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模板10篇)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09-30 06:22:54 作者:JQ文豪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模板10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篇一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为增加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激发内部活力,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认知能力、个性心里特点、男女搭配均分为6个大组,每组8人,每个大组又分为为4个小组,每小组两人。为合作方便,原则上同桌为一小组。这样使各组间尽量保持水平相当,以增加组间的竞争力。

位分工到人,做到责任明确。为让所有的学生得到锻炼,我们采取半学期一轮换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加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建立详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在合作探究中,我们实行了“捆绑式”评价:

1.小组内先完成者,得“笑脸”一个,每人奖2分。

2.先完成的大组,得“红星”一枚,组内各成员各奖励3分。

3.在班级集体征答环节,代表本组为他组解决问题,可得“大拇指”一个,自己所在组的全组成员每人加2分。

4.在小组合作讨论时,组长负责主动协调、帮助本组吃力的组员,保证本组按时完成任务,规定时间内大组有不能完成任务的小组,本小组内成员每人减2分。

5.合作展示任务完成出色或受到老师表扬的组,组内各成员各加2分。

6.期中或期末质量检测的优胜小组,每人奖4分。

7.学期末,得“红星”最多的小组,为最佳合作小组,组长为先进小组长。

8.得“笑脸”最多的小组,为班级“小博士”;得“大拇指”最多的为“最具有探究力学生”,直接升为本学期的“学习素质优秀生”;将个人所得分数按比例3:4:2:1划分个人学习能力等级a、b、c、d,直接记入个人档案袋。

9.学期内,减分最多的个人不得被评为本学期综合素质优秀生。

小组合作学习要保持活力,必须有完整的评价机制。在小组内部要完善合作与帮扶,小组之间要展开合作与竞争。我觉得这样的评价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虽然在奖励过程中有点小儿化,我觉得有可借鉴之处。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篇二

说起合作学习刚开始我总是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自己还管不了自己,什么都不懂,根本不会合作。其实,专家研究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幼儿阶段,儿童对合作选择的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通过与同伴合作解决,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本领。学习和游戏是相通的,在担任了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任务后,我明确了任务,我也要教会孩子在学习中的合作,帮助孩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回顾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1.找生字词:同桌对照一下找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起读读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该怎样组词正确。这是最简单的合作,孩子们都愿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说是简单的合作热身。

2.学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以后,同桌你读一个,我读一个,如有不对的地方给对方纠正后再让对方读一读,读完后同桌交换读。这个过程即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检查监督的过程,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学习。

3.去掉熟字读生字: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这些字是怎么记住的,然后互相读给对方听;或小组内说说科学记字的方法。

1、同桌一起空写田字格里的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如果写的一样就说明正确,如果不一样讨论一下错在哪里?)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对方听,即巩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词,又互相补充了对方认识。

3、小组互相监督平时的读写姿势、纪律情况、发言情况等,周五班会上学习习惯互评打分。

1.同桌对照一下自然段序号标注的一样吗?不一样的找一找问题在哪儿?

2.同桌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马上给对方纠正,然后再读这个地方。

3.小组内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纠正后再读。

4.小组内分较色朗读,小组长分好工。(为今后真正的小组合作打基础,树立小组长威信)

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合作学习,我把竞争也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速记住汉字,在合作与竞争中正确阅读课文,在生生的互相帮助和提醒中不断进步,这样的上课效果甚佳,我发现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维得到最大发挥,记忆也特别牢固。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思维火花竞相绽放,创造潜能得以发掘,个性品质得到培养,真正达到教师授之以渔、学生收之以鱼的成效。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的真正感受是:我要坚持下去,尽快让合作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低年级的学生不是不应该合作学习,而是合作学习的习惯应该从低年级抓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与同仁们一起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篇三

近几年,我校采用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它的应用不仅仅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往往导致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难以到达预期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作为一名生物老师,用心响应学校的号召,在授课班级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课堂效率向高效发展。

