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2023年税法的论文(汇总10篇)

2023年税法的论文(汇总10篇)

时间:2023-09-29 09:55:41 作者:雅蕊 2023年税法的论文(汇总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税法的论文篇一

工资、薪金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偏低给居民基本生活带来一定影响;生产经营所得税率的各档级距均较短,与工资、薪金所得相比税负偏重等。随着这些问题的日益突出,个税改革势在必行。

2017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9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人民币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为3%-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同时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此次修订还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税款期限由目前的7天延长为15天。

此次个税的修改对广大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是此次个税修改的意义如何,是否能真正起到预期的作用,还有什么不足与改善方向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虽然我国2017年到2017年个人所得税征缴总额只占总税收收入的6.7%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50%和发展中国家20%的平均水平,但是此次个税修改的意义也是很重大深远的,是我国从重视“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减除费用标准由2017元提高到3500元以后,纳税人的负担普遍减轻,体现了国家对因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补偿,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这意味着经过此次调整,只剩下约2400万人继续缴税。另外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使绝大部分的工薪所得纳税人进一步减轻税负。通过税率级距的调整,使中低收入的纳税群体进一步获得减税。

税法的论文篇二

关于财税学的论文一:浅谈国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相关问题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税收也是我国税收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多的风险。

但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还不强,其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也不高,而这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所以,为了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充分重视税务风险管理,采取有效手段努力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水平。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概念

所谓的企业税收风险即为在企业发生涉税行为时,因为没能严格遵守国家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利益造成的损失。

其主要会带来以下两种结果:

(1)企业没有享受到其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会面临着多缴纳税款的风险;

(2)企业并没有缴足需要交纳的其应缴纳的税金,这样就会因为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而面临被处罚或是惩戒的风险。

而所谓的税务风险管理即为企业为了有效避免由于违反税法规定而可能要遭受的声誉以及经济上的损失、法律的制裁等相关风险,而采用的识别、防范以及控制风险的一系列行为的管理过程。

在6月,我国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其中详细度阐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策略等等。

号召企业充分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而作为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也是一个薄弱环节,税收风险管理更是应该得到各大企业的充分重视。

二、我国国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企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起着主导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我国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由于国有企业长期过度依赖国家的政策扶植,那么就会逐渐丧失其市场竞争力,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近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凸显。

国有企业的经营以及资产状况等会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顺利的发展,并且最终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营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甚至于一些国企出现了跨国经营的状况。

截止到年底,我国企业在国家税收总收入中占据的份额约为90%,而其中国企就占据了25%。

而作为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一旦国有企业在其税收管理中出现风险问题,那么必然将会影响到其税收管理水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所以,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风险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从而充分保障我国的税收收入。

三、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就一直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国企改革在持续开展,然而改革的主题都是围绕如何理顺国家与企业间的经济关系而进行的。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在其管理模式中仍然会存在而一些政府气息,具有较强的政治行政色彩。

而我国的政府也会利用各种政策命令对国有企业的各方面给予干涉,例如在利益分配方面以及人事任免方面等等。

而长此以往,国企也要会忽视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是会一味地认为企业的资源全部都归国家所有,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获得的利润以及取得的税收等都是被国家掌控的.经济资源。

而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也会认为,交税纳税实际上最终都是属于国家的。

在此心理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就会非常薄弱。

除此以外,我国政府还会通过一些政策与命令,例如合并重组以及国企改制等等,对国有企业的资源进行调配,在此状况下,国有企业的管理阶层就会更加忽视税务风险管理。

2.考核形式不完善

长时间以来,企业的利税缴纳情况成为衡量一个国企贡献大小的标准。

一个国有企业所缴纳的利税越多,那么其所做出的贡献就会越大。

而受到此考核形式的影响,国有企业的领导阶层就会过于重视利税缴纳,只是为了取得更显着的政绩,而一味地侧重于缴纳的额度,却忽视利税缴纳的过程以及方式。

在通常状况下,国家税务机关常常会要求国有企业进行补税,国有企业也会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但是却并不会认真区分补交税务的种类与原因等,而且也不会去深入分析在补税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税务管理风险。

3.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其经营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由于国有企业分布非常广泛,这样就会大大增加税务部门的管理难度。

目前,在我国税务机关向国有企业征收税时,会因为信息化水平较低,而造成税收信息得到无法高效的共享,进而出现很多漏收以及重收税务的情况。

除此以外,目前我国税务管理在风险评估系统与电子档案方面的开发水平还比较低,无法充分利用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从而大大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4.缺乏健全的税收风险管理体制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而我国国有企业也会在税务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与挑战。

然而,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中还缺少比较完善的风险体系,这样就无法有效确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指标。

而由于我国国企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围绕指标而进行的,但是却缺乏对税收风险管理模式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由于无法很好地确认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指标,这样就会影响到我国国有企业对税收风险的及时发现与准确辨别,当然不能很好地防范税收风险。

其次,国有轨企业还缺乏健全的税收风险评估机制,而且对税收风险评估的程序以及标准还只是停留于表面,但是却缺乏实践操作。

同时也没有很好地应用风险管理水平结果,并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

5.缺乏专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也面临着更强大的挑战,我国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化,在此环境下,我国国有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

然而,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中还缺乏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而当前从事税务管理工作的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并不高,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国国有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水平,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四、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增强国企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会面临着很多风险,而企业的税收工作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所以,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要充分意识到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由于国有企业会在纳税方面享受着国家给予的直接或是间接的优惠,那么就会造成其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所以,国有企业要对自身进行明确定位,要从体制上以及组织结构上进行积极地完善与改变,要提倡像民营企业一样依法履行国家的纳税义务,要严格地遵守国家的税务法律法规。

首先,要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税收风险管理意识,使其能够充分保障国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然后,国有企业还要强化税收风险管理者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使其能够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在工作中能够尽职尽责,努力提升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

实际上,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常常会影响到国企高层领导者的最终管理决策,所以国有企业要采用更加科学与先进的业绩考核模式,以此来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充分重视。

在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考核制度中,要充分体现出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要在此方面形成科学的考核指标,例如依法申报纳税指标等,利用对这些相关指标的考核来加强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而且,在完成业绩考核以后,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还要以考核结果作为依据,适当地表扬以及奖励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业绩比较突出的企业管理者,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管理阶层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

3.创建完善的信息化税收风险管理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各行各业中的到了广泛应用,其为各行业的发展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国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合理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的巨大作用。

国企可以创建统一的税收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实时地检测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

在风险评估系统中,可以把收集到的国有企业的相关税务以及财务数据全部录入到系统当中,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估。

除此以外,在审计稽查系统当中,还能够采集到企业的审计数据,并且将审计底稿录入到系统中等等,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效率,进而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健全的税收风险管理体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由于其风险管理水平会直接关系到其经济效益,所以为了能够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风险管理。

