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通用16篇)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通用16篇)

时间:2023-11-26 09:38:29 作者:MJ笔神

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三年级教案范文,在教学过程中或许能给您一些新的思路。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三、笔算比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二》教案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通过这节课学生要理解连续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

新课前,我先进行一组例如”4*68=”类型的口算训练,一方面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后面的连续进位做好铺垫。接着学生练习了一道上节课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记忆,并引导学生说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在次基础上,引入新课的教学。

例题的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总结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课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计算的.过程是对以往知识迁移的过程,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积累,但连续进位过程中需要对进上来的数进行相加,这是课上出现问题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多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多让学生说说笔算过程,形式有:指名说、同桌说、集体说等。并通过练习中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连续进位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感谢如今便捷的网络,通过查找、借鉴。我把它变成了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儿歌:乘法坚式请注意,相同数位对整齐,个位乘完乘十位,一位一位乘下去,满了几十前进几,进几切记要想加,这个口诀请牢记!

当然本节课也有诸多不足。首先,教学节奏掌握的不够好,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从二年级升上来,计算、书写速度都较慢,练习中的拓展因时间因素没及时完成;其次,对于估算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渗透不够,没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估算意识,并把它与笔算结合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多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把握课堂,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都有所发展。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教案

1.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专门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1.专项练习。

(1)口算。

第一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组。

6÷2=8÷4=9÷3=。

72÷9=36÷6=32÷8=。

(2)估算。

第一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组: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学生练习后交流。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本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你现在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教案[]

1、听算。(略)。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193≈87≈896≈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24÷3≈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估算活动,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然后自己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比划的单位长度准不准。

3、不用尺子测量,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更准、更直。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的本领最棒。

二、新课学习。

1、根据第一次的差距再画一次,并检测是不是画得更准一些了。

2、例5。

(1)摸一摸数学练习册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是长方形的。)。

(2)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又要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自己思考的过程。)。

(3)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把数学练习册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

(4)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估测的时候,虽然我们手中并没有尺子,但我们心里应该有一把尺,1mm、1cm、1dm、1m都已经在我们的脑子中有了印象,再加上身体或者其他物体的辅助,相信让我们的估计会更加准确。

三、巩固练习:第46页做一做第1、2题。

1、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2、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怎么样估计的更准确吗?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教案[]

三、笔算比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1、会进行相应的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估算是生活中的需要。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提问:

(1)要求“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多少页?”是求精确的商还是求近似的商?

(2)被除数最高位4够不够除?

教师指出:432百位上的4除以4,够商1,求432的近似数要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400。

(3)400除以4得多少?这个商在算式中用什么符号表示?为什么?

板书:432÷4≈100(页)。

答: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100页。

(4)如果把问题改为小丽平均每星期看了多少页?又应怎样算呢?

432÷4=108(页)。

(5)比较估算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看是不是接近。

432÷4≈100(页)。

432÷4≈108(页)。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第一步求什么,怎样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

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二、尝试解决。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三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4.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

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一)复习旧知

笔算346+93 657+329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

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问题。

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

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三)新课展开

1.探究计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师:这道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算式:445+298

(2)估算结果并交流。

师:这道题的结果大概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

(3)尝试计算并交流。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全班交流方法:

列竖式计算。

(4)与估算结果相比较。

2.探究验算方法。

(1)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

(2)交流方法。

预设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预设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预设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3)归纳验算方法。

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可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哦。

3.练一练。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63+979 395+475

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

问题1.今天我们做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点?

连续进位

问题2.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问题3.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进位的小数字不能漏写,做完以后要及时验算。

(四)练习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67+93 165+78 409+394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收获。

回顾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作业布置

作业:第38页做一做,4题。

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1、在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2、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来说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划。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也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出这些长度。

3、猜一猜。

师:出示1米长的彩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4、揭题。

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二、展开活动。

1、画一画。

(1)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长8厘米长的线段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谁觉得自己画的8厘米最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反馈2个学生的作品)大家画得准吗?请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汇报: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准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不用尺子怎么画,如果现在请你来画,你能画得更准确吗?

还想再试试吗?

(2)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眼力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恭喜这些同学过关。

2、估一估。

(1)估计铅笔的长,你觉得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2)估计一下课桌的高,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谁来量一量?

