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大全8篇)

最新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大全8篇)

时间:2023-10-13 14:23:14 作者:飞雪 最新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大全8篇)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计划的基础。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四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一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1、在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算得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2、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怎样快速口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3、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 汇报,归纳。

5、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小结:我们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可有不同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一个精确的数时,就可以通过估算算出一个大概的数。

6、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7、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8、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交流汇报。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二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1、在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算得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2、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怎样快速口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3、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汇报,归纳。

5、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小结:我们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可有不同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一个精确的数时,就可以通过估算算出一个大概的数。

6、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7、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8、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交流汇报。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三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四

教材简析:

加法估算这部分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生活情境,提出估计买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几百元,以及用800元可以买回哪些东西等实际问题,教学加法的估算,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

“想想做做”中主要安排了一些估算的练习,这样有意识地经常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尝试估算,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

设计思路:

加法估算这一课时,主要是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等日常生活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因为这些物品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学生很容易估算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能很轻松地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一课时,我才用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先根据教材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并且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体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星期天 张老师买了一部电话机,大约用了100元,你能猜猜这部电话机多少钱吗?

(出示实物)板书:大约100元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些数板书。

3、到底多少钱呢?想知道吗?

揭开价格,并恭喜猜中的同学。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数都和100接近,都可以说大约是100元。

出示:192元、403元、695元、105元、813元、589元。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2、这道题要不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3、指出: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你打算怎么算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考虑后,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板书: 98+ 192 大约300元

100 + 200 = 300(元)

5、小结:我们把接近整百的数看作整百数来计算,这种方法就叫做估算。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6、请你帮我估一估,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再指名说一说,师完成板书:

403 + 105

大约500元

400 + 100=500(元)

7、提问:500元钱,我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8、用300元能买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吗?说明理由。

说明:估计的结果有时会比实际少,有时会比实际多,但买东西时可不能估少了,否则就买不到物品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小军说:“我买了一辆玩具车397元,一个篮球106元,一共是603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指出:有时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对不对。

(3)小兰带300元能买到3个芭比娃娃吗?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

2、请用600元设计一个购物方案。看看用600元你准备买些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小组讨论是否合理后,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作业纸形式)

1、估算下面的结果,在括号里填上整百数。

(1)冷饮店上午卖出汽水198瓶,下午卖出304瓶,这一天大约卖出汽水( )瓶。

(2)养鸡场有公鸡210只,母鸡比公鸡多589只,母鸡大约有( )只。

2、先估算,将估算结果写在每题前面的括号里,再列竖式计算。

大约( )399+297= 大约( )503+408=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估算,估算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我们以后再一起学习。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五

使学生体会学习乘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乘法数是一位数估算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1.运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呈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1)螃蟹每千克29元,买6千克螃蟹,200元够吗?:

(2)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元。这批带鱼大约能卖多少钱?3×312三

1、列式29×6≈312×3≈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29×6≈如何估算?

讲明:估算的。方法29≈3030×6≈180

(2)学生独立估算:312×3≈

引导学生归纳乘法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乘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乘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1.做p14页3、估一估,连一连

2.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买69本,200元够吗?

(2)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62棵,一共大约有多少棵?

(3)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照片?

(4)一篇文章400字小王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69×3≈_____。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62应估成什么数?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估算36×3≈_____。组织学生交流第2题:

(4)学生独立列式估算。组织学生交流说出理由。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补充估算:12×553×638×9

49×461×7319×5

121×3287×8411×6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六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1、1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

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七

一、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估算是加强的内容,估算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从计算的结果上来看,估算的结果是准确结果的近似值;从计算的方法上来看,估算既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又是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学习初步的估算方法,对学生初步领会、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方法又是大有裨益的。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许多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都要用到估算,特别是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景,有时估算可能会比精确计算更有用。

除法估算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50-51页的内容。本册教材在第六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准,对口算的要求也较高,而且有些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结果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所以教材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在编排上,教材也注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出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是进一步学习大数目估算的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估测的知识准备,因此十分重要。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大纲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如下:

1. 认知目标:

(1) 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亲身体验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2) 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发现,总结和应用除法估算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1) 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联想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

(3) 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 情感目标: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灵活地进行除法估算。

二、教法和学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伙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式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的“教”要做到: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鼓励探索 引导发现

学生的“学”就能:

敢于尝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共同发展

一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应答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情景体验中主动质疑、探索,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口算。

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及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又可以为算法多样化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景,体现估算的意义。

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以前的旧知,乘除法口算、因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又有新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但这个新知因为设计的被除数是一个整百数,比较容易,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就可以摘到,为后面的新授进行了引路,充分体现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

1. 让学生负责设计秋游计划。

(1) 小组合作探究

(2) 学生质疑、解疑,体会两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设计秋游计划既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的一般能力得到了培养。注重内容的呈现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后面在解决秋游费用问题上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四)、除法估算技能的培养。

估算下面各题: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603×4=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1200×6=2600×5=1300×9=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