要建立健全的税收风险管理体制。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国有企业要制定完善的风险识别体系,要全面地了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努力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

然后,要创建健全的风险指标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等级评定等,从而及时发现与辨别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此外,国企不但要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而且要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修改以及补充等。

要及时地找到制度与执行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完善。

最后,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以及责任制。

以此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进而有效提升国企的税收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

5.加强对税收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今,我国国有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总体的税收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为了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就必须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国有企业要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培训。

不但要为其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专业技能,可以为其提供更多到其他企业与院校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也可安排其出国进行深造,以此来全面提升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其次,企业也要积极地从更多的渠道招收税务风险管理人才,努力从外面引进更多更专业的人才。

税法的论文篇三

摘要:国外经验表明,发达国家都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多税种协调配合、功能健全的财产课税制度。发展中国家虽受经济发展条件、税收征管水平等方面的制约,但大都已开征了多个财产税税种,财产课税制度将会进一步完善。我国财产课税的特点是:税种少、税基窄,以土地面积或帐面价值为计税依据,内外资实行两套税制……。改革和完善我国财产课税制度应从四个方面著手:(1)规范和增加财产税税种:(2)重视财产税制建设,提高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3)健全税收立法,堵塞税收征管漏洞;(4)完善财产课税制度设计。

关键词:财产课税制度房产税土地税遗产税、赠与税

财产课税制度是一国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税制改革曾对我国财产课税制度作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相对于所得税制、商品税制来说,财产课税制度改革的步子要小得多。目前我国财产课税制度在税种设置、税制设计、组织收入等方面有其明显的不足,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财产课税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公平、有效、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产课税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各国财产课税的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财产课税历史悠久,曾是各国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着手建立一套种类齐全、功能完整、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财产课税制度。从财产课税的实践来看,根据应税财产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动态财产税和静态财产税。动态财产税是对转移或变动中的财产课征的财产税,主要包括遗产税和赠与税。静态财产税是对纳税人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财产进行课税,是财产课税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静态财产税依据其征收方式不同,分为综合财产税和特种财产税。综合财产税,又称为一般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拥有的全部财产实行的综合课征。这种财产税的应税范围较广,原则上包括纳税人所有或支配的全部财产。实行综合财产税制度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新加坡等。特种财产税,又称个别财产税,是对特定类型财产课征的财产税,主要包括土地税、房屋税、车辆税等。发展中国家一般实行以土地、房屋和车辆为课税对象的特种财产税制度。综合财产税和特种财产税虽同属财产税系,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在税制设计、征管方式、课税对象和作用侧重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前者课税范围较广、公平性较强、筹集的收入相对较多,但计征方法比较复杂,偷逃税问题比较突出。后者以土地、房屋和其它特定的财产作为课税对象,课税范围相对较窄,??灰艘?湫楸?,计征方法相对简便。发达国家由于居民的纳税意识较强,征管手段先进,征管制度严密,多选择综合财产税制度并普遍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而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欠缺,多实行特种财产税制度。同时,还应看到,过去由于顾虑征管难度较大和税源较少等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但在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征了遗产税和赠与税,并取得了良好的财政效果和社会效果。可以预见,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发展中国家将会逐渐增多。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税收制度不断地变革和完善,财产课税制度自然也不例外。如今,财产课税制度呈现出许多以前所没有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财产课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复存在,但仍是一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课税是最古老的税收形式,曾是各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产课税的主体地位已被所得税和商品税所取代,在全部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小。发达国家财产课税收入约占全部财政收入的10%-12%,发展中国家平均仅为5%-6%。但从长远来看,由于财产课税在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分配、调节人们收入水平、促使闲置财产投入使用等方面,仍具有所得税和商品税所没有的功能和特点,它能有效地补充这两个税系的不足,如商品税不能对不动产、继承财产进行课征,所得税无法对未使用资产和未实现的资产收益课税等。因此,财产课税的地位比较稳定,仍然是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财产课税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财产课税具有税源分散广泛、区域性等特点,地方政府易于做到对本地区的税源实施严格监控,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同时财产税收入主要用于本地区提供公共服务,有利于形成“多征税,多提供公共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据oecd组织1990年的资料,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美国财产税占80%,加拿大占845%,英国占93%。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也极为重视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并多把财产税划归地方管理和支配,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而且,随着地方政府权限的扩大,一些国家正逐步下放财产税税种的立法权,增加财产税税种、调整其税率。这不但保证了财产课税仍旧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而且使税源更加广泛。

3.财产课税多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且评估制度健全,并建立严密的财产登记制度和强化税收的征收管理,以达到公平税负、税款的充分征收的目的。从各国财产税的实践来看,财产税的计税依据大体有三种:土地面积、市场价值、其它价值(如帐面价值)。目前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财产课税税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一般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客观地分析,以市场价值为税基有三个优点:一是税基具有弹性,随着房地产市场价值的上涨,税基扩大,财产税的收入也将相应增加。二是市场价值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有利于实现税收公平原则。但以市场价值为税基要定期对财产进行评估,税收征管成本较高。因此,大多数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的国家都设立专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实行严格的财产登记制度,同时税务机关从不同渠道搜集有关财产税、纳税人以及市场的信息,注重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征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减少税收流失。

国外经验表明,发达国家都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多税种协调配合、功能健全的财产课税制度。发展中国家虽受经济发展条件、税收征管水平等方面的制约,但大都已开征了多个财产税税种,财产课税制度将会进一步完善。各国在尽可能完善税制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财产评估制度,强化财产课税的征收管理,充分发挥财产课税制度的调节功能,作为地方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地位日益巩固。当前,我国财产课税的特点是:税种少,税基窄,以土地面积或帐面价值为计税依据,内外资实行两套税制,财产课税收入未能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这种财产课税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分税制和地方税体系的需要,与现行税制改革的“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原则也不相符合。因此,研究和改革我国现行的财产课税制度势在必行。

二、我国现行财产课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财产课税的税种少,税基窄,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现行的财产课税税种严格说来只有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和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具有资源课税和行为课税的特点,在我国的税种分类中大多不将其归为财产税类中(对土地的课税各国一般归为财产税类,为方便比较,以下把这两个税种作为财产税一并分析)。1994年的税制改革虽把遗产税和赠与税列为征收范围,但实际上并未开征。税种少的同时,税基也窄,征收面不宽,比如只对企业拥有的房产征收房产税,而拥有的机器设备不纳税;个人自住房屋不纳房产税;私人财产的继承和赠与都不须向国家纳税等。加之现行的财产税的税负普遍较低,使得财产课税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小,未能充分发挥组织收入、调节财产水平、公平财富的作用。

2.内外两套财产税制,不符合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统一、公平、公正的原则。目前,我国对内资房产征收的是房产税、对土地征收的是土地使用税;对外资征收的是房地产税、对土地征收的是土地使用费(不由税务机关征收)。两套税制在征收范围、税(费)率、计税(费)依据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种内外有别的税收待遇,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违背了我国现行税制改革的初衷。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税制,因此,研究、出台统一的内外资房地产税制,是完善我国财产税制的重要内容。

