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时间:2023-12-28 14:24:50 作者:琉璃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或者工作实践中对所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别人写的精彩的心得体会吧。

论语十二章二则心得体会

论语十二章二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其中包涵了君子的修养、礼仪之道以及教育的目标等方面的思考。通过研读和思考,我对论语十二章二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首先,君子修养的核心是谦逊和宽容;其次,君子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再次,君子的行为要符合正直与诚实的准则;此外,君子应以成为贤人为人生的目标;最后,通过教育引导和自我修养,人们可以实现自己的道德完善和精神升华。

首先,君子修养的核心是谦逊和宽容。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揭示了君子崇尚和谐,注重个体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差异很大,但君子坚持“和而不同”,即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互相包容和倾听他人的观点。此外,君子还要具备宽容的品质,宽容是一种高尚的美德,能够使人在融合和协调中取得共同进步。君子能够从容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以宽广的心胸对待他人的错误和过失。

其次,君子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义准则,即以自己不愿意受到的待遇对待他人。这是一种基于同理心和善良的行为准则,能够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但是只有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不管是家庭中的亲戚朋友,还是社会中的陌生人,我们都应该以真诚和善意来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需要,并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秉持着仁爱之心,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互助的社会。

再次,君子的行为要符合正直与诚实的准则。在论语十二章二中,孔子提到:“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始终坚守正直和诚实的原则。正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准则。诚实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追求功利主义,往往丧失了正直和诚实的准则,甚至出现了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现象。君子则本着做人的尊严和处事的准则,始终坚守正直与诚实的原则,不管成功与失败,都能以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精神去对待他人。

此外,君子应以成为贤人为人生的目标。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给人们带来了对追求人生目标意义的启示。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立志于成为贤人,也就是道德高尚而精神丰富的人。做人之本就是追求道德成就,而为人之道就是立志于道德的实践和发展。追求人生的目标是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成为贤人则可以成为人们最高的追求和境界。

最后,通过教育引导和自我修养,人们可以实现自己的道德完善和精神升华。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而孔子的教育思想无疑能够指引当下的教育实践。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习和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到父母、师长等对青少年的教育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同时,我们也要通过自我修养和修身养性,培养自己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只有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的思考和精神的追求,才能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不断成长、进步。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和思考论语十二章二,我认识到君子修养的核心是谦逊和宽容,君子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行为要遵循正直和诚实的准则。同时,君子追求成为贤人是人生的目标,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自我修养实现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这些体会和思考对于我们今天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十二讲心得体会

近年来,学习十二讲已经成为了广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跟随着学习十二讲走过了大半个学年的时间。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受益匪浅,深深地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的正确性。以下是我对学习十二讲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十二讲给我带来了学习的动力。在学习十二讲之前,我一直对学习充满了抱怨和疲惫。我认为学习是一种必要的苦差事,是为了完成学业而不得不做的事情。然而,在学习十二讲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改变了这种看法。学习十二讲不仅仅是一种任务,它主要是引导我们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通过听讲座和阅读相关资料,我逐渐理解到,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我开始主动地去学习,并且找到了兴趣点。我发现,只有当我真正对学习感兴趣时,我才能够更好地去投入时间和精力。

其次,学习十二讲改变了我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十二讲之前,我经常会碰到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在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学习十二讲,我了解到了高效学习的方法,并且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我现在会在学习前做一个计划,列出学习的重点和目标,并合理安排时间。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也会运用一些记忆技巧,比如制作思维导图、彩色笔记等,提高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也会经常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些改变都让我的学习变得更加系统化和高效化。

再次,学习十二讲增强了我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在学习十二讲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分组完成一些小组项目。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增加与他人的交流机会。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讨论,我发现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考方式。这让我意识到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在我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对方的观点,也懂得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交流经验对我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

此外,学习十二讲还培养了我对个人成长的思考。通过学习十二讲,我了解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不仅要学会掌握学习方法,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的意识。因此,我开始注重个人成长的规划和提升,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业,更是为了长远的发展。我会自觉地制定学习目标,不断追求进步,并且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总结起来,学习十二讲的学习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改变。它让我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改变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能力。通过学习十二讲,我更加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运用学习十二讲中的方法和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

