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小学教育类论文题目大全(20篇)

小学教育类论文题目大全(20篇)

时间:2024-01-15 10:33:43 作者:灵魂曲

范文可以作为我们提升写作能力的参考,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好的总结。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2如何管理班级中特别调皮的学生。

3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5浅谈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6小学主题班队会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促进作用。

7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8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9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10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11谈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12“角色扮演”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

13品德课在小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

14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94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102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106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1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111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1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育。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研究。

5、行走在“大语文”教育之路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再思考。

6、论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7、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8、让儿童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训练。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实践和思考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

(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3、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于小学语文考试操作与评价研究的思考。

4、人文性基础性生活性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

3、小学语文教学牵手现代教育技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

4、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的不平衡成因分析。

5、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诗为例。

规范标题举例:

职业道德素质。

学识素质。

能力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小学教育类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对于小学教育类的论文应该怎么写?一起来看看!

1教学现状。

1.1关于生源。

1.2关于学生的数学观。

1.3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

1.4关于教材和教师。

2课程目标。

数学分析是近代数学的基础,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已经深入到数学的每一个分支,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数学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实数集上的函数,主要工具是极限.大一学年学习极限论和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共计144学时;大二第一学期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和级数论,共计54学时.通过对数学分析课程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课程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3教学建议。

3.1树立专业情意,培养学习兴趣。

3.2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全面提高文化素质。

3.3改进教学方法,增删教学内容。

3.4改革考核制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4结束语。

小学论文小学教育论文题目

信息化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信息技术,其可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工具性充分凸显出来,活跃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同时,信息技术既能带领学生融入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强制性劳作,不能将学生自身的热情激发出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无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使其反感语文学习。

所以,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对小学生而言,现代信息技术非常新鲜,且多媒体教学逼真的视频情景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导学生融入教学并主动探究。例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课文《大自然的秘密》时,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就会枯燥,不能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这时,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演示功能,如课前从网上收集一些小海龟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教学短片,表现小海龟群离巢及入海过程中被出没的肉食鸟啄食的情形,配上背景音乐,用精美的图片及富有感情的.音乐同时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潜移默化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特定情境,使学生迅速融入情境、产生学习意愿。

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想要学习语文,首先应该识字。我国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一般是利用反复读写的手段来帮助小学生正确识字。然而,这种识字教学手段非常枯燥乏味,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1]。尤其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为他们的年龄比较特殊,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通常是20~30分钟,所以,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可想而知,缺乏趣味性的识字教学会显着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将现代信息技术当做识字教学的辅助工具。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生字笔顺的过程中,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生字的动态笔画顺序,加深小学生对生字笔画顺序的印象。同时,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可辅以多媒体动画或图片,创造轻松愉悦的识字教学环境,培养小学生自身识字能力的同时改善教学氛围。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帮助小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并充分理解作者在文中融入的思想感情[2]。

然而,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可知,学生如果仅凭自己主观的认识去阅读文章,就无法深入理解文章。

所以,语文教师应在适当的时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比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课文《东施效颦》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关影片,以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画反映文字内容,促使学生深切体会东施效颦的寓意,并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

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十分有限。因此,语文教学难点之一是作文。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主要是语文教师利用范文对学生的写作予以指导,教学手段十分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潜力,使学生只能机械地依据范文来写作,降低了文章应有的创新性。

同时,小学六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但还十分有限,部分学生甚至无法确切表达内心所想。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作文教学方法,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学生的创造力有效激发出来[3]。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命题作文《春天来了》时,可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涉及春天风景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春季大自然的景色如何变化,然后播放一首韵律比较舒缓的轻音乐,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或用心感受、用眼睛看、用耳朵倾听春季的美好,然后让学生将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又能通过声音、视频或图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听课状态,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及兴趣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

[1]苏湘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10):164.

[2]钱爱东.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精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5(18):184.

[3]杨昌会.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探究[j].中外交流,2016,8(24):221.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教育类论文

2、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3、幼儿问题意识概念的建构。

4、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

5、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

6、幼教百年沉思录。

7、伴随幼儿教育30年的历程。

8、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分析、表述方法。

9、儿童阅读障碍的生成与诊治研究综述。

10、上海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11、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12、培养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初探。

13、浅谈分享阅读的几种风格。

14、“不想像你那样做”

15、自制小沙锤(中班玩沙活动)。

16、好玩的沙子(中班科学活动)。

17、细细的沙(中班科学活动)。

18、细细的沙粒(中班主题教育)。

19、论信息时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20、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21、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

22、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

23、以开放的心胸开发自我。

24、美国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

25、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26、“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课题开题会隆重召开。

27、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从哪里来。

28、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29、让幼儿在宽广的语境中积累审美经验--一种看待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的新视角。

30、这本书“女”一点。

31、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

32、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

33、辛勤耕耘六十载献身幼教半世情--访卢乐山教授。

34、我自豪--我的青春属于孩子们。

35、长得一模一样。

36、“我爱卡通”活动设计的思考--回归生活视野下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

37、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

38、幼儿教师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39、儿童工作室的构建。

40、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谈幼儿阶段道德意识的培养。

41、解读儿童画。

42、好东西大家一起吃。

43、做好科学小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44、如何使管理走向科学。

45、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46、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

47、让家园沟通更加通畅。

48、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50、开展家园合作共育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51、托班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绿色通道--“亲子乐园”系列活动。

52、3岁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初探。

53、幼儿园教师应善于“换位思考”

54、教育,要能够等待。

55、要重视小班幼儿的绘画语言。

56、一条长纱巾引发的安全教育。

57、认知理论的学前课程模式。

58、意大利瑞吉欧课程模式。

59、在教育中的科学研究。

60、透视光谱方案的设计思路。

61、解读儿童疑问中的哲学。

62、老师是不是孤儿。

63、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

64、透过游戏的儿童审美能力培养。

65、关注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核心理念。

66、我的舌头太长了。

67、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当前贯彻落实新《纲要》必须清楚的首要问题。

68、我国首所公立幼教机构创立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69、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7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简介。

71、家长送幼儿上艺术兴趣班的心理分析。

72、被忽视与矛盾型幼儿社会技能训练的实验研究。

73、语言文学活动中的想像规律研究。

75、《黑夜森林》--大班语言活动实录及评析。

76、积累表象,发展丰富生动的想像。

77、创设良好自选餐点环境初探。

78、幼儿科学发现室活动材料初探。

79、幼儿体育活动导入方式举例。

80、当前幼儿数学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8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师学前教育本科改革。

