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记录>2023年记录色彩教学反思不足(通用6篇)

2023年记录色彩教学反思不足(通用6篇)

时间:2023-10-04 12:58:53 作者:梦幻泡 2023年记录色彩教学反思不足(通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记录色彩教学反思不足篇一

每天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就是围在自然角的周围观察蚕豆宝宝,自从我们的自然角调整后孩子们更是欢喜不已,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植物——蚕豆宝宝,每个孩子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标记。每天下课十分钟或是吃完点心的空余时间孩子们都会去照顾自己的蚕豆宝宝,每星期孩子们还会把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记录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的事情,孩子们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会很细心、认真地去解决。

陈启涵拿起自己的记录本给旁边的王婧菲炫耀说:“你看我的豆宝宝,枝条多粗啊!”王婧菲大叫起来:“这不是你的豆宝宝。老师,老师,陈启涵画的不是自己的豆宝宝!”我走过去:“为什么啊?”王婧菲很激动地说:“你看,他上星期的第一幅图上有三根枝条,有一根很长很长的,拖到了地上。可是今天画的三根枝条都很短。”还没等我开口,陈启涵就解释说:“因为上个星期那根豆宝宝还很好,可是这星期那根长的枝条就变黄、变黑了,所以我就把它剪掉了,等它长新的出来。听完,王婧菲笑着说:“哦。”这时,我也笑起来:“陈启涵原来把自己的蚕豆宝宝修剪了一下,那么你怎么画就不会引起小朋友误会了呢?”陈启涵想了想:“可以在长枝条旁画一把剪刀,就清楚了。”我和王婧菲都表示了赞成,于是他认真地添画了起来。我故做好奇,问“启涵,那么你的豆宝宝为什么会枯掉呀?”“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几天忘了浇水,就变成这样了,”他很委屈地告诉我。于是我提醒陈启涵要每天去观察它、照顾它。

这时,旁边一组的邹俊逸兴奋地把我拉过去:“老师,老师,我的豆宝宝又开了一朵花,前几天才五多呢,现在已经有六多了!”看到他如此高兴,我让他快点把这个变化记录下来。

只见旁边一组的徐欣媛很郁闷,她跑过来跟我说一组上的小朋友笑话自己没有画豆宝宝,光画一个盆子,“那么你的豆宝宝呢?”我顺势问。“我的豆宝宝已经枯死了,所以重新种了,可是它还没有发芽呢,所以我只画了盆子和泥土。”于是我示范了一下:“在泥土里冒一点豆宝宝的头出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豆宝宝正在拼命成长呢!”于是她很激动地也去添了几笔:“我重新种了三棵蚕豆宝宝呢!”

我们的蚕豆已经种了一学期,从发芽到开花已经有几个月了,孩子们对自己的蚕豆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连寒假都耐心地照顾。这学期终于开花了,孩子们像是见到奇迹一般,每天都会去看它、照顾它,观察枝条的变化、花朵的变化。但是在记录方面以往做的很欠缺,每人一本的观察记录才开始两周,以前总认为只是画画而已,对孩子的能力方面起不了多大作用,也没有什么难度,每周都是差不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发现了很多趣事,挖掘到了孩子们的很多奇思妙想,孩子们通过记录也学会了先要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

同时在记录中也碰到了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找到了相应的策略。如:孩子想表达从长枝条变成短枝条的过程,老师可以适当引导,让他们自己思考——枯掉的地方画把剪刀;孩子知道豆宝宝长在泥土了,还没长出来,老师也可以适当提醒——可以画个头出来;花朵凋谢了——可以用花圈的形式进行对比;孩子们发现新大陆时老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坚持记录的好习惯;除此之外,针对孩子们在观察记录时碰到的问题我们会及时反馈,把观察记录展示出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孩子们再回过头去观看这些记录时,就能发现植物宝宝的一个变化过程,真正形象地理解了蚕豆宝宝从发芽到开发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表面性地去了解。同时,观察记录也能培养孩子的做事坚持和细心的好习惯,在记录中孩子们会相互比较谁种的比较好,从而交换经验,也能开阔思维。