论语十二章二则心得体会

论语十二章二是孔子的一句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虽然短小,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知识的追求和仁爱的实践是人生寻找快乐的根本。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知者乐水,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水是一种不断流动的东西,而知识也应该如水一样不断涌现,不断增长。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培养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素质。知识不只是对事物的了解,更是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当我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知识也是一种力量,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有更多的能力去拓宽自己的视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其次,仁者乐山,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山是高大的,不易攀登,所以山也象征着困难和挑战。仁者乐山意味着善良的人乐于去面对困难,乐于接受挑战。仁爱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善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当我们对他人更加关心和帮助的时候,就会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感。而这种仁爱的感受,不同于个人享受的快乐,更具有持久的意义和影响力。通过仁爱,我们能够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知者乐水与仁者乐山,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的追求和仁爱的实践,都是实现人生的快乐和意义的重要途径。当我们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的同时,又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智慧用于仁爱的实践,我们的人生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知识和仁爱是两个紧密相联的概念,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仁爱;而只有通过实践仁爱,我们才能更好地感悟和应用知识。

了解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内涵和要义,我们应该如何实践呢?首先,要不断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上网、参加培训等途径,不断汲取新知。其次,要注重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只有付诸实践,才能让知识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将仁爱的理念贯彻进生活中。最后,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信念。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坚持正能量,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同时,将乐观和自信的态度传递给身边的人,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总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追求快乐和意义的重要方向。知识的追求和仁爱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知识和实践仁爱,我们的人生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意义,在知识的追求和仁爱的实践中,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生。

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心得体会

论语十二章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重要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真实的故事展示了孔子的智慧和伟大的教育思想。通过学习这十二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于人类行为和道德的关注,也更加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同时,通过与十二章的对话和互动,我也初步了解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修养内外一致的原则。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对我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学习论语十二章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道德的重要性。十二章中多次提到孔子对于人的道德修养的要求,例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会和别人相互攀比,而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常常看到的现象,人们往往更注重外在的物质追求,而忽视了内心的道德品质。因此,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一定要重视道德的培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其次,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的重要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论语》的第十一章中,孔子谈到了差使:“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注重道义,而不是只追求个人利益。这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影响他和他人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和道德素质。

同时,在学习论语十二章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修养内外一致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一个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修养应该相一致。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言行一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一点在十二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例如:“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会通过优雅地待人接物来等待命运的安排,而小人则会通过行险来试图过上更好的生活。这让我在以后的成长中更加懂得了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

最后,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成长方向。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要做到济世救人、助人为乐。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要为社会和他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帮助,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得失,更要以助人为乐为宗旨,积极投身于社会事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收获了很多。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修养内外一致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也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成长方向。这十二章中的智慧和教诲将伴随我一生,指引着我的成长。我将以此为指导,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修养内外一致的品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尽管路途艰辛,但我相信只要勇敢前行,一定能够成就巨大的人生价值。

论语十二章二则心得体会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十二章二则是关于人际关系和处世之道的章节。这段文字内容丰富,包括了君子与小人、克己复礼、言行慎独等多个方面,对于如何做人处事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以下是我对论语十二章二则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中解释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风范,而小人则处事方法低劣,缺乏聪明才智。在论语十二章二则中,孔子提到了心胸开阔和宽容的重要性。君子应该有胸怀天下、包容万物的心态。只有拥有这样的胸怀,才能与人和谐相处。相反,小人狭隘自私,只关心个人利益,不顾及他人感受。这种思想和行为是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的,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其次,论语中强调了克己复礼的重要性。在十二章二则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克己的精神。只有做到了自己不做坏事的时候,才能真正地遵守礼仪,对他人表示尊重。这种克己的品质是君子的基本素养,也是做人处事的重要原则。相反,没有克己的人容易做出恶意的行为,伤害他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也难以获得成功和幸福。

此外,论语中提到了言行慎独的重要性。言行慎独意味着在人前和人后保持一致的态度和行为。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代表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而言,言行慎独体现了诚信和真诚,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对自己而言,言行慎独能够使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只有做到了言行慎独,才能做到做人做事充满正直和诚信。

再者,论语中也提到了君子的才能和修养。论语中说:“君子无所争。”这告诉我们,君子是不争不抢的人,他们追求的是和谐和平的社会氛围,而不是个人的得失。君子有超然的智慧和深厚的修养,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态度。与此相反,小人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他们会采取各种不择手段,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剧。

