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小学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案(通用1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案(通用19篇)

时间:2023-11-27 10:56:41 作者:翰墨

教案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它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想要写一份出色的五年级教案吗?不妨先阅读一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小学五年级语文《打电话》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境,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转化成已有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提出数学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3、列算式。

8.54÷0.7=45÷7.2=。

二、探索发现。

1、比较这两道算式与前面所学内容的不同点,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组内讨论,合作交流,整理填表。

3、汇报方法。

(1)把元化成角:85.4÷7450÷72。

(2)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变成。

85.4745072。

(3)重点讨论方法二,汇报表格内容。

解决目的:使除数的小数变成整数。

解决依据: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以谁为标准:除数。

注意事项:除数被除数必须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4、小结。补充书上内容。

三、解决问题。

1、森林医生。

2、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3、解决实际问题。

书p65(4)(5)。

四、拓展练习。

小竞赛。

反思:

本节课我按照教材的内容呈现,分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几大模块,引导学生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得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强调把未知化为已知的同时强调了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如自行讨论、合作填表、自行总结等。对于学生易发生混淆的情况,如被除数和除数都化成整数,或以被除数为标准等,课堂上都进行了强化训练,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生动的小情景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丰富的练习题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巩固了所学知识,能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运算技能,进行实践应用。特别是最后的小竞赛,把大家的热情集中了,使本节课在高潮中结束。

本课设计的不足之处是,表格内容过多,学生填起来比较繁琐,浪费时间。另外学生汇报的方法有些单一,应进一步引导其发散思维,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五年级语文《打电话》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用自己的嗓音进行简单歌唱《打电话》,并根据图片和教师的指导,替换部分歌词。

2、能够记忆歌词,感受歌曲节奏。

3、能够大胆地歌唱,享受并乐于参加集体歌唱活动。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两个小朋友通话的音频。

2、ppt图片4张,分别为幼儿园图片、动物园图片、游乐园图片、家的图片各一张。

3、教师熟练唱好歌曲《打电话》。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播放音频,请回答“他们在干什么?”教师提问,“你们平时经常大电话吗?,你们喜欢打电话吗?,你们打电话时都是怎么打招呼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

2、熟悉歌曲并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配合动作表演泛唱歌曲《打电话》一遍,提问幼儿他们在哪里。

(2)验证幼儿的答案,再唱一遍,并出示幼儿园ppt图片。

(3)教师领唱,幼儿跟唱一遍后,教师带领幼儿加上动作表演,一齐歌唱一遍。

(4)把幼儿分成两个部分,“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这一部分大家一起合唱,后面一个部分部分幼儿分别唱“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后一部分唱“喂,喂,喂,我在幼儿园”,然后交换进行。

3、改编歌词。

(1)放映动物园ppt图片,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如果小娃娃在动物园,那他们会怎么打电话呢?”,“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示范后,带领幼儿歌词一遍。

(2)出示游乐园和家的ppt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自己改编歌词,并大声歌唱。

4、延伸活动。

提问幼儿,“小娃娃还有可能在哪里呢?”请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改编歌唱。

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歌唱。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课件、投影仪。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复习准备

通过两个题的复习,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这节课会用到这些解题的方法。

1.读出下面各小数,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题的商。(小数、分数。)

3÷4 15÷45 1÷8

5÷10 9÷10 6÷1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通过两种动物的赛跑比赛,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发现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

先让学生自己来做,教师巡视,看学生的计算情况,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学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9写成分数,0.9=,这时只要比较和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可。

生:在比较和的大小时,需要先把这两个数通分,它们的公分母是10,所以,,由此可得0.9,所以羚羊比鸵鸟跑的快。

师:这种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数化成了分数,然后再比较分数的大小。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齐: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师:对,谁是用这种方法做的,来说一说。

生:把化成小数是:=4÷5=0.8,0.8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时,既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也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

[议一议]: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怎么把小数化成分数?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个例题,通过例题我们来总结规律。(教师演示课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熟练这节课所学知识。

课本p86“试一试”: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0.4 1.5 0.12 2.8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五、课后作业

课本p86“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课题:分数、小数互化

1.复习

2.1分钟赛跑

3.例题

4.课堂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能说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2.在游戏中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判断。

3.借助观察猜测、操作实验、活动交流,培养学生合理推测的能力,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

1.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2.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多媒体课件、球以及摸球用的袋子、记录单、扑克牌。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看谁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最多的数学知识。玩游戏前老师先分组,1、2?大组为甲队,3、4大组为乙队。哪一个组先来玩游戏。

师:两个组都想先来,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决定那个组先来。

生:石头、剪刀、布。

师:石头、剪刀、布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公平吗?同桌之间单号代表甲队,双号代表乙队互相猜三次试试看。

师:刚才谁赢了?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公平)

师:为什么,能不能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说明这个游戏的公平性呢?今天这节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1、你觉得两个同学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其中一人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要想知道每人获胜的可能到底是多少,我们必须列举出两个人完游戏时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方法,把完游戏时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记录下来。

3、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发现:有的学生列举了7种、8种、9种等各种不同的结果和记录方法。

5、有没有办法不漏掉也不重复呢?

