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读中庸之道心得(汇总5篇)

最新读中庸之道心得(汇总5篇)

时间:2023-10-04 07:36:41 作者:雨中梧 最新读中庸之道心得(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中庸之道心得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第八章是《中庸》中一章,讨论了人的精神境界、道德修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通过研究这一章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它来提升自身。

第二段:理念的体会(250字)

中庸之道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统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既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兼顾他人的感受。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认同,不要盲从迎合他人的期望。这种平衡的态度可以使我们既融入社会又保持自己的独特魅力。

第三段:行为准则的体会(250字)

中庸之道也提供了一些行为准则,以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例如,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不轻易给予批评和指责。此外,中庸之道强调要以诚待人,保持真实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也要学会迎合社交场合的礼仪,以增进亲和力。

第四段:意识的培养(300字)

中庸之道认为,要培养正确的意识和心境,才能达到中庸的境地。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同时也要积极地寻求自我完善。通过持续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渐改变自己过于主观和自我中心的想法,更加客观地看待世界和他人。这种培养意识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挑战。

第五段:运用于生活(250字)

中庸之道的核心理念可以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意识和心态,来提升自己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期待,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迎合团队目标。在家庭中,我们可以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心态,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冲突和矛盾。总之,中庸之道的运用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修养风格,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

总结(100字)

《中庸》第八章是中庸之道的核心,探讨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态度。通过体会和运用其中的理念和准则,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的交流中,我们应该保持平衡和独立性,不盲从迎合他人,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和倾听。通过培养意识和改变心态,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挑战,实现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读中庸之道心得篇二

中庸之道第八章主要阐述了中庸的核心理念——“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本章共分为五节,分别探讨了六经中的经学观点、合理修行的方法以及中庸之道对人际关系和管理之影响。通过深入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中庸之道的更深刻的体会。

在第一节中,文中通过引用六经中的观点,介绍了理解中庸之道的基础。六经被视为古代经典著作,其中著名的有《尚书》、《易经》等,通过学习六经可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其价值观。在这一节中,作者强调了中庸之道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基本思想,与六经中的儒家思想息息相关。通过学习六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庸之道的根本原理,进而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

接下来的第二节中,文中介绍了中庸之道的合理修行方法,以及其与心性相互关联的原因。文中描述了修行者如何通过努力实践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逐渐提升心性。通过调整个人的心性,修炼者可以更好地实践道德的行为准则,并获得内在的平静和宁静。这一节向读者展现了中庸之道的实践路径,启发人们进行深刻而规律的思考,有助于实现个人修行的目标。

第三节主要探讨了中庸之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文中指出,中庸之道的核心价值在于保持中庸的立场,避免极端的表现。通过保持公正、宽容和谦逊的态度,人们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纷争。此外,作者还强调了中庸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面对冲突和困难时保持中庸的态度,以促进和平共处和互相理解。

在第四节中,文中讨论了中庸之道在管理中的应用。作者强调了中庸之道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指出管理者应该保持一种平衡的姿态,避免过于偏颇的管理风格。通过坚持中庸之道的理念,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实施合理而有效的管理策略,保障组织的稳定和发展。这一节为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庸在管理实践中的指导,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中庸之道的原则。

最后,在第五节中,作者总结了中庸之道第八章的主要观点,并呼吁人们在实践中庸之道时要坚守中庸的原则,避免过分的偏激。作者还提出,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实践和修行,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中庸之道,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实践中庸之道,我们能够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中庸之道第八章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在探讨中庸的基本理念的同时,也提供了实践中庸之道的具体方法和应用。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中庸之道,我们能够提高个人素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有效管理组织。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修行中,也对整个社会以及组织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中庸之道的理念,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探索,以求得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读中庸之道心得篇三

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普通人很少能够做到。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中庸的主题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不行。孔子着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合乎标准。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有中才可以作为标准。孔子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讲究“玩的就是心跳”。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处没有道只有险,高处不胜寒。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一求高事准糟,所以叫“糟高”。中庸就是告诉我们“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这两句话是宋儒程颢、程颐说的,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长久。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平安、幸福。