最后,论语中提到了当务之急和与人为善的道理。孔子说:“修己以敬”,强调自我修养和向他人付出尊重。只有做到了自我修养,才能真正做到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只有善良和友善才能赢得他人的友谊。在社会中,与人为善不仅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论语十二章二则是一篇价值观和处世哲学论述的文章。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对于如何做人处事,信奉孔子的教导是非常有益的。只有通过修身养性,宽容待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中取得成功和幸福。

论语十二章各章心得体会

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重要章节,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许多言行,对于我们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和研究这12章,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的治学态度、为人处世之道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思想,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首先,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了知识与修养的重要性。在《论语·为政》一章中,孔子说:“凡民治国有四维:知政、知民、知时、知京。”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政治家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了解国家的状况、民众的需求,并且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决策。这给我教育了一个启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追求分数和成绩,更要注重自我修养和广博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在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其次,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忠诚和宽容的要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论语·里仁》一章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人性的理解和判断。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道义为重,不以私欲和个人利益为中心。这给我教育了一个道德的观念,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中,我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利益所左右。

此外,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教育的重视和理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论语·为乐》一章中,孔子说:“教学相长也,父传子,子传孙,子孙乃至于斯,何有于道!”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重视。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道德和文化,让每个人都能受益师道与世间道德忠孝等等。这对我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应该自觉地去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好的家风学风,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最后,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自我修养的要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论语·修身》一章中,孔子教导门徒:“不患莫己知,患不可己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要警惕自己的盲点和弱点,时刻保持谦虚和不断进取的态度。这给我教育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在自我修养上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通过对论语十二章的阅读和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的治学态度、为人处世之道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自己应该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感和有担当的人。我将以这些思想为指导,不断努力进取,追求卓越,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心得体会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既是孔子的言行录,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深受启发和感悟,体会到了孔子作为伟大思想家的智慧和风范。

首先,十二章中的《述而》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在面对前人的成就和智慧时,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并且不断超越。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段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热爱,并且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坚持不懈,不断提高才能取得进步。

其次,我在《颜渊》这一章中得到了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考。颜渊是孔子的一位学生,他问孔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学相间,如仁。”孔子的回答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考。他强调,对于一个人来说,要想治理好国家和世界,首先要在道德和知识上不断提高自己。只有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真正地影响人们,推动社会的发展。

第三,《微子》这一章中,孔子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勇气去追求。微子是孔子的学生,他在经历了许多困难之后,仍然不断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孔子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析乎!’瑟兮僮兮,赫如也。其革言之?其革言也。”这段话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第四,《乡党》这一章中,孔子向我们传递了关于正直和诚信的重要价值观。他说:“让一只不群的白羊在阳春的草原上奔跑,我也不如让一个不足道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违背正道。”这一句话告诉我们,正直和诚信是为人之本,无论处在什么时候和任何地方,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不能只看他所处的环境和利益。

最后,《里仁》这一章中,孔子认为仁德是人类最高尚的品质。他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追求高尚品质的理想,并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德。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够真正体味人生的乐趣,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对于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谦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目标、正直诚信以及追求仁德,成为我在成长和学习中的重要准则。我相信在将来的道路上,我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将这些理念牢记于心,努力实践,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习十二讲心得体会

近年来,心理学家倪岳峰教授在中国大陆流行了一本畅销书,名为《学习十二讲》。这本书总结了他多年来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和经验,并以十二个讲座的形式向读者逐一介绍了如何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本文旨在分享我个人对这本书的阅读和理解,并探讨其中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观点和思考。

第二段:实践出真知。

读了《学习十二讲》后,我深感实践是获取真知的源泉。书中强调的第一个要点是“动手实践”。作者认为,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我对此深表赞同,并开始主动将书中所提到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例如,在语言学习中,我不再满足于仅仅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而是通过模拟对话和实践口语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这种实践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第三段: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书中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作者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时间管理技巧,例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设定优先级以及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我以前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但通过应用这些时间管理技巧,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利用时间。我现在每天定下学习计划,并设定优先级,这样我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这种时间管理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也减轻了我的压力。

第四段: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书中还强调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激发学习动力,让我们更有信心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而消极的心态则会阻碍我们的学习进步。我意识到,我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常常陷入消极情绪,对失败和困难感到沮丧。通过改变我的心态,我开始更加积极地看待学习,从失败和困难中寻找机会和成长的空间。这种心态转变不仅让我更乐观地面对学习,也培养了我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