3.财产课税集中的收入少,未能确立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体地位。我国的财产课税与大多数实行分税制的国家一样,属于地方税收。但由于税种少、税基窄、税负低、税源零散、征管难度大,使得财产课税收入较少,未能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只能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个补充部分。加之财产课税的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税种的设置,税率的.设计过于统一,缺少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地方政府缺少必要的税收自主权,导致地方政府征收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反过来制约财产税的正常发展。

4.计税依据不合理,财产评估制度、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不够,征管漏洞较大。以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作为财产课税的计税依据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这也是各国普遍采用的计税方法。市场价值反映了土地、房产作为经济资源的价值,它不仅包括土地的级差收益,而且包括土地、房屋的时间价值。在市场经济下,任何土地、房产都有一个时间价值。市场机制越完善,这个价值就越容易体现,越容易得到认可。但是,我国当前是以土地的面积和房产的原值或租金作为计税依据,不能反映土地的级差收益和土地、房产的时间价值。同时,为调节土地的级差收益,采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设置不同税率的方法,结果造成税率档次设置不合理,并且随意性大,操作起来缺乏客观标准。另外我国财产评估制度、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尤其是私人财产登记制度,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房产、土地、户籍等有关管理部门与税务机关的协作配合不够,影响了税收征管的力度,造成财产税收入的大量流失。

三、完善我国财产课税制度的设想

1.规范和增加财产税税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财产的私有化程度已有所提高,财产税的税源增加,税基扩大,应适时增加财产课税税种,适当调整某些税种的征收范围,调整税目税率。由于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征管水平较低等原因,我国的财产税制宜采用按不同财产分别课征的个别财产税制,而不是综合所有财产课征的一般财产税。我国财产税制应包括的税种有:房产税、土地税、不动产税、车船税、契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2.重视财产税制建设,提高财产课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经过改革开放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分配悬殊问题也日益显凸出来,这一方面使财产税的税源增加,税基扩大,增加财产课税收入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征收财产税更为必要。因此,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重视财产税制建设,从增加税种,完善税制、加强征管入手,适当增加财产课税收入。

3.健全税收立法,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财产课税有关的税收立法要尽早出台,使税收法规健全,规范和指导各税的征收管理。强化税收征收管理,完善税务稽核、征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堵塞税收漏洞。同时要建立严密的财产登记制度和有权威的财产评估制度,加强税务机关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机制。

5.有关财产课税制度的设计。(1)完善房产税的设想。首先改革内外有别的房产税制度,对外资征收的房地产税改为与内资统一的房产税,内外资一视同仁。其次,扩大税基。房产税是我国财产税制的主要税种,我国现行房产税的征税范围虽从城市扩大到农村,但对城乡居民住宅免税。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私人拥有的房产将会不断增加,应在一定条件下,对私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房产课税,扩大房产税税基,税率可适当从低。再次,建立和完善房产估价制度。房产估价历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国的房产估价刚刚起步,估价制度很不完善。要注意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房产专门估价机构和一支富有实践经验专职估价人员,提高专门估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对房产评估方法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房产评价方法体系,为房产税的计征提供科学的依据。房产管理部门应密切配合税务部门,提供相关的税务资料。最后,房产税宜采用地区差别比例税率。房产税属于地方税种,但中央政府对房产投资规模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在税率的制定上由中央政府确定税率幅度,各地依据本地区的情况和房屋等级最后确定税率。这样既保证中央有一定的宏观调控权,又能体现和照顾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2)完善土地税的设想。从加强对土地的取得、占用和转让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的角度出发,首先改革现行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全国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占有使用征收一般土地税,征税范围从城镇扩展到农村。农村收益水平低、负担重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各种摊派、清理各项收费以及改革现行农业税制,在保证农民总体负担水平不变或略有下降的前提下征收一般土地税,且规定较低的税率予以照顾。这既有利于统一我国的土地税制,又有利于规范农村收益分配关系。税率的设计上可在现行按照土地位置标准基础上,同时采用土地用途标准,使前者起到调节级差收入的作用,后者达到调节土地使用结构的目的。其次,扩大契税的征收范围,保护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权利。除要对单位购买房屋、城镇职工征收契税外,对承受出让、转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包括外国人、华侨购买房屋、承受出让土地使用权也征收契税。这样有利于保障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稳定的出让、转让秩序。征收契税同时有利于保护国有土地资源,对目前有的地方为吸引投资,竞相降低出让价格,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最后应适时开征土地闲置税和土地荒芜税。从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耕地出发,适时开征土地闲置税和土地荒芜税极为必要。(3)开征遗产税?驮?胨?调节高收入。首先应尽早及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从完善税制、增加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分配、鼓励勤劳致富等方面考虑征收两税都极为必要。从国际惯例来看,不仅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开征了两税。我国尽早开征,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保障了我国的经济权益。其次在税制模式上选择总遗产税制和总赠与税制。我国的遗产继承无需经过法院的认定,继承人可自行分割交接,同时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短期内无法提高。基于这些实际情况,我国宜选择总遗产税制和总赠与税制,即对被继承人的遗产总额征收遗产税,对赠与人的财产征收赠与税,既保证税源可靠,税收收入及时,又简便易行,适用于我国的征管水平并为纳税人所接受。再次,课税对象范围应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以超额累进税率并规定适当的起征点,合理确定扣除项目,如丧葬费用扣除、遗产管理费用扣除、债务扣除、捐赠扣除等。最后,制定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征管措施。任何管理与个人财产相关的部门,未有税务机关开列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完税证明或免税凭证,不得办理任何转让遗产的手续。各有关部门有义务为税务机关提供查证遗产的资料和情况。

参考文献:

曲顺兰:“国外财产课税的比较与我国财产课税的完善”,《涉外税务》第5期。

彭龙运:“外国财产课税制度”,《中国财政》19第6期。

王裕康等:“oecd国家财产税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税务》年第2期。

蒋晓蕙:“论规范和完善我国财产”,《财贸经济》第6期。

税法的论文篇四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之所以能够将“空间”赋予“时间”的、历史的内涵,是因为黑格尔认为:“在自然存在的方式里,属于时间的范畴,也属于空间的范畴。每一个世界民族所寄托的特殊原则,同时在本身中也形成它自然的特性”,正如马克思所使用的比喻,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无机身体。因此,将自然界作为人的存在的身体的一部分来理解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精髓。但是,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种地理决定论的情形,虽然黑格尔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曾提到:“我们不能不应该把自然界估量的太高或者太低:爱奥尼亚的明媚天空固然大大地有助于荷马史诗的优美……在土耳其统治之下就没有出现过诗人”。尽管如此,黑格尔没有脱离地理决定论的大框架,因为他认为世界历史有一个东方作为起点,那是中国;而有一个西方作为终点,那是日耳曼民族。这种观点决定了黑格尔历史哲学只获得了它非批判的实证主义的意义,而没有获得它应有的价值。这是因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仅仅是依据自然的、地理的、空间的生产力来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时间顺序,尽管他已经把“精神”作为这种自然、地理、空间生产力的本质性内涵,但是他没有把社会劳动生产力作为这种“精神”的基础来理解。