82、自主学习--青年教师在职学习的基本方式。

83、幼儿手指操选介。

84、一个涉及改革有关话题的小型讨论会纪要。

85、在教育中的科学研究。

86、透视光谱方案的设计思路。

87、解读儿童疑问中的哲学。

88、老师是不是孤儿。

89、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

90、透过游戏的儿童审美能力培养。

91、关注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92、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

93、我国首所公立幼教机构创立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94、今生缘定幼儿教育。

95、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96、“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简介。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7、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8、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9、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40、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41、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2、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3、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44、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45、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4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47、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4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4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小学教育类论文

摘要:现代社会,抑郁症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现代校园中,学生无故旷课、离家出走等现象屡见不鲜,心理健康教育正被急切盼望着。

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传统教育给忽视,加上家长对家庭教育常常容易出现偏差而不自查,导致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交流等,影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其实,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品质等的全面提高取决于学生心理潜能开发,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心理健康是人的各种素质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知信行。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教育与训练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及整体素质提高。

人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三个连续的过程,即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

因此,学校应该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知行信模式”,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适应学校健康教育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一、“知”为基础,知识、信息及感知是行为的基础。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各方面爱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与学生年龄差距小、观念不存在隔阂这一优势,以朋友身份关心、了解学生,从细节做起,把每个学生都作为平等主体对待,不搞特殊,不做强制性教育,从学生角度认识、考虑问题,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存在,当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时,懂得虚心接受。

当然,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上初中的学生,思想觉悟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当他们提出不恰当或无理意见时,班主任要有包容的态度,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对于我们班每一位同学,我都说这样一段话:虽然我们来学校,坐在教室里是为了学习的,或者说为了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前途学学科知识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也希望每个人都牢牢记在心里:我们不论学科成绩如何,首先要做的是人,要做好“人”,做“好人”,做个大写的“人”,永远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二、“信”为关键,信念与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是行为的前奏,反映了行为倾向性。

“信”不仅是让学生相信老师的话,而且要让学生相信这样的道理,必须让学生从心底信服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首先是教师的一言一行要经得起学生的检验,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他们。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必须从严格自律开始,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做出表率。

年轻的班主任想要在学生面前发挥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必须在“学”和“德”上下功夫。

有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成就上有辉煌卓越的表现,你就会看到所有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边”。

由于年纪轻,教学经验缺乏,教育方法单一,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巧,提升知识能力修养,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总结教学教育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崇拜。

因此,年轻班主任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做一个“专家”,而且在生活及其他几门熟悉学科上要做一名“通才”,以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树立优良班风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几十个学生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班级,构建良好的班级不但要有好的班风,而且要有好的学风,形成正气,树立典型,鼓舞全体同学奋发向上,增强班级凝聚力。

对违反纪律、破坏集体的个别学生,通过反复交心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破坏纪律就会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和班级荣誉。

多数学生对当前学习、生活都是很迷茫的,班主任要及时带领学生做好三年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认清自己的社会价值。

当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出现问题或困难时,班主任必须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做好他们的思想导师和知心朋友。

三、“行”为目标,行指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之行动,促成行为形成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做好自己的先生。”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

班主任如果一味亲力亲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做事缺乏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心,今后就业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

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做好“导”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学习上给以适当指导,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强有力的班委会。

素质高、能力强的班干部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开展班级工作的左膀右臂。

通过组织强有力的班委会,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促进班级学生发展。

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创造学生自主发展空间,而且使我从烦琐的班主任中工作解脱出来,做到事半功倍。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管理者应该为学生实践健康行为提供支持,以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广大一线教师应该以先进教育教学模式为引导,积极践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内形成良好的氛围,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海峡科学,2012.

[2]魏晓莉.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金色年华(教学参考),,(6).

[3]董明会,王鑫淼.浅谈年轻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4]李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探索――基于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实践的个案研究.天津师范大学,.

[5]杨晓微,叶澜.在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发展中国教育学――新世纪第一个五年中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1-9.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修订版)[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小学教育类论文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先驱,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里格曼在的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主张心理学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之上,要以人类具有的潜在力量和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重新解读人们的心理问题,并以此来激发个体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的幸福。

自此,积极这一概念在心理学界逐渐得以明确界定。

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一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积极是相对于病理心理学而言。

心理学自18取得独立地位以后,就面临着三大主要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这三项使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心理学家的关注[1]。

然而二战结束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医治自己身体和心灵创伤的需要,心理学工作者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一项使命中,使得心理学演变成了一种“矫治”或“修补”式的“病理式心理学”,致力于纠正人们身上存在的问题。

使心理学偏离了它本来的主题――使一切生命过得更有意义。

因为它使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如何才能在良好的条件下,获得自己原有的幸福。

2.提倡心理学应关注个体积极特质。

病理式心理学以问题为中心,关注个体的消极行为模式。

而这恰恰偏离了心理学研究的本意,因此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人性的丰盛(个体在生活目的、人际关系和享受乐趣上的丰富性)不是仅通过关注对疾病的治疗或消除行为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就能获得的结果,它更多的是通过重视和建立人类的优势和潜能得以实现的。

它鼓励人们更多研究人的优势,如何建立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何促使正常人在生活中发挥潜能。

通过培养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而使人们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3.强调用积极的方式解释心理问题。

积极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处理化解消极心理问题的过程,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要从两方面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一是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中获得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主观层面上的积极体验――包括对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的研究――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第二是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包括对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等的研究;最后是在群体层面上对积极社会制度的研究,包括公民美德以及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的研究。

二、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使心理学恢复了最初的功能和使命。

它强调人可以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具有不断向上积极的成长能力和需要。

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更加饱满和丰富。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方面,重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力量的使命。

积极心理学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新认识人性,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力量,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宽度。

1.理论层面。

依据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假设,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以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要的内容。

积极的人格是我们人格的动力,在抵制消极人格破坏作用的同时,能够提升我们的适应能力,维护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而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构成积极人格的要素,包括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思维方式等。

2.实践层面。

积极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的机会,领悟到自身的积极力量,丰富其心理结构,获得积极成长的体验。