第五段:合作学习的益处。

最后,我还想谈一谈书中关于合作学习的观点。作者认为,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我深有体会地意识到,通过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合作,我更容易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从中获取更多的观点和灵感。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也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总结。

通过阅读和实践《学习十二讲》,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我学到了实践出真知、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益处。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相信,只有拥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学习,并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收获。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以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追求。

论语十二章各章心得体会

论语是孔子的一部学说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中的十二章是其中的重要章节,它涵盖了孔子关于学习、做人、做官以及修身养性等方面的观点。通过学习这十二章,我深感孔子的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且能够指引我们在当代社会中如何做人处事。以下是我对论语十二章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学习的重要性。

论语第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学正则安,无故则易”。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视。孔子认为学习是君子修身养性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达到心态平和、远离纷扰的境界。这启示了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不断追求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第二段:人伦之道。

论语第二章中介绍了孔子对于仁爱之道的理解。他认为做人应当尽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努力去帮助他人。只有通过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在当代社会里,这一理念仍然具有重要性。我们应该注重人伦关系,尽力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独特性和不同观点。

第三段:修身养性。

在论语第三章中,孔子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他对修身养性的要求。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使自己变得更好,就要先从自己做起。我们要懂得修身养性,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能够更好地生活和待人处事。在当今世界里,这一观点同样适用。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做善事、少做错事,尽量不去伤害他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第四段:做官之道。

论语的第八章是关于做官之道的,孔子认为一个好的官员应该懂得政治,善于治理和管理。在当代社会里,政治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一个好的官员应该具备正直、公正、勤勉等品质,以身作则,做到以民为本,为人民谋福祉。

第五段:修养与学问的结合。

在论语的第十一章中,孔子强调了修养和学问的重要性。他认为修养和学问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修养可以加深对学问的理解,而通过学问也可以促进个人的修养。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修养和学问的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人优势,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深刻认识到孔子的思想对于指导我们的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学习,遵循孔子提出的各种观点,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学问,成为能够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只有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埃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

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本次学习,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啊!

论语读书心得500字【2】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

《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着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第二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

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

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领先。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

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一定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

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一定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

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

述而篇第七里说: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奢侈了就会不谦逊,不懂礼节,节俭了就会寒酸。

与其不懂礼节,宁可寒酸。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

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

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

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交友:“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是对我们的忠实劝告,并提醒我们广交益友,不交损友,

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字的另一音番有外国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词典,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看,他的脸色便慢慢的难看起来,我却自顾自的补充道“你们番禺人就都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他勃然大怒,扭头就走。

后来我也觉得是自己没考虑他人的感受,没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则,我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有自己的几个独门“绝技”有篮球猛将,堪称乔丹第二,有数学天才,堪称华罗庚再世,有科学爱好者,大有创造超越《相对论》的《绝对论》的雄心壮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渊博,就得学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一点一滴的精华,如此的好学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样的伟人。

小小的一本语录体书籍,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无不有详细的思想与感悟,宋朝的宰相赵普曾称,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我们普通人也能说,我们以一本《论语》治人生。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

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中,论语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下面我将从孝道、仁爱、忠诚、礼仪和修身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孝道在论语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孔子常常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经过学习论语,我深深理解到孝道要求我们对父母表达无尽的孝心和感恩之情。同时,论语还教导我们要以身作则,表达出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开始更加积极地与父母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每次父母生病或需要帮助时,我不再只是无所谓的嘴上说说,而是真正去行动起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他们。

其次,仁爱是论语所强调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仁者爱人,这是孔子的教诲。在论语中,孔子告诉我们要对他人展示友善和关爱之情。通过学习论语,我意识到要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不仅要关心自己的需求,还要体谅他人的苦难和困境。因此,我开始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与他人分享我的知识和资源,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这是我通过学习论语学到的重要道德准则。

第三,忠诚是论语所强调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我们应该对朋友和家人保持忠诚。论语中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我通过学习论语,开始更加珍惜我与他人之间的友谊和亲情。我始终相信忠诚和信任是建立坚固关系的关键。因此,无论朋友面临困境或需要帮助时,我会尽力提供支持和鼓励。同时,我也期待着他们在我需要时能够给予同样的支持与鼓励。通过这样的关系,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第四,礼仪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桥梁。论语中强调了遵循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下表现得体。通过学习论语,我开始更加了解如何尊重他人,并在与人交往时保持礼貌与端庄。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文化差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我始终保持友善、礼貌和尊重,这些是论语对我个人修养的重要指引。