尽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他如实的反映了人类物质分工与精神分工的不同地理特征与社会组织特征。正是因为黑格尔历史哲学有这些优点,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的手稿中使用了他关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发展的时间化特征。

一、早熟的文明与易学

世界文明的成熟期分为早熟、晚熟与正常三种类型,它们是研究世界文明发展的主轴。四大文明古国都是早熟的文明,之所以早熟是因为它们生活在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而河流与农业的等等自然生产力的天然联系必然影响到早期人类的联系。这种自然联系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表现在它们的社会公共活动之中,而社会公共活动是文明发端的一个前提。文明开始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也就是说,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相分工所从属的共同体的起点不同。

亚细亚文明一般产生于原始社会早期,这主要是由人们共同治理自然界的需要而产生的。而古希腊罗马文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则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对自然资源的争夺增加,因此是由战争决定的。而日耳曼文明则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的解体中,主要是由畜牧业决定的。

人类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是我们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的入手点,无论黑格尔还是马克思都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的起点来思考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的文明之所以早熟,就是因为我们更早地开始了精神生产。之所以能够更早地进行精神生产的原因非常复杂。从自然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如果像热带那样付出很少的劳动就能得到很多的回报是不利于劳动的发展的,如果像寒带那样付出很多的劳动而得到很少的回报也不利于劳动的发展;而温带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正是在温带这个前提下,在自然生产力和人的劳动生产力的合适比例中文明最先诞生。中华文明则是这个比例最为适宜的一个地域,在这里剩余劳动最早发挥了自己的文明化作用。当然,自然条件也是很关键的,特别是考古界提出的中国龙山文化时代文明表现为“满天星斗”,后来却集中于一点,他们认为这是洪水导致的人口迁徙,从而导致了文明的汇合,而这种汇合就需要一种社会生产力的早熟。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区分主要表现为共同体的生产力与自然环境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中国的自然生产力的特殊性促进了共同体生产力的早熟。共同体本身过早的异化为一种从事精神劳动的国家形式,从而促进了文明的早熟。这种早熟的阶段应该处于母系时代,因为马克思提到,最早的婚姻形式———级别婚就保留在中国的九族制中。

学者何新对易学的渊源进行了深入考证,他分别考证了易学之所以发生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从可能性上讲,他提到了中国古代的“等级婚”,按道理这种婚姻制度是一种内婚制向外婚制转变的过渡状态,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中,他是把它作为一种内婚制来研究的。在马克思对《古代社会》所作的笔记中,在级别婚的摘要边上,有一段批注提到中国的九族制。中国的九族制虽然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历史内涵,但是,说明这种原始群婚制度还是保持了其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作为早熟的民族应该在这个阶段就开始了进入文明的进程。也就是说,这个阶段中国古人已经开始了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的分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人们需要更多的历史经验。按照何新的说法,八卦之发生与结绳记事相关,而结绳记事则是因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力已经不足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这就表明了人类对于历史经验的渴求。为什么中华民族会过早的渴求历史经验的积累呢?只能是因为共同治水的需要。

易学源于八卦,而八卦始自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源于当时集体生活中农业定居和治理水患的需要,而对于农业和治水离不开对于天气的预测,而对于天气的预测则需要把天文历法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河图洛书之所以跟水有关即是源于此处。此外,河图洛书之形成必然是有几个原因共同导致的。首先,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的分工。如无分工,则没有剩余劳动时间以从事这种管理和观察天象。其次,必然要有一个传承之过程。对于天象的观察必然到了一定积累方能通过星位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在积累的基础上方能通过抽象来简化历史记忆的负累。治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似乎一提治水就是大禹的事情,其实前人已经为大禹治水提供了很多的经验积累了,河图洛书就是治水所用的星象图。但是,八卦作为数,河图则作为图,洛书则作为书,三者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他们是不同的表象系统。但是,神奇的是,在易学后来的发展中,数、图、书三者组成了其发展的基本骨架。因为结绳记事不需要图形,也不需要文字,更多的需要是人们根据结绳的符号跟自己的解读方式联系在一起。但是,随着知识的积累,矛盾就会发生,图像和文字也渐渐被用来跟绳索联系起来,共同完成记事的作用。

此外,古人没有现在所谓纯粹的知识,知识总是跟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关于占星术跟天文学的天生联系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他们并不是说为了治水这项事务而开始对星象进行探索,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河水之所以对我们有害,就是因为上天的意志。如何明白上天的意志呢?天上的星空会告诉我们,它是天意的表达,是最早的文字,也是最早的神的律法。历法在古代本身就是律法,是天统治我们的规矩,懂规矩是人类最先明白的事情,而中国人是最早的懂规矩的好孩子。但是,这个规矩还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矩,只是天与人交往的规矩,后来也成了人与人交往的规矩,比如天官就是根据天给我们立的规矩来办事情,“周官”所保存的这些上天的规矩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后来如何让河图洛书这些规矩变成了八卦肯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二、从“天律”到“人律”的转变

用八卦占卜则是后来的事情。我们以为八卦不可以有一个占卜的来源,只能是有一种实用的来源,而后才有一种占卜的使用。只是因为,八卦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了预测功能,人们才把这种预测功能转移为社会人事的使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的是,八卦并非一时所画而成定型,八卦是逐渐画成的。比如河图洛书早于八卦,作为中国古代治理河流的劳动总结,是因为在治理河流过程中关系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是数字的知识,而且关系到几何、数学。

关于八卦占卜之用途可以理解为人们局限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况之中。其“所以然”存在于一个异己的意志之中,这个“所以然”者就是当时的上帝,或者说是天。关于天之所以然它们并不知晓。然而,正是建立在对天的自然信仰之上,通过察言观色于天地,它们懂得了如何服从自然之规矩,才有了跟天地相交往的宗教祭祀的礼仪,同时我们逐渐将查天地之颜、观天地之色的神秘实践逐渐抽象化为一种符号。这些符号可以用来沟通天地之消息,听令于天,这样它们就逐渐将天意纳入到了他们自己的一种职能之中。

占卜之官古代称为史祝。他们沟通天人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为能够有效率和验证的就被不断的发展。天人之间的原始感应联系是一种自然存在的联系,现在他们只是将这种动物式的通过直接的听令于本能的能力,逐渐使之独立出来,从而找到自己行动的直接程序和命令。这个过程是和自然宗教所包含的一些客观联系一同发挥出来的,经自己的目的与天的命令进行对比,那些能够达到目的的沟通方式就会被保留和发展,那些不能达成目的的沟通天人的占卜方式就被舍弃。通过这种方式,占卜本身逐渐理解了一些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当然这些规律还包裹在八卦这个神秘的形式之中。