高校中常见的活动方式有团体辅导活动、心理剧表演、专业知识讲座等,但需注意的是活动的设计要凸显一定的积极性,要重视挖掘活动中的积极因素以及学生身上的积极力量,寻求具有积极发展意义的教育对策,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改变先前以说教为主、单纯关注心理问题案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自身的价值和潜能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教会学生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自身的问题并充满信心的解决问题。

建立积极的朋辈互助心理辅导。

多数研究显示大学阶段的个体更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同龄人是大学生获得情感支持的重要源泉,朋辈互助关系可让个体减少对咨询师的抵触情绪,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互助的社会支持网络,并在此关系中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审视反思自己,朋辈互助心理辅导也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扩大。

3.微观层面。

使用积极的心理测量技术,关注个人自身的积极力量。

心理测验能将个人内心的心理倾向外显化,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所使用的量表多是筛查个体是否存在某些心理问题,如scl-90、mmpi、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

这些量表中的测试题目大都为某些负面不健康心态的陈述,个体在阅读大量负面陈述的测试题目过程中不由自主可能会对号入座,无形中会感到自身存在心理问题。

而积极心理测量中常使用的量表为一般快乐问卷、希望特质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等,这些测试可让个体认可并肯定自身的积极品质。

4.宏观层面。

创造积极和谐的外界环境。

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能为个体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其积极心理。

生活环境对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和建立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家庭中父母的积极品质对孩子起到一定的模范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构筑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推进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道德情操。

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崭新的思路,使我们将目光从学生的“短处”转向“长处”,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暗处”走向“明处”,对高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启发。

参考文献:

[2]石夏莉.构建高校“积极、体验式”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梧州学院学报.,5。

小学教育类论文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问题;创新教育。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音乐的教育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一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将小学音乐课程上成语文、数学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误区,阐述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对策。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说小学音乐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一)小学音乐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阶段,音乐是名副其实的“副科”,而这个副科的名称,往往会使小学音乐的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往往都是应付了事,教师没有认真努力,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更有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将这些所谓的副科课程上成主科,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影响小学音乐课程开设的效果。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

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里的主体地位培养,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尽可能地选择与学生相宜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往往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都是很随意地教学生几首歌曲,却往往忽视音乐里面更深层次的情感,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最终将会影响音乐教学的本身意义,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途径。

音乐本是一门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立足音乐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要求实现音乐自身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想,要求教师应当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创造人才为基本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而对于音乐本身而言,创新教育要求教师重视音乐意义的实现,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制能力、自控能力差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弱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抓住小学生的弱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重点的培育,巧妙运用音乐学科趣味性、教育性的功能,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发挥音乐的陶冶功能,让学生懂得用音乐舒缓情绪,调节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教学氛围,陶冶情操。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很多教师都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开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既定的环境中能够趣味学习,实现良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美化音乐教室的方式,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通过座椅的排列法如环形、半圆形等变换方式,增加音乐教学的美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美丽有趣的图画,让学生找到学习音乐的感觉,让学生在这种美好的、潜移默化的环境感染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通过一些背景音乐、情境音乐的演绎,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得到心灵和情感上的归一,最终促进学生良好音乐学习效果的实现。

(三)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赋予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这里的主体地位培养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音乐课程的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尽可能选取学生喜欢的音乐,这样方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二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重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于教师的教育而言,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先有一桶水。因此,要想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一些幽默风趣的教师,往往能够将死气沉沉的教学上得趣味十足;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能够海阔天空让学生了解不少的知识。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总而言之,音乐是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阎小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王畅.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对《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新认识。

4、在某某课程教学中渗透教育----对小学德育的新认识。

5、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6、论小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7、善待差异-----从一个教学案例说起。

8、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9、提高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育----自己的尝试。

10、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1、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2、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重传递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13、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14、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15、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16、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17、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18、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1、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小学生开展主动参与式学习。

22、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23、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4、小组合作学习在某某课程教学的体现。

25、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研究。

26、课堂教学的强化技巧研究。

27、对课堂教学中变化刺激技巧的研究。

28、对课堂教学中控制学生吵闹的技巧的研究。

29、对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技巧的研究30、对小学生分组活动技巧的研究。

31、对在小学教学中运用教学每体的技巧的研究。

32、对课堂几哦啊学中沟通与表达技巧的研究。

33、对创设课堂情境的技巧的研究。

34、对课堂教学中结束技巧的研究。

35、对课堂教学中补救教学技巧的研究。

36、善用鼓励---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37、某某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38、小学生的向师性的问题研究。

39、高年级小学生逆反心理研究40、离婚家庭子女学习心理研究。

41、小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研究。

42、小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43、小学生注意力障碍问题研究。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案例分析班队建设刍议今天如何来班主任。

班长在班级中的作用问题研究。

小学教育论文网

本学期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坚持为教师与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目标,在原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技术、新问题,不断向智慧校园的目标迈进。

一、配合教育局开展“智慧教育”专网建设。

硬件建设方面: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员积极接待移动公司技术人员到校施工,详细介绍线路走向及设备安装注意事项,圆满完成硬件安装;软件建设方面,积极配合移动公司测试专网软件资源平台运行情况。认真学习“葫芦岛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使用管理方法,及时下发教师、学生及家长平台登录使用方法,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二、校园网络建设与维护。

1、本学期校园网络几次出现arp病毒攻击,首先请来移动公司技术人员锁定问题区域,然后在教师休息时段拔掉网线,再逐一连接网线锁定问题电脑,予以系统重装。与此同时,附属楼出现集体断网现象,误判为arp攻击,给网络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后来经排查,发现附属楼防水施工造成网线断掉。

2、及时重装电脑系统,保证办公电脑网络畅通。

3、解决校园直播服务器与办公电脑ip冲突,实现直播畅通。主动联系设备安装方,学习软件使用,联系移动公司进行ip划分,进行设备调试,确认直播功能有效使用。

三、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

1、本学期,我校淘汰了投影机加白板的多媒体系统,新进了18台鸿合交互一体机,实现了所有教学点位全部为交互一体机,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员认真学习机器的软硬件使用技术,及时下发培训讲义,使我们的教师尽快共享鸿合教育提供的多媒体资源。对于上一批的sct一体机,个别系统不能还原的,重装系统后,及时安装其它款的白板软件,包括鸿合白板软件都可以。