最后,修身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论语,我开始致力于自我提升和完善。论语中的学问和道德教育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修身,才能够真正地学会做一个好人。通过坚持勤奋学习,锻炼自己的品德和素质,我逐渐变得更加内外兼修。我的行为和思想也更加遵循道德和伦理的准则,塑造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

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了孔子对人类行为与价值取向的思考和阐述。孝道、仁爱、忠诚、礼仪和修身等重要价值观成为了我生活的指导准则。通过学习论语,我意识到这些道德准则对我个人和社会来说是如此重要。我将继续努力在实践生活中贯彻这些价值观,并将其传递给他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总结起来,论语教导我们要尊敬父母,爱护亲人,关心他人,保持忠诚,遵循礼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德准则对于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论语,我意识到要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安与人们的尊重。

论语十二章心得体会感悟

《论语》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其中的十二章承载了孔子的许多思想,塑造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为后世的道德文化奠定了基础。在这十二章中,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对待人生、处事原则的思考与呈现。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分享我在阅读《论语》十二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学习与修养。

在《论语》第一章中,孔子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强调学习和修养的相辅相成。对于我来说,学习与修养是两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学习知识可以不仅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这也让我更加珍惜时间,积极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才能,丰富了内在世界,才能真正具备有资格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

第三段:仁与道德。

仁是《论语》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在第四章中孔子提到,“有君子之道四焉:1.老者安之,2.君子素其位而行,3.小人长戚戚,4.以文会友。”这是道德行为的领导规范,又强调了道德行为的内外功夫,姿态与表现。在我看来,行为是一个人的“语言”,只有行为体现出道德,才能象征出"知识"和"人性上的美德",最终实现良好的社会交流。因此,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做一个新时代的“小先知”。

第四段:理性与行动。

《论语》第六章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了理性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而在第十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明了在行动上要尊重他人,也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言行。在我看来,只有用智慧、理性和行动去解决具体问题,才能达到真正的“理性化生活”,避免自以为是和轻率行事。因此,我们需要用心思考,理性分析,积极行动。

第五段:自我提高与实践。

最后,第十二章“书学”,是孔子对儒家经典学习和研究的呼吁。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圆满完成学业,同时通过社交等形式,学习分享和承担,表拾掇队自己的油漆涂,使个人更加完整、强大。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经验,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计划。

总结:

通过阅读《论语》这本经典著作,我们能够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财富,还能够在当下不断地学习与实践,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修养与素质。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论语》中的内涵,并不断灵活地应用到生活中,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建议,也在自己的做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的学习成长,在假期里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并为每位教师赠送了《论语》和《是什么使教师进步》两本书,使我们在学习中得到收益。

孔夫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圣人”。

《论语》是圣人的经典著作。《论语》语言质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在人们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响,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读的一本圣书。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习这本书受益非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译今天的语言是:“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孔子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孔子的教学思想完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和提高知识能力的培养。孔子的这句开场白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引起了我感慨:“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校领导真是我们的救星,及时为我们增加营养。

当今社会知识裂变“一日千里”,知识在不断更新。用传统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经跟不上社会形势的需要,所以老师要经常更新知识结构,要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心与敏锐感,为了培养能够适应这个社会需要的人,老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可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经验、优秀论文、教学先进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我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之不断符合社会的需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释为“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也就是对我们学习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温故而知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们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社会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深刻体会《论语》中的精辟言论和孔夫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实质,并将其作为行动准则,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反思,定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下一代。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飞啊,飞啊,我突然来到了时空隧道,回到2019年9月1日,这个与众不同的早上,我们相约来到国学课堂,开启了300多天的《论语》学习旅程。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民族,不信神,却敬仰一个人。他所在的家族不是帝王,却历经了两千多年长盛不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孔子!