1.课堂出现冷场,学生合作不主动。

2.学生合作参与面不广,尤其表现为优等生参与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困生,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

3.学生合作没有深度,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也同时出此刻师生双方的身上:

(一)学生方面

1.许多学生未经准备匆忙活动。比如,主题一给出,有的同学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开讨论,对组内的不同见解也无法提出赞同或反对,更无法构成自己的观点。

2.学生参与面不广,配合不用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多时候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由此难以构成真正的合作。

(二)教师方面

1.认识不足,应用失误

在平时评课交流和教师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以下误区:

(1)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或教学高潮,甚至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而做秀的。

(2)小组学习互动是迎合新课标的精神而设置的。公开课、优质课不得不用,平时大可不用,因为耗时费神。

(3)小组互动学习占用教师讲解时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4)明白小组学习互动的好处和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则觉得无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

2.忽视学情,盲目设计

不少教师把小组学习看作课堂教学的“万能钥匙”或“灵丹妙药”。过多地安排小组互动的资料和次数,好像非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问题,每堂皆用,或者活动设计没有根据教学资料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状况,让学生烦而生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浪费课堂宝贵时间。

3.评价制度不够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又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和资料。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应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传统的方法或方式,没有体现探究性与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只是走过场。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认识,务必防止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简单化、片面化: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资料的选取,教师课前准备、科学分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终教师的全面评价等;对合作学习应用范围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或主角扮演。

(3)提高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技能。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发挥其教学优势,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与愿望时,才能用心主动地参与。

(4)教师主角适当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总的来说,教师实现主角转变,主要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协调、激发、合作、监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但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要教师正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和好处,并认真、精心地对待每一次活动,就能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到达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最终目的。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篇四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篇五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做法。因为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思维成果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的同学共享。

如教学“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时,将学生分成4组去做“探究鱼的各种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的实验,每组按不同的要求去探究:第一组,剪去背鳍和臀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背鳍、臀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二组,剪去尾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尾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三组,剪去胸、腹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胸、腹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四组,剪去所有的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鱼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各组得出结论后向大家汇报,再组织学生在组间交流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师生角色得到了转换,教师仅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其中,还能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适当进行引导,更多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消除了过去学习中的紧张、枯燥、厌烦的情绪,体现了学习的“易”、“趣”、“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篇六

面对新课改的施行,学校开展了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觉得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作用,让小组合作发挥其固有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做到: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其次: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同时,小组合作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课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每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最后:问题要精心设计,过于容易或难度过高的问题都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我们要按照学校提出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这一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留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二是教师要巡回指导。

首先,要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目标。其次,正确处理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所以,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一帮一扶助,实现差生到优生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篇七

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我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在听赏美妙的人声《闲聊波尔卡》(七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对作品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作品表达出来,例如,画画、一首小诗、图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我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讨论着,由于意见不一,争得面红耳赤;离我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两个男生在嬉闹,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即合作内容、合作态度、合作时间等。如何提高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平、交往水平、自律水平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比如前面提到的《闲聊波尔卡》中的小组合作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合作。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譬如,我在给其他班学生欣赏《闲聊波尔卡》时,改变以往的小组合作方式,在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乐曲的感受时,让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指派一名学生记录大家的发言,然后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一服马上见效,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整合成良好的教学专业知识。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篇八

自从听了县教育局徐主任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后,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班级的小组建设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与任守昌老师的探讨,我初步打算在班内实行以下几点小组管理的细则:

一、本着“事事有人做,人人事做“的原则,由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牵头,把检查作业,课堂得分的记录及各科的特色作业的检查等工作,分别落实到小组内各成员,班内不再做统一要求,各小组长要各司其职,恪尽职守,相互监督。

