节)、“包堆宴”、“十二夜”、“金凤太太糕”等等,无不代表着客家文化的深刻根源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三、文化中的亲情和情感

客家民俗文化中内敛而深邃的情感体现,和传承重在强化亲情和家族文化的核心一致。客家人重视家族和亲情,这也是客家文化的精髓。在客家文化中,祖先崇拜、家族的活动以及亲情的交流,透过文化的符号传递出了感性和深细腻的情感体验。

四、文化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客家民俗文化和艺术的融合,使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体察到客家文化的特色和内涵。如客家歌谣、客家剪纸、客家歌仔戏、客家布匹雕花等等,这些表现形式都是民俗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文化艺术的精髓与深度。

五、文化的未来与挑战

客家民俗文化的未来,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及始终固守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同时,客家地区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进行保护和传承,使得这座文化丰碑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屹立不倒。而挑战则是来自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可能会让这门精髓的民俗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重视客家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推广,依然是我们当前和未来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客家民俗文化是代表着民族特色与文化精髓的宝贵财富。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我们大力宣传、传承和弘扬,才能使这些文化在无形中的传承中保持着其真实的风貌。正如保护遗产,保护文化一样,保护客家文化,也需要我们自觉行动起来。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篇二

中华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有着一道韵味流长的文化——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内涵丰蕴,形式多样,是岭南文化中的具有影响力的一支。客家山歌、客家建筑、客家美食等等是客家文化底蕴的或物质、或非物质表现,而身为纯客家乡镇的樟城,正如其名声一般,充满了客家的气息。

客家山歌

樟城的客家山歌又一度被人民重视起来,客家山歌合唱团、客家山歌演唱赛等等活动搞的红红火火。

客家山歌虽然大多是民间唱调,但真正的客家山歌也是很讲究的。

客家山歌要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常常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拆字等十一种。要是能把客家山歌摸得一清二楚,唱起来也能风生水起呢!客家山歌可唱出了客家人朴素、亲善而刚直的特征!而且樟城现在正提倡把现代元素融入到客家山歌的韵律中去,体现了客家山歌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特色。

客家建筑

在樟城,虽然林立起了许多现代的高楼大厦,却还保留着一些以往的客家建筑,而那屋顶上层层叠叠的瓦片真是客家民楼最显眼的地方,厚实的混泥墙在日光下泛着雄黄的色泽,一如客家人民从祖辈以来就辛勤耕耘的土地,守护着樟城这一方水土和人民。

谈到客家建筑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樟城自主开发的观音山森林公园,名声不错,而里面的建筑大多保留着佛学特色,在公园门口,就是醒目的飞檐、青瓦搭成的建筑,气韵非常。而观音山森林公园发展的旅游业,也带动了樟城的欣欣向荣。时至今日,樟城观音山旅游节已举行了多届,为此樟城还获得“小香港”的殊荣。

客家节日

客家民间节日有很多,而且相邻两个村庄之间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节日。但按节日的形成来说,大约有三种。一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五月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夕等。二是与二十四节时有关的节日,如春分、清明、立秋、冬至等。三是与宗教有关的节日,如观音生日、观音出行、祖师下山等。

对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的男性来说,难忘的节日一定有不少,大多数人都会把十五岁的冬至节日记得一清二楚。客家风俗,男孩子到了十五就开始走向成人了,叫做“出花园”。到了这个节日,再穷的家庭也要杀一只鸡让这个小男子汉独享,据说这样才有补。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当我十五岁时,独享整只鸡的情形。那时,母亲还专门去买了两个当时最流行的补药:“卫生圆”配在鸡汁里。十五岁的冬至节,是客家男孩儿成为男子汉的节日,每个男人都由此走向成熟。

客家美食

樟城有不少客家餐馆,许多香港人都会经常来品尝那客家美食鲜美的滋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樟城客家美食“物美价廉”。客家人在历尽艰难险阻后,成片聚居于粤东山区。由于中原地区和粤东山区都属内陆腹地,因此樟城客家菜和梅州等客乡一样,用以入馔的副食品多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

在我的记忆里,逢年过节,家里就会酿豆腐,做盐焗鸡、红烧肉等等客家菜肴,小小的我在一旁看着就像看着鱼儿的小猫咪,差点流口水了,哈哈。

客家文化是丰富的,体现在许许多多的方面和细节上,一一道来可要不短的时间呢,如果你想多了解樟城的客家文化和魅力,就请到樟城来做客吧!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篇三