所以,观察记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要善于通过自然角观察记录来挖掘孩子的闪光点,从而给与正确的指导。

记录色彩教学反思不足篇二

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小结,主要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个梳理和整理。由于前面每一节课都上得比较踏实,大多数学生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写出很多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名称,这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而且同学们能从这些植物中知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并且准确地用维恩图表示出来。对植物共同点的概括,我的学生基本能够得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有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植物共同特征。这节课的整理就水到渠成了,总体难度不大.

对于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为例的9张图片,用词语概括难度较大。像“种子”“生根”“发芽”“成长”“成熟”“结果”一类,学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叶长出”“真叶展开”这一类专业名词就比较难接受,这也属正常。通过探寻植物的共同特征,学生深入地认识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开始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

《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是观察小动物的第一课,这课是开启动物观察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动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你所知道的动物,学生的发言是很积极的,对于出示的动物图片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对它进行描述。本课的课题中有寻访两个字,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德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察和调查,实地去寻访一些小动物,学生听到这个活动内容兴致很高。在寻访的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在调查之前,我特别给出了一些注意点,如:爱护小动物;观察的时候做好记录;爱护校园的环境;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中学生寻找小动物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兴趣很浓,虽然最近温度的骤降对校园动物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学生寻访的那份热情。但是,当学生拿到放大镜进行观察的时候,个别的学生把提出的注意点统统都抛之脑后了。有的学生忘记了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有的学生对小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损坏;有的学生对校园的植物造成了伤害;有的学生只观察了,但是没有记录。这些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让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的组织好学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三年级的学生这学期才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关于科学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需要分工合作,把任务分派到组内每位成员,让每位成员都有任务,这样集中精神,能顺利的完成任务。为了更好的认识校园中的动物,在学生发现小动物的时候,我在旁就举起相机,把它拍下来。

一是可以集结全班的寻访结果,让学生能加深对动物的印象。

二是对一些不知名的动物,可以再进行辨认。当然在学生寻访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动物的观察能力是值得表扬的。我学生寻访的时候,我是穿行在各个小组之间,这时候恨不得有分身啊!这是我在教授这堂课的过程中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改进提高。

记录色彩教学反思不足篇三

色彩教学中到了画花卉的时候,校园里又开满了菊花,想起这段时间在画花卉,画室里是有几盆塑料花,虽然做得很精致,总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东西,想着就去学校的花圃,向花老板要了一盆开得正灿烂的菊花,一盆是白色的,确切地说是白中带绿的。一盆是明黄色的,我把它从盆中剪了下来,变成了一大束。

提前去画室摆了台,白色菊花下放一块蓝绿色的衬布,这蓝绿跟叶的颜色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果相近的话学生很难调色处理,台面的方正显得不够有意味,于是去办公室把自己坐的黄色椅子拿来作了台面,衬布从椅背垂下,露出椅子背和椅面的一角,放上两个的梨,一个红色的苹果,简单而生动的一组花卉景物摆好了。黄菊花就放得绚丽点,灰红色与条布纹色白组合,黄菊花插在大透明玻璃瓶中,周围青苹果和橘子,红苹果疏密有致地散放。原来想搭配一个果盘,考虑学生在画时,无法处理好主体物,于是舍弃。

接下来是备课,色彩的构图,色彩的表现,色块,明度,纯度,固有色,环境色,色调及花朵的塑造,花瓶的质感的表现等。这些都在每节课中都有实施讲了多遍学生可能也有点麻木了。如果换一种讲法,用来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似乎比画一朵逼真的'花重要多。