但是,后来很多事情表明,只是听从上天的意志,并不能获得好的结果。这里表明了共同体的发展,因为在占卜与诸侯、天子以及庶民的意志都参与到了是否做一件事情的决定之中,这里可以说是一个人类活动的决定权,开始由天的专权进入到一种各方的共谋之中。天意、君意、大夫之意、庶民之意都参与到人的行动指南之中了,这表明人类共同体发展的复杂化,或者自然共同本身的分裂趋势。有了厉害关系,我们发现殷商的宗教性非常强,而到了文王时代则不一样了,有一个“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转变。此时,天之意志不仅仅体现在天气物候和星象等自然现象之中了。

这表明在自然生产力与劳动的生产力的协同发展中,社会劳动生产力逐渐起到了主要作用,这时候正是传说中文王演八卦为六十四卦的时候。八卦的卦象都是自然之象,而六十四卦之卦象则都是社会之人事。而且,在六十四卦之卦象中都是自然之象的叠加,是一种判断或者说是命题,而且这些判断和命题都有一个时间顺序,这是非常高的发展。文王时代开启了仁德时代,逐渐走向了以仁德配天德的过程,这里是敬德保民思想的策源地。但是,这里的“所以然”还没有从神秘主义中清理干净。

三、变法与易学

如果说夏商时代还保留在对天的崇拜中的话,那么西周已经建立了一种天人对话的宗教模式,人的地位明显提升,而天与神的地位是通过人的地位来实现和保障的。在夏商是以天同人,在西周则是以人同天。春秋时代随着人的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劳动者与共同体相互维系的天然联系不断被撕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分裂日渐显著,人的力量和地位被不断的认识到,天人之间表现为一种对立,表现为一种“怨天尤人”的状态之中。这时候,各国为了克服当时的制度困境,都相继开始了变法运动,首先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初税亩、郑国的刑鼎和竹刑以及齐国管子的改革,等等。这些变法都是劳动者与自然共同体撕裂的体现,正是在这种反映中,孔子首先提出了天人再次统一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孔子的“天命”思想是一种神学思想。但是,我们知道,“子不言怪力乱神”;我们还知道,“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与,夫子之言性与天命不可得而闻与”。后来有人提出,孔子有一个秘传,其实这是孔子“述而不作”的结果,不同的弟子得到孔子不同的真传这是可能的。同时,我们看到对“子欲无言”的解释,“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里非常明显地提出了天道与人道的关系问题。因此,易传绝不是孔子所作,而是其后学将其所述的体会发挥之作。因此,孔子的作品并非著之于书简之中,而是显著于人心之作。孔子继承文王而为易作传,将文王对于64卦的一些论断跟君子德行的进退、荣辱、革命还有保存等思想联系在一起,并且第一次回答了易之“所以然”,从而实现了易传的唯物化、理性化。熊十力认为,孔子早年是小康思想,易学思想中包含的大道精神是其晚年的思想。熊十力将《中庸》《周官》《礼运》《春秋》等儒学经典划归为孔子易学思想的发展。孔子的地位也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儒家”的地位,而且他也作为文明的一般传承人而存在着,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就是将孔子看作是一个照明文化之人。《礼运》讲的似乎是一种历史退步的哲学,似乎同时也是礼之产生的无奈说明。但是孔子也有社会进步、进化的言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之说就是这种言论。孔子似乎是保守的,但是在实践上孔子又是非常革命的,孔子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里很明显的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使得孔子的学说能够在庶民中流传。

这次的文化下移表现在,社会物质生活本身已经养育了一部分有闲阶级,而这个阶级需要文化来融入到统治者中去,但是统治者如何开放封建的统治阶层,让贤能之人能够不是因血缘而获得统治,而是因知识而获得统治的呢?孔子对于易学的解释就是这种开放性“革命”的体现,而君子之称呼也逐渐从一种社会实在变为一种道德标准,而“大同”之说就是要消除“礼”的封闭性,为取消礼的封闭性找到一个历史的根据。这个历史的根据,就是尧舜禹时代的历史,就是三代之英,是孔子有志之时代。孔子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之未逮也,而有志焉。”(《礼记》)但是,时代的发展既然进入小康,那么他就只能以小康而显大同,这就是孔子之“仁”。《易》中说,人之道仁与义,仁为大同之主观化,义则为小康之存在的客观封界,但是仁只能通过义之封闭性才显现出来的。其实,这种言论在诸子百家中屡见不鲜,比如《道德经》中讲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完全符合儒家思想的传承过程,文王倡德,而后孔子主仁,孟子由义,最后的荀子说礼,就当时来说是一个越来越客观化、对象化的过程。然后就是“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亲缘关系已经不言而喻了。而《易传》正是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总结,易从来不是个人之著述,也从不会有人专门为易做传,《易传》只能是时人集体书写的历史哲学。

税法的论文篇五

世界在瞬息万变中把我们带人了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核心内容,这次课程改革不再是简单地更换一套教材,而是我们与新课程的共同构建。这就需要我们切实转换课程理念,因为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实现了课程理念的转换、提升,我们才能更好的转变课程行为,实现课程创新,为顺利实施新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一)从强调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

我国的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行的是国家统一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结构、内容、方式、评价、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等方面强调统一性、计划性。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种高度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模式无法适应不同地区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和不同素质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课程的严格统一,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划一的,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单独个体的差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丧失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创新精神。

1988年,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材编写规划方案》,设想用四到五年的时间编写四种类型的教材,以改变过分强调共性的课程状况。于是,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八套半”教材,丰富了中小学的课程内容。与此同时,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微型课程、环境课程等课程形式逐步发展起来,着力于贴近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其中有些课程经过进一步发展具有了校本课程的意义。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差异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资源。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不是课程实施的障碍,而是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既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求。社会的发展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更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个性的社会公民。这是课程改革、学生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辩证统一。有人说,个性与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就要通过这次课程改革,把这张“通行证”交到每一位学生手中。

[1][2][3][4]

税法的论文篇六

论文关键词:纳税服务税收管理

论文摘要:纳税服务是税收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服务主体为满足服务对象履行纳税义务和行使税收权利的需要而形成的税收行政行为,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深化征管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因此探究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健全我国纳税服务体系对于提高我国税收征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是税务部门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责任和义务,是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税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良好的税收环境,融洽税收征纳关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良好途径,也是构建“诚信税务”、“服务型机关”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缺位与越位,服务与管理脱节。

服务缺位是指因税务机关执法不到位或者程序不规范,手续繁杂,致使纳税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或承受不应有的人力、物力和精神上的负担。