孔子是《论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吧!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公元前479年3月1日。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这句话可得知,孔子在三十岁时便开始办学校了。文人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说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见孔子在人类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孔子身上,我学到了做一个君子必须言行一致,必须明白自己身处的位置。比如:老师就是要做老师的位置上,学生就要在学生的位置上,老师不能违反自己的话,学生也不能出尔反尔,要说到做到。

孔子的学生也很值得敬佩,首先便是学霸颜回。颜回又名颜渊,或子渊。身为孔子最疼爱的弟子之一的颜回,才四十岁便病死了。那他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呢?有言为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颜回身上,我学到了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坚持学习。

当然,孔子弟子子路也很让人敬佩。首先,子路很好学。他先后问政、问士、问成人、问事君,分别得到收获。子路也很勇敢,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总在一旁保护着孔子。同时,子路又很忠心,重视礼节。在卫国大乱中,他不听旁人劝告,坚持救自己的主人子俚,可见他的忠心耿耿。进入主人被劫持的地方与敌人砍杀,被敌人打掉了帽子,他忙去捡,被敌人杀死,临死前还不忘将帽子系在脑袋上,可见他把礼节看得比命还重要。我从子路身上学会了好学、勇敢、忠心等优秀品格。

读了《论语》,我更深切地接触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主要以“仁”为中心。“仁”的偏旁表示人,而“二”字的短横线表示自己,长横表示别人,也就是爱自己少一点,爱别人多一点。虽然《论语》二十章的学习结束了,但不代表追求《论语》的学生生涯结束了。希望我继续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君子,发扬儒家文化思想。比如:当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纪律时,学习委员却站了出来,我会用《论语》中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劝告他。当班长制定一些对自己有利对他人有害的规定时,我会说:“其身正,不明而行;其身不正,虽命不从。”

希望《论语》被更多人知晓,让孔子的文化思想传遍整个世界!

十二月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我对今年十二月的学习进行了一次总结和反思,收获良多。令我欣喜的是,在这个月里我不断进步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做出了改进。以下将从时间管理、学习方法、合理休息、应对挫折以及与他人交流沟通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我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时间管理对于高效的学习至关重要。在十二月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性。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高效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我在这个月里充分利用了时间,顺利完成了各个科目的学习内容。我学会了有计划地安排每一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科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在学习时,我养成了每天定时复习的习惯,将知识牢记于心,同时也避免了最后关头的疯狂突击,使知识更加牢固。通过健康的时间管理,我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其次,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对学习成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个月里,我不断尝试各种学习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发现,主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阅读教材,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我还善于利用各种资料和工具,拓宽了自己的学习范围。在学习技巧上,我学会了制定详细的学习笔记,通过归纳总结,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我也改变了以往依赖老师的学习方式,主动研究业务咨询报告和专业文章,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合理休息也是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尽管学习任务繁重,但我知道适当的休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我学会了合理规划自己的休息时间,间隔性地进行休息,以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在休息时,我喜欢做一些运动,如慢跑、太极等,以缓解学习压力,并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如排队、坐车等,进行知识的温习和思考,从而充分利用每一刻的时间。

再次,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对于这些挫折,我学会了积极面对并勇往直前。在遇到困难时,我不再沮丧,而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我善于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除此之外,我还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始终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换来成绩的提升。在面对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不再消沉,而是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我充满信心地迎接着下一个学习挑战。

最后,与他人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够带来共同进步。我深刻体会到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对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和同学的互相讨论和分享,我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借鉴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同样地,与老师之间的积极沟通也为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我不仅能在学习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和改进。

通过十二月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学会了合理地安排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懂得了合理休息和应对挫折的方法。同时,良好的交流沟通也对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相信只要我持续努力,原有的一切付出一定会有所回报。我期待着在未来的学习路上继续进步,并不断追求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其实论语中的博大精深哪是我能看穿,猜得透的,这里就是我一点浅微的看法。另外我认为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孔子在《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封建、专制、等级、愚昧、努力的宿命论思想。

以及在现代社会制度下、现代文明条件下,他的礼乐制度,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秩序追求都不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能接受、认同、推崇的,甚至还可以说是有害的,但是尽管如此,在当时看来,他的这些思想仍然是杰出的、顺应历史潮流的,他的政治思想是古代封建帝王的精神支柱,成为集权制度的基础,历时数千年,由此也可以看出孔子和《论语》都是历史上伟大的产物。

《论语》一书可谓是“圣人之言,行身之则”。如果你认为《论语》已经过时,那就大错特错了。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因为已经列入了中学语文课本。

《论语通译》是这么翻译的,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一书实在是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人生永远的灯塔。孔子其人更是难得的圣贤,他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论语十二章心得体会感悟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的创始人。《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是其代表之一。其中的十二章更是精华部分,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下文从五个角度对《论语》十二章的心得体会感悟进行阐述。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每一位都需要被别人尊重,同样的,我们也要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传达出的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心态。不要随意评价别人,不要不分场合地挑衅他人的底线。我们不想被伤害,也即使不希望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损伤,所以在多一些互相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够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二、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要把处境摆在第一位,人生从来就不是一路顺风。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获得你所追求的,是否可以在下一个更高的阶段再次站起来,还要看你有多少坚毅不屈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需要学会能力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能力。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目标与追求,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去争取自己的位置。