上课时间,学生走进画室都说今天要画真花了,显得很兴奋。看着学生高兴的样子,决定放弃对色彩绘画技法的讲解。和学生一起感受鲜活的生命带给我们的喜悦与美丽。

上课了,引导学生观察面前的静物,“看”到什么?跟我意料中一样,学生看到了颜色,形状。他们看到了,似乎这还不够。接下来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感受。“看,这盆花给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这盆白色菊花给人一种清新,雅丽的感觉,花朵朝着向阳方向开放,象一群顾盼的少女,看白色里渗透着些绿,这绿饱含着水份,象一点嫩绿滴入水瞬间化了一样。看逆光下的花瓣晶莹剔透如很薄很薄的瓷器,细腻而光洁,又似孩童的脸,温润而甜美。在逆向天光的照射下,参差的花瓣高高低低露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很是动人。再看枝叶,可以是浓绿的森林,也不妨看成人的肢体,它向四周伸展着,前后左右,俯仰屈伸,婀娜摇曳。同学们很安静地听着,或许在体会着我的体会。或许在感受着自己的感受。同样我用语言表达了那盆黄菊花带给我们的绚丽,灿烂,热情,奔放。

当我讲完后,同学们比平时速度更快地进入了作画状态。几节课后,精美的习作出来了,同样给人惊喜。学生们不管技能水平如何,都画出好画了。

这次课的反思:

1、重视静物的摆放,具有美感的静物直接激发学生美的感受。

2、在艺术教学中需要感动,它是具有穿透心灵的力量,教师要善于抒发感动,去赞美和喜欢生活,把点滴的幸福传递给身边的人。

3、在技巧的传授中注入更多的情感,更有利于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

4、美术教师要有精湛的技艺,也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恰当的语言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感受美。深感自己语言表达的苍白,俗话说“功夫在画外”,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使教学本身成为一门艺术。

记录色彩教学反思不足篇四

低年级学生从绘画入手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可以很好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作为教师,就应该努力使学生自由翱翔于想象的天空中,尽力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使他们由一片树叶想到一片森林;由一条小溪想到茫茫大海,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创造性设计教学过程。如果教师经常合理地设计一些创造想象的作业,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汇报。学生在兴趣的参与,在积极性的刺激下,创造性地完成了这些作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本课我是从一些看不见光明的人身上,创设出感人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幸福,感受到色彩的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助人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我则“沉”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我一方面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帮助,针对性地请“成功”的学生上来演示,鼓励“能者为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涌现出不少很有创意的作品。

当然,我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一定能完全正确,有时甚至会扯到别的问题上,这时候应该肯定他的回答,为大家解答了某个呆会儿将要解决的问题。不应该把学生的回答拽回来,感觉学生有点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味道,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真正教育,它绝不是简单的物质传递,遵循守恒定律:你给什么,我就有什么;你给多少,我就拥有多少。真正的教育在质上一定是化学反应,经过教师到学生之后,必定会产生新物质;在量上不是简单的累加,也不是乘法,甚至不是指数运算,而是无法计算的,它高于一切想象。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用“心”去追求。

记录色彩教学反思不足篇五

本课的教学主要目标是区分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即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化学变化。

如何让学生知道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呢?教材上有这样一句提示,“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观察到“有明显变化”同样重要”。是不是说观察到明显变化就是产生了新物质,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就没有产生新物质?如果这样说,物理变化是否没有明显变化呢?把黄豆与沙混合在一起时,我们确实没有看到明显变化,但当我们把一张纸折叠时,纸张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但这个过程中,没有明显现象吗?不,有的,纸张大小的变换,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变化,如果在这,我们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只区分是否发生明显变化,那么势必会对学生以后认识物理变化造成干扰。

那么如何让学生知道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本人在教学中引入了这样一个词“本质(物体原有属性)”,当本质没有改变时,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当本质产生变化时,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至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已由区分是否产生新物质,转移到区分本质是否改变上面。而本课的教学也完全围绕本质这个词来进行。而我也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两条泾渭分明,用于对比的主线,即:

黄豆与沙 加热白糖

无明显变化 有明显变化

本质未变本质改变

无新物质产生 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更直观,更具有目标,本人对教材上的观察项目也进行了修改,原本教材上,加热白糖所要观察的是三个目标,即白糖、汤勺和蜡烛,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观察结果,而改为了一个,只观察白糖,把白糖的每一步变化,让学生看的仔仔细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此方便他们对本质是否发生变化的理解。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把本质和变化结合是一个难点,看到了本质,但不知道本质是否改变,同样也就无法知道发生的是什么变化,为了让学生知道本质是否变化了,本人紧紧扣住了一个关键词“证据”,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本质变了?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本质没有发生改变?而证据在哪儿?就在现象之中。

“为什么你觉得黄豆与沙混合后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的观点?”

“为什么你觉得加热白糖后,白糖的本质发生了改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吗?”

“白糖燃烧后有新物质出现了,你的证据在哪儿?”

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想法,都必然需要有证据加以支持,当他们把现象与本质相结合之后,就会发现,本质是否发生改变,就一定会有相应的现象发生,而这些现象,要么说明有新物质产生,要么说明没有新物质产生,而这些发现,自然的让学生思考,本质变了吗?物质还是原先的物质吗?有新的物质生成了吗?这些现象,最终让学生区分了什么时候本质没有改变,什么时候本质变了。也就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什么时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并且通过细致观察,知道了,化学变化发生时会伴随有物理变化发生。

黄豆与沙的混合,在本次观察中,被本人作为附带观察做了弱化处理,但事后思考,如果认真观察,它们真的一点变化都没有吗?其实不是,两种坚硬物质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摩擦,必然在其表面留下印记,而这些印记因为课堂上的教学原因,并未向学生指出,也未让学生细致观察。

这个问题是本人在课堂上未能问出的一个问题,学生提到了白糖的味道发生改变,是他推测的?还是品尝过的?本人没有追问,一方面错过了对学生行为的肯定与鼓励,一方面也错过了对学生进行试验安全方面教育的机会。

记录色彩教学反思不足篇六

色彩对于事物的表现能力有着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超强效果,在我们生活里,色彩无所不在,它是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我们对每一件事物的认知,都是从色彩与形状开始的。我们也在用色彩创造丰富的视觉空间,用色彩的语言与社会进行沟通。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颜色的反应都是有一定的规律。为此人们把每种颜色都赋予了特殊的感情意义。

色彩构成(interactionof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作为一个网页设计师,只有掌握色彩构成原理,熟知各色彩的相互关系及各种色彩的生理或心理作用,结合自己所具备的平面构成知识,在网页设计中正确用色,才能实现传达特定信息和渲染页面的效果的目的。

1、色彩的性质

a、光与色彩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好似产生色的原因,色是光感觉的结果。光在物理学上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其波长自700~400nm,在此范围称为可视光线。当把光线引入三棱镜时,光线被分离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因而得出的自然光是七色光的混合。这种现象称作光的分解或光谱,七色光谱的颜色分布是按光的波长排列的。

b、物体色物体本身不会发光的,之所以能看到它,是因为光源色经物体表面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物体在自然光照下,只反射其中一种波长的光,而其它波长的光全部吸收,这个物体则呈现反射光的颜色。如果某一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那么我们便感觉这个物体是白色的;如果把七色光全部吸收,那么就呈现一种黑色;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颜色是极其丰富的,各种物体不可能单纯反射一种波长的光,它只能对某一种波长的光反射得多,而对其它波长的光按不同比例反射得少,因此,物体的颜色不可能是一种绝对标准的色彩,而只能是倾向某一种颜色,同时又具有其它色光的成分。所以说物体的色彩是受光源的色彩和该物体的选择吸收与反射能力所决定的。

c、计算机色彩显示我们知道物体的色彩是对色光反射的结果,那么,计算机显示器的色彩如何生成的?彩色显示器产生色彩的方式类似于大自然中的发光体。在显示器内部有一个和电视机一样的显像管,当显像管内的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流打在荧光屏内侧的磷光片上时,磷光片就产生发光效应。三种不同性质的磷光片分别发出红、绿、蓝三种光波,计算机程序量化地控制电子束强度,由此精确控制各个磷光片的光波的波长,再经过合成叠加,就模拟出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光。