主要表现在:因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办事效率低下导致纳税人为办理同一纳税事项而多次往返,久拖不决;因税收工作流程不规范,存在程序繁杂、手续繁琐、票表过多的问题,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加税收成本;因税收政策不完善影响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因税收法制不完备,使纳税人不能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服务越位是指超越法律规定的义务范畴,越权提供不合法的“服务”,以及将不属于纳税服务范畴的内容作为纳税服务提供给纳税人。

如有的税务部门仍然存在擅自减免税或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的现象。

服务加管理是现代税收的管理方式,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相加,服务与管理不是分裂的,而是作为统一的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管理(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一提到管理就忽视为纳税人的服务,容易发生侵犯纳税人权利的情况。

一提到服务就弱化管理,导致“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情况的发生。

(二)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

税收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与服务中,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

目前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重技术轻管理。

许多部门热衷于购买高档的硬件设备,盲目开发软件,而对整个业务系统性研究不够,没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结果只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没有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

二是重系统本身的应用,轻数据资源的管理利用。

有的地方更多地是以信息系统来替代手工操作,却对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重视不足。

三是轻视信息资源整合及一体化建设。

现阶段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涵盖了从征管到行政管理、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但这些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各自为政,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没有形成合力。

(三)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

我国当前的纳税服务主要是由税务部门来提供,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主要直接面对的还是税务部门。

如上所述税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集中处理信息,为纳税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纳税服务的能力有限,对于诸多日常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通过办税服务大厅的形式,对纳税人实施传统的面对面的管理与服务。

另外,经济社会尚未发展到相当水平,对社会化纳税服务的需求不足,缺乏推动纳税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外部动力。

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程度不足,其发展和竞争不充分,所提供的有偿纳税服务对纳税人缺乏吸引力。

二、优化我国纳税服务的对策

(一)服务要求制度化。

控告和检举权、要求回避权、请求国家赔偿权、委托税务代理权、索取完税凭证权等能够落到实处,保障其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纳税服务制度,形成实际的、刚性的工作标准。

实行考核评价机制,量化纳税服务工作,在内部考核的基础上,征询纳税人的满意程度,加强监督考核,切实规范服务行为。

(二)服务手段信息化。

通过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构建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降低税收成本,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完善纳税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以12366服务热线、电子税务网络为载体,运用网上电子申报系统、网上税务局信息管理等系统,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功能强大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式的纳税服务。

二是完善税收管理平台,推广运用纳税申报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系统、增值税纳税评估管理、计算机稽核、协查等管理系统,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纳税人纳税成本。

三是完善信息交换平台,推进税库银企的一体化建设,拓宽申报缴税渠道,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三)服务过程社会化。

一是充分发挥税务代理的作用,把税务代理作为纳税服务的延伸加以鼓励和引导。

二是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建立起一个全社会的纳税服务网络,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实效,从而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自觉遵从度,保证国家的税收权益。

此外,优化纳税服务还要求服务内容的系统化。

主要包括税收环境服务、税收信息咨询服务、程序性服务、救济服务等四个环节的'内容。

纳税服务是整个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一部分。

优化纳税服务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长期工程。

税务部门作为优化工作的主体,应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并遵循预定的目标和相关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纳税服务的内容和措施,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税收工作效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税法的论文篇七

一、引言

环境问题是指因为自然变化或者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恶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产业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造成超过自然界净化能力的污染物质与能源进入环境,以及为发展经济而过度利用生态资源所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环境问题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相互协调的问题。

现代环境问题则是伴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产生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增强,对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长,由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实质都是生态失衡问题。现代环境问题引发了诸如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生态破坏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运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国际领域内环保浪潮的兴起、国内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干预和公众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促使环境保护成为社会个体维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自觉行动。公司企业也开始将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寻求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公司遵守严格的环境标准、从事环境公益事业,短期内无疑会增加经营成本以致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传统的公司法理论认为:公司是以营利为宗旨,最大限度追求股东利益的社会组织。于是,“现代社会中的企业,基于企业内部收益计算,把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作为自己的活动目标。事业者从未考虑过企业活动波及到企业外的影响即社会费用(socialcost)的问题。……企业在这种价值观之下当然不会考虑对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的环境消耗支付代偿的问题,因而对向不产生收益的公害防止措施的投资及开发公害防治技术毫不热心就是很自然的了。”[1]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漠视环境利益、任意排放污染物和掠夺性开发资源的'现象,多数都是由公司企业所实施的。我国大陆地区的大量环境违法案件中,企事业单位向陆域、海域和大气空间排放有毒害物质酿成的恶性环境事故屡见不鲜,公司的行为成为造成环境危害的主要来源。

答案就蕴含于公司的绿色社会责任之中。所谓公司的绿色社会责任,是指现代社会的公司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应当考虑增进股东利益以外的环境公益。公司的绿色社会责任源于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而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增进包括环境公益在内的其它利益正是公司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为此,理解公司的绿色社会责任,需要从考察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一般依据入手。

二、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

(一)概念诠释

关于公司的社会责任,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表述:

公司在谋取

[1][2][3][4]

税法的论文篇八

在我国综合经济管理体系中,会计核算和税收征管是性质完全不同但相互关系极其密切的两大管理系统。

两者性质完全不同,是因为会计核算体系所遵循的原则是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会计状况、经营成果,其宗旨是帮助经营者为国家、业主(包括自然人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包括自然人)提供合规资料;税收征管体系所遵循的是及时、足额征收经济实体和自然人发生的各种税款,其宗旨是代表国家强制执行各项税收法规,依法处理国家与业主、国家与自然人的利益关系。

两者相互关系极其密切,是因为两者对经济活动中各要素在确认、计量的原则上,存在很多共同点。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征收方面,税务部门是以各经济实体的会计资料为基础,进行适当调整后作为税基的。

为了兼顾两者需要,财政部在有关会计制度中进行了相关规定,这些规定为某些经济事项处理结果提供了反映渠道,所得税会计和增值税方面的会计处置规定就是典型的例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经济事项的出现,以会计信息质量为目的的会计核算和以合理征税为目的的税收征管虽不会分道扬镳,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笔者试对目前两者间的典型不协调之处,就其类别和确认方面原因作一浅显的论述。

因会计核算广泛采用谨慎性原则而导致的差异

很多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或修改基本上是围绕着谨慎性原则进行的,以便更谨慎地反映会计信息。随着准则的执行,会计核算与以实际发生事项性质作为基本原则的税收征管必然产生一定的差异。

1.对经济事项已经发生的损失提取准备金。

这类损失准备金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

按照会计核算和税收征管共同遵循的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只有当损失实际发生时,相关成本、费用才能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实际经济事务中,资产的市场价格和可变现净值是波动不定的,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必然会与市价、可变现净值产生一定差额。为了更准确地体现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情况,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按资产低于市价、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相应的损失准备金,并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税法只是在这些损失按规定进行体现时才予以确认,并规定纳税人的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以提取的准备金以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2.对经济事项已经发生的损失或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取准备金。