6、老师利用表格归纳总结列举方法?

1、做一

(1)老师读题:

(2)相信大家都能用这3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吧。那么谁能办法写出所有不同的三位数呢?请把它写下来。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生:单数赢了4次,赢和可能性是4/6,双数赢了2次。赢的可能性2/6。

2、出示练习1。两人一组,算出2、3、7、8中任意两个数的积。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

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12 、2、6、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

学生的答案:

(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1、2、3、4、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38页“练一练”第1题,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38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这节课上下来以后我感想很多,感触也很深。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教学思路,才能更好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2的因数”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拼长方形,让学生们直接感知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12的几种情况,使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2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2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特别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新课标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究、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及它们的关系,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能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3、培养概率素养,增强对随机思想的理解。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学生非常感兴趣,在游戏中探索可能性。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一.导入引出课题:

1.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踢足球)如果要开始一场足球赛大家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课件)

2.揭题:硬币抛出后可能是那些面?(正反面),所以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猜测:

(1)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那掷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体会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卡片(等式、不等式、方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导入。

1、为什么学习方程?

2、方程是什么?

二、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建立方程概念。

问题一:为什么学方程?

(一)出示天平,建立等量概念:

左边=右边。

(二)出示情境图分组学习(如书88页称药丸、称月饼、倒水)。

1、小组合作,看图找出等量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2、小组汇报,并将式子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二:什么是方程?

根据小结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读一读: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试着用声音传达给大家。

2、圈一圈:

师:根据这句话找一找,黑板上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呢?把它们圈出来吧。

3、写一写:

师:在数学世界里只有这几个方程了吗?你还能写几个呢?(无数个)(学生独立完成板书在黑板上)。

4、试一试: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吗?举个例子。

等式一定是方程吗?举例。

5、游戏巩固:听口令做动作。

游戏目的: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方程的两个要素:未知数和等式。

游戏规则:请几位学生手拿卡片听口令,如:发令者说:“等式”跳一跳,拿着等式卡片的人就要跳一跳,其他的人不能动。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第89页练一练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语文《打电话》教案

内容与要求:

1、借助小老鼠打电话的游戏情景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欢快、有趣的特点,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环境与材料创设:

节奏卡片、kt板制作的电话本、小老鼠、大花猫图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律动:小手小脚。

1、出示节奏卡。

主要提问:卡片上的小手小脚告诉你什么秘密?

2、听音乐玩节奏(新授歌曲的背景音乐)。

师: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着路牌去散步。

设计意图:熟悉歌曲旋律。

二、新授歌曲: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出示小老鼠手偶)“唉,又到了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好孤单呀!”

主要提问:1、小老鼠为什么不高兴?

2、你能帮他想一个快乐起来的好办法吗?

设计意图:幼儿生活经验回顾,激发幼儿帮助与关爱的情感。

(二)理解歌曲内容。

1、歌曲第一段。

主要提问:(1)小老鼠用了什么好办法?找朋友来做什么?

(2)要打电话给朋友,首先要知道什么呀?

(3)小老鼠打了一个什么电话号码?(翻开“电话本”验证:5432678)。

总结:这么多的数字小老鼠都能记住,原来他是用了快快慢慢地有节奏念的办法记牢。

2、语言节奏:

教师以小老鼠身份示范电话语言。

主要提问:(“嘟---嘟---”)电话接通了,小老鼠会对朋友说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朋友又会怎么回答小老鼠呢?

3、集体演唱第一段。

师:我们帮助小老鼠一起给他的朋友打电话吧,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用礼貌用语哦。(设计意图:引发幼儿回忆歌词)。

4、学唱歌曲第二段。

师:叮咚,门铃响了,当小老鼠高高兴兴地打开门一看,惊呆了,门口站着的是只大花猫。

主要提问:怎么会是大花猫来了呢?