2、视觉的生理特性

a、视觉的适应

(2)暗适应和明适应相反的过程称作暗适应(例如,夜晚从灯光明亮的大厅步到户外),暗适应过程大约需5~10min的时间。

(3)色适应由一个色光环境到另一个色光环境,人的眼睛由感觉到差异的存在到差异消失的适应过程称作色适应。如当我们从普通灯光(带黄橙光)的房间到点日光灯(带蓝白味光)的房间,开始觉得两房间的灯光色彩有差异,可是过不久,便会不知不觉地习惯下来,就觉得没有什么区别了。

b、色感觉恒常当我们看物象时,常常进行着心理的调节,就不会被进入眼内的光的物理性质所欺骗,而能认识物象的真实特性。视觉的这种自然地或无意识地对物体的色觉始终想保持原样不变和“固有”的现象,就是色感觉恒常,也叫视觉惰性。

(1)明度恒常把一个浅色的物体放置在阳光下,一个白色的物体放置在阴影处,虽然在阳光下浅色物体对光的反射量比在阴影处是白色物体对光的反射量多,但我们仍然感到阳光下的物体是灰色的,而在阴影处的物体是白色的,这种现象称为明度恒常。

(2)大小恒常人们面向前方,两个等大的物体,一个放置在近处,一个放置在远处,虽然近处的物体比远处的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很多,但是我们认为是同样大小。这现象称为大小恒常。

(4)色感觉恒常的条件色彩感觉的恒常现象是有条件的。当色彩环境或照明条件发生变化时,色感觉的恒常现象不能维持。去掉环境及与周围的关系,色感觉的恒常也难以维持。

c、视觉的阈值两种刺激差别未到达定量以上,则无法区别异同,此定量叫阈值。未到达阈值为相同,超过阈值为不同。例如:人的眼睛无法分辨速度过快、面积过小、距离过远、差别过小的物体。任何现象在未达到阈值以前都认为相同、消失、无法分辨。视觉的这种特性,为色彩的空间混合、网点印刷、电脑显像等生理理论根据。也为我们对色彩和构图的统一与变化、具象与抽象等提供了应用依据。

3、彩的混合色彩有两个原色系统:色光的三原色、色素的三原色。色彩有三种混合方式:正混合、负混合、中性混合。

a、原色不能用其它色混合面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原色有两个系统,一种是色光方面的,即光的三原色,另一种是色素方面的即色素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红光(red)、绿光(green)、蓝光(blue)。色素的三原色:品红(magenta)、黄色(yellow)、青色(cyan)。

b、色彩的正混合正混合指色光的混合。将太阳光线引入三棱镜时,光线被分离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同样,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把单色光混合成其它色光,得出台下实验结果: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红+绿=黄光红光+蓝紫光=紫红光可以看出色光的混合特征,两色或多色光相混,混出的新色光,明度增高,明度是参加混合各色光明度之和。参混合的色光越多,混出的新色的明度就越高,如果把各种色光全部混合在一起则成为极强白色光。所以把这种混合叫正混合或加法混合。在色环上,相混合的两色光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较近,中等,较远相混,形成的新色光均为相两色光的中间色光。相距近混了的新色光纯度高,相距远混出的新色光纯度低,相距最远的补色光相混,混出的光为白光,其纯度消失。混出新色光的明度为参加相混色光明度之和。电脑显示器的色彩是通过荧光屏的磷光片发出的色光通过正混合叠加出来的,它能够显示出百万种色彩,其三原色是红(red)、绿(green)、蓝(blue),所以称之为rgb模式。