某些已经发生、目前尚处于过程中的经济事项,如还没有收回的销货款、委托贷款等,在其没有全部终结之前,没有办法确定或预测其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按一定规则提取坏账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项目金额仅包括经批准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且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为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超过这一比率的坏账准备及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均不予列支。

3.对过去发生经济事项引起的、企业可能承担的费用、损失予以确认。

某些经济事项虽然已经结束或基本结束,但是由此引起的后续问题或连带责任有可能要求企业承担额外的费用或损失,如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三包”形成的或有负债等。

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企业的义务如果同时符合“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应将该义务确认为负债。在或有负债确认的同时,企业的费用、利润总额相应得到调整。

相关税法对上述义务仅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同时规定纳税人提供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承担的本息等,不得在担保企业税前扣除。

1.通过对收入的确认,控制未来利润的提前实现。

当前企业负债经营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融资企业和放款企业通过融资租赁业务达到双赢。售后租回交易虽属融资租赁业务,但企业售出时价格的高低程度可以作为调高当期利润或递延近期利润的手段。租赁准则将该售后租回过程中的“售”不作为收入处理,并规定售后租回交易中,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予以递延,从而堵塞了人为调节利润的漏洞。

相关税法对上述售后租回交易没有特别规定,会计核算与税收征管之间在收入、利润、应纳税所得额的计量方面必然会产生差异。

与此类似的还有委托代销过程中的收入、利润、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问题。

2.通过合理划分收益、成本,规范利润。

企业的某一收项作为收入入账还是作为成本的收回,将会影响企业当期和今后的收益。投资准则将短期投资在持有期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从原来作为投资收益改为冲减短期投资成本,并规定短期投资只有在到期或转让时才能确认收益,其在持有期所获取的现金股利和利息,一律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同时规定,长期投资在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这一规则严格区分了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所获得股利或分利与收益、投资成本的关系,从而更稳健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利润两大会计要素。

然而,相关税法仍将上述利息和股利作为收入,这样会计核算与税收征管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差异。

3.通过规范业务反映方式,防止虚假利润的'产生。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用以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或作为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杜绝了虚增利润的可能性。

相关税法规定,纳税人取得的收入为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的,其收入额应当参照取得收入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或估定。

信息引起现有投资者、潜在投资者产生误解的可能性。

1.在债务重组准则中,当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资产清偿某项债务时,债务人应将其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而不是“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2.为避免通过关联交易虚增利润总额,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规定,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而是计入“资本公积”,并单独设置“关联交易差价”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3.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明确指出,变更会计政策时,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并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这样就可避免人为利用某些经济事项,如在净利润偏高、分利偏少时,通过增加对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份额,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对外投资,调节当期利润。

上述会计核算的变更事项,税收征管中大多没有明确规定,因此纳税基数必然与会计核算结果大相径庭。

因对收入、损失定义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由于收入范围不同产生的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试运行收入,冲减基建工程成本;自产产品用于自建工程项目时,应按产品成本价结转成本,不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税法规定,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总收入计算纳税,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应作为收入处理。

由于损失范围不同产生的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项捐赠支出,各项罚款、违约金、滞纳金等支出,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

相关税法规定,非公益性捐赠不予税前扣除;纳税人生产经营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等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纳税人(金融保险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出部分不予扣除。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和外购的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用于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

由于处理方法不同产生的差异

本文上述售后租回交易、投资行为中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债务重组中非货币资产偿债、委托代销等事项均属本类型。

因对成本、费用定义范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借款利息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种借款费用均据实列支,计入当期费用。

相关税法规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包括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按照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工资与“三费”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工程人员工资计入……托儿所人员工资从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中开支外,其他生产、管理、销售人员工资均据实计入当期各项费用;按工资总额的2%、14%、1.5%计提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计入当期各项费用。

相关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支出实行计税工资扣除办法的企业,按计税工资、薪金规定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上述三项费用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除。纳税人实际发放的工资高于确定的计税工资标准的,应按其计税工资总额分别计算扣除职工的工会经费、福利费和教育经费。

业务招待费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业务招待费据实在管理费用列支。

相关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超出标准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其他

会计核算和税收征管虽然都确认权责发生制原则,但两者在确认时间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会计核算可以确认可预见费用或损失,税收征管却只确认实际发生费用或损失,不确认预计的费用或损失。

税法的论文篇九

相同方面

(一)制定依据相同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相同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都要求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相同

《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都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会计期末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相同

《企业会计准则》总则第11条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总说明第11条都要求企业遵循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五)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1.会计科目设置基本相同。《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85个一级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60个一级科目,其中有58个一级科目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仅名称相同,而且核算内容也基本相同。

2.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如资产计价方法都以取得时发生的货币支出,或以形成前所发生的料工费支出,或以换出非货币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或以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都要计提减值准备,并且估计资产损失的方法也相同。资产增减,负债增减,所有者权益增减,收入的分类及其确认,费用的分类归集,利润形成等的账务处理基本相同。

3.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基本相同。如都要求定期编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同时提供会计报表附注,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相对更为简化。

不同方面

(一)适用范围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按照制度规定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若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就不能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而《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看,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二)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比《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25个一级科目。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因此可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部分科目进行归并,如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为应收股息科目,原材料和包装物归并为材料科目等。第二,小企业会计核算简化或者没有某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从而可少设。如资产科目少设了自制半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各项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未确认融资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溢;负债科目少设了应付股利、预计负债、应付债券;所有者权益科目少设了已归还投资;损益类科目少设了补贴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三)账务处理不同

1.资产清查的处理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直接进行处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简明扼要,与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内容相符。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表中已取消了资产待处理项目,企业在编报前必须将待处理的资产进行处理,因此财产清查还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多余。

2.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进行较多的职业判断,而小企业会计人员少,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更少,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跌价或坏账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3.简化长期投资的核算。小企业投资的业务比较少,按重要性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简化了的成本法或简化的权益法核算。

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成本法的规定,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制度中不要求严格区分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的分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的分配,但如果在投资当年取得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属于以前年度实现的利润,则应冲减投资成本。《小企业会计准则》权益法简化核算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二,不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权益法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应根据小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但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具体解释中只要求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时,小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或应分担的份额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同时增加或减少投资收益,而没有规定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没有设三级科目,也无法反映是否要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笔者的理解是为了简化核算,不对其进行处理。

4.简化了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这简化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手续,但可能会导致资本化金额夸大,进而多计固定资产价值,少计本期利润,但长远看又会使未来时期的折旧费用予以抵销。

5.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应支付的价款和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作为其入账价值,这避免了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较为繁琐的计算。

6.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计算出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可见,所得税的账务处理采用了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付税款法,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而不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加以反映。这简化了时间性差异的核算。

7.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简化。《小企业会计准则》还简化了一些资产的转移价值核算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要求采用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法,没有要求按五五摊销法;短期投资期末按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不需要分项比较计量,在短期投资转让时可不结转其已提的跌价准备。

