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汇总8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汇总8篇)

时间:2023-10-15 19:47:02 作者:灵魂曲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汇总8篇)

征文是一个发掘自己潜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写一篇征文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写作征文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征文是一种锻炼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的机会,它有助于提高参与者的写作水平。在征文中如何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与其他参赛者区别开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征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篇一

20xx年,也就是14年前,龙应台突然发现儿子“安安”不见了,站在面前的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青年,面对儿子时她不知如何开口,不知他在想什么、在乎什么,这是一个如此亲密又如此陌生的人。

爱不单单是心里的思念、言语的关怀、全力的付出,更多的是理解,懂才有爱,爱而不懂那是虚假的爱,那终归爱的是自己。

她强烈地要认识这个18岁的亲密陌生人。智慧的人,永远是不单有想法,更关键的是还有办法,而且是妙法。她请求安德烈以书信的方式与她共同写一个专栏,条件是一旦答应就不能半途而废。安德烈答应了。

龙应台觉得: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在信中,他们谈国家意识,谈文化认同,谈世界观,谈人生价值,谈对工作的态度,谈爱情观,谈抽烟问题……对话并非总是顺畅的,有争论,有各执己见。比如安德烈对龙应台说:“你听不懂我的意思对不对我们的代沟就在这里:我上面所说,没有一句我的同侪听不懂,而且,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他们根本不需解释。”他要求妈妈“问我,瞭我,但是不要‘判’我”。当然更多的地方充满一个母亲眷眷的让人感动的情,有很多观点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智慧的火花。

从20xx年5月12日的第一封信,到20xx年8月24日的最后一封,历时3年3个多月时间,母子2人书信往来共36封,以专栏的方式刊载。这36封信影响了台湾、大陆以及国外许多的家庭,许多的父母,许多的儿女。因为两代人“亲而不懂”“爱而不知”的问题,就好像情感上的“代沟癌”一样,扩散在父母和子女的肌体内,父母给钱、买房、赠车、送饭用各种方式表达“疼爱”也收效甚微,子女节日送礼物、生日送蛋糕、老花镜、防滑鞋、烟酒糖茶频繁表达“敬爱”也难暖爱子之心。

龙应台给他的儿子足够的自由,他们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没有对错,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让我们觉得:龙应台不像是安德烈的母亲,她更像是安德烈的朋友,一个愿意聆听的朋友,在她眼里安德烈是一个自由的人,她无权强令他做什么。龙应台这样的态度使得她的儿子可以无忧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她也因此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儿子的想法、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宽容、这种理解使得他们彼此了解的更深,更安慰了迷茫中的安德烈,给了他正确的指引方向。

安德烈是个幸运的人,他是一个自由人,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她不像其他的母亲给孩子制定了太多的不允许,在她眼里,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母亲的无权干涉只能引导。而当安德烈失落的时候,她会安慰他,鼓励他。

龙应台用书信的方式了解儿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放下作为长辈的架子,以一个朋友的方式与儿子交换彼此的想法,没有批判、没有责怪,更多的只是理解和反驳,还有安慰。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篇二

喜欢读龙应台,喜欢她文字的平淡,喜欢通过它去开掘那些令自己感同身受的一直潜伏在自身周遭却没有被自己发现的东西,喜欢随它而来的那些总能引起我强烈共鸣的“平淡无奇”的小惊喜.而《亲爱的安德烈》,满满的都是这些好灵感.

正如书名,贯穿书本的始终是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早在初中时就读过《目送》中的一小篇,说的是龙与儿子在机场告别,她久久目送孩子远去,可儿子没有回头的背影仿佛在告诉她“不必追”.每每回想到这一节我总会感慨颇多,在每个父母心中,子女是永远都长不大的,永远都需要被呵护的.安德烈面对唠叨的母亲也曾说过:“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读到此处的时,心中莫名的一处酸楚,第一次那么强烈的觉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带给父母的喜悦,其实是夹杂着伤痛的.

当安德烈问龙应台想要孩子怎样记得她时,她把自己比作柴火,她对安德烈说:“你带着走的、永不磨灭的,是心中的热度和光,去面对前头的冰霜路.谁需要记得柴火呢?柴火本身,有何尝在乎你们怎么记得它呢?”突然想到某一天父母是会离我们远去的.想到当我们一个人去走自己的人生路时,我总觉得我们心中必定会有悔,紧随而来的却是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苦苦寻觅,却终究找不到那一双影子的痛.