平衡,一个非常平凡且通俗易懂的词。可是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词却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人们讨论的最热火朝天的话题之一。现在人们所关注的平衡问题便是社会平衡问题和环境平衡问题,这两个平衡问题之间是有着密密切切的联系的。看上一句我们也可以知道大概的了,环境问题是由社会问题而带来的。

二十一世纪,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速度日益蓬勃。社会在发展,必定就会排放出一些不有利于环境的污染物。这个就是导致社会平衡和环境平衡的主要原因。

其实生活中的几乎每一样东西都是由人们破坏环境而得来的,俗话说的好,有得必有失。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要想得到什么东西。这里的东西就比如人们的一些享受用品,汽车,木椅,木沙发等等…。就必须得失去一些什么东西。这里的东西就比如被人们所伤害的一些自然物质,树木,土地,空气等等…既然这样,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既保持社会平衡又保持生态平衡呢?先举一些现在人们正在实施的保护吧!

用广告来警戒人们必须要来保护环境平衡虽然对于现在来说算是一种高端的保护方式了,可是,做了这么多的广告。貌似并不是那么的特别奏效,人们依然是浪费纸张,浪费水资源,污染空气。

我上次看到的一个广告,做得确实很好。这个广告的背景主要就是一个笔画的卡通人物做主题,第一个场景是在它的面前蹦出来了一棵大树。枝叶茂盛,可是被那个卡通人物一撇撇成两半。在那之后,它便拿起刚刚它所谓的“劳动成果”来吃饭。饭吃完了,那是第二个场景了。一个你们都见过的家庭里很常见的一种装面巾纸的纸盒子来,那人物从里面抽了一片绿茵茵的树叶出来擦了刚刚吃了饭的油腻的嘴巴。擦完之后,这是第三个场景,又蹦出来了一颗朝气蓬勃的小树枝。那卡通人物又将那枝小树枝上撇了变成了牙签,又在添牙齿。这个广告就大大的反映了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基本行为,并警告人们,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那么社会平衡和环境平衡一定会失去协调的.。

好了,再说下一个。现在大家可以去每一个公园去看一看,你们不难在草坪上看到这样的标语:小草也有生命,请爱惜。这个保护措施,如果乍一眼一看的话。是感到非常的有效,人们就会觉得这一定得绕道走,不可以随意践踏草坪。可是时间一长,就是真的不凑效了。甚至有人在白天的时候买了扑克牌,找了块平坦无坑的绿茵茵的草地坐下来打牌。这个不仅侵犯了环境平衡还给人们带来一种非常不良好的影响。

在我们的生活里平衡,处处都存在平衡。并不单单我刚才说的社会和环境之间不平衡,而是很多方面都是同理。所以,只有平衡,生活才能更加的美好!让我们一起为了我们同一个家园一起担当起自己的一份可以承担的责任吧,相信地球母亲终会从现在的社会和环境不平衡慢慢走向社会与环境平衡。对啊,平衡在其中!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篇四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客家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在接触和学习客家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深刻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特色,为之着迷。在探寻这些传统文化的背后,我得到了许多启迪和体会。

第二段:客家族裔及其文化传承

先从客家族裔和其文化传承说起。客家人的不少风俗习惯鲜明深刻,如新婚之夜路灯照门、认祖归宗等,都能够反映这个民族严谨、努力和自我肯定的文化气息。这些民间礼俗传承至今,充分展现出客家人对于自己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

第三段:客家民宅及其文化特点

客家民宅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客家人极为重视居住环境的美观和实用性,厅堂、过厅、天井、花园皆有一定的规划和布局,凸显了“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团结和谐”的传统价值观。此外,雕梁画栋、园林风光都彰显着客家文化的特有魅力。

第四段:客家综艺及其文化内涵

客家综艺丰富多彩,明暗、评书、歌谣、粤剧等文艺形式生成和纯熟发展在客家社区,深刻表达了客家人执着不移、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在这些艺术形式中,强调了人生哲学、独特的思想性和优美的音乐声韵,让人不禁感慨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之深厚。

第五段:总结

观察客家民俗文化,深沉、厚重、神秘、独特是它们的四个主要性质。这些文化传承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取之不尽的宝藏。我相信,随着时代进步,客家文化依然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篇五