大花猫如果进了老鼠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

总结:原来小老鼠没有看清电话号码是谁的就拨了,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看好电话本,电话号码别拨错。

5、幼儿完整演唱。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我们一起帮小老鼠打电话。

6、尝试改编。

师:小老鼠没有找到朋友,还是很孤独,我们再帮小老鼠找找其他的朋友好吗?(翻阅《电话本》尝试数字部分的改编)。

三、延伸。

师:电话本上还有许多小老鼠的朋友,老师把他放在音乐区,小朋友可以去帮小老师约他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案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黑板,磁性教具。

xx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打电话通知。)。

对,打电话通知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是打电话也是有学问的,那么打电话里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里的'数学问题。(板书:打电话)。

1、假如通知一个队员要1分钟,每个队员都在家,那么15名队员都接到通知要多少时间?(15分钟)。

2、15分钟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老师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3、总结: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会慢呢?(太慢了,老师一个人在通知,其他人在听候通知,费时,板书:费时)那么有比较快的办法吗?(分组通知)。

4、猜猜看,你觉得分为几组通知可能比较快?(学生可能会说三组、四组、五组等)下面大家就在小组合作完成,摆出你们认为比较快的方案。(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5、汇报结果。

6、和逐个通知比,分组通知如何?为什么会节省时间?(组长在同时打)。

7、有没有最优的方案的呢?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最后汇报交流。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总人数:2、4、8、16。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3分钟一共通知(7)人。

4分钟一共通知(15)人。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

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药瓶。

学生准备天平。

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生自主回答)。

2、你们真聪明,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师出示2瓶钙片)。

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

师:老师准备了一架天平。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容易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

组织学生把用天平称的过程用图表记录下来。

理解题意,动手操作。

(1)先让学生读题,说说“至少”的含义。

(2)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图示和表格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1名同学填表)。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指定条件的图形。

三、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学设计。

(一)情境设计,导入课题。

1、同学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2、现在老师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我想把它剪成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应怎么剪呢?同学们动手试试。

3、出示课题《动手做》。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小组内探讨剪切的方法。

2、师巡视。

3、小组汇报。

4、课堂内总结: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忆刚才你们是怎样剪平行四边形的,你们剪得边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2、总结:

(1)平行四边形:从一组平行边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2)三角形:从一个顶点到对应边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从上底的一点到对边(下底)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四)巩固练习。

1、p21试一试第一题。

学生依次标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再找出它所对应的底。

2、p21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

画出给定底的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继续从设计上讲,仍然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学形式,先让学生大胆猜测、推导,从自己的演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画高时,学生们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不会用三角板去画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新知: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cm2)。(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cm2)。这样和生1的差不多。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图形进行计算。

二、练习。

1、用练习纸估计自己的脚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检查。

2、p78的练一练。

先独立估计,在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怎样计算出树叶的面积?

先讨论,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2至103页。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一、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音乐播放中,补充介绍生活中的倍增现象,丰富学生的认知,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正方体木块若干。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这一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一、提出问题。

板课题)(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会打电话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逐个通知;2:帮忙转告)。

这个帮忙转告,怎么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从平均分组到不平均分组有一个思维跨度,有时学生是不敢想或不会去想。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这也是为等一下的优化方案做铺垫。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想办法时,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中有个疑团,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验证的必要性。)。

二、探索比较。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

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

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每分钟通知的人数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并让学生讲解。

(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切身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空闲。)。

三、探究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1、2、3、4接到通知人数1、2、4、8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3)人3分钟一共通知(7)人。

四、优化方案。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1:逐个通知。

方案2:帮忙转告。

(1)平均分成3组(5,5,5)——7分钟。

(2)平均分成5组(3,3,3,3,3)——7分钟。

(3)分成4组(4,4,4,3)——6分钟。

(4)分成3组(6,5,4)——6分钟。

(5)分成5组(5,4,3,2,1)——5分钟。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

范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2至103页。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会根据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会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并根据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计算小数乘法。

(2)提高学生计算、估算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1.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18个2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练习二十一/2—5。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一、课堂探究,自主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课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确意义。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2、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3、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评价检测。

练习十七2、3、4题。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案例

《打电话》这首儿歌短小、生动,琅琅上口,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

经历了三周的语文学习,学生对于识字、朗读有了一定的兴趣,并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声母bpmf已巩固,有了一定的自主拼读的能力,但是读准第三声的声调对于部分学生是个难点。有些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还需要教师提醒、纠正。

