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通用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通用5篇)

时间:2023-10-05 23:13:37 作者:LZ文人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一

歇后语比赛: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师: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是写钓鱼的。古人为什么这样不约而同地迷恋钓鱼?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板书)

师: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谁愿意读?

生:渔歌子

渔歌子是今天要学的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当我们读词牌的时候一般不读轻声。

师:我们一起再读?(齐读)

过渡:好,让我们拿起课文读一读这首词。

师: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第二次,要读得通顺流利,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学习词语:(读音: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

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有些词中是有画面的,哪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说,(指导朗读,读出画面的感觉)

师;很好,把这些美的画面带到句子中读读。自己先读,(指名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

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生:(朗读)随机指导

(还有谁能发现这其中美好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人?看到了什么景色?)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不错,拿起笔划一划,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交流:你发现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师: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葱葱的,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

师:好,透过词看颜色。

生:粉红的桃花一大片。还有白鹭和蓝天的颜色。

生:流水是绿的,因为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水也绿了。

生:还有青箬笠,绿蓑衣。

(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溪水唱着歌儿,哗哗地流向远方。吸一口气,还能闻到桃花淡淡的清香。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一位身披蓑衣的老渔翁就这样静静地垂钓着。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用心写下你看的画面。

生:(写话)

生1:我看到……(你站在哪儿看的?)

师:这桃花,这流水,正让我想到了这句——生: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师:这就是——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这斜风,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

师:这就是——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咱们对读,男生读画面,女声读词句)。

师:这细雨,又是怎样的'细雨呢?也正是——细细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大地全笼着一层轻纱。(机动)

师:这般情景,不禁想吟诵一曲——《渔歌子》。(生齐诵)

师:(桃花流水,斜风细雨中,还有一个背影,青箬笠,绿蓑衣)。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他的心里是怎样的?)

(悠闲的,自在的,从容的,快乐的)

师: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一份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吟诵——(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刚才我们通过词去想象,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

三、拓展,品出“钓”中情:

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

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这首词哥哥叫弟弟干什么?(回家)

师:你怎么知道的?(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一个字

生:还

师:哥哥在叫弟弟快些回来,我也来催催你们,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生: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

师: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弟弟,为何不归?

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

生: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

生:哥哥啊,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

生:钓不到。

师:鳜鱼会上钩吗

生:不会

师: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他钓着了什么?

生: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生: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这面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谈话。后来写成《玄真子》。

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西塞山…..)(配乐)

四、延伸,研究“钓”之蕴:

师:垂钓,正是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人就有很多写垂钓、渔翁的诗词。

(课件出示)《江雪》柳宗元(齐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配情景图)

读着这样诗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中一定有了问号,想问点什么吗?

出示:(柳宗元的生平),读一读,也许你会有所了解。

师:阅读了他的生平后,你对这一钓又了解了什么?

师:柳宗元的这一钓,也许有更多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你们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热情,你会读出越来越多的含义。

(齐读:你的脑中一定有了很多问号,请说说。联系他的生平,也许你会有所了解。

师:柳宗元的这一钓,也许有更多的含义,这并不是我们童年纯真的心灵用三言两语便能读透的,就让它做为一个问号保留在我们的心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你们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热情,你会读得越来越多的含义。)

江村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鱼翁柳宗元

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像张志和一样,他们的生命经历不同,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就有了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同学们,回去后,我们可以查查资料,联系诗人生活经历,读一读,写一写,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二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渔歌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叫)渔歌子

师:读得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再读!

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正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

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在进入正式学习这首词之前,请先看我们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2、我能简单的说出整首词的含义,感悟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体会渔夫悠

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师:齐读一遍好吗?学习目标,预备起!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了,那,你能达到这些目标吗?(能)声音洪亮、信心十足,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达到这些目标,好不好?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一):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并思考:读者用什么样的心情在读?并试着模仿一下,听后要比赛谁模仿的最像,谁读得最有感情。

师:再来听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和老师的问题。

预设:

老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马上就展示一下还是自己先试着读一会儿?