客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客家民俗文化更是其中独具特色的精髓。在接触了客家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从中获得了很多心得与启发。

第二段:了解客家民俗文化

客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初步了解后,我深感其独特性和与其他文化的差异之处。例如,客家人婚丧嫁娶时的礼仪、祖先信仰与孝道文化、团圆节日的庆祝方式等都独具匠心,彰显出客家人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第三段:感受到的文化魅力

在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客家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客家人把很多的感情和情感放在了祭祖活动上,体现出了孝道文化的传统,这既让人感受到了家国情怀,也让人感到这种传统是如此地珍贵和无可替代,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

第四段:文化认识与自我发展

深入了解客家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研究和体验,我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让我意识到继承和发展文化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不断地努力。

第五段:文化交流与传承

客家民俗文化的传统需要通过一代代人们的不懈努力才能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而我和许多同学都意识到我们要努力把客家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因此,我们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交流活动,推广客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完善和创新,让客家民俗文化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和展示。

结束语:

总之,学习和体验客家民俗文化是我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客家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和传承,才能更好地发扬客家民俗文化的基因,把它传承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去认识和了解它的美好,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篇六

在这个周六,我们班举行了一次郊外活动,全班有40多个同学在家长的`带领下家长参加了这次快乐的活动,活动地点是水唇镇石船村的“岭南客家民俗馆”。在去的路上,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把头扭向窗外,看到挺拔的树木正迎着寒风树立在路旁,好像在迎接我们,再看看那争奇斗艳的小花小草,它们仿佛正朝着我们问好。在这一路上我的心情可真是愈来愈激动!

还未到达目的地,我就远远地望到了“岭南客家民俗馆”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等到达目的地后,便集合一起参加活动的人,在这美丽的自然背景前拍集体照,过后就是激动人心的游戏时刻。

第一个游戏是拔河。导游先给我们分了队,单数的一队,双数的另一队。我被分到了单数队,比赛开始,我们全力以赴,大家使出了吃奶的劲,最后却输了。第二轮开始,我们拼尽全力,可还是不敌对面那猛虎下山之势,还是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同学的表演。

第一个同学表演的节目是演唱歌曲,演唱得很动听,把许多人陶醉在音乐中。

第二个同学表演的是复原魔方,只见他把魔方拿在手中,左一扭,右一扭,三两下就把魔方复原了。

第三个同学表演的是演奏古筝,她表演的节目是最受人喜爱,最受人欢迎的,她使在场的所有人都沉迷进那美妙的琴声中。

第四个同学表演的是讲笑话,他的笑话让人笑得前俯后仰。最后那位同学同样是表演复原魔方,但不同的是,他的速度很快,拿在手中几下子就复原了一个魔方,他复原一个后就又飞快的拿起另一个复原,很快就把五个魔方复原。大家都给他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导游就带我们去参观客家民俗物品。兵械、农耕器材等民俗物品约有3000多件。有一种盘子,古人都把菜放在上面不会弄脏。还有一种灯罩,古人把蜡烛放在里面,就算有一阵大风吹来,里面的火还是完好无损的向四周照出光明……。

午饭时间到,玩了一上午的我们也该吃饭了。叔叔们为大家做了美味可口的咸菜猪肉汤。大家可能也是真的玩累了吧!拿起装好饭的碗,浇上汤,所有人便都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没有一个人注意自己的吃相是怎样的。当我们吃完了这顿美味的午餐后,也便到了活动结束的时刻。

我恋恋不舍地跟好伙伴们道了别,然后又在这美丽的地方留下了美丽的单人照,然后便各自回家。在车上,我一直在想“这次的活动可真快乐啊,什么时候会有下一次呢?”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友情,收获了知识,开拓了我们所有人的知识面,更加宝贵的是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与父母培养了感情,培养了默契,同时也使我们跟父母的那份情更加的深!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篇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客家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我有幸参与了客家民俗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客家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客家民俗文化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客家民俗的丰富性(200字)

客家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还是民俗活动如祭祀、婚礼,客家人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庆祝方式。例如,客家的花车游行是一大特色,各种精美的花车在游行中展示着客家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出盛世繁荣的美好景象。此外,客家人民的祭祀活动也非常重要,通过举行祭祀仪式,人们对祖先及其他伟大人物表达敬意,增强了人们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第三段:客家民俗的传承与保护(200字)