二、为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每个小组都必须树立“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不让一个成员掉队。要将课堂展示的机会均匀地分到每个小组,在学生回答问题、黑板展示中,能做到讲解清析,能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能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充满自信者,a类学生每展示一次加1分;b类学生每成功展示一加2分;c类学生每成功展示一次加3分。各小组长每天将各成员在各节课中的得分情况汇总到合作小组成员得分表中。各小组长一定要做到认真、公平、公正记录每一个成员的得分情况。并于每周五的最后一节汇总到班主任。

三、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题目,各小组长一定要认真组织本组成员认真的完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问题答案的形成,应该充分调动小组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特别鼓励b类和c类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先听取这两类学生的意见,如果他们的答案合理就应该采纳并对该成员进行鼓励,其它成员可以采用鼓掌或口头赞扬的方式对其鼓励;同时为该生记相应的得得分。

四、以这两周为起点,将八年级上学期的期未成绩作为参照,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学生个人在班内每进步一个名次,a类学生得3分;b类学生记2分;c类学生得1分。各学习小组内,成绩能进入年级前10名的学生加5分/生;11——20名的学生加3分/生;21——40名的学生加1分/生。

五、针对组内成员学习不主动,合作不积极,像上课随意说话,吃东西、睡觉,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以及早退、迟到、旷课等违纪情况,根据实际,一并给相应小组扣相应的分数。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篇九

在我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生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在我的教学过程,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其他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设宽松、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会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两人之间的交际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语言训练中应常开展二人活动。

两人之间的对话活动是最常见的两人活动。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张图片、某一个人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也可要求学生发展一个发指令,另一个做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两人之间的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

两人活动,很容易在课桌上开展,不需要学生离开课堂,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提供更多与不同人进行训练的机会,可以让前排的学生转身和后排的学生进行两人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差异带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有助于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而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合作学习倡导“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增加了学生使用语言进行实践的机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欠佳。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另一些较为消极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喜欢做听众,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表现得冷漠。

2、有些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虽然对对话很感兴趣,但由于词汇量及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乘老师不注意时干脆用中文进行讨论,最后请组内英语水平最好的学生进行汇报。课堂气氛虽然热热闹闹,但效果是不理想的。

3、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只注重讨论结果,不注重讨论进程及对个体的关注,使得讨论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篇十

组内的成员是人人平等的,他们是一个大家庭。并且,在组内实行一帮一活动,即一个好生帮助一个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又能使学生养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使每个成员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讨论的顺序应有所不同,避免出现两级分化。应鼓励中低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并回答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学优生可以回答一些较难的问题。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所谓团队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所谓团队,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在分组学习中,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交流信息,辩论问题,分享成果,这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合作意识的培养已远远超出学习英语的目的,将会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本身就是个难题,因为不是本族语,缺乏说英语的环境。许多成绩差的学生对英语有自卑感。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往往是学习优异者在课堂上能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往往缄口不言,只是被动的旁听者,看着其他同学的踊跃发言更增加了他们的自卑感。而在小组学习中由于在分配小组时就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所以组内每个成员都在积极承担并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每一个学生都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例如小组长是领导者,引导小组活动,确保每个责任人按时完成任务;有的小组成员担任记录者,分发小组学习材料,记录讨论结果、成员贡献率等;有的担任激励者,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要求各抒己见;有的担任检查者,检查每个成员的掌握程度等。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相互支持配合,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作用。不同的任务分工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消除自卑感,养成积极发言和积极参与的习惯。长期下去,会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从而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每个小组都必须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学习讨论、维持学习秩序、学习评价与反馈、组织本组的合作学习等。小组长需要经常传达信息给教师,这样教师容易了解每个学生的更多信息,便于课堂内外因材施教。教师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间的差距,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改进教法,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因材施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活动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进行。组内营造了一种轻松自如、人人平等的气氛。小组成员人人有机会发言,即便是平时沉默寡言或害羞的学生也能走出“哑巴英语”的僵局,积极融入到小组活动之中。从长期来看,小组成员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学习交流,探讨兴趣爱好,从“不会说”到“我要说”,大大地促进了学习兴趣的提高。

如: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