三、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在讲述德行的重要性时,说出了这句话。好德行必然会带来生活中的各种优越感,和好色也一样。养成好的德行,会让你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好的德行是建立在坚定不移、崇尚道义、有原则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只有靠自己的真心、真行,让别人感恩你、崇拜你。

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于义,即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喻于利,则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择手段。道德修养在于对待物质利益和道德价值的认知。我们不能容忍我们的行为或者言行有任何的偏离道德的地方,这不仅能够为我们的行为带来更多的积极收获,也是一个基本的为人处事的准则。

五、有教无类。

教育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更是每一个人成长的道路。而有教无类,就是在教育中不应该有任何的歧视或者不平等。教育是我们成长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做的是,为我们的下一代铺设一条比现在更加美好、更加开阔的道路。

总之,孔子在他的《论语》中所发掘的至理名言,是对我们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直接启示和鼓舞。这些名言都映照着孔子对于人性、道德和价值的深入思考,是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所需要时刻谨记于心的基本准则。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不断体验、用心去体味、感悟其中的真谛,在和他人沟通交流,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化。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对己。

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

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就是检讨过去,检讨走过的道路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败的地方;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

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凡是往前看。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我们经常忘记了在前进中停下自己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弥足可贵的。“吾日三省乎吾身”,在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像过电影一样反省一下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又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对于我们将来以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自我走向社会是非常有用的。

2、古人云:三十而立。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呢?《论语》中有四个字可以解释:君子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是说一个有作为的人,“务”则可以理解为致力于,“本”就是根本,在这里指的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态度或根本立场。也就是说,“君子务本”是指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只有这样,人的思想方面才有了定向,人生的道路才会随之定性。反之,如果一个人连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尚未确定,其行为也就不可琢磨,摇摆不定,因此也就必然难成大事。

我们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处事立场,找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然后才能走自己的路。

3、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应该怎样提高自我?子曰:“君子不器”。孔子在《易经》中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也就是具体的东西。“君子不器”可以理解成人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束缚住,不要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眼前的、具体的事物上,放在一些琐碎的事上,应该学会超越自我,去掉小我,实现大我,高屋建瓴的看待一切。这是一种生存境界。

人很狭隘,就不能做大事,不能有大贡献。我们大多数人往往还是摆脱不了“器”的束缚,一味追求晋升、提薪等,追求更好的物质享受。人们其实就是被这些“器”束缚住了,活不出真实的自我,找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要被一些琐事困住,不要等到暮年才追悔莫及。做洒脱的自我,活真实的自我,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4、俗话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确实如此,自己往往是最难克服、最难克制的。一个成功者往往是有很强的自制力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情绪世界,是非常难以自控的。人的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情绪的把握,一个人情绪不稳定,行为就不稳定,事业也就会有波折。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这样的人才能遇事沉得住气,才能担当重任。别人不了解自己、误会自己,甚至怀疑自己,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来自外部世界的流言蜚语,这也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对人。

人生态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论语》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1、对待别人首先要了解别人。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简短的一句话却是一部人际关系学。这句话是说: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我不了解别人。俗话说:“知人者智”。要想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了解他人。“知人”,一方面应该了解别人的优点和确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方面,了解了他人的脾气、性格、思想,才能最大限度的寻找共同点,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尽量少的产生摩擦、最大限度的在一起和睦相处。

2、面对复杂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世态度,有的人情绪豪爽,表里如一,对上对下只有一个面孔。另一种人,性格阴险,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对上一个样,对下一个样。对下态度傲慢,盛气凌人;对上,对自己用得着的人,胁肩谄笑,百般逢迎,甚至低三下四。孔子用“巧言令色”四个字,勾画出了人的这一现象的扭曲。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商界,甚至教育界,都有这种“巧言令色”的不良社会风气。

在我国转型时期,实现社会公正,打击腐败现象,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等,都要消除这种“巧言令色”的现象。孔子说,巧言令色的结果是:鲜仁矣。就是说,巧言令色的人是没有高尚道德的,是远离“仁性”的。在现实中,我们所说的这种人大多是圆滑世故的,不可深交的“小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应该是表里如一、不卑不亢,另一方面对待这种“巧言令色”的人,在交友中也要看清人的真实的一面,不要以貌取人。