而安德烈,他也像我们,有着少年们一样的爱好,有着我们这个季节同样拥有的有别于“轻狂”的清狂.但中德混血的他与我们又太不同了,德国式的教育和生活、思考方式让他与我们之间有着巨大的“隔阂”.但或许正是这样的“隔阂”让我喜欢读安德烈,喜欢他有别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更佩服他看到问题后做出的思考.

时间是05年,在香港游行现场中年人、老年人、孩子占了多数,而大学生却少得可怜.安德烈对游行的人中大学生的稀少感到疑惑,他问母亲:“香港人不是为自己的城市、为自己的问题、为自己的孩子的未来而来的吗?那大学生去哪里了?许多惊天的运动不都是以大学生为主力吗?”而在文章的最后安写到:期末考比什么的重要.……一大堆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生活在什么政治下(只要有钱就行),大学生对政治——众人之事——毫无关切,大学只管知识运输,但表示不管人格的培养和思想的建立.读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心寒,一个大多数大陆孩子认为思想先进、民主先进、教育体制先进的香港让安德烈疑惑、失望.纵然我并不能肯定安说的一切都对,但在当今的中国,谁又能说孩子们不是在为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生活着?看到此情此景,又有多少个中国少年会停下脚步去反思,有多少个中国少年会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呢?又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游行者是谁、游行的人数有多少都是于己无关、无利罢了.

读《亲爱的安德烈》,是试着在思想上参悟爱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在当下生活中也一样需要有心去延续和发展的.读《亲爱的安德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许又会引导我们一个方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同龄人中,我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差异这么简单,还有的是国家.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篇三

四年,并不太长也不太短,但足矣使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从年少走向成熟。然而时隔四年,当龙应台再次见到安德烈时亦是如此。安德烈眼神里的宁静和深沉让她感觉陌生。虽然彼此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久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若是有人问我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读懂了什么?我只能说我读懂了时光,它就像是一个慈祥又严厉的老者,它会把美好的时光毫无保留地赠予,同时它也会将这美好变的短暂、耐人寻味。

时光永远不会老去,但它的消逝却悄悄带走我们的青春,岁月的流逝,独留依稀的回忆、心底珍藏……时间永远不会停下它匆忙的脚步,无法抹去的是记忆里独特的美……朦胧中仿佛又想起:满天繁星,皓月清光,海浪击石,只是那些晨昏相处,相濡以沫的好朋友们,从此各奔四方,岁月的尘沙,滚滚扑面,再重逢时,也已不再是原来的少年了。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篇四

昨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做了今年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读了一本书,一天里除了繁忙的工作,我读了15万多字的书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虽然我现在还坚持持着两周至少看一本书的计划,也确实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这种毅力这种兴趣去读这本书--《亲爱的安德烈》。

这是一部可以跟《傅雷家书》媲美的书,傅雷通过家书培养了一名钢琴家,值得所有的前父母学习。而龙应台通过家书首先是认识了儿子,然后也是教育了儿子,同时也被儿子教育,所以值得所有的父母、孩子,甚至教师们学习。

我不想赘述这部书的好!对于我来说,每一部书的好,写出来的或是说出来的,都是表象的,真正的好,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文传的。那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这种享受经常的含有痛苦的思索、默默的反思和灵魂的亢奋!

其实,边读,我也在搜索我身边是否也有类似她们母子那样的母子,或是父子,搜索的结果是几乎为零。如果我们的所有母子,或是父子,或是母女或是父女,都如龙应台母子一样的,能够彼此进行心灵的交流,那我们的孩子才是真正幸福的孩子,我们的父母才是真正幸福的父母。我们的社会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世上可以没有成批的科学家,但不能没有成批的心灵健康的社会人。反过来说,有了成批的数也数不尽的心灵健康的社会人,就会有真正的于社会于人民有用的成批的科学家。

买本《亲爱的安德烈》吧!把她放在你的身边,比如你的随身的兜子里,比如你的书房的书桌上,比如你的办公室的办公桌上,比如说你的床头柜上,比如说你的私家车里。尽管你可能曾经认认真真的读过一两遍了,你还是可以在闲来无事时,把她当做一种心灵的消遣,继续读一读她,再接受一次心灵的教育!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是我去表姐家玩,在她家的书柜里看到的,姐夫是一个高中的语文老师,极力推荐这本书,说他的学生看了都很有感触。拿回来看了之后还真有不少收获。

这本书主要是讲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平时生活中也听到很多w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努力,而孩子们也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从而引发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还离家出走。

在我身边就有一些很真实的例子,所以看到这本书我就特有感触,好像是把钥匙打开心中的锁,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合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亲人变成敌人真的让人无法想象。从这本书中我看到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我想这是现在很多中国家长很难做到的,他们往往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自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就应该听他们的,否则就视为不听话,不懂事。