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

(一)在阅读儿歌中学习生字。

(二)拓展、巩固识字。

(三)学声母,拼读音节。

(四)认识笔画,完成描红。下面就从识字、朗读、拼音、写字四个方面加以简单的说明。

1、识字。

本课共有五个生字。这五个生字都是安排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采用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打”字是在出示课题的时候学。其它四个生字“电、正、东、方”是在出示后两句儿歌以后集中学习的。生字的学习按从音到形的顺序。在读准生字的字音时要稍稍多花一点时间,教师领读、学生领读次数要适当增加。

在字形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识字方法,交流时教师要真诚地表示赞赏,并给以鼓励和点拨。比如学生说:我去过东方绿洲,东方绿洲的东就是这个东。这时老师就可以由衷地赞赏并点拨道:原来你是在生活中认识了“东”字的,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在拓展识字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改编儿歌打电话”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借用了儿歌的句式,打电话的形式,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历而设计的。学生们生活中一定去过上海一些著名的景点或者好玩的地方,在课前,教师要提前布置学生做好卡片,卡片的设计首先要写上景点的名称,字的大小和老师生字卡片上的字差不多,还可以配上美丽的.图片。

对于学生来说,制作卡片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识字的过程。课堂上,这个环节的实施可以先是老师和一位学生合作示范打电话、读卡片上名称。然后再让学生学着样打电话、读卡片。最后把这些卡片都贴在黑板上,一齐读一读。这个环节实施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节奏和时间。

2、朗读。

这堂课共安排了两个环节的朗读,一是初读课文时的听录音跟读——自由指读——指名读。目的是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边读边想、字字入目的读书好习惯。所以在读之前,教师要提出问题:两个小朋友在电话中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读。

第二个朗读的环节是在五个生字都学完之后。根据这首儿歌的特点——有对话,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特别适合于表演,所以安排了做动作读、小组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表演读、师生合作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当然,教师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根据自己本班的实际学情设计其它的朗读训练的形式。总之,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儿歌,而且是兴趣盎然地读。

3、拼音。

这节课要学习四个声母d、t、n、l,又要拼读5个音节。因此拼音教学时间的分配可适当增加。另外,这四个声母的出现也要从本课学习的生字引出来,这样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为了记住四个声母的形,可以在b、p、m、f顺口溜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编这四个声母的顺口溜,难度不大。

其实编的过程就是一个想办法记忆的过程。音节的拼读是建立在识字与拼音的双向联系上。如:教学音节“da”,教师在范读时可以拼读边做打的动作,将“打”字的读音与拼音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音节的拼读。后面的四个音节,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拼读。

4、写字。

写字教学时,每个字的指导要突出重点。“东”字,重点是指导写好“撇折”。另外,要特别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可以在班级中多树立几个榜样,巡视时发现学生握笔和写字姿势有问题要不怕麻烦,及时予以纠正。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让自己在课堂中由原来的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而这一角色的变化,让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在学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的某个词“不规范”或“有毛病”,或是他们介绍的过程中,没有说出开头问好,结束再见等礼貌用语,我都适时地进行了点拨和引导,允许他重新换个词再说一遍。由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参与的热情普遍高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人的高贵在于学习(优秀22篇)
    学习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并且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下面是一些学习APP的推荐,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学习工具和资源。读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 11-27 学会真正的生存六年级(专业20篇)
    优秀作文是对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文学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在一个荒岛,没有住所,
  • 11-27 鲜花店的促销活动方案(汇总24篇)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应该具备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强的执行步骤。以下是一些经典活动方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时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本促销活动方案的
  • 11-27 军民融合讲座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在这里,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案例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
  • 11-27 电视广告制作合同(精选15篇)
    广告的制作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以及市场竞争情况。以下是一些精彩的广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创意和启示。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
  • 11-27 民政上半年工作总结(热门13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总结和回顾,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改进。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__视察xx时提出了“推进高质量发
  • 11-27 青年教师成长新演讲稿(汇总14篇)
    演讲稿的结构需要合理安排,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以增强演讲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教师的演讲稿,从中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巧。
  • 11-27 六年级学会生存(模板20篇)
    优秀作文能够打动人心,让读者在思考中获得启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接下来,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生存”这两词对人来说太熟
  • 11-27 保护环境的班会演讲稿(优秀12篇)
    演讲稿还可以借助心理和语言技巧来增强演讲的影响力和记忆性。通过阅读演讲范文,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主题和领域的演讲特点和技巧。生命是地球的特殊产物,而环境的破坏,正在
  • 11-27 药厂车间员工个人工作总结(优秀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我们一月份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全力以赴完成了部门交付的各项任务。通过与团队密切合作,我提升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