2、本学期,继续使用已经使用的虚拟光驱软件支持数学及英语等学科教学光盘资源的使用。新解决了科学学科光盘镜像文件中视频链接播放受阻问题。

3、本学期,认真钻研两个录播教室录播设备的应用,确保了学校开放日活动的顺路进行。

4、本学期,研究了开放日录制的大视频导不进软件的问题,利用暴风影音进行截取。积极编辑学校各类活动视频、音频,遇到技术问题,采取多种渠道加以解决。及时刻录保存教育教学资源。

四、信息化设备的维护。

本学期,将以前的一体机进行了维护,解决了硬件缺陷。南机房的计算机新安装了广播教学软件,主楼机房进行还原设置,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成功解决win7系统提示盗版桌面黑屏问题,解决教师机登录电子备课服务器不能登录的各类问题,从而彻底解决win7系统下局域网资源共享问题。

定期进行教育技术软件使用培训,总结教师在计算机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加强校园网站管理,及时续费,利用校园网站宣传学校教育成果及校园文化宣传。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探索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策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不断研究新的技术可以促进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新的技术,使其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小学教育的论文

人的个性在不同的视角下有不同的界定,从教育视角来说,个性就是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具有倾向性的独特生命品质。学生是具有无限潜质的人类未来的表征,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本体,因此,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育,其内核必定是学生本能的发展。教育不能漠视学生生命潜质中的原初潜能,相反,必须依靠这种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述认识不仅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赋予教育一种本质的规定性。学校教育的指向应该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内在力量。教育者要相信学生的潜质,为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还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自主权。但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独立发展意识并不能顺利显现,因此教育工作者还负有唤醒学生人生信念的责任———培养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发展、自己超越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一)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包括小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而实行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这与学分制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当今社会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具有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达成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格的目标,就必须改变以考试分数衡量教育成果的教育教学制度。当然这种改革并不是否定学生评价,而是改变传统的统一课程、统一内容以及统一进度的单一呆板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这也与学分制的初衷与基本理念相契合。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统一。任何把能力培养排斥在外的知识传授都是不科学的教育。因此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有创见的问题甚至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但是在大统一为基础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这种启发式教学并不能真正得到实现,而只能模仿其表面。只有对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并激发他们持续的学习兴趣,促成个性发展目标的达成。

学分制理念的贯彻与渗透,首先要求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适应性变革,使之符合学分制理念,反过来学分制也会刺激教师的教学创新。学分制理念本质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在这一理念下,一切教育活动成败都要依学习者的发展为衡量标准。教学管理者必须以新的教育思想对教学进行管理。具体来说,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教学效能应该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为了固定任务的达成。学分制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是与标准化教育向创新教育的积极转进相适应的柔性管理,这种管理的主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和非权利干涉性,由教育和管理艺术产生的潜在说服力,引发的自觉行为的管理而不是管理者意志的具体展现与贯彻。

(一)直接采用学分制。

1.直接采用学分制的优势。学年制和学分制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制度,但是学分制在目前的小学教育阶段应用较少,因此,其具体的应用模式还需要进一步试验探索,以适应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从中学教育学分制的试验结果来看,在小学段实施学分制也具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相比较而言,学年制要求教学管理上的整齐划一,学生质量相对比较均衡,但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与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个性化要求不适应。学分制的基本特点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业成果的基本依据,学分的计算以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以及活动课在内的课程为计算单位,并按照其地位、要求以及学习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限定,并以学分的形式予以体现。因此小学教育采用学分制有利于打破应试教育思维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和条件,同时限制考试对素质教育推行的负面影响。

2.小学教育采用学分制的条件。首先,是教学改革的趋势,目前这一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国的中小学管理一直采用学年制,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学教育正在期待新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出现,以适应学生多层次、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此外,中小学课程改革形成的必修课、选修课以及活动课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课程设置上的先决条件。其次,学分制的实施需要学校能够开出相当数量的选修课和活动课,这对于办学水平较低的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是一个较大的困难。此外,学分制管理模式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跟进,学分制的实施将失去它对于学生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根本目的也无法达成。

3.小学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探讨。近年来在部分初中进行的相当数量的学分制试验。试验中学分制教学管理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素质学分制,其基本出发点是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所达到的水平进行计量,在学业期间达到一定积分即视为完成学业。二是学科积分制,将学生的课程学习用时作为积分的计算单位,学段内达到规定积分即视为合格。三是部分学分制,只有选修课和活动课采用学分制。由于小学学分制处于试验阶段,尚无经验的分析与借鉴,因此要结合小学教育的特征,积极探索符合小学教育实际的学分制。

(二)流动班级制改革。

流动班级制是学分制理念下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创新,这两种形式都属于班级授课制,其主要区别是学生的组织方式不同。1.流动班级制的优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集体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统一要求,也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整齐划一注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呆板,利于知识传授但是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采取流动班级制教学形式,可以扩大教师和学生的接触面,增加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关心和指导,这一点对于快速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实施流动班级制的条件。

(1)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具有综合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要适合本校学情的特色教材。

(3)要根据走班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安排进行必要调整。

(4)要有相适应的学生考评以及学业评价制度,以保证走班教学的正常进行。

3.流动班级制的开展方式。

(1)能力分班制。将同一年级的学生按照能力高低和不同的特长进行分班,对各班的教学内容与课程选择进行区分,并采用不同的进度标准和要求,使他们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也可以按学科的学习能力或跨学科学习能力进行编班,在进行一段学习之后,根据课程变化或学生的发展变化重新进行调整。

(2)学科编班制。这种编班方式的原则是同年级的学生混合编班,但是针对其中某些学生能力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科,进行重新编班教学,以使不同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样,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重新进行调整。

(3)作业分组制。在同一个班级内,同一学科的教学按照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层次性的不同而布置不同的分层作业。或者同时布置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完成之后都视为学习合格。这样可以留给不同学生大致相同的发展余地,实现不平等表象下的实质性平等。