(3)估计一下把铅笔盒围一周是多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再量一量。

(4)估计一个同学的身高。

(5)出示:一个盒子,现在要用彩带围盒子一周,需要多长的彩带呢?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把你认为需要多长的彩带剪下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眼光最准。学生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组中课前准备好的包装盒,先估计一下用彩带围一周需要多长,然后剪下来,实际围一围。最后汇报。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三、联系生活。

1、围一围。

(1)请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

师: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先估计,再测量。

(2)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师: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估计出大树或是大柱子的周长,你能估计出来吗。

2、比一比。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出示课件)。

3、想一想。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了除法计算是本单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为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也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

在新修订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为计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开始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单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区别,以前的估算以乘法为主,借助乘法口诀或者整十整百数的好算的特点,将其中的乘数估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计算,如49×8,将49估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50,然后再计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虑离被除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还有整除与否的关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则估成接近的整百数,那就得将401估成400,再计算400÷7,可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看,400÷7不能整除,这样估算的结果并不简便,估算的`意义也就相应的不大了。

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个整百数,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将500估成490,再计算490÷7=70。

因此,在本单元关于除法估算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要比较接近被除数;二是要能够整除,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习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习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习题的练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

从今天第一节课的教学情况看,301班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根据除数来估出被除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但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学生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后一种估算方法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环节教学过快。针对第一节课出现的问题,第二节课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临时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第二种估算方法时,我放慢了教学节奏,先让学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来进行估算呢?有没有离准确值更接近的估算方法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静下来,学生个个陷入到沉思状态。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学生发现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以分1箱。

吸取上节课失败的原因,此时我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运茄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的开始点头。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又顺势请了两名学习中等的学生说一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近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题。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学设计

正确熟练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后点名回答。

2.提问:要想知道黑玉米一共有多少根,你准备怎么解决?

1.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算式:203.

2.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算法后汇报。

3.算法优化:你认为哪种算法更适合你,为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样算的?和同学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5.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200元买四箱西瓜够不够?

小组讨论后汇报。

6.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后点名回答思考方法。

1.“想想做做”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并找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复习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完。

成,并点名回答,说说计算的依据。

3.“想想做做”第5、6题。

学生读题并说说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列。

式的依据。

4.“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先估算,再判断,并说说依据。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在什么地方能用到你的新本领?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评课稿

这节课的亮点:

1、充分运用教材,在运蔬菜这个情景主线的贯穿之下,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4、复习题设计得好,让学生知道在求近似值时,应该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来估算。

5、课件设计优美,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教学效果很好。

6、补充例题实用性强。

我认为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1、复习题中求近似值时,要复习一下用四舍五入方法来求。

2、老师喜欢重复学生说的话。

3、要设计好教学中各个环节教学时间。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教学反思

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因为除法估算不单单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的数而已,它还要考虑到除数,考虑到能不能整除,因此对学生而言加大了一定的难度,张晓随教学反思。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应该放在如何进行估算上面,并让学生多实践,在练习中进行巩固。在实际教学中我有四个生活中的情境入手,在估算时让学生体验到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让学生掌握并熟练除法估算的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有它的的特殊性。教学开始,我让学生练习了几道加、减法和乘法估算题,并让学生归纳它们的估算方法。紧接着我提出能不能用加、减乘法的估算方法来进行除法估算呢?这样通过复习,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深入,学生很快发现346÷9≈?如果按照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尽,有余数。也就是说,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那么把346估成多少合适呢?通过小组讨论有的认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估成270。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很快讨论结果出来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适。没想到把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

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年级数学估算与口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5至8题。

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260÷2600÷26000÷2。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24÷3240÷32400÷3120÷3。

70÷710×754÷648÷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3、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18÷3。

180÷31800÷390÷35×840÷5。

54÷96×981÷97×98×9。

7×927÷36×745÷5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7题。

【教学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
  • 11-26 啤酒活动策划(精选17篇)
    活动策划要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和目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安排。活动策划范例中的案例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活动策划的流程和要点。酷热盛夏冰爽到底xx啤酒狂
  • 11-26 老师的眼睛小学三年级(模板14篇)
    优秀作文要求作者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要有独立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她,长得普普通通,1米60左
  • 11-26 感恩父母学生演讲稿分钟(优质19篇)
    学生演讲稿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学生演讲稿范文,可以供大家参考。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
  • 11-26 对外汉语教师自我介绍大全(17篇)
    自我介绍应该注意适应不同的场合和受众,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最后,祝愿大家在自我介绍中能够自信、得体地展现自己,取得成功。亲爱的同学们:我叫
  • 11-26 小学一年一度的春节(优质18篇)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春节的总结经典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三月的乐章奏响,春节已渐行渐远,但
  • 11-26 员工个人主要事迹材料(优秀16篇)
    事迹材料可以激励和鼓舞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事迹材料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高,女,汉族,新疆福海人,1988
  • 11-26 个人简历写作建议(模板15篇)
    在找工作或申请学校时,个人简历是一个重要的材料,它能够使你脱颖而出,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虽然这些个人简历范文并不适用于所有求职者,但是其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
  • 11-26 我追逐的梦想演讲稿(精选23篇)
    梦想是一个人生命的轨迹,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实现梦想的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启发。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 11-26 汽车用车心得体会(实用14篇)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成长,也可以与他人分享,促进彼此的学习和进步。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兴趣,不妨读一读以下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启示。作为一个车迷,我
  • 11-26 学校党支部工作个人总结(精选20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为今后的发展制定更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它们展示了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关键因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