三、对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这句话可以说概括了我们对人生活动的整个态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很多人理解成:君子吃的'不要追求更好,只要吃饱就好;住的也不要有更高的追求,能安安定定的就行。但是我觉得儒家学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学说,所以孔子也不同于老子,不是安逸于现有的生存状况。我认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君子不应只满足于吃饱,不应只满足于有住处,除此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对现实来说就是说,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就是满足于吃喝上,有吃有喝,日复一日,凑合着过。人们应该不满足于现实,应该确立更高的目标。

孔子在提出了人们要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接着就回答了如何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七个字中讲的是两件事,一个“事”,一个“言”,实质上说的是人的“行为”和“思想”。孔子把“敏于事”即行为放在前面,把“慎于言”即思想放在了后面。孔子对一个人的要求,要重视“行”的一面。“敏于行”说的是做事要灵活,有办法,学会变通。“慎于言”即说话要慎重,不要乱说话,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孔子对人们处事的要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要时刻牢记“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做事的时候,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切忌眼高手低,妄想一口吃个胖子。在说话上,更不能口无遮拦,夸夸其谈,这恰恰是没有素质,没有修养的表现。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去只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了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排版印刷术,还有文明世界的丝绸之路,加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祖先有留下了很多宝藏。

对孔圣人的认识,仅是泛泛知道一点点,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通过学习《论语》使我认识到:孔圣人一生都在追求仁德。不论在教育弟子中,或是在周游列国说教中,遭遇陈蔡绝粮困境中都能以博大的胸怀弘扬仁德。他的学生樊迟问孔子:“老师,仁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爱人”。在孔圣人看来,只有能爱人的人,才称得上仁,仁者爱人。

这样人与人之间,社会才能和谐共处,有了和平、温馨的环境,大家才能有信心、有决心快乐地建设自己的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以往虽然自己也做了些关心帮助别人的小事,但距孔圣人的仁德思想相距甚远,今后我要努力在晚年多做些善事好事,多给子孙周围邻里宣传圣人、君子的仁、爱、崇德、孝悌的思想品质。如果人人都来传颂孔圣人的礼仪、仁爱,祖国变的更加美好。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本次学习,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啊!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我早就听说过,但是一直是半信半疑的。通过学习了点《论语》的皮毛,,就感悟出了很多道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的学习《论语》,跟着孔子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红领巾争章健体章心得体会(实用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某个经历中的感受和领悟的总结。通过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见识。第一段:引言(150字)。红领巾争章是我校
  • 12-28 成人高考开学典礼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21篇)
    开学典礼是学生们见面的机会,他们可以结识新同学、认识新老师,搭建起友谊和师生关系的桥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典礼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 12-28 中学生励志讲话稿年(优质20篇)
    讲话稿可以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对当前情况的分析,或者对未来展望的思考。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讲话稿样本,可能对您的演讲有所帮助。湘西,酉水河,燕子坪……它们构筑起一间
  • 12-28 成有勤俭败由奢演讲稿分钟(实用19篇)
    通过演讲稿范文的撰写,我们能更好地组织思维,对主题进行深入思考。看看下面这些成功的演讲稿范文,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的窍门。。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12-28 开学典礼演讲稿大全(22篇)
    开学典礼是开启新学期的重要仪式,让学生们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期待。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开学典礼上的感言和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首先我代表学校政教处向在座的各位领导、
  • 12-28 三十周年公司庆典致辞(专业18篇)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需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执行力,以保持竞争优势。以下是一些具备竞争优势的公司的案例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尊敬的王勇主任、王荣书记,
  • 12-28 一学期的收获(汇总13篇)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独到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思考能力,以及对语言表达的灵活运用。阅读优秀作文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吸收别人的优点,让自己的作文更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 12-28 酒驾醉驾黄赌毒的心得体会大全(15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和感悟的深入思考,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小编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 12-28 企业类赠与合同(专业13篇)
    赠与合同是民法中的一种契约,属于无偿财产转让的法律形式。下面是一些赠与合同的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起草赠与合同时提供一些帮助。甲方(赠与方):____
  • 12-28 深圳的变化(优质15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和解决困惑。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优秀作文的共性和特点。我还小的时候,最讨厌去的地方就是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