客家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许多传统文化正逐渐被遗忘或淡化。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传承客家民俗文化。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才能确保客家民俗文化的持续传承。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大对客家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和项目来确保客家民俗的保存和传承。

第四段:客家民俗文化的价值(200字)

客家民俗文化是一座宝库,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客家民俗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意义上,更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共同参与传统活动和节日庆典,人们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友谊和理解,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客家民俗文化可作为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众多游客希望通过亲身体验客家文化来丰富旅行的内容,这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增长。最后,客家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的对比,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增进文化的多样性。

第五段:个人体会与总结(400字)

在学习和研究客家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我不仅仅了解了客家民俗文化的奥妙和魅力,更体验到了它对我的影响。首先,它唤醒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激发了我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其次,客家民俗文化的宽广和包容性也使我更加开放和理解他人的文化差异,增强了我的友善和合作心态。最后,研究客家民俗文化还使我深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艺术和习俗的表现,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认同。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守护、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民俗文化贡献力量。

总结起来,客家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的价值,使我对客家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热爱。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相信这份对客家民俗文化的热情将指引我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篇八

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位于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是以客家围龙屋张弼士故居“光禄第”为中心展开,整合周边村庄、山坡、河流、农田、码头等,如今一成为梅州地区和客家地区的一个旅游文化亮点。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篇导游词:

各位贵宾,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的是梅州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

早在晋代黄河流域的汉人因避乱迁到长江流域和赣、闽地区。这些保存着“纯汉人”血统、语音、习俗和文化的移民,被当地官府编入“客籍”,称作“客户”;他们也自称“客人”。在唐末自北宋年间,他们又多次南移到广东的韶、循、梅、惠各州。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江西客家籍右丞相文天祥起兵为王事效力,许多客家人纷纷响应,直抵梅州。战罢便散落边远山区定居。后来,赣、闽的客家更是大规模地迁居至梅州。这就是梅州地区广东客家人主要聚居地的历史原因。

客家人无论迁徒到哪里,当地良田早有归属,他们只能钻进山区,常常受当地土著的排挤和山贼土匪的侵扰。因此,他们聚居而住,把房屋连成一起,变成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式住宅。所以里面的生活基本设施力求一应俱全。客家人依传统礼制和家族伦理秩序构建生活空间,以祖堂为中心,主次分明,体现了和谐族群的感性情怀,而且其装饰布置营造耕读文化气氛,凸显儒家思想观念。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他们建屋时特别注重“风水”,选址的`地理环境和住宅的建筑布局都要依照堪舆术要求,符合“堂局”的准则,追求居所与自然的平衡协调。

看看前面的一片稻田,在以前是半月的池塘。说起半月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或了解,宏村的半月池位于整个宏村的中心,但我们眼前的半月池其地理位置并不像宏村那样,但它们都符合“堂局”的要求,对风水起着促进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效。

我们进屋前看看这座石像,他就是前面这间。

“光禄第”是一座近似殿堂式的客家围龙屋,它是客家人建筑理念的最好体现,我们看看正门顶上灰塑的“光禄第”三个字,这是李鸿章的手书,它建于清光绪34年。方位座东向西,地势西高东低,被认为是旺宅。平面布局为“三堂而横一围”。整座建筑面积达4180平方米,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间房。前有晒场,后有花顶、书斋等。建筑物为土木结构,工艺精致,绘画木雕较多,算得上是堂皇大观。

后来,他投身于政界,成为一名政界名人。清光绪年间,张弼士曾任槟榔屿领事、新加波总领事。民国初年,张弼士被委任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南洋宣慰使、立法会议员、参政院参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等职务。他著名的成就,让他名列“客家八贤”之中。

上堂大厅是安置张弼士牌位及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大家请看,这大厅左侧第一间房就是张弼士的起居室。正屋后与围龙边的圆弧空地就是客家称之为“花头”的光禄第上花园。上花园内,种植了荔枝、木瓜等近百种名优水果。其中的几棵荔枝树,已有百年树龄,据说还是张弼士亲手种下。

1982年.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生产的红葡萄酒,1914年曾在山东物品展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同年又获得南洋劝业会最优等奖章。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所以孙中山先生给它题赠“品重醴泉”奖匾。1913年,该公司出品的白葡萄酒“美味思”也享有盛名。解放后,这两种酒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名酒。