(纠正)再找一位同学,正确的、字正腔圆的读一读。

师:恩,同学们,读诗词讲究吟诵,因此,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好,再试一试——

师:语速还要慢,声音再响亮一些。师:为了让同学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词,古代是用来唱的,是懂音律的人先写好曲子,再填入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既然是用来唱的,读词可就有讲究了,古人吟诵有一定的规则:每个字的长短都有讲究,一般一二声的字读长一点,,三四声短促一些,来我们一起读。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注意与老师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语速。(换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那么有感情,你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说明你们对这首词也理解了不少,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看110页书本注释,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说出所有诗句的意思。

预设:(师照著名单,随便叫人)

师:同学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师鼓励:同学们可真棒,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能说出词的含义,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三、细读体悟。

师:同学们,一首好的诗词,它不仅仅是诗词,我们还可以把它当做一幅画来欣赏。同学们,回顾一下,画中有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还有一个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下面我们共同迎接更高难度的挑战,请看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自学指导(三)

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幅画中,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优美的音乐,听老师读这首词,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物?你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提示:从景物的颜色、动物的情态、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发挥同学们独特丰富的想象力,三分钟后,看谁说得好)

生汇报

预设:

生1: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师:“连绵起伏”这个词用得很好。就这样,还有谁来交流?

师:都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可是,我似乎听见了??也闻见了???

生1:鳜鱼在水中嘻戏

生2:鳜鱼在水中说悄悄话

生3:桃花上的水滴在河中的声音

生4:闻见了桃花的清香

生5:闻见了岸边青草的味道。

指导朗读:

师:白鹭如此的纯洁、悠闲、自由自在,语速再慢些,声音再轻些。读出那份悠闲、宁静。

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看,欢快的鳜鱼自由自在游动于水中,似乎要跃出水面,读出鳜鱼的欢快!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风再轻些、雨再小些!。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师深情的说:晨曦微露的早晨,张志和缓步来到西塞山下,独坐于桥头溪畔,眼前那高飞的白鹭啊,那漫山遍野粉红的桃花,还有那淙淙的溪流声,如何不让他陶醉,如何不流连忘返呢?斜飞细雨中,他一遍遍浅吟低唱:(生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走近些,走进张志和,走进词中意境,真切的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前,白鹭在展翅飞翔,忽而低悬于水面,溅起层层涟漪,忽而又峭立于树梢指头,忽而又飞向高空展现优美的身姿;岸边的桃花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娇嫩,发出阵阵清香;水里的鳜鱼正是最肥美的时候,渔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荡舟江上,尽心垂钓;任微风拂面、任细雨飘飘洒洒,多么逍遥自在、从容快乐。同学们,把他的那种逍遥自在,从容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读

师问: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预设:一幅美丽、迷人、春意盎然、令人如痴如醉、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全班吟诵:

师:让我们静静的站在桥头,任清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同学们,读吧,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1、师:我们刚才反复吟诵,不仅读出词中画,还读出了词中人,但还不够,还要读懂作者的内心,走进他的心灵深处。课前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张志和,皇上爱其才,封官又赐名,张志和心性耿直,后来他因得罪了权贵,被免去官职,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他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出示古诗:全班读)

2、师生和诗:

师: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由慢到快)

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师:好一个“不须归”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师:正因为张志和做到了“心志平和”平和,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3、齐读《渔歌子》,回归主题,升华诗情。

假如你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

《渔歌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三

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教具准备:1、音乐   2、 图片    3、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揭题导学,感知词的内容

1、由张志和的别号——“烟波钓徒”引入教学,板书揭题。 

2、生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3、正音,认读“箬笠” “蓑”。指导生字书写,掌握“塞” “鹭”的结构特点。

4、齐读全诗。

二、质疑细学,体会词的内容意境

(一)议词眼,初步体会“不须归”的含义。

(1) “不须归”是什么意思?相机理解“须”的含义。

(2)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觉得没有必要回去呢?