8.待转资产价值核算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外商投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年终企业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中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运用扩展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企业。

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是小企业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其核算内容不仅包括了小企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还包括了接受现金资产的捐赠。其账务处理为:小企业接受货币性资产捐赠时,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时,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非现金资产类科目,贷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期末如果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和“资本公积”,期末如果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金额较大,经批准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度应纳所得额,分期进行上述转账处理。这使小企业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内容更全面,核算也更趋于合理。增加了以应收债权融资或出售应收债权的会计处理。根据财政部5月15日发布的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及时地增加了以应收债权融资或出售应收债权的会计处理,用以规范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的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

(四)财务报告方面的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只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而且报表的内容比较简单。如根据小企业业务比较简单,有些业务发生的可能性很少的情况,删除了若干项目。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中减少了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递延税款借项等项目,负债中减少了预收账款、应付股利、专项应付款、递延税款贷项等项目,所有者权益中减少了已归还投资项目。利润表中减少了补贴收入项目等。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写法简化

如《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总说明的第12和13条中规定了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中的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原则,在以后的各项资产计价中不再重复这两类业务中的资产计价方法,这减少了制度的篇幅,阅读起来更简明。而《企业会计准则》中在规定每一种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时都要重复说明,以非货币性交易换的资产和以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如何确定其入账价值,写法上不够简化。

(二)简化了核算方法

通过上述不同方面的比较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比《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简单。如合并了4个一级科目,减少了25个一级科目;基本财务报表项目减少了9个;部分资产计价方法简化了,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计价;有关会计事项的核算方法简化了,如资产清查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所得税的核算、期末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等。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不是更改核算方法,处理上仍保持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以便将来随着小企业规模发生变化,转换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可减少需要调整和说明的内容。因为我国划分小企业是以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及是否对外筹资为标准,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税法的论文篇十

一、哲学基础

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存在。它还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集合。从企业产生之日起。它在作为“经济人”组织生产经营的同时,也就把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按照发挥企业的经济性功能。达到企业的经济性目的的要求组织起来了,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它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另一方面也由于企业生产经营会给社会带来有益或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需要进行目标变换,建立在传统的功利主义经济学基础上的企业观就发生了变化。以利润为中j心的传统财务会计就面临着新的挑战。

企业同社会其他组织、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企业同政府管理部门及税务部门的关系:

2,企业与资产所有者的关系;

3,企业与职_f的关系;

4,企业与同行其他企业的关系;

5。企业与供应商、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6,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

7,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8,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及社会公众的关系。

对这些关系的哲学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不仅包括生产关系,还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等等。这体现着人的价值观念。其实质是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需求和期望价值的相互满足。从企业这个经济人来看,企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这些社会关系的支持,只有以这些社会关系为背景,它才有可能实现对经济性目标的追求。因而,企业作为一个更加复杂意义上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承担的角色尽到责任,而_几对社会负有共同责任。

企业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益。还要提高社会效益。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诸如提供产品的服务、就业机会、员工培训、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社区建设等等。这样以揭示企业资本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财务会计就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企业信息的需求。以核算企业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及其社会影响为目标的社会责任会计在本世纪6年代就应运而生了,他的诞生使企业的目标符合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满足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需要。即“各个人通过社会生活,也会加深作为存在的自我意识。”

二、经济学甚础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其经济学理论渊源。从十九世纪到现在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西斯蒙第于18,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成本”的概念。他评价了社会以济贫院和医院的`形式承担失业成本的情况,提出雇主应保证_l人的安全,避免就业间断,解决疾病和老年人问题,企业应负担’由于废物的流失等“不当节约”行为所造成的别人或社会的成本。克拉克于1923年揭示了社会成本和个别成本冲突的主要原因。他认为,社会价值应包括私人消费的效用以及由私人负担的社会成本两部分。因为生产过程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一部分构成了私人消费的效用;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产生一些不利人类生存的杜会成本。这部分成本应当由私人负责承担。并应尽力克服之。庇古认为,研究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改进社会状况。从而创立了福利经济学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他提出了“外部效应”的概念。“外部效应”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某一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动直接影响到另一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成本(或效用)。这些外部效应可能是有害的,这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它们可能是有益的,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外部节约。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一个例子是:某一生产者将污水排进河里,而另一生产者需要增加费用以安装净化水质的设备。当“外部效应”存在时,即使是完全竞争,资源的配置也不是最优的。外部效应的生产者在作决策时。并不需要考虑他们行动的外部影响。相反,他们将在生产的私人而不是在社会成本的基础上寻求他们私人的利润最大化,所以。外部有害效应的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将超过最优化水平,因为个别生产者总是会低估其真实的社会生产成本。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社会成本理论曾被当作西方微观经济的一场革命。社会成本理论有三个前提;其一是社会净收益最大化是经济活动的客观目标;其二是经济人的权力的合法性和可转让性;其三是效率及交易费用的最终识别只能通过市场。卡普以数量和货币对劳动、工场、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耗竭、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技术变化、失业、歧视和广告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计量。随后?把污染问题作为“社会损失”和“社会费用”的实例来加以研究。这些经济学家的论述都为社会责任会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会计学基础

社会责任会计是在会计受托责任的基础上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早期的“财产托付论”到50年代变化为“资源托付论,70年代,又出现了“利益相关”、“社会经济职能分解”和“财产两权分离十管理分权”诸论,因而,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以外,政府、职员、消费者、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德、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都成为了委托―一受托责任关系的内容。受托已不仅仅是受出资人之托,尚需要整个社会之托,现代社会的愁受托人”有义务和责任向负有直接或间接委托关系的“委托人”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报告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而其所报告的内容大都需要以资产、利税、工资、社会统筹基金、排污费等经济数据来反映,而这些数据又都必须通过对会计的确认、计量才能加以披露。

由于会计受托责任的范围及其具体内容是不断拓展的,既反映了历史的延续性,又体现了时代的特征,现代会计的受托责任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已越来越成为其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会计在委托―一受托关系中的责任是双重的,即包括以体现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二者都通过会计反映和会计管理来履行和报告其所受托的责任。

相关范文推荐
  • 09-29 2023年演讲比赛词语(优秀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 09-29 社区开展世界卫生日活动总结(优质8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 09-29 最新基层管理的年终总结(汇总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
  • 09-29 2023年求职信财务管理专业(优秀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 09-29 2023年建筑采购员年终总结报告 建筑采购员年终总结(通用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
  • 09-29 2023年三会一课春节会议记录(汇总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
  • 09-29 大风天应急预案(模板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 09-29 护士实习报告总结 护士实习心得总结报告(汇总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
  • 09-29 2023年合同变更与补充的区别(大全5篇)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合
  • 09-29 最新写字教学心得发言材料 小学写字教学心得(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写字教学心得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