(三)实行弹性课时制。

1.弹性课时制的优点。统一课时制的缺点是十分明显的,这种不分年级高低的统一时长,很难适应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及思维素质。同时教育教学改革以来,我国小学课程设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选修课以及活动课的增加。而这些课程都按照四十分钟一节课显然与实际需要不符。此外,要真正实施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学时长和课堂容量的适当调整。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时长变革应该以缩短为主,因为小学生的思想集中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小课更符合儿童心理;就小学段的教学内容而言,二十分钟也就足够了,小课的紧凑高效也比大课有明显的优势。

2.弹性课时制的实施条件。首先,弹性课时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上课时间更加紧凑,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出高效课堂。因此教师要在备课上进行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使语言简洁明了,要注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弹性课时制下,传统的课时管理与作息时间的统一性被打破,这就要求学校层面对于教学管理进行必要改革,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3.弹性课时制的应用形式。早在上世纪我国上海市的部分小学就实行过讲课时进行大小划分的试验,每节课分别为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效果。进入本世纪以来,部分小学进行了大课40分钟、小课20分钟的试验,实施效果也很明显。具体的时长如何划分,需要更多的教学实验进一步探索。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弹性课时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课堂时间的有效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实际学情特征,全国各地的学生心智发育程度并不相同,同时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别也较大,因此课时的弹性也正是弥合和适应这些差别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课时长度进行统一划分,是否有利于弹性课时制效能的发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理论上看最起码是设想的那样。

(四)不分级小学。

1.不分级小学的优势。目前,班级是教学进行的基本单位,编班依据是儿童的年龄,这种分级制学校在理念上认为相同年龄的儿童具有相同的智力发育水平和学习能力,并且在整个教育活动进程中始终处于同一层面。上述认识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同时与现代教育改革中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相悖的。因此真正合理的教育必须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同龄学生之间的群体差异。并以此为导向指导整个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基于这一观点,实施不分级小学,而按照学生特质进行同质分组式编班,不仅仅是班级组织形式上的变革,其深层教育理念与学分制理念是一致的。其哲学起点是承认个体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模式下,学生摆脱了年级束缚,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何时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不分级小学的实施条件。首先,对学生的正确分组是不分级小学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不分级小学将客观、直接的生理年龄分级标准转换为学生的兴趣、能力、知识基础标准,而这些标准的不可量化性给学生的正确分级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其次,由于不分级小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尊重放在了中心位置。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不分级学校必须实行纵向课程。该体制打破了学科界限的综合课程,因此学校必须开发出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并与其相融合的纵向课程,这无疑对课程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不分级小学的应用形式。不分级学校理念最早由古德莱德提出,其实施手段就是所谓的“同质分组”。即将学习水平、理解能力和探究特质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在课堂上让他们一起学习和讨论问题。由于这种教学形式目前在我国尚无大规模实验的先例,因此,具体实施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试验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已经逐步迈入深水区。学分制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其基本理念是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这种差异采取必要的照顾,并以此为逻辑出发点,选择和制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改革手段。虽然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具有较大差异,但是学分制与素质教育改革在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因此利用学分制的基本理念进行小学教育的设计、谋划和改革就具有逻辑上的可行性。本文在对学分制理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于该理念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其重要意义不仅限于学分制在小学教育中的直接应用,其基本理念导向下的其它改革形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说,都是“人本主义”在教育改革中的体现与发扬。

小学教育的论文

自新课改之后,为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作为培养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为研究对象,找出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以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需求,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

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承担小学英语课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令人担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深远,为了满足师范教育的需求,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因此,探讨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对提高未来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口语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如何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找出符合目前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并且具有鲜明特色的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从2001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学已经开设英语课程长达十四年。然而,各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还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教师紧缺,二是师资英语水平低,特别是英语口语较差,三是师资配备结构不合理,这些都是小学英语教育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师范生们的英语口语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的学习才能接触到英语知识,虽然《大学英语》课程里设置了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要求的标准,但是在不少高校中,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为精读(或读写译)和听力(或听说)两大类。精读课占课程总学时的3/4,而所谓的听力课由于受师资、班级规模等制约,大都只是进行集中听力训练。此外,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中普遍没有口语测试,这也使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忽略口语学习。[2]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是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并创造性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英语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属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想要单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是比较难的。而英语口语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们成为未来合格小学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因此,《英语口语》课程对该专业师范生们来说非常重要。英语口语是一门口头表达型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方向必修课,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英语口语训练,使学生具有较流利正确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保证他们使用英语语言时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笔者所在二级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英语口语》课程有6个学分,共96学时,分3个学期授课,每个学期32课时,每周2个课时(一学期按16周授课)。选用的教材是《英语口语教程》(1、2册),由姚保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授课使用的教室是配备多媒体设备和蓝鸽教学系统的教师语言实训室。

虽然上了三个学期《英语口语》课程,通过一系列口语技能训练,师范们的英语口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基本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但是笔者在不间断地授课之中还发现当前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程中三维目标落实不够到位。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但是在《英语口语》课程的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与采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注度不够;较为偏重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则相对薄弱。比如学生英语语感好,发音正确,会话流利,能针对某一主题侃侃而谈,却不一定能发挥好自己的口语优势去上好一堂优质英语课。

2.缺乏语言交际环境。克拉申在输入假设中提出英语口语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累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不能直接通过教学就学会。[3]而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则依赖于在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学习者通过接收大量的语言输入后转化为语言输出来实现。事实上,学生每周只有2个课时固定的英语口语学习时间,课堂成为他们学习和训练口语的主要阵地,很难实现大量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这样的目标。而且在课堂的学习中,很多时候是按照各样的专题活动来模拟真实的语言场景,学生想要获得身临其境感觉比较困难,加上掌握的语言知识没有得到经常性的使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用英语交流的情况。