(二)引导想象,体会词的景色之美

1、一读全词,发现美景之多。

2、二读全词,描绘景物色彩之美。

引导学生将色彩与景物联系起来,体会词的色彩之美。

(1)找出词中已有的白、青、绿三种色彩。

(2)体会隐藏在“西塞山、桃花”等字词后面的色彩。

3、三读全词,体会景物动态之美。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学会用上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将心中的画面说具体,体会景物动态之美。

4、议一议,将感受到的色彩之美、动态之美,较完整地描绘出来。

引导生用上“我喜欢这(      ),你看——”的句式

三、品悟词眼,感悟词人心境

(一)品读词句,体验意境之美 。

1、重点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开展朗读训练。

2、引读一二两句。

(二) 解读词眼,体会“不须归”的情怀

1、创设情景:远山传来悠悠的呼唤……面对此情此景,张志和的感受怎样?请用词中的句子的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意境。

3、深入理解“不须归”。

(1)简介张志和生平。

(2)小结。

4、 齐读全词

四、多种形式诵读,演绎心中的《渔歌子》

1、师生合作,学习多形式的朗读

(1)师生配合读,引导体会诗词一咏三叹回环复沓的表达方法。

(2)生生配合读,选择自己的伙伴一块儿读 。

2、启发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改编成童谣。

3、师生合作,利用童谣引读全词,诵读《渔歌子》。

五、总结全词,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渔歌子

西塞山前

白鹭高飞

桃花流水

不须归   鳜鱼正肥     乐而不归

青青箬笠    

绿绿蓑衣

斜风细雨

附:课文《23古诗词三首》之《渔歌子》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选手简介:

吴志诚:1996年毕业于南平师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十余年来,多次在市、区课堂教学比武和演讲赛中获奖;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探究,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形成自己自然质朴又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

设计说明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作者将自己的悲或喜、情与物,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渔歌子》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优美春色和垂钓时那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情景交融,显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重点抓住词眼“不须归”,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想象、表达等实践活动,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欣赏词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四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渔歌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叫)渔歌子

师:读得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再读!

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正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

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在进入正式学习这首词之前,请先看我们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2、我能简单的说出整首词的含义,感悟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体会渔夫悠

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师:齐读一遍好吗?学习目标,预备起!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了,那,你能达到这些目标吗?(能)声音洪亮、信心十足,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达到这些目标,好不好?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一):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并思考:读者用什么样的心情在读?并试着模仿一下,听后要比赛谁模仿的最像,谁读得最有感情。

师:再来听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和老师的问题。

预设:

老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马上就展示一下还是自己先试着读一会儿?

(纠正)再找一位同学,正确的、字正腔圆的读一读。

师:恩,同学们,读诗词讲究吟诵,因此,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好,再试一试——

师:语速还要慢,声音再响亮一些。师:为了让同学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词,古代是用来唱的,是懂音律的人先写好曲子,再填入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既然是用来唱的,读词可就有讲究了,古人吟诵有一定的规则:每个字的长短都有讲究,一般一二声的字读长一点,,三四声短促一些,来我们一起读。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注意与老师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语速。(换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那么有感情,你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说明你们对这首词也理解了不少,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看110页书本注释,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说出所有诗句的意思。

预设:(师照著名单,随便叫人)

师:同学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师鼓励:同学们可真棒,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能说出词的含义,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三、细读体悟。

师:同学们,一首好的诗词,它不仅仅是诗词,我们还可以把它当做一幅画来欣赏。同学们,回顾一下,画中有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还有一个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下面我们共同迎接更高难度的挑战,请看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自学指导(三)

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幅画中,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优美的音乐,听老师读这首词,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物?你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提示:从景物的颜色、动物的情态、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发挥同学们独特丰富的想象力,三分钟后,看谁说得好)

生汇报

预设:

生1: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师:“连绵起伏”这个词用得很好。就这样,还有谁来交流?

师:都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可是,我似乎听见了??也闻见了???