c、色彩的负混合负混合指色素的混合,色素的混合,色素的混合是明度降低的减光现象,所以叫负混合或减法混合。颜料、染料、涂料等色素的性质与光谱上的单色光不同,是属于物体色的复色光,色料的显色是把白光中的色光经部分选择与吸收的结果,所反射的和所吸收的色混合的结果,而是吸收部分相混合所增加的减光现象。在色环上相混合的两色距离近,距离中等,距离较远的色相混,混合的结果均为相混两色的中间色。两色相距较近时,混出的色纯度降低得少;两色相距远时,混出的色纯度降低得多。若两色为相距最远的互补色时,混出的新色纯度消失,明度降低为黑灰色。因此要混合出纯度较高的新色彩,一定要选择在色环上距离较近的色,如用黄绿和蓝绿混出的绿色,一定比用黄色和蓝混出的绿色的纯度高。由于各色料的本质的不同及混合时分量的误差都会影响混色的结果。还有些色彩是无法用其它色彩混合出来的。在理论上,将品红(magenta)、黄色(yellow)、青色(cyan)三种色素均匀混合时,三种色光将全部吸收,产生黑色,但在实际操作中,因色料含有杂质而形成棕褐色,所以加入了黑色颜料(black),从而形成cmyk色彩模式。这是电脑平面设计的专用色彩模式,在印前处理中有着最重要的作用,是四色印刷的基础。

d、色彩的中性混合中性混合包括回旋板的混合方法(平均混合)与空间混合(井置混合)。

(1)回旋板的混色回旋板的混色是属于颜料的反射现象。如把红色和蓝色按一定的比例涂在回旋板上,以每秒40-50次以上的速度旋转则显出红紫灰色。可是如果我们把红和蓝两色光用加法混合则成为淡紫红色光,明度提高。把红和蓝颜料用减法混合,则成为暗紫红色,明度降低。通过以上不同方法的混合对比,发现用回旋板的方法混合出的色彩其明度基本为参加混合色彩明度的平均值,所以把这种混合方法叫中性混合。回旋板的中性混合实际是视网膜上的混合。正如上面举的例子,由于红、蓝两色经回旋板快速旋转使红、蓝二色反复刺激视网膜同——部位,红、蓝,红、蓝,交替而连续不断,因此在视网膜上发生红、蓝两色光混合而产生红紫灰色的感觉。

(2)空间混合(并置混合)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把各不同色块廓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称为空间混合或井置混合。如果我们把红、蓝色点(或块)井置的画面经过一定的距离,我们发现红色与蓝色变成了一个灰紫色。同样,胶版印刷只用品红、黄、蓝三色网点和黑色网点便可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画面,除重叠部分的网点产生减色混合外都是色点的并置混合,这种井置混合叫近距离空间混合.空间混合的距离是由参加混合色点(或块)面积的大小决定的,点或块的面积越大形成空间混合的距离越远。回旋板的混合和井置混合实际上都是视网膜上的混合。这两种混合均为中性混合,混合出新色彩的明度基本等于参加混合色彩明度的平均值。

相关范文推荐
  • 10-04 最新音乐大象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
  • 10-04 小学教案教学反思及评价(通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
  • 10-04 大班艺术手影游戏活动设计教案 大班游戏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圣诞礼物(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
  • 10-04 荷花教学反思(模板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 10-04 小学二年级表内乘法教学反思(优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 10-04 最新中班期末总结会 大班期末汇报活动方案(通用6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大家想知道怎么
  • 10-04 2023年数学课后教学反思(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
  • 10-04 图像的绘制教学反思(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图
  • 10-04 最新去奶奶家教学反思 再见了花奶奶教学反思(精选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去奶奶家教学反思篇一教学过程
  • 10-04 最新变色龙课后反思记录 变色龙教学反思(精选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