3.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不足。新课改之后,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强调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仍旧成为主导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不足。由于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标准,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没有自信,害怕出错,羞于在课堂之中开口练习,处于一种学习上的被动态,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发挥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程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当前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过于单一。考核采用期末口试的方式,选用教师语言实训室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成绩评定由期末口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成绩相结合决定,其中期末口试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以百分制计算。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等还是有些单一,还不能做到真正全面地评价学生。[4]终结性评价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中占据主要地位,形成性评价未能体现出其特点和优势,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反而考试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进而干扰到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建构和落实三维目标。新课改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全人发展的新时代要求。[5]在英语口语课程中,首先应该提出对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更明确更详细的要求,把小学教育专业中师范性的特点融入到学科知识教学之中,如把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正确课堂用语、与学生交流用语等教学技能训练加入到课程内容学习里。让学生增强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锻炼自己作为师范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再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态为主动态,创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口语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因此英语口语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每个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掌握知识能力有高低,但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采用不一样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在课程的学习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和礼仪,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让学生受到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2.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是师范生们接触英语最密集的场所,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场所。通过语音视频的播放,帮助他们纠正发音和语调;学习英语歌曲和绕口令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内心学习外语的紧张感,培养出英语语感;英语电台和新闻可以帮助他们“磨耳朵”———掌握英语发音节奏和语速;而英文原版电视剧和电影则可以让他们模仿英语国家人士地道的说话方式,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单纯地依靠课堂的时间创设语言交际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利用课外的时间开设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和各项英语专题活动等各种方式来拓宽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渠道。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国留学生参与到上述活动之中,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使用到英语,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式。高校自扩招以来,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日趋增多,每个班级的人数都在40人左右。对于英语口语课程而言,大班化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兼顾到众多的学生,每个学生得到课堂练习口语的机会就更少了,极易出现教师由课堂中的引导者变主导者,学生由主动学习者变被动学习者的情况。教师容易顾此失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挫伤,因此口语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式,符合高校教学的特点。因为高校教学的主要特点应该是: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6]针对班级人数众多,而口语教学又需要小班化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分任务式的小组化教学。口语学习中最需要伙伴合作,因此学生可以先自由找到一位练习的伙伴,再跟另一组同学组成4人小组,教师给每组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分为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由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基本任务完成情况,提高任务可以由组员在完成基础任务之后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是否完成,最后教师对每组的学习成果做点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中适当的“留白”———留出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

4.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当前英语口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太过单一,往往侧重于把他们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和期末时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然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学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7]因此要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确定出评价的标准,由检验学生真实学习成果的具体量化指标组成。学生可以对照标准先做自己评价,然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互相评价,最后教师也给出相应的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让其充分了解到这一阶段自己的口语水平,发扬学习中的闪光点,弥补不足之处。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能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找出努力的方向和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迫切的需要,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是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阶段的新型小学英语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4,(03).

[2]林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05).

[3]冯颖妍.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2.

[4][5]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7]王贵彬.论英语口语课程评价系统[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

小学教育的论文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又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教学实践证明,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突出了实践环节,加强了技能训练,调整了学时比例,改进了教学方法,不仅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实际,而且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并主动地接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美术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荆楚理工学院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首批试点学校。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于1956年创办,经历了中师、大专、本科三个办学层次的发展,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随着师范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转变,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实践和探索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美术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二是美术学科的专业性;三是学术水准的大学性。那么,在荆楚理工学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又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是明确课程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向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1]。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始终是核心,它引导着“教”与“学”,引导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围绕荆楚理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目标,分析和细化了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一是明确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且对现有的美术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其次把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培养作为主线,把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人才培养定位,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除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外,还必须抓住两个特征:首先是研讨欲,即具有强烈的研究教育理论的欲望,善于把大学的学术思维与浅显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达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基本能力;其次是专业欲,即强烈探究小学教育的欲望,并有勇于尝试美术活动的动机[1]。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还要建设并合理利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与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美术创新能力、美术课外实践教学等一体化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经历了中师、专科、本科三个办学层次,60多年来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小学教师,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在长期专业建设中形成了自身富有特色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学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将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本科层次的学术水准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为了尽量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内容,首先把握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方面,另一个是美术课程的技能技巧方面。其次细化实践内容,有的放矢加强技能训练:

(1)着重突出小学教学技能技巧、教研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

(2)充分利用美术选修课、绘画手工等精英训练营、社团等形式,弥补美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实践教学时数不足的现状。

(3)根据本专业学生兴趣爱好,结合社会需求完善实践性课程内容,具体而言,其一,在学科教育课程内容中增设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方法、教育实践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教研指导等;其二,加大美术学科专业技能课程的优化设置,围绕“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欣赏评价”等领域的教学实践,把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教学实践基地的特色资源结合起来,既强化了美术学科的专业技能训练,又突出了教学实践的针对性。

(4)构建美术课程实践教学考评机制,确定考评范围,注重教育实践中反应出的非智力与技能因素,如学习态度、研究兴趣、团队意识、进步幅度等,不仅重视终结性考评结论,也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学生互评等,利用多元化考评手段构建合理的美术课程实践教学考评机制。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1)学科专业课程;

(2)学科专业教育课程;

(3)学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这三部分对本专业学生构建合理的小学美术知识与能力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在不违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时数的情况下,对具体的课程结构内部进行了优化设置和整合。一是在学科专业课程中更加明晰了四个领域的划分,并删减了“综合探索”、“欣赏评价”的部分内容和学时,增加了“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的学时数。二是调整了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权重,减少了小学美术教育理论学时,增加了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专选与小学美术说课、磨课等的实践课时。三是在学科教育实践课程中增设了小学教学环境创设指导等内容。

(一)案例分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中强化了研究性教学,对小学美术教育方法、小学教育环境创设、小学美术教研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性教学尝试,即针对具体案例分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进行分组讨论的教学实验。基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讲授引导的基础上,把同学们以6至8人分为一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并形成本小组共同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完成总结报告。在实施过程中,布置研讨作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总结性作业方式,即要求同学们根据具体案例,结合教材以及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各小组按讨论的结论拟定主题,然后每位同学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总结报告。另一种是小组抽签作业方式,即教师根据具体案例设计几个相关选题,由各小组长抽签选定主题,然后各小组进行研讨,最后每位同学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案例展示的方法可以书面形式供同学们阅读了解,也可以图片形式讲解展现,还可以视频形式展示,重点是教师的讲解、分析与引导,其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问题驱动式教学,促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延展等过程提高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种案例分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尝试,有效地营造了团队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技能训练与小学实际相结合。