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中才能达到和,和是宇宙万物之理。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总之都要和,不和就不生,就没有生气。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能时时保和就能达到中和,保持住中和就能恢复到太和。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吗?中者,天下之根;庸者,天下之本,中庸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也是一种唯物的思想;甚至可以说,中庸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世界的永远不变的平衡态。

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

《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对于才华的显露,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他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这样的一种心态,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智慧。

《中庸》的深奥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我想,如果此生无法精通《中庸》将是我最大的遗憾。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富。

读中庸之道心得篇四

5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看了《中庸》之后我豁然开朗:就是因为我们怀着对天依赖的心情,让我们变得习惯从天得到鼓励以及活着的动力。可是有没有想过,我们如此景仰、依赖的天又是如何看待我们的?轻视,抑或是不在乎?高兴了就施舍一点恩惠,不开心了就让你吃点苦。我们应该学习中庸,对天也中庸,不卑不亢,敬畏他但也不迷信他,努力修为自身,让自己达到一种不管怎样都能泰然自若、保持心境平和的境界,平静地面对天给我们的一切,不期待他的眷顾,也不害怕他的降灾,在天不断为难的时候不会去想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而是自强不息并且在苦境中自得其乐,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影响到我们。或许这样,天反而会尊重我们,也只有这样,我认为两者才是平等的,才能真正的和谐相处,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圣人之道,“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而其基础,是对万物本性,对事物运行规律的敬畏,此之谓“尊德性”;是对事物发生、发展、变化、消亡背后的各种因素的不懈探索,此之谓“道问学”;是目光极于天地万物,而用心尽于精妙幽微;是不断修行调整自己,引导事物发扬本性。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朱熹说:“此五句,大小相资,首尾相应,圣贤所示入德之方莫祥于此,学者宜尽心焉。

读中庸之道心得篇五

中庸之道的心得体会客观而言,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过上平衡、稳定、健康的生活。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感到自己过于追求极端,而无法达到内心真正想要的那种平衡。中庸之道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和中庸,在人际关系、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篇文章中,将以顾客为视角,探讨如何运用中庸之道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衡。

第一段:追求极端的困境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分追求极端。无论是购物、饮食、娱乐还是工作,都常常倾向于过分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需求。购物时,我们往往沉迷于抢购和消费的刺激感,导致过度消费或者负债累累。而在饮食方面,我们追逐口感的极致,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此外,工作和生活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过于追求工作成功而忽视自己的健康和家庭关系,最终可能导致身心俱疲,无法真正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第二段:中庸之道的理念

中庸之道是一种追求适度和平衡的哲学思想,强调“中”、“适”和“和”等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中庸之道可以被理解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适度,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关系,以实现真正的平衡。中庸之道要求我们抵制极端,摒弃一切过度和偏激,追求生活的平稳和谐。

第三段:顾客的中庸之道

作为顾客,我们在购物时也需要运用中庸之道。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限制,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审时度势,避免冲动消费。其次,选择适度的消费模式,避免过度消费和奢侈浪费,保持理智和节制。此外,在对待售后服务时,我们要求商家为我们提供适度的帮助和解决方案,而不是过分索取。

第四段:中庸之道的价值

中庸之道不仅在顾客的生活中有价值,也在商家与顾客的关系中有重要意义。商家应用中庸之道的理念,提供适度的商品和服务,不仅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也能建立良好的商家形象和口碑。商家在经营策略上,也需遵循中庸之道,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道德和社会责任。中庸之道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帮助商家和顾客建立一种平衡的、和谐的关系,使双方都能受益。

第五段:中庸之道的实践

要实践中庸之道,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调节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中庸之道相关的文献和经典著作,了解其理念和价值,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此外,与身边的人保持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也是实践中庸之道的有效途径之一。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坚持以平衡和谐为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实现真正的中庸。

总结:中庸之道在生活中的运用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在顾客角色中,我们应该避免追求极端,而应该运用中庸之道的理念,保持适度和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购物的乐趣,同时保持良好的消费习惯。同时,商家也应该意识到中庸之道的价值,通过提供适度的商品和服务,与顾客建立和谐的关系。通过实践中庸之道,我们能够体现出更高的智慧和成熟度,过上更稳定、平衡、幸福的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