我个人觉得这反而会让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会觉得压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努力都是为别人,很被动,当这种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选择逃离,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只是缺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还让我看到了两个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现,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希望这本书会给你们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篇六

20xx年,也就是前,龙应台突然发现儿子“安安”不见了,站在面前的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青年,面对儿子时她不知如何开口,不知他在想什么、在乎什么,这是一个如此亲密又如此陌生的人。

爱不单单是心里的思念、言语的关怀、全力的付出,更多的是理解,懂才有爱,爱而不懂那是虚假的爱,那终归爱的是自己。

她强烈地要认识这个18岁的亲密陌生人。智慧的人,永远是不单有想法,更关键的是还有办法,而且是妙法。她请求安德烈以书信的方式与她共同写一个专栏,条件是一旦答应就不能半途而废。安德烈答应了。

龙应台觉得: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在信中,他们谈国家意识,谈文化认同,谈世界观,谈人生价值,谈对工作的态度,谈爱情观,谈抽烟问题……对话并非总是顺畅的,有争论,有各执己见。比如安德烈对龙应台说:“你听不懂我的意思对不对我们的代沟就在这里:我上面所说,没有一句我的同侪听不懂,而且,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他们根本不需解释。”他要求妈妈“问我,t我,但是不要‘判’我”。当然更多的地方充满一个母亲眷眷的让人感动的情,有很多观点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智慧的火花。

从20xx年5月12日的第一封信,到20xx年8月24日的最后一封,历时3年3个多月时间,母子2人书信往来共36封,以专栏的方式刊载。这36封信影响了台湾、大陆以及国外许多的家庭,许多的父母,许多的儿女。因为两代人“亲而不懂”“爱而不知”的问题,就好像情感上的“代沟癌”一样,扩散在父母和子女的肌体内,父母给钱、买房、赠车、送饭用各种方式表达“疼爱”也收效甚微,子女节日送礼物、生日送蛋糕、老花镜、防滑鞋、烟酒糖茶频繁表达“敬爱”也难暖爱子之心。

龙应台给他的儿子足够的自由,他们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没有对错,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让我们觉得:龙应台不像是安德烈的母亲,她更像是安德烈的朋友,一个愿意聆听的朋友,在她眼里安德烈是一个自由的人,她无权强令他做什么。龙应台这样的态度使得她的儿子可以无忧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她也因此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儿子的想法、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宽容、这种理解使得他们彼此了解的更深,更安慰了迷茫中的安德烈,给了他正确的指引方向。

安德烈是个幸运的人,他是一个自由人,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她不像其他的母亲给孩子制定了太多的不允许,在她眼里,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母亲的无权干涉只能引导。而当安德烈失落的时候,她会安慰他,鼓励他。

龙应台用书信的方式了解儿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放下作为长辈的架子,以一个朋友的方式与儿子交换彼此的想法,没有批判、没有责怪,更多的只是理解和反驳,还有安慰。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篇七

亲爱的孩子:

你好!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降临于世,由于你生得晚、长得迟,因而错过了妈妈美好的青春年华。但没关系,妈妈都一一说予你听。

妈妈的童年很快乐,是在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下,欢笑多于烦恼而成长起来的。放心,作为90后生人,妈妈不曾受过什么物质的贫乏、精神的空虚,诸如此类的苦。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安贫乐道的原因。童年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孩子,我将竭力,为你培育这样的土壤。我坚信,它将成为你一生前进的动力,吹在荆棘途中的春风徐徐。

孩子,你终将长大,不再整日依偎在妈妈的怀抱,迈入我曾踏过的“青春期”。这个时期的你,会与我面红耳赤、还是沉默疏离?抑或,二者兼有,并且如同日落月升,只是不规则无规律的轮转?孩子,妈妈没有把握。不管怎样,叛逆总会过去,血缘之亲,不会因为几句偏激的话语、几件离经叛道的轻狂事,而斩断。在那之后,你应该会挣扎于学业的压力,再之后,成年,从“有围墙”的大学跳入到“无围墙”的社会。那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时,就该真如龙应台所写,我俩“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你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别人”,从妈妈的血肉身躯分离开,从妈妈的殷殷目光中远去,正如我之于你的外婆。

说实话,我不能想象,会与你无话可说。在我的想象里,我们也许争吵、辩论,但不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哪怕是宁静闲暇,忙碌聒噪的时光,我们不能对话,但孩子,你会知道,我的耳朵永远为你倾听,我的心灵永远受你触动。即使无言,空气中也该浮动丰富的安静。