客家民俗文化村除了“光禄第”外,还有许多可以游览的地方,如我们左侧的酿酒作坊和酒局,在那里我们可以知道酿酒的过程和步骤。在我们右侧有许多具有农家特色的作坊和餐馆,在那里我们可以返璞归真,感受农家文化和享受农家美食。在酿酒作坊那边,还有一条极具特色的美食街,在那里我们可以吃到美味的小吃和著名的客家菜。

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次游览感受和了解传统而富有韵味的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篇九

盐焗鸡,从古至今均受海内外认识的喜爱,疲软肉嫩,香浓美味,令人赞口不绝,入齿难忘;酿豆腐,菜汤汁醇厚,口味鲜美,广受欢迎;梅菜扣肉,肥而不腻,食之软烂感之醇香。刚看到这三个美食,特殊不知它们都是客家菜。

很荣幸,我是一个客家人,不过从小到大曾以为盐焗鸡是广州菜,而酿豆腐曾因父母一言“大学饭堂的难吃”而误以为是北方的食品。直到回到老家,在本地的“围龙屋”内开设的客家饭馆内一品客家美食,才得以知道,客家菜系的招牌菜是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等。

盐焗鸡,是久负盛名的客家美食,而本人认为,盐焗鸡不像其他客家菜“肥、咸、熟”(比如:梅菜扣肉),而是“干、香、脆”。其实,最早的盐焗鸡是300多年前惠州东江海边盐场的盐工们为了方便贮存食物,偶而发明的。后来,惠州的厨师又将盐腌改成了用炒熟的盐将鸡焖熟,因而称其为盐焗鸡。而其实,盐焗鸡的出现也和客家人的迁徙生活有关。客家人在历史上曾多次因受异族侵扰而迁徙。在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以便贮存及携带。而这些食物既可以缓解原料的匮乏,又可以滋补身体。而盐焗鸡经过代代相传,早已成为客家人运用智慧并闻名于世的菜肴。其独特的制法,使其皮爽肉滑,骨肉鲜香,让人不得不爱;而其从盐中吸取了适宜的咸度,带咸味,却不会过咸而让人感到口燥乏味,无疑又为盐焗鸡添上了美味的一笔。且盐焗鸡中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对人体颇有裨益。此时,不得不提客家人对盐焗食品的偏爱——去梅州游玩的时,见过某一条街上有一个大饭馆,占地有几个篮球场那么大,专门卖盐焗鸡、盐焗凤爪等盐焗食品,每天的客人都能排队排到门外的马路上;而在姑妈家,她们的日常零食就是这些盐焗小吃。这些,都不难看出客家人对盐焗食品的喜爱。

接着说说酿豆腐,做酿豆腐的食材很简单:猪肉和豆腐,很难想象这般普通的材料能做出如此美味的佳肴,我无法忘记自己第一次吃酿豆腐的情形,先嘬一口豆腐——鲜嫩弹滑,再夹一筷子肉——肉香浓郁,最后,我把豆腐和肉拌上汤汁一起放入口中——汤汁的鲜美给豆腐和肉添上点睛之笔,豆腐与肉的香味被汤汁引出,这等美味,我如何能舍?值得一提的是酿豆腐不但好吃,也好看,有种说不出的和谐之美,这无疑是锦上添花。

最后说说梅菜扣肉,它是我心目中最符合客家口味“咸、肥、熟”风格的代表。我特别喜欢这道菜中的梅菜,原先有点干柴的梅菜在饱吸了扣肉的油汁后,香气扑鼻,清甜爽口,夹一口仔细咀嚼,黏稠鲜美的汤汁沿齿间滑入喉咙,刹那间有点在品尝仙露琼浆的感觉。扣肉其实就是五花肉,被梅菜吸去了多余油份的扣肉肥而不腻,同时濡染了梅菜的清香,这梅菜独有的香味给五花肉原有的肉味添上浓重华丽的一笔。梅菜扣肉是相得益彰的搭配,请允许我斗胆把梅菜扣肉比喻成一对生死恋人,互相依恋,谁也离不开谁。

除了以上所说的招牌菜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好吃的客家菜式还有很多。如今的客家菜早已走出围龙屋,走遍了全中国,甚至漂洋过海蜚声海外,作为客家人,我内心非常的.自豪,因为它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