为了突出美术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际,按照“大系统、小综合”的思路设计技能训练的内容,“大系统”是遵循美术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架构。这是美术课程学习的前提。“小综合”是在“大系统”的框架格局内去综合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例如:结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夸张的脸》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的,从美术的不同类型、不同工具材料、不同表现形式来完成教具的准备。为了让小学生更直观地认知脸部夸张变形的教学目的,夸张的脸不仅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还可以用彩泥、沙画、剪纸、刮画、木刻、传统泥塑以及布贴画、自然材料造型、综合材料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方法和手段来体现。于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相关的手工制作训练。这种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法突出了实用性,使学生感受到了技能训练的实用价值,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而且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调整了课时比例突出了实践环节,而且把理论教学涉及到的主要原则、方法、创意等融入实践教学中。根据本地域美术资源的特色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3)体验性实践教学。主要在实习期间进行,即依托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和美术活动设计等,不仅要完成小学美术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体验,而且还要参与实习期间代课班级校内外的美术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实践教学,合理有效地构建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从而使实用性教学理念得以充分践行[3]。

(四)课堂引导与网络辅导相结合。

课堂引导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同学,也不可能做到深入彻底。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手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及时沟通的桥梁,能够提高教育的时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向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平台的建设,从每一届学生入校开始,学工部门就按部就班积极建设班级群、年级群等,所有任课教师、辅导员等都是群内成员。这一平台的规范管理与建设不仅使行政上做到了政令畅通,而且使教学上做到了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把课程作业辅导延伸到课堂之外,丰富了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美术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微格教室、综合功能室等教学手段相结合,不仅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内容丰富,而且使美术课堂教学信息容量增大、并且易于认知和理解[5]。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是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有效地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突出了实践环节,加强了技能训练,调整了学时比例,改进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20xx年、20xx年湖北省小教联盟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美术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实践证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荆楚理工小学教育专业进行的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实际,而且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并主动地接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美术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2]任丽萍,沈真波.“双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5,(10):122-124.

[3]汤辉,林云,程晓山.以“智技合一”理念为指导的“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6):50-54.

小学教育论文网

本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学习勤奋,成绩一直得到肯定,曾获得三等奖奖学金.在美术和体育运动方面也取得好成绩.在多次书画展上有我的作品,在校运会为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在校担任书画协会宣传部干事,本人能认真地完成各项宣传工作,而且获得“优秀干事”的荣誉.在班上也曾担任过文娱委员和生活委员,能一丝不苟地做好班内工作.组织同学参加各项课外活动.

在生活上,诚实守信,热情待人,敢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教育论文

1、1中小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态度。

通过对中小学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鄂西南农村中小学的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的本质功能,但对目前体育课的满意度较低,不愿意上有教师指导的体育课;在体育参与的态度方面,主动参与型人数较少,被动、消极参与型的人数居多,同时对教材、教法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也不高。原因是从小学到中学,体育课的内容及组织形式单一,一直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

1、2体育活动项目、时间、频度。

鄂西南农村中小学的大多数学生喜欢球类项目,但不经常参加,对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塑造形体、陶冶情操的体育项目,也没有兴趣去学习;学生们的课外活动的时间与国家阳光体育所倡导的时间差之甚远,没有形成固定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也不足三次。这些都是由于受场地器材缺乏、课时多、学习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的。

1、3学生的课外锻炼缺乏理论性指导,参与性差。

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体育信息的重要性,渴求获得科学的训练知识与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课外锻炼,但由于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少,不能满足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和维护自身健康的需要,致使其参与性较差。

2、1学校体育资源匮乏,体育经费少。

由于鄂西南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方对学校体育的投入经费少,造成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器材缺乏。学校体育设施陈旧、落后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积极性。体育的趣味性多半是来自对体育器材的操控,单调乏味的走、跑、跳、投等动作的重复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2学校不重视体育活动,只注重最终的成绩考核。

在“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等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鄂西南地区的农村学校忽视了体育活动的健身及其他的功能。对学生的体育考核多采取技术评定的方法,这种体育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努力。体育成绩的评定方式不仅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也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行为的形成。

2、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整体化状况堪忧。

在经济不发达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于经费紧缺、人员紧张等原因,无法进行正常的进修及培训,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不能满足当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必然会阻碍学生体育行为参与的积极性。

3、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工作者应强化“教书育人”的理念,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力度,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和锻炼的兴趣。只有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才可能树立正确、远大的.目标,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3、2加强沟通,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

体育教研室应加强与学校领导的沟通,争取获得更多支持,以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各级领导也应重视并努力改善学校体育的设施条件,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与调整的实现。在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3、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设地方特色体育项目。

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体育教研组间的交流、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体育教师可根据各地的经济及地理条件,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并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有效地改革,缓解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为学生体育行为的多样性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论文

(二)文化素质掌握方面。

小学生要学习知识内容不是很难,但是标准却很高。所以对他们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这其中就要求小学教师要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数学、语文、外语、历史、地理、体育等多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小学教学中,对教师综合知识储备充分的要求,力求学生全面发展。由于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期,学生的知识面有的时候可能比教师还要广,因此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时候就要尽量做到“广”和“精”!这样才能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坦然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奇怪的问题。

(三)业务素质方面。

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如果仅仅具备了以上两个素质,并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最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更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教学工作技能、教育科研技能、教育管理技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同事具备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方法、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如三字一话)的素质,从而具备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20xx年国家提出了“教师资格证书”需要学生自行考取的政策,20xx年开始试点实施师范类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工作。从考试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业务方面应该具备的能力:普通话测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教育学综合……这些都表明了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四)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由于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小学教师具备一定的体育素质和良好健康的体魄。另外,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小学生身心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中小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师证书或者至少精修过心理咨询课程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最为一名中小学教师,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这样家长才会敢把孩子交到她们手中。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个基本原则。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实际上就是逐渐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文理兼备,学有所长”,以培养出具有符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素质教师。当今我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模块:。

(一)公共基础课程。

主要目的在于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大学生基本的文化素质和培养水平,如思想政治、法律、体育、外语、计算机、三字一话等课程。意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专业基础知识。

(三)专业必修课。

不同学科方向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完成一定量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所专长,能多担负起一门或两门主干课程的讲解。很多高校的教科院(教育系)设有三个方向:小学教育语文方向、小学教育数学方向、小学教育外语方向。每个方向都开设了几门专业必修课,如现代汉语、儿童文学、高等数学等同时专业必修课中还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等,以使学生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专必修课的学习,使学生做到综合培养,具有了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四)选修课。

