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教师的力量魏勇读后感(汇总5篇)

最新教师的力量魏勇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7 14:22:13 作者:MJ笔神 最新教师的力量魏勇读后感(汇总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的力量魏勇读后感篇一

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一句亲切的叮嘱,让人心头一热。当我们谈论教师这一职业,或谈论教育事业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这一个个“人”——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爱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态等等,都需要互相的关注、关心、理解、帮助。教育教学是一份充满“爱”的工作。试想,普通老师生活缺乏稳定,对自对人对社会的心态调整不好,能期待他们平静而清醒地走进教室吗?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首先要“育师”、“育己”,然后才能“育学生”。“一流的教师”才能育出“一流的学生”。由此,无论是从学校、还是社会和国家层面看,教师是第一位的,有全社会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教师的成长,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乐观、有情趣、自我认同感强的老师,在学校里肯定自信、积极,有个人魅力。同样,许多工作优秀的教师,他们对生活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充满幸福感。所以,许多名家、大家优秀的表现和出色的成绩,除了用专业理念技术去解读外,还可从其生活中的个人性格、品质和精神上去理解。

看余老师的《致语文老师》一书,其长者、智者的风范令人敬仰。余老聊的是教学,也是个人迎难而上的成长修炼,这修炼的过程,有坚定的目标,有系统的规划,有艰苦的执著,有挑战的智慧,有说不尽的苦乐滋味,有沉甸甸的收获。其修炼的智慧之语,既可心引领我们认真地工作,也可以启发我们用心地去生活。

我们无论是自愿,还是巧合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此生与他人有些不同。除去虚幻神奇的道德评价,因为职业的特点,我们的生命历程真的有些特别。我们需要(应该)掌握更多的文化,我们有机会站在人类思想的前沿,这是我们有时清高的原因;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思想播种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教育教会学生,不如说是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往大了说,我们的事业真的能改变命运和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丰富思想和鲜活情感的学生,我们每天的工作少有重复,我们每个教育教学的细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人文个性,我们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战;我们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很少有职业像我们这样需要终生修炼和成长。

凡职业,都需要为了生活,从事教师职业也需要“养家糊口”,这点标准不一,争议不断;凡职业,都需要有敬业的精神,都可以经营成事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不论哪行,都能用心做到极致。从古至今,“状元”总是凤毛麟角,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的,为难的是,成功需要面临各种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努力地坚持下去。

所以,余老在序言中对年轻教师(在余老面前,凡站在讲台上的先生们,都是年轻的)谆谆告诫:

“我视成长智慧为第一。”

“我珍视在事业奋斗中对生命的历练。”

“趁着年轻多做事。”

不能失去“追求的勇气”,要“保持追求人生目标的持久性和忍耐性”,“让自己具备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坚强意志”。

要承受“刻骨铭心咬牙坚持的历练”,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

要能“苦做”,“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还要“巧做”,成功讲究方法,能让我们更早、更多地品味奋斗的快乐滋味。

要“永远相信‘积累’的力量”,“学会摘抄、摘录、摘记”并“分类研究”,“越是有丰富的积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触发灵感和把握成功的机会”。注重学习积累的人,会拥有“很高的洞察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还有无数个空白无人问津或者涉之不深,任何时候进入这种研究都不能称之为‘迟’”。

所谓“专家”,“是哪些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人。”

“心静”,是一种情绪和心态状态,“专心致志,这其实是非常高妙的思想方法”。

做教育教学研究,没想像的那么深奥可怕,其实就是“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做好同一件事”,并“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那些所谓的大家、名家、行家,都是这样起步的。

教育教学需要“创新”,什么是“创新”?“主要在四个字上下工夫:角度,难度。‘角度’好加上‘难度’大,就是高层次技能,就是创新。”

那么,余老几十年如一日的历练成就和肺腑之言与我们有何现实的意义呢?

作为教师,每个人的学识基础有不等,天赋条件也不一,外在环境机遇也不同,谁能说这些区别是无法改吗?我们学习余老,期望个个成为余老那样级别的人,那是不自量力。余老对我们一线广大普通教师最大的启发是,坚持做事业的规划,珍惜时间,坚持用巧妙的方法去践行,用心把教学工作中小事做到精致,做得有意思。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生活中具备野心且能成大事的人毕竟少数。我们更多的普通人其实是“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一个教师,三尺讲台,一本教材,几十个学生,这是我们世界,很小。我们其实不需要大抱负,只要能脚踏实地,在教室里,在学生心里,把每件小小的事做精致,做的有意思,我们就会渐行渐远,越攀越高。眼界和心界是低头看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不是仰头远望出来的。坚持做精致的小事,这就是余老“静下心来”的修炼之道呀。

思虑至此,便不再对余老“敬而远之”了。

教师的力量魏勇读后感篇二

读《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有感

王翔

提起作文话题,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害怕,总觉得很难,无话可说,无料可写。其实,作文教学也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面临的难题。但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语文学科的成功与否。抓好了作文教学,即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管建刚老师的这本《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书中提到儿童作文的核心能力是“故事力”,然后讲了它的操作策略。其次讲的是“敏感力”的训练。人的心灵的敏感,它就是先天的,也是可以训练的。我摘录如下:1、心理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2、体察内在的活跃的语言。3、捕捉内在混沌的感觉。4、有一种内心叫推理。5、矛盾,普遍的心理活动。6、突如其来的内心体验。7、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8、敏化心灵的“心灵物语”。最后讲了“美感力的训练”。好的语言它具有现代感、娱乐感、含蓄美、勇感、节奏感、音韵感、新鲜感、个性感、细腻感。思考着的实践者才是真正的智者,管老师是从学生中走来的,他是从师生交互中走来的,他是从训练场里走来的!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外在的,看得见、听得见的世界;一个内在的,看不见、听不到的世界。后一个,即人的内心。作文写得好的人,拥有两个世界;作文写不好的人,只有一个外在的世界。教作文,不能只忙文字上的活,要使学生确认,人,还有一个广阔丰富的内在世界。”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关注外部世界总是简单,关注内部世界却很难,或者说内部世界更容易被忽视。做早操时,是认认真真地做还是滥竽充数?上课时,是积极地思考还是神游教室之外?回家做作业时,是先玩再做还是先做再玩?生病时,是向老师请假在家休息还是带病坚持上课?人,常常处于纠结的选择中,有选择,内心就有矛盾。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善于把“内心”前前后后,原原本本写出来,时刻让孩子问一问自己,我关注自己的内心了吗?这样文章就会更丰富,我手写我心,也更能打动别人。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就好像一位导师,为我排忧解难,为我指点迷津。没有陌生感,没有距离感,有了这本书,就好像有了方向。每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次情感的共鸣,如一束束烟火,灿烂了我的世界。

树自行车分割线

不幽默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朱丹

暑假里一个毕了业的学生在微信上和我聊天,她说很喜欢现在初中的语文老师,原因是那位老师非常幽默,总是给人意外的惊喜,课堂中笑声连连。正好看了《班主任幽默施教100篇千字妙文》,我与那学生的感受倒是不谋而合。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课讲得好,而且还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授课的过程中,当学生昏昏欲睡时,当学生思想开小差时,自然而巧妙地“加塞”上一段幽默语言,能解除学生的疲劳,并能在欢快的气氛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利于学生接受和消化讲课的内容。

学生的姓氏和名字,本来都是很平常的`。但是,如果老师细心的话,在需要点到学生的姓名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修饰、点缀,往往就能引出一种幽默的效果。红学家、教育家吴宓教授,有一年他上课的班级上有一个女生名叫金丽珠,吴教授上课点名点到她的名字时,故意拖长声音说:“金――丽――珠!”接着他又用英语说:(多么美丽、多么浪漫的名字!)他笑了,同学们也笑了。

学生有很强的探求欲,老师先设置一个悬念,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不失时机地点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就会获得松弛后的愉悦。有一位新调来的年轻老师面对陌生的学生说道:“同学们,我们班新来了一位成员,他姓李,男性公民,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他。”学生们一下子愣住了,相互张望。老师接着说:“告诉大家,他就是我。”

上课时,老师针对学生的一些偏见、陋见,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审美观念等巧妙地和学生交流,也能达到幽默的效果。有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师,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遭到嘲笑,这位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能博得大家开心一笑,证明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取你们之长来弥补我短,提高提高自己!”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在这位老师的轻松点拨之下,巧妙地应付过去了。

这种方法就是指教师不言明说话的真正意思,而是以一种曲径通幽的方式表达出来。如,从似乎与表达意图毫不相干的角度发问,让学生在不明其宗旨的情况下顺着老师设计的思路走,直至境地。这能让学生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批评或受到教益。有一位老师走进教室上课,但学生们喧哗不止,便问:“请问大家一个问题,辛弃疾的词‘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下句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听取蛙声一片。”随即明白了老师的意图,便在开心地笑后,马上安静下来。

老师在上课时,结合有关知识,通过联系设置一个悬念,然后再“顺理成章”地说出理由,就能造成一种“出其不意”的幽默感。有一位老师在讲家蚕的有关内容时,对学生们说:“蚕是伟大的‘爱国者’,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它自身,它以不辞辛苦的默默劳作,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争了光、添了彩!”看着学生们疑惑不解,老师接着说:“不是吗?我们的祖先最早养蚕织绸,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声誉。这能不说蚕是伟大的爱国者吗?”

老师在讲授有关知识时,蕴含幽默、揭示哲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位老师在讲授遗传和变异同等重要,少了哪一个都不行。试想,如果没有遗传,我们的下一代说不定像什么东西,如果没有变异,恐怕我们今天还是拖着长长尾巴的那个猴子样!由此可见,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样一讲,学生们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就更透彻了。

假痴不傻不是故意搞笑,而是在笑中含有目的的――让学生明白某种道理。有一位老师在教《游园不值》时,一个学生“砰”的一声破门而入,径直入座。老师未予理会,继续就诗句问其他学生:“‘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拜访朋友,为何用‘小扣’,而不用‘猛扣’呢?”学生答道:“因为诗人有教养、懂礼貌。”然后老师轻声问“无礼”的学生:“你说大家说得对吗?”诗人用“小扣”一词,不能简单地用礼节观念来解决,这位老师只是以之为契机,既巧妙地教育了迟到的学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倏手法,也能造成幽默感,给学生以趣味横生的感觉。一位老师在讲到人体内白细胞不怕自身死亡吞唾病菌、保护人体健康时,使用拟人手法设计了如下一段话:“档不要小看白细胞这位‘人体卫士’,当人体某处受伤、病菌入侵时,他们就会闻风而动,纷纷冲出毛细血管,与病菌展开殊死搏斗,直到将病菌消灭为止。一些白细胞由于吞食了大量病菌,自己也壮烈地牺牲了,表现了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这番生动活泼的话语,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无疑是大大有利的。

老师在上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既幽默风趣又带有某种知识的问题,这能让学生于轻快中长见识。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出了一个小题目:“张三廉价购进了一批质地优良的汗衫,准备去阿拉伯沙漠地区出售,请问张三这趟买卖大约要付出哪几项成本?”同学们随口应答:“本金、运费、房屋租赁费、食宿费等。”老师微笑着,似乎还在期待着什么。同学们窃窃私语,又勉强列出税金、意外损耗等几种“成本”。最后老师说:“同学们,有谁见过阿拉伯人穿着汗衫到处跑的?那儿的太阳很毒,外出的人基本上是一袭长袍,头上还扎着布――别以为热的地方,人们就一定得穿汗衫。”同学们恍然大悟:那就滞销啦,卖不掉!老师说:“所以,最大的成本你们没有说,那就是――无知!”

幽默使人快乐,更显智慧,愿幽默与我通行。

教师的力量魏勇读后感篇三

空闲时间,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杂志细细品读,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教师的力量魏勇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读了一篇《母爱》的文章。故事是这样的:在青海省的一个沙漠地区严重缺水,每人每天只配给3斤的用水量。有一天,一头老牛拦住了运水的军车,想添点水喝。军人首先对着老牛大声呵斥,并用火来吓它,但是毫无用处。后来老牛的主人用鞭子使劲抽它,抽得老牛皮开肉绽,但是老牛依然纹丝不动。军人没有方法,只好舀了一瓢水给老牛,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老牛竟然不喝,只是向着夕阳的方向叫了几声,这时从远处跑来一只小牛,小牛喝完水后,老牛轻轻地舔了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轻轻地舔了舔老牛的眼睛,然后,遍体鳞伤的老牛带着小牛慢慢地回家了。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不禁使我想起了妈妈生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记得有一天,我夜里发高烧,妈妈心急如焚地起来给我找药,可是家里的预备药用完了,急得妈妈连外衣都没有穿上,就拿着手电铜往山上跑去找草药。吃了药还不见效,妈妈又起来用凉毛巾缚在我的额头上降温,用湿毛巾给我擦身上,夜里妈妈就那样不停地换啊擦啊,直到我的烧退了,妈妈才休息。第二天早上,烧终于退了,我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去时,望着妈妈疲惫而又欣慰的眼神,我情不自禁的哭了,抱着妈妈说:“妈妈,您真好!昨晚您辛苦了!”还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我放学回来就对妈妈说:“我饿死了,快做饭吧!”妈妈疲惫地说:“想吃什么?”我说:“随便。”妈妈强忍着病痛尽力去给我做饭。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多么的不懂事啊!不想想妈妈的病痛感受,而要自私地命令妈妈给我做饭,真不应该啊!如今我做了妈妈才明白当初妈妈为何那样?---伟大的母爱!《母爱》这篇文章,使我真正懂得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意了。懂得了母爱的伟大,知道了世间情为何物!

教师的力量魏勇读后感篇五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