生1:鳜鱼在水中嘻戏

生2:鳜鱼在水中说悄悄话

生3:桃花上的水滴在河中的声音

生4:闻见了桃花的清香

生5:闻见了岸边青草的味道。

指导朗读:

师:白鹭如此的纯洁、悠闲、自由自在,语速再慢些,声音再轻些。读出那份悠闲、宁静。

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看,欢快的鳜鱼自由自在游动于水中,似乎要跃出水面,读出鳜鱼的欢快!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风再轻些、雨再小些!。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师深情的说:晨曦微露的早晨,张志和缓步来到西塞山下,独坐于桥头溪畔,眼前那高飞的白鹭啊,那漫山遍野粉红的桃花,还有那淙淙的溪流声,如何不让他陶醉,如何不流连忘返呢?斜飞细雨中,他一遍遍浅吟低唱:(生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走近些,走进张志和,走进词中意境,真切的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前,白鹭在展翅飞翔,忽而低悬于水面,溅起层层涟漪,忽而又峭立于树梢指头,忽而又飞向高空展现优美的身姿;岸边的桃花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娇嫩,发出阵阵清香;水里的鳜鱼正是最肥美的时候,渔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荡舟江上,尽心垂钓;任微风拂面、任细雨飘飘洒洒,多么逍遥自在、从容快乐。同学们,把他的那种逍遥自在,从容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读

师问: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预设:一幅美丽、迷人、春意盎然、令人如痴如醉、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全班吟诵:

师:让我们静静的站在桥头,任清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同学们,读吧,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1、师:我们刚才反复吟诵,不仅读出词中画,还读出了词中人,但还不够,还要读懂作者的内心,走进他的心灵深处。课前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张志和,皇上爱其才,封官又赐名,张志和心性耿直,后来他因得罪了权贵,被免去官职,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他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出示古诗:全班读)

2、师生和诗:

师: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由慢到快)

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师:好一个“不须归”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师:正因为张志和做到了“心志平和”平和,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3、齐读《渔歌子》,回归主题,升华诗情。

假如你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比赛作品描述篇五

1、认识3个生字:“鳜、箬、蓑”。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1、训练学生通过查资料、看注释的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词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理解词的意思,背诵《渔歌子》。

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渔歌子》。(板书题目)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也是题目,其意思是渔夫捕鱼时哼唱的歌曲。

4、了解诗人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补充,最后【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课件出示古诗并范读】

(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的读音)

2、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词中的读音。(塞:saisaise)

(三)、检查指导朗诵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都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全班齐读。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物?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板书)

2、指名反馈学习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聆听,闭目想象画面。交流:学生结合插图口述自己想象到得画面。

4、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诗句及不懂得地方。

(2)、教师相机指导,指名说说词意。

(3)、教师归纳,【课件出示】词意。

(五)、探究质疑,领悟情感。

1、这首词中的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雨天还不想回家呢?词中的渔翁到底指的是谁?(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小结)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课件出示】诗人的思想感情)

3、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江雪》【课件出示古诗】,这首诗中的渔翁与这首词中的渔翁有什么异同?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吗?(不愿;不舍)

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1、诗是作者的心声,我们可以从诗的字里行间感悟诗人的内心情感。现在,请大家带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之情,在美妙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渔歌子》。

2、(配乐)学生朗诵,当堂背诵。

3、欣赏歌曲《渔歌子》。【课件出示】

4、师:同学们,让我们从美妙的音乐中回到现实。再美的诗、再美的音乐都无法与大自然中的春天相媲美,我们赶快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用我们的笔去描写春天吧!

相关范文推荐
  • 10-05 最新公仪休拒收礼物读后感(精选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
  • 10-05 经典张小娴名人警句语录 经典张小娴名人语录(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 10-05 最新欢迎新生入学发言稿(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10-05 2023年采购工作上半年工作总结(优质10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
  • 10-05 2023年中学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报告(实用6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
  • 10-05 2023年朝花夕拾读后感(优质8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
  • 10-05 最新公务员会计年度个人总结 公务员年度个人总结(实用5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
  • 10-05 2023年部队安全教育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
  • 10-05 2023年包工包料装修的合同 装修包工包料合同(优质7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合同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合同。下
  • 10-05 2023年个人房屋装修承包合同 个人房屋装修合同(模板6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合同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