选修课的开设目的'是“有所专长”发展学生的特性,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选上学院或全校开设的选修课,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时基于“培养多元化、全方位”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方针基础上。在素质教育呼声的教育背景下,很多人开始对小学教师有更多的要求了,如希望小学教师能够为小学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因为国家在中小学新教材中都增加了“研究性课题”或“研究性课题”延伸的“课题作业”。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为适应新数学课程,理应构建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的讲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此项能力。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基本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教师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现在小学教育专业乃至很多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主要授课方式,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能力。第二种方式是实践教学,即在教师的领导下,学生到学校中去,参与到实践当中去,从而能把学校学习到的知识、理论、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实践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同学咨询。避免了学生毕业后遇到问题无人指导的状况的出现。四、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展望我国由于小学教育专业创设时间短,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办学模式和指导理论,我国小学教育专的课程建设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动,很多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会面临重大的调整。如是否会取消小学教育(英语)方向学生的招生;是否会增加小学教育文科、理科方向学生的招生;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语文、数学专业课学习的课时等。这些都会很多学者和课程制定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尽管存在这么多问题。我们不可以否认,我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态。笔者相信随着教学经验和办学理论的不断积累,我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一定会满足社会对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各方面的高要求的。

小学教育论文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可以概括为:单一、封闭、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单纯地唱会一首歌或者欣赏一首乐曲。长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只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当今的素质教育提出,学生应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奥尔夫教学法,提倡的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儿童自身出发”开放式的教育理念。他的教育理念正好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符合。

1.追求音乐的“原本性”。奥尔夫认为,人类生来就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如唱歌、跳舞就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他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人的感性认知,表达人类最初的愿望,他还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音乐学习成为非常愉快的一件事,而不能成为一种学习负担。如果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发的接受音乐,渴望音乐,那么关于音乐课堂中的所有知识都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2.强调音乐的综合性。奥尔夫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动”。他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除了要唱以外,还要结合自己的肢体,如手、脚、身体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或者内心的情感感受。奥尔夫不仅教学生识谱唱歌,也让他们演奏一些简单的乐器,再结合诗歌、舞蹈等来进行音乐活动。3.关注音乐的`创造性。奥尔夫认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总能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听到音乐后的反应:手舞足蹈,边唱边跳。即兴创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人的本能反应。奥尔夫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回归人本。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即兴创编。如根据乐曲的节奏或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即兴伴奏,没有乐器时,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象,用手、脚等肢体进行即兴表演。

1.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即兴表演。然而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朋友具有天生的创造音乐的能力。当孩子们听到一段音乐时,可以凭着自己的感受将音乐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年级小朋友在欣赏小提琴独奏《野蜂飞舞》时,我先让他们猜想这段音乐模仿的是哪种小动物,再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野蜂,可以用身体或者是身体的某个部位,模仿它们是如何飞舞的;在演唱歌曲《小猴子》时,单凭歌唱是不能很好地表现小猴子活泼、可爱、淘气这一形象的,于是我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歌曲的间奏处模仿猴子,可以是神情,也可以是某一动作。由此让他们在音乐的表达中去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节奏训练,强化节奏的积极作用。奥尔夫认为,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就是节奏,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却脱离不了节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节奏训练是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节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单纯,具有很强的直感,但是节奏训练又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和练,那么效果肯定不佳。奥尔夫是如何训练孩童的节奏的呢?他从孩子们熟知的童谣诗歌入手,让孩子们从一些简单的诗歌中提取节奏,最初由简单的二拍子或三拍子构成节奏型,作为节奏学习的起点。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入学以来的第一首歌曲《快乐的音乐娃》时,我就将歌曲的歌词编成了一首童谣,并用小方格将字与字之间隔开,让学生跟着老师看图谱读歌词,孩子们都表示很好奇、很有趣。就这样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在无形中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3.活动体验,享受音乐的审美过程。奥尔夫的教学方法提倡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并不像传统的音乐课强调在一节课上要明确唱会一首歌。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完整地唱会歌曲及掌握知识,而忽略了音乐教学过程本身,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在逐步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和学习音乐。教师还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乐意与自己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情境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奥尔夫教学法能够被广泛运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它的乐趣。奥尔夫提出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他尝试将音乐的一些小知识点贯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得到学习和训练,寓教于乐。如一年级小朋友在学习歌曲《太阳》时,我就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一位老公公,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刮风就下雨”。这样的形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授一年级小朋友“音的高低”这一知识点时,我从小动物的叫声如手,让学生分别模仿小猫和小牛的叫声,再播放小猫和牛的声音片段,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感受音的高低。同时,奥尔夫强调音乐游戏的设计是建立在音乐目的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纯粹的玩乐。教师一定要清楚设计该游戏训练的是学生哪一方面的技能,培养的是学生哪一方面的情感。追求趣味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孩子的情绪,注重教学设计环节的科学性。奥尔夫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他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学习结果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音乐学习的过程性、灵活性、即兴性和原创性。奥尔夫教学的本质,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相关范文推荐
  • 01-15 警察廉洁教育心得体会(实用22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思考,也是对他人学习和借鉴的一次奉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启示和灵感,
  • 01-15 廉洁底线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23篇)
    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段:引言(
  • 01-15 新任协会会长发言稿(汇总17篇)
    发言稿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篇幅,避免过长或过短,以充分表达主题并保持听众的注意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发言稿,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01-15 母校宣讲个人心得(精选17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潜能和不足之处。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
  • 01-15 小学教师数学述职报告(优质17篇)
    述职报告可以促使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过程,找出改进工作和提高效率的方法和措施。现在为大家带来一些精选的描述报告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于述职报告写作的灵感和能动性
  • 01-15 去面试自我介绍简单大方(优质18篇)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互相了解并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和友好关系。大家好,我是李思思,是一名对文学和艺术充满热爱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
  • 01-15 办公室转让协议书(热门17篇)
    转让的价格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双方协商确定,关键是要公平合理。转让是一种经验积累和资源整合的过程,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劳务合同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
  • 01-15 广东省交通安全开学第一课直播(汇总15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技术和表达能力的充分展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现代人的生活压力
  • 01-15 工程项目合作协议合同(实用13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定双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希望以下合同协议范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让您更好地起草符合双方利益的合同。甲方(全称):乙
  • 01-15 物业财务部工作计划范文(13篇)
    工作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工作思路,提高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下面的工作计划范文中,你能够找到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案例分析。时光飞逝,转眼上半年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