在你养成的品质当中,我希望有这么一条:爱阅读,善分享。我们除了拥有母子或母女情分外,我们还将是两个读者的关联。我们共读同一本书,我们分读不同的书,都可以交流、分享。观点无关对错,是否正确、代表权威,只是态度和品位。或许,你会继承我的天性,天马行空,说着说着,常常离题;也或许,你是理智的一个,常常拉我回正题,对我既生气又无奈。

亲爱的孩子,我将告诉你,那些历史书上无甚多着墨,甚至一字不提、被时代遗忘的过往——属于你妈妈的过往,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多愁善感。我的小学,课外读物更倡导阅读外国名著,比重上轻忽了国学。你问我是怎么统计的?孩子,从我的经历和经验,感性的统计,虽然不够严谨,但充作参考应该无碍。妈妈那个念书的年代,大家阅读外国名著,远远多于国学。可以看看我们的书目,如《简·爱》《苏菲的世界》《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雾都孤儿》《老人与海》《双城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傲慢与偏见》《茶花女》《复活》《母亲》《百万英镑》《童年》《嘉莉妹妹》《理智与情感》《飘》《福尔摩斯探案集》《野性的呼唤》《呼啸山庄》《爱的教育》《基督山伯爵》等等,这些都是妈妈那个年代,学生偏爱的书目;而国内的作品,如冰心、沈从文、鲁迅、老舍、萧红等,都是比较靠后才去阅读过,认识到国内作品的魅力。而我国四大名著,很惭愧,妈妈至今没全部将它们“拿下”。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书目差异,妈妈要好好思考才行。

主要接触的体裁的顺序也很有意思。先是长篇小说,然后是中短篇,其次散文,到如今偏爱的诗词,孩子,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时,才发现的有意思的规律。真的,交流和分享,受益的不仅是听众,倾诉者本身更是开阔思路,触发灵感的过程。那么,孩子,你最爱的书是什么?为什么喜爱它?它在你的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你最爱的作者是谁?你是否敢于袒露自己,将心声倾注于文字?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甚至批判抱怨的事,我真的,真的,真的不相信我们会无话可说,只要有心,努力尝试。

孩子,你未来的妈妈,为人还不稳重、处事尚未通达,你莫“嫌弃”。或者,妈妈向你学习,课堂上称你为“小老师”。

孩子,妈妈虽然还未见过你,对你一无所知,但是,这世上,一个人自他/她的出生起,就让我毫无保留的去爱,去付出,当属你一个而已。嘘,这个秘密,莫告诉你的外公外婆,姑姑和舅舅,尤其是你的爸爸,别说哦,他们会吃醋。嘘!

妈妈

20xx年3月25日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篇八

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更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彻悟,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菲利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中国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可以剥夺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么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们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把你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你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点,给我们一点柔美的微笑,给我们一点应有的.尊重,那样,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比现在灿烂很多,很多!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通用7篇)
    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使我们更有条理地学习,减少学习压力。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职业规划心得与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篇一1、本学期积极配合上
  • 10-15 菜根谭读后感高中(模板8篇)
    运动会即将到来,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简洁而有力的宣传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如何利用校园社团和学生组织的力量进行运动会宣传,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团体的特长和创新
  • 10-15 2023年初中名著阅读心得体会(优秀15篇)
    学习心得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工作心得的典型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工作心得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初中名著阅读心
  • 10-15 最新学生阅读心得体会分享(模板6篇)
    军训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军训的心得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学生阅读心得体会分享篇一
  • 10-15 最新中秋节送情人祝福语短句子(通用11篇)
    辩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辩论结束后,我们要及时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反馈自己的表现并不断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辩
  • 10-15 最新冬娃娃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9篇)
    教案可以提供教师教学的蓝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有针对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教案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教案的思路和方法
  • 10-15 2023年幼儿园大班体育健康活动教案(大全20篇)
    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有关教学效果的感悟、思考和体验,我想我们需要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提高一年级教学质量了吧。通过教案模板范文的学习,能够培养
  • 10-15 最新数学歌教学反思参考(大全8篇)
    竞聘是一种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通过与其他竞争者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竞聘材料需要注重自我品牌的建设,展现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特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
  • 10-15 中医学专业的求职信 中医学专业求职信(优秀8篇)
    经典作品是指那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仍然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是我们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经典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
  • 10-15 2023年满月酒答谢宴致辞幽默(优质18篇)
    安全标语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安全意识和安全规范的标语,常见于各种场所和环境中,它们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问题,并